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三篇)

2022-05-12 16:07:1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三篇)》。

第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如果让我选择一本人生的“红宝书”,可能既不是让我“抱有温情与敬意”的《国史大纲》,亦不是厚重的文学大部头,而是在沮丧时给我慰藉,茫然时给我指引的《傅雷家书》。此篇读书笔记不想长篇大论,傅雷先生精炼的行文怎允许我墨迹地分享推荐。所以,在写此篇读书笔记时,不免自惭形秽并时刻同先生一样,“自我批评”。

本书是傅雷先生次子傅敏根据傅雷与傅聪之间的往来书信编成的家书集。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三联首次出版。从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起,直至傅雷先生溘然长逝,书信多达上百封。这不是普通的家书,除却温馨深厚的父爱,更是二人关于音乐、文学、艺术以及人生“势均力敌”的畅谈。读此书,回想自己甜涩齐全的成长经历,从不相信何为缘分,那只是人们用来感叹与惋惜的安慰之词,但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中,我不得不承认,是需要缘分的:倘若没有缘分,彼此诠释好自己的角色,给对方以最朴素真挚的关怀;若有缘分,还能在此基础上,交流学问分享爱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傅雷先生在信中说:“平时盼望你的信即因为‘薰莸同臭’,也因为对人生、艺术,周围可谈之人太少”。想来,当若干年后傅聪得知父母自杀消息,内心该是怎样波涛汹涌、如鲠在喉!这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更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

这本书是我标记最多的书,每一段标记都值得反复思索、延伸阅读。傅雷先生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鉴赏造诣之深、洞察能力之强、对于文学与翻译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每个方面的独到见解都在时刻点拨我,让我对喜欢的不放弃,感兴趣的加深了解,应该涉猎的加以拓展。

再次重读,刚好赶上“三联初版纪念本”发行,与当年的装帧一模一样,亦是很好的收藏。值得庆幸的是,数年前一位忘年交送了我他珍藏的此书1981年第一版的第三次印刷版(1983年),这本比我的年龄还大了七八岁。无论是倾盖如故的忘年交,抑或令我崇拜的工科博士,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过在我身上流露着广义的宗教情绪和赤子之心,我无意显示自己的独树一帜,却将这当作最让我倍加珍惜的赞美和鼓励,直到我读了三遍《傅雷家书》,走了一些地方,又读了很多书,我才真正理解他们这份鼓励的分量。不再多加解释,真心希望伙伴们找来细读。

“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我为“遇到”这样的先生而感到庆幸,亦希望追随先生的脚步,在求学与思索的道路上受其浸润与影响。

第二篇: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由于结婚时间不久,时而会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自己是个小白,身边也没有出类拔萃的人,讨不到经验,所以选了这本书来学习。为什么不选择育儿类的书籍,我感觉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论上的都一样,书上都会说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担当,但没有一本书从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来教育孩子。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

因为我只读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为读到傅雷让儿子不要一次写完工作小结,而是要分几次来写,我决定敲起键盘来对我的读书做个小结。

本书是从傅聪去波兰后开始写的,初信表达了思念之情,后续就夹杂着许多内容,思想交流、赛前调整、赛后激动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对傅聪的思想教育,他总说傅聪是为国家争光,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做贡献。起初我会嗤之以鼻:会弹钢琴有什么了不起?参加国际大赛就为国争光?后来想想,抛去时代背景不提,一位父亲能以自己的孩子为傲,那是对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现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各种语言抨击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会坚持,生怕一点点失败。傅雷能够对孩子说出如此骄傲的话,傅聪在国外也会自信满满吧。信中,父亲也会向孩子报告家中的情况,父母身体安好,傅敏学习上遇到困难等等。

有些人认为孩子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本身就优秀,必然有人天资聪慧,但一旦用错了地方,就会酿成大错,如若没能及时指导,就会泯然众人。傅聪天资如何,我无从考证,也没细细研究,但从父亲的信中,我发现傅聪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虽然有回信,但不积极,也会回避父亲多次提到的问题。但父亲并没用恶劣的言辞来斥责他,而是向儿子表真情,说一说自己的心境,为什么要儿子回信中必须写一些东西。

信中不乏批评之语,但绝无失望的态度。信中提到最多的还是学琴练琴的事,既想让孩子技艺上有进步,又担心孩子的身体,一字一句都是肯定、关心、教导与鼓舞。可见,我们要做感情充沛并且有远见的父母,孩子是个个体,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们还要做个舵手,为他们保驾护航,还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准备。

到此为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后续内容如何,是否有与我所总结的相悖之处,还有待于探究。我会坚持把观后感码出来,供自己日后学习。在此强烈推荐家长阅读此书。

第三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父爱如山,这个比喻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爱厚重而强硬。而在许多人的际遇中,也确乎辉映了这种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从不被这类印象束缚。刚柔并济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爱。母爱如此,父爱依然。我想《傅雷家书》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为当代许多教育者意识到了这点吧。傅雷对傅聪的教育,确乎出众,值得让每一个人都去细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动笔写下一封封家书时,大约并不会认为日后他们会汇集成册,对外发售。自然,许多温情而恳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细看。

《傅雷家书》中有三条贯穿全书的线:艺术、道德、情感。傅雷与许多知识分子不同之处,便是将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认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后才能有才艺。这当然是对的,但这里讲的只是亲情中最浅而挚的部分,因而这反驳不成立。或说,艺术与道德的输入,其根基均为情感,那两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爱,须凝聚教导、严正、体谅、温柔这类情感,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强悍而淡薄。真正厉害的人是刚柔并济深挚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讨的语气同傅聪讲话,而几乎没以父亲的身份来压人一头。这至少可明确得知,这对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儿子对父亲单方面怀有敬畏。

傅聪学琴的路途波澜跌宕,而其父的态度却从未改变:支持、参谋、安抚、纠正。他相信儿子,是因敬重儿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见的道德与才华。想必在其心中,这德与才并不全是其成为教育的功劳吧。

当然,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导与纠正。每当傅聪气馁或抑郁时,父亲都会以自己的智慧来联络儿子的智慧,从而解决问题;每当儿子获得些成就、自诩快乐时,他也总是能及时予以肯定,对自满予以警戒。

许多人认为,傅家这对父子的情谊,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实也确乎如此,我们确乎无那样的智慧,也无那样的文艺。

傅雷多次在信中与傅聪探讨生的意义、个人的伟大与渺小。因这是家信,不必严正过头,因而其思想得以明净地表露,而引起许多读者极大的共鸣不知还有几人同我一般想?,我们可明确,思想同我们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这同者与甚者,相对过者还是很少。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样令人产生共鸣的还有傅雷关于物质上对傅聪的教导。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里,出生读书人家、志存高远、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们,总是不屑于物质,一心认为其太过俗气、太过表面。但他们明知精神也是寄托在物质上的啊!战胜它,控制它,这是真实而恳切之极了的,精神并不高贵,物质也并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确乎成功了,却难以模仿。

傅爱如山,是一座由艺术、道德、情感垒成的高山。

推荐专题: 军训心得体会1000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