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为什么要做活动方案

2022-06-27 22:55:5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要做活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要做活动方案》。

第一篇:我要为班级做贡献

我要为班级做贡献

邱园小学邱磊

班级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优秀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我们常说":班级要拧成一股“绳”,这“绳”呀,就是班集体,而“绳”是由一根一根细丝拧成的,这一根细丝就是班级体中的每个同学。虽然一根很容易拉断,但只要把它们拧成一股来就难以拉断。这就叫团结。也就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集体观念,要求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

要想生活在一个幸福的集体中,就应该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为班级出力,为班级添光彩开始。在我心里,为班级做一件事是不需要如何酬劳和夸奖的。我们只知道,知道能让班级得到应有的利益和荣誉,我们做什么都可以,今年我为我们班级做了尽我所能的贡献。去旅游时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我们刚到,零食就被没收了。当天晚上有一个活动,我和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参加了“走秀”,我们为我们的班级多争取了一些零食,而这只是为了给班级添光彩。

俗话说的好啊:“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一个班级就是要求劲往一处使,人人都为班级添光彩,那么我们的班级就能成为优秀的班集体。

第二篇:要为做事而做“官”要先做人后做“官”汪洋

从“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到“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

要为做事而做“官” 要先做人后做“官”

做“官”

切忌打个人小算盘

要为了做事而做“官”。

立志做官的人,打的是个人小算盘,做的是享受特权、光宗耀祖梦。这种人也会做一些事,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自己做官。他们围绕着做官去做事,把做事当成做官的敲门砖,或者是向组织伸手要官的筹码。他们做事是给人看的,而且主要是给决定自己升迁的领导看的。因此,常常为了做官,不讲全局和长远利益,不讲经济和社会效益,大作表面文章,大搞形式主义,大干劳民伤财、顾前不顾后的“政绩工程”。

要切实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做人

好官必须是个好人

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能有正确的动机,才能有人民所欢迎的结果。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

做官又要有高于做人的标准。作为主政一方或者一个领域的地方大员,肩负着引领地区发展、谋求民众幸福的重任,相比一般干部群众,在道德上要有更高追求,必须勇担重担、勤政爱民;在能力上要有更高要求,必须统揽全局、务实创新;在行为上要有更严约束,必须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力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标杆和表率。

领导干部不光自己要做好人,还要善于引导、教育、感染广大民众做好人。凡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官风正民风,以官德树民德。

政绩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要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去做事。一任班子的政绩,最终要看发展的成果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做了多少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解决了多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群众真正需要、历史真正认可的政绩。

在战争年代,我们对群众利益秋毫不犯,结果群众就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支持我们,“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真实写照。比如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部分群众可能面临失地、失业等风险。面对这样的问题,领导干部是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办事情,还是罔顾群众利益去发展,是对政绩观的重要试金石。

合作

发挥“1+1>2”效应

能否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是一个团队是否有生命力、能否出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思想上求共识,性格上求共融,工作上求共进,才能把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合力,真正发挥“1+1>2”的效应。做到这一点,一靠制度保障。二靠成员的素质和觉悟。除了班子一把手外,不少成员也担任过下一级班子主要领导,习惯了“一言九鼎”,到了新班子之后,要尽快适应从“主角”向“配角”的角色转换,彼此配合,成龙配套,“吹拉弹唱”,相得益彰。尤其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判断自己工作成效的最直接标准,不是自己具体做了多少事,而看有没有调动一班人各展其能地去做成事。

接力

前任政绩不是包袱

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新上任的一把手,都要从党性和政德的高度,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继往”与“开来”、“承前”与“启后”的关系。

特别是对上一届班子的战略目标、规划、口号、部署、安排等工作思路,只要总体上已被证明是合乎实际、富有成效、受到干部群众欢迎的,就应该当作接力棒接过来,跑到底,不应当束之高阁,另起炉灶;不应当随意中止另搞一套。把前任确定的好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变成现实,把前任没有做完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做出成绩,没有人会说你无能,只会更显示你的才能;没有人会说缺乏政绩,只会更彰显你的政德。

要有“不败祖宗业,更为子孙谋”的境界,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出现“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影响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干事创业

摒弃做太平官念头

干事创业是衡量党性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一个领导班子的重要标准。

在诸多矛盾和困难面前,一些干部说多做少,揽功诿过,遇到矛盾绕着走的精神状态值得警惕。俗话说得好:顺境逆境看胸怀,大事难事看担当。

面对矛盾和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摒弃个人的私心杂念,把“怕”字换成“敢”字,敢于碰硬,敢于面对矛盾,敢于解决问题。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干什么?现在,想顺顺当当做太平官,不是不可能,而是不允许,群众不允许,组织也不允许。当领导干部就要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民解忧,就要干事创业,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如果面对困难不敢担当、不敢负责,不谋其政,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班子,就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群众工作

