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身残志坚读后感1(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身残志坚读后感1(范文五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时间:2013-12-01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8577次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贝多芬的故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着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着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的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的故事
霍金十
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的故事
亚当斯·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桑兰的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在社会上,我经常被一些身残志坚的人感动着。是他们以自身的言行诠程了生命的意义。 张海迪大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幼年时期就全身瘫痪,但她没有自暴自弃,哀怒乞怜,她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病榻上自学完小学到中学的全部课程,又自修了英、日、徳等世界语,翻译了许多世界闻明著作,并且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等小说。她还自学针灸,无偿为群众治病。
每天早上,张海迪便早早起了床,她要刻苦学十几种医学专著,为了学针灸,她勇敢地在自己身上找穴位,忍受着针刺的疼痛。她想以自己短暂的疼痛,减除病人长期的痛苦,值!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不辞劳苦的拜师学艺。此后,她为群众无偿治疗达一万多次。
因为她胸部以下瘫痪,便难以自禁,在诊时她坚持不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她经常渴得嘴干裂,面呈菜色,但他无怨无悔,以他人的健康为快乐。这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呀!真不愧是“八十年代活雷锋”,“当代保尔”!
张海迪大姐姐怀着“活着就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的信念,以她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在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同时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张海迪大姐姐这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学习吗?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读后感:身残志坚的榜样,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算是加班加点的看完了《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一个因为意外七岁就没了身体四分之三的残疾少年,一步一步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最后在北京发展起了自己的写作事业。
生活是公平的,在收了一些东西之后,还是会给予别样的补偿,笔者虽然失去了自己身体的大部分,然而却有一颗永不屈服的心。生活也是残酷的,把他的梦想一次一次的在现实的熔炉中梵化,然而追梦的人从不放弃,又一次一次的拾起那最初的梦想,只要梦想还在,只要信心不倒,残酷的现实又有何惧?
智慧的人总是能交到贴心的朋友和赏识他的能人。笔者的智慧与勇敢让周围的人对他刮目相看,无不赞赏。从小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天份和勇敢,所以小朋友不但不嫌弃他还把他当成知心朋友,能干的大哥。长大了,在磕磕碰碰中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法则。经历了父亲的死亡之后,他变得成熟了,说话做事也收敛了许多。即使是如此残疾,也有好几位好姑娘愿意和他共度一生,这足以见得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多强大。
他是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坎坷的童年到青年,看得人想哭。
他是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的独孤与心酸,看得人心碎。
他是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的智慧、勇敢、乐观,看得人真心佩服。
他是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的魅力与光环,看得人无限向往。
我喜欢读这本书。残疾的他都能如此坚强、勇敢、乐观,有着完整身躯的我们又何惧?
东城小学三(4)班彭梓铨10号
身残志坚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大姐姐从小身患重病,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是一个严重瘫痪的人,但她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学会许多本领,还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真让我感动。
当我读到,张海迪大姐姐忍着病痛刻苦自学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的时候,我感到张海迪大姐姐是一位非常认真刻苦学习的人,所以最后张海迪大姐姐还可以翻译出十六万字的外文书,多么令人钦佩啊!
当我读到,张海迪大姐姐刻苦学医,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并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请教,先后为一万多人看病,我感到张海迪大姐姐也是乐于助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令我们为之感动!
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像张海迪大姐姐一样的人,日本的一位青年,他一出生就没有四肢,但他学会了用脸夹笔写字,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日本有名的大学。他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和张海迪大姐姐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张海迪大姐姐虽然残疾了,但她还是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我们这些健全的人,难道不更应该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吗?以后,我要向张海迪大姐姐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身残志坚的中外名人故事
励志人物里,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大家分享了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给大家阅读!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贝多芬的故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的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的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的故事
亚当斯・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桑兰的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身残志坚的母亲