克服各类“恐网症”

要与时俱进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群众工作,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科学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手段,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利益调节机制;要适应“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形势要求,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要克服各种形式的“恐网症”,既避免面对网络禁声失语,又避免出现被人炒作的各种“雷语”,不断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中首先不能怕群众,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讲道理的,要明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群众利益的。

如果我们能在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就会大大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而且即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有能力去化解矛盾。

作风

少讲成绩多谈问题

主要领导要带头转变作风,不预告、不踩点、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直接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要善于运用蹲点调查、现场访问、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各种调查方式,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鼓励基层讲真话、讲实话,少讲成绩多谈问题。

调查需要深入下去,研究需要走得出来。有的是不搞调查,就闭门造车;有的是只有调查,没有研究,结果占有大量的材料却浅尝辄止,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前者是工作作风问题,后者是思想水平问题,都要领导班子建设中注意解决。

理想

反躬自省加强修养

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个干事创业的舞台,有什么能够比在这样一个舞台上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去为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去为人民群众做成事更有价值?常常这样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把个人置于党的组织之中,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在分配工作时,不挑三拣

四、不拈轻怕重;在事关个人利益时,不讨价还价、不计较得失。

学习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学习不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学历并不高,但做各项工作都会很快成为行家里手,这就是善于学习的结果。

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学习也应该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前段时间我在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论语》中的很多辩证的思想对提高领导干部个人修养非常有用。其中,有八个字:“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就是讲事实,不凭空猜测;毋必就是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毋固,做事要灵活,不要死板;毋我就是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这八个字很适合做领导干部、一把手的座右铭。

拒腐防变

把好亲情关不为情所困

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群众监督的对象,也是糖衣炮弹攻击的靶子,如果不洁身自好,缺乏防范意识,没有防身之术,最终就会“败走麦城”、栽大跟头。

要从小处着眼,从小节着手,不搞“小圈子”,不占“小便宜”,远离“小兄弟”。既要以廉立身,又要以廉正人。特别是要把好亲情关,讲亲情不能错位,重友情不能变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情所困。要正确对待监督,无论是对来自群众的监督,还是对来自组织的忠告和舆论的提醒,都要做到在思想上真诚欢迎,在行动上勇于接受,闻过则纠、有错即改,使监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的重要屏障。

修身立德

心怀敬畏永不狂妄

永不狂妄自大,深怀敬畏之心,是为官从政的一种境界、一种自律要求。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懂得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历史、敬畏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谨言慎行,走得正、行得端,才不至于在诱惑面前失去分寸,不敢凌驾于群众之上,才不会亵渎职责、忘记使命。

各级领导干部要常念百姓之疾苦,常想组织之重托,常思成长之历程,致力干出一番事业来,回报组织、报答群众。

记者观察

汪帅讲话核心

不离人民群众

2011,“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2012,“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的总结讲话。而就在1年前的同一时段,汪洋发表了“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重要讲话。连续两年的年初全会,从“群众路线”到“班子建设”,从“在一起”到“开拓者”,汪洋讲话的主题虽有不同,但其核心都是“人民群众”。

为“官”理念:

为人民谋幸福

干部到群众的距离有多远?“人生为什么,入党为什么,掌权干什么”?记者对比汪洋连续两年的讲话发现,广东省委对于干群关系和为“官”理念有着清晰的判断。

1年前,汪洋在分析一些干部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的原因时指出:从思想上看,少数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从作风上看,由于党长期执政,少数干部脱离了群众;从经济上看,传统的发展方式未能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政治上看,某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站到了人民群众对立面。

1年后,汪洋在谈到树立正确的为“官”理念时,进一步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做事的根本目的。他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目的,更不能把发展经济的手段代替改善群众生活的目的。一任班子的政绩,最终要看发展的成果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

根本凭藉:

依靠人民促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去做事。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此,汪洋前后两年的讲话一以贯之。

1年前,广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汪洋强调,建设幸福广东,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年后,汪洋指出,依靠人民促发展,是我们做事的根本凭藉。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的事业才能胜利前进,才能赢得群众广泛拥护和支持。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既要考虑全面利益,又不能忽视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着眼群众的长远利益,又不能不顾群众的当前利益,这样做事,人民群众才能更加支持。

讲话解读

新官要理旧事

还要“认旧账”

专家学者就“为官之道”建言献策

在昨日上午召开的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作了题为《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的讲话。讲话妙语连珠,引起众多与会人员热议。记者连线相关专家学者,就讲话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关于“基层导向”

认识国情先认识基层

汪洋:去年换届的19个地市38名党政正职中,有25人在镇村干部、知青、工人、中小学教师等岗位上工作过。

解读:在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段华明教授看来,有基层经历是干部锻炼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尤其在中国,不了解基层,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广大农民群众,要想干成一番事业是很难的,认识国情,首先是认识基层,特别要认识农村和农民”。

段华明认为,长期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同志,比较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经历,可能专业能力很强,但是改造客观世界、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可能还比较弱,尤其是推动具体工作的能力可能还很弱,“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提倡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的原因。”

与此同时,学会怎样联系群众、实践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段华明认为,干部要学会依靠党组织,在民主的基础上锻炼科学决策的能力、团结共事的能力,同基层的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作共事。“到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着实历炼,精神境界一定会有个提升,在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中超越自我,心胸开阔,成为一个经过风雨洗礼、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关于“如何做官”

要修官德更要修私德

汪洋:要树立正确的为“官”理念,要为了做事而做“官”,要先做人后做“官”。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吴克昌认为,汪洋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很切合现在社会转型对领导班子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观念冲击下,有一些官员的宗旨意识、理想理念比较淡漠。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党员,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础。

如何才能切实做到为了做事而做“官”、先做人后做“官”?吴克昌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促进干部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变化,同时,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建立完善干部的纪律制度、选任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干部的能力、品德,打造一支高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行政文化。

吴克昌表示,当今社会对官员的官德和私德要求更高,官员有一点缺陷很容易变成公共舆论的热点议题,并产生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形成不良观感。对此,他认为,“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改善社会风气,官员群体要能起到重要的社会表率作用。”

关于“承前启后”

注意保持政策连续性

汪洋:新上任的一把手,要从党性和政德的高度,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继往”与“开来”、“承前”与“启后”的关系。新官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前任的工作,也要理旧事,对前任正当合理的承诺、协议、债务等,要不折不扣地“认账”,对前任遗留的问题和矛盾,也要负起责任,积极处理。

解读:在省委党校副巡视员、研究生部主任韩锐教授看来,新官不理旧账,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政策的连续性被阻断了;班子的信誉下降了;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若步入恶性循环,还会在干部队伍形成不良传统;此外,这还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

一。”

韩锐认为,若新领导上任后,马上对老领导提拔的干部进行全面“洗牌”,将上一届班子的战略目标、规划、口号、部署、安排等工作思路全部推倒重来,即便是已经被证明是合乎实际、富有成效、受到干部群众欢迎的也不接受,而是另起炉灶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新官该如何“理旧账”?韩锐表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必须靠法律和制度建设来制约。”

关于“学习不够”

向实践学习向群众讨教

汪洋:学习不够不是一个小缺点,而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在当今时代,领导干部学习不够直接影响到我们发展经济、改造社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表示,首先要善于读书。有中央领导曾说,年轻干部要多学习,每天读一万字,坚持数年,到了40岁左右,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在陈海春看来,领导干部应记住这

句话,再忙也应抽时间读书。其次要学会总结经验,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知识。“领导干部的学习,千万不要只向书本学习,千万不要只到高校学习,一定要向实践学习,要向群众讨教。”再次要学会确立信念。小的决策靠知识支撑,中的决策靠经验支撑,大的决策靠信念支撑,“如何通过学习确立理想信念,确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小则对个人的事业发展不利,大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

关于“善用媒体”

突发事件1小时内微博发布

汪洋:要适应“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形势要求,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要克服各种形式的“恐网症”,既避免面对网络禁声失语、又避免出现被人炒作的各种“雷语”。

解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广东在省委全会上提出如此要求,在全国省级层面提法很早,意识十分先进,符合广东领潮争先的地位。

如何克服“恐网症”?单学刚建议,应当鼓励领导干部多上网、用好网。首先要多加强自身修养,网上发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乱说话。其次,面对网络恶性炒作,要点滴入手、诚意沟通,即便被误解也要第一时间澄清,不能采用沉默战术、封堵删除的办法,这样只能起到反作用。

单学刚还指出,过去危机管理的“黄金四小时”提法已经过时,在微博时代,突发事件经过2小时发酵就能放大,“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了解新媒体动向,以更快速度处理突发事件。”江苏南京去年已出台规定,突发性事件后须在1小时内进行微博发布,这值得广东借鉴。

为什么要做工作汇报

衣服搞什么活动方案

十月有什么活动方案

英语有什么活动方案

什么是慈善活动方案

第三篇:如何激励员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如何激励员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企业文化的落地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和力量通过长期的累积而达成。无论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和VI体系设计,还是企业文化的宣贯与培训、企业文化活动的筹划,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与制度安排,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落地最为关键的是解决员工的“内生动力”,即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自觉向组织目标靠拢,自觉按照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方向迈进,使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保持高度一致,而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激励机制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安排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的相互作用,从物质、精神等多个层面激发员工的潜力,鼓励员工的正向行为。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激励机制是连接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的桥梁,是引领员工走向企业文化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笔者以典型案例为例,阐释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文化落地。 阿里巴巴