罗素容,女,49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眉师附小。1983年毕业于峨眉师范学校,长期在边远的金花小学任教,先后担任学校工会主席、教导主任。2004年调入眉师附小。罗素容老师是东坡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区首批骨干教师,第二批名教师,多次被评为受区政府表彰的先进教师,其先进事迹先后在《眉山日报》、“眉山电视台”专题报道。
罗素容老师3岁时不幸摔伤左腿,从此落下终身残疾,14岁那年母亲病故,作为家中老大的她,小小年纪,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承受着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重担。但是罗老师努力学习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千辛万苦踏上工作岗位,却爱上一个体弱多病的丈夫:胃病、直肠癌,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不知熬坏了多少个药罐。尽管生活非常艰辛,但她在工作中总是争挑重担,勇挑重担,无论担任什么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尤其在担任教导主任期间,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调入眉师附小后,罗老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她所带的05级8班班风正、学风浓,运动会、歌咏比赛、艺术节都能取得可喜成绩,课间操踏步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罗老师课余时间几乎都和学生在一起,就连生病也不会离开。
罗老师不仅工作干得很出色,而且在孝敬父母、教育子女方面更是值得称赞。
2004年,罗老师在爱人病故四年后与同命相连的青神西龙小学的张建怀老师结合,组成新的家庭。张老师的爱人病故后,带着一个10岁的女儿。罗老师有个12岁的儿子。两个一贫如洗的家,组成的新家,生活的艰辛无以言表。但罗老师硬是用自己的
爱心、耐心、细心为一双儿女把苦日子变甜,真不容易。2007年前,张老师一直在青神,每周回家一次,两个孩子的教育的任务几乎都落在罗老师一人的肩上。
2004年9月,罗老师主动提出把读六年级的女儿从青神转到眉师附小读书。当时的女儿,缺乏自信,见人总是很胆怯,说话总是把声音压得很低,走路也不敢抬头,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为了帮助女儿树立自信心,罗老师时时对女儿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想尽千方百计。首先和老师取得联系,让她在班上多认识新朋友,鼓励女儿主动承担一些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成绩及时表扬。
在家里,罗老师总是让女儿和自己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拖地、洗碗等,并把这引起信息及时反馈到女儿的班上,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表扬、鼓励,慢慢地女儿也变得开朗一些、自信一些。
到了初中一年级,女儿第一学期实验班入学考试,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罗老师让女儿把在她前面第五名的同学的名字抄写在家里写字台的右上角,每天对着这个名字说一遍:“第一次月考,我一定要超过这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罗老师每天关注女儿每个学科的学习进度,做到女儿学到哪里,自己就跟到哪里,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常常和女儿一起讨论各个知识点,一起做练习题。用同样的方法,每次超五名同学,女儿第一学期下来,在全班55名同学中,考到了35名。
女儿的点点滴滴进步,罗老师都及时表扬,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女儿的各学科期末考试总分已跃居全年级第15名。这时,罗老师心里有数了,女儿这样坚持下去,考眉中就有把握了。但在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自生理、外界的干扰因素很大,罗老师为了帮助女儿排除这些干扰,常常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教会女儿如何战胜自我,顺利考入了眉中。
为了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罗老师在女儿读大学之前从来就
没有单独让女儿自己在家,无论什么情况,她都要陪在女儿身边,随时了解女儿的心理动态,让她在家里学习时,心里感觉很温暖。
在生活上,罗老师对女儿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己的儿子。儿子对这个妹妹也非常关心,两兄妹一直都非常要好,这让罗老师感到非常欣慰。
2005年暑假,儿子的鞋子已经补了又补,一家四口人,准备一路上街走走,顺便给儿子买鞋。但罗老师心里一直想让儿子把鞋补一补再穿。因为罗老师想用这笔钱给女儿购买消疤液,女儿3岁时因为意外不幸将左手胳膊中部烫伤,留下了一片疤痕。罗老师觉得这样女儿穿短袖时就不那么美观,也会影响女儿的自信,一直想替女儿除掉这个疤痕。
那天,女儿和她爸爸在前面走,罗老师和儿子在后面,一边走,她一边给儿子讲妹妹这个疤痕的来历,激起了儿子的同情心,最终让儿子主动提出用这笔钱给妹妹买了消疤液,共花了398元。这笔钱对当时罗老师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全家人乐呵呵地拿着消疤液,其乐融融就回到了家。
组合家庭,最难做好的就是子女的教育。罗老师为了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才,做到人品要求儿女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生活上尽量给女儿多一些爱。多少个日日夜夜循循善诱,多少次苦口婆心。她用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起了自强不息的榜样。用自己的爱为成长中的儿女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这个家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处处充满浓浓的爱。
罗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子考上西南交大,女儿考上泸州医学院,这都是罗老师爱心教育的再现,也是给罗老师的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在女儿的生学宴上,女儿动情地历数着为了自己成才妈妈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场景,泪流满面地抱着罗老师,悄悄地说:“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无不为之动容。这是罗老师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场景。
尽管这个家庭在经济方面异常困难,但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罗老师总是想得非常周全。父母病了,她总是主动送到医院,争着出力出钱,给公婆购买衣服总是舍得花钱。从春天到冬天的,从内裤到外套、再到鞋袜,一应俱全。正如她女儿说的那样:“妈妈心目中只装着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给公婆、奶奶、女儿买东西,她会舍得花钱,尽量买好的,给她自己买时,她总是舍不得,能省则省。
罗老师心目中总是装着这些老人:前任婆婆、现任公婆、现任老公的丈母娘和老丈人,还有娘家的百岁奶奶,因为她想这些健在的老人,都不容易,她觉得都放不下他们。
最让罗老师割舍不下的是,前任婆婆和女儿的外公、外婆,他们都不幸失去了儿子和女儿,需要关爱。娘家百岁奶奶也是她难以割舍的牵挂。自己母亲死得很早,奶奶为自己和弟弟妹妹弥补了缺失的母爱,都应当报答。现任公、婆没有女儿,只有两个儿子,自己更应该既当媳妇、又当女儿。所以这些老人的生日、各类节日,罗老师都早早为他们备上礼物。每次去店里买衣服,一买就是各种型号的
四、五套,连卖衣服的大妈听后都非常感动。
2013年12月,现任公公生病住院,罗老师忙里忙外,特地赶车到崇礼路口买土鲫鱼熬汤,端到医院床前,一勺一勺地喂。旁边的病友都说:“你女儿真孝顺。”公公急忙说:“这是我媳妇。”旁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罗素容老师,她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过一道又一道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默默无闻,她用自己无私的爱,为学生、为子女、为长辈倾洒了自己满腔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