软激励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一直是阿里巴巴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企业文化使“阿里”能够掀起一场互联网革命。在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激励措施特别是软激励的有效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尊重员工意愿,提供表达空间

“阿里味儿”是阿里巴巴强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阵地,在这上面,员工可以直言部门主管的待遇不公,可以质疑公司的某项政策规定,甚至是集团高管走马上任也会被反对“围攻”。用阿里一位员工的话来说,可以讨论任何事情而无论层级,发表任何观点而不论对错;即便是高管的观点也经常被员工“减芝麻”。(“减芝麻”表示不同意) 这样的例子随时随处可见。在阿里的历史上,一位被高管辞退的员工发帖历数前者的不公正,帖子发布后引发了大量同事“一面倒”的声援,但随后高管及时回应,说明原因和意见,也获得了跟帖支持,最终在两方意见“针锋相对”的情况下,由CEO出面,把HR的负责人、当事员工和主管都叫到一起公开讨论,而且现场情况同步直播给所有员工。 阿里坚持的原则是“即使是毒草,也要让他长在阳光下”。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中,每位员工都能以一个平等、客观的姿态参与到工作的讨论和执行中。也正是这些做法使阿里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被员工真正地接纳和吸收,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实施赛马机制,激发创新冲动

阿里充分满足了员工的施展空间和创新冲动,“赛马”就是很好的例子,员工只要有好的想法和创意就可以提交到阿里的项目委员会,经过审批之后,员工可以放手去做,集团会为其配备人手、资金,甚至还有期权,阿里很多好的项目都是通过“赛马”成立的。在阿里的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历史上,就有刚刚转正的员工提交的项目脱颖而出,之后扩容成五六十人的团队,闯入该领域内全国第一梯队。

“放任”的结果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些案例甚至让阿里内部员工也有点难以置信,比如一位刚刚入职的员工“不务正业”,耗时8个月痴迷于与自身业务关联不大的技术难题,部门主管也欣然接受,而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冒险”:员工毫无突破,高管难辞其咎。但最终,员工的技术方案被纳入全球性的技术标准里。 自由晋升和转岗,不拘一格

在职位晋升和调整机制上,阿里也同样奉行“自由”原则。比如阿里员工的晋升并不是由主管决定,而是结合一年的工作情况自己来判断决定,如果认为自己到了晋升的某一个层次和水平就提交晋升申请,由各个部门的资深同事来进行考核,员工做述职报告,评委来投票决定。再比如,员工转岗也无需征得部门主管同意,只要接收方同意,原部门主管就要无条件放行。这是阿里包容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当然,自由不是无原则地放任。为了将自由而活跃的“分子”纳入到整个组织的有机体中,使员工自主性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阿里设定了一定的限定条件。比如,晋升请求是自己提出的,但是判断的标准是透明公开、具体而微的;转岗是没有主管限制的,但是存在一些硬性条件:首先是在现有部门至少待够一年,其次就是绩效考核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就会避免员工因为逃避而转岗,保证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

可见,阿里巴巴激励机制的关键点在于充分尊重员工发展的意愿,并为员工提供自由发展的平台,而这种“软激励”是阿里“开放、创新”文化的真实写照,是阿里持续进行变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 华为

双重激励建设艰苦奋斗的团队

目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华为,文化口号非常多,如“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但艰苦奋斗的核心理念始终未变。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每个华为人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是华为走到今天的内在动力,更是华为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 物质激励:增强员工归属感

华为在物质激励方面采取的是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员工的收入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分红。华为是目前中国员工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一方面使得优秀人才聚集,另一方面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

华为推行的全员持股制度,是对员工长期激励的有效办法。全员持股制度的推行使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变,由原来的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发展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多年来,华为秉承“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只要员工在某方面取得了进步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做到“内外公平”。 精神激励:为员工提供动力之源

华为的精神激励主要有荣誉激励和职位激励。华为曾经专门成立过荣誉部,负责对员工进行考核、奖评,对员工的点点滴滴进步给予奖励。另外,员工的晋升制度也颇具吸引力,晋升看能力,不看资历,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可能在华为大显身手。李一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进入华为两周后一跃成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精神激励使员工的内部因素得到满足,为员工提供了真正的动力之源,因为华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高薪,而且是更加宽广的发展舞台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而这些正是刚刚大学毕业怀揣着远大理想的年轻人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舞台来证明,为了证明自己,他们可以奋不顾身、不屈不挠。

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激发了员工的创业热情,为华为建设一支团结、高效、艰苦奋斗的团队提供了保障,也对华为“狼性文化”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需要借助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自主意识,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使员工自觉走上符合企业文化的轨道。无论是阿里巴巴的软激励措施,还是华为的物质与精神激励,都是立足于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精神,并对企业文化的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然,单一的激励方式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综合运用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如职位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有效落地。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推荐专题: 激活个体读后感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