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国崛起1500字观后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国崛起1500字观后感(大全)》。
这个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
看完《大国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点,全国的人民要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大家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胜利。第二点,国家领导人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第三点,英明的领导人与有智慧的百姓一样重要。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第五点,即使拥有了以上四点,没有历史机遇,那么崛起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影响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从前人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它的缺点是容易在向别的`国家学习并改善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老师点评:早看过书评,知道《大国崛起》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书。遗憾的是老师一直忙忙碌碌毫无作为,至今还未能认真读读此书。说来真是很惭愧,你的读书心得既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也让老师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前停滞不前的现状!“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你的这一阅读心得给老师带来很好的启示,谢谢你!
知不足方懂进取,有你这样的好孩子与老师相伴,相信一定能让我们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你说对吗?
<<大国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发展史,它以历史和全球的视野解读了15世纪以来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大国适时出发、各领风骚,演绎出大国风采的历程。深入文脉,纵观列强的发展史。我们不免会发现,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历史结局。历史的长河仍在缓缓的流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所提出的: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是每一个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需要的。
上世纪,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炼而深刻的总结了中华民族的特性: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八年艰苦抗战,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巨大成就。随着“中国崛起”“当中国统治世界”等言论不断涌现世界舞台时,我们亦感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将来临。能否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经受住世界体系对我们的考验,是当代中华儿女必然要面对的挑战。
孙子兵法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史为鉴,学习崛起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末落教训。面向未来、自力更生、开创中华进步的崭新篇章。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拥有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必然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引自《大国崛起》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了解中国经历过无数个动乱时期,又从动乱不断走向和平,如果出一个选择题的话,你选择和平还是动乱?我想作为普通的百姓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平。但是,这样的选择就真地对了吗?
老百姓闲下来的时候,总会觉得活的不那么壮烈,于是关于英雄的故事就会成为一种调剂生活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英雄更多地出现于乱世,乱世中的平民有更多的机会成为英雄,这时乱世的苦难已经淡漠了他的色彩,留下的只是关于英雄的梦想和传说。而我想说的.是不关英雄的事情,是一个比英雄更为重要的关于乱世的话题,那就是伟大的思想。
伟大的思想和乱世有关系吗?有,当然有。且看我的理由: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思想高峰时期,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就是离我们很近的五四时期,试问这三个时期难道不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吗?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之所以立论动乱时代与伟大思想的产生存在必然联系的依据有四个:
一是任何伟大思想的产生必须经历来自多方的强烈的思想碰撞,这种思想的碰撞要求各方必须势均力敌,而后才能产生剧烈火花,从而引导出的思想光芒。多重的势均力敌的思想只有在动乱时代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中国。大家知道在大一统的和平年代,作为强大的中央政权必然谋求思想统一,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动乱时代这样的禁制才会放松。
二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家们都要在能够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合着留,不合则去,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所以动乱时代的知识分子反而能够畅所欲言,并无顾忌。这里不让说,就到别处说。如果在和平年代,一个公然和强大政府倡导的主流思想唱反调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哪个地方你都呆不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动乱时代,那就很自然了。
三是动乱时代,强势者都要延揽人才,要谋求统一之策,统一国家只靠武力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哲学思想做为行为依据,思想家这时就成了奇缺之物,各种强势力量必然会孵化各种不同的思想为其服务。
四是知识分子的天然秉性是要不断的追求,通过超越前人而显示自己的价值,在和平年代,知识分子本身受到的具有主宰地位的主流思想的压抑,人格中叛逆因素会在动乱时代肆意宣泄。
在为了能印证我的说法,就拿刚才讲到的三个思想高峰来说事:
先从第一个高峰说起吧,那个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但那个时代的思想巨人们的伟大思想成为一个横亘在中国历史上至今也无法超越的高度,那些巨人的名字: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武子……使后来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家无人敢称大师。中国现代却到处都有大师,真的、假的且不论,却没有一个人妄称自己是思想大师,即便狂傲有如李敖者,也望之却步,不过这话还不能让李敖知道,否则他非要称自己是思想大师,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劝得了的。
遥想那个久远的春秋战国年代,王权衰落,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好多国家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兼并战争接连不断,诸侯为求争霸,延揽人才,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武子们,纷纷开山凿河,各成一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各种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争论。当时各国诸侯大都知道要尊重人才,尊重思想,所以,对持不同思想的各派的学者兼容并包,都受礼遇,允许其“合着留不合则去”。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和随意议论政事。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说的就是当时各派学者的定期聚会,各学派代表人物在此阐发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批驳与他们观点不一致的学派。他们争论既要对不同观点进行洁难,还要张扬自己的主张内容从自然开始,涉及人生、社会、道德、王霸乃至整个宇宙。还有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时,思想氛围也是宽容的,允许充分的争论,再如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以说正是因为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各国统治者尊重思想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思想的自由碰撞才催生出这个时期的伟大思想,并一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社会的以后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高峰是汉亡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说起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还必须从汉朝谈起,汉朝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统一的国家要求统一的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使儒学在其后两千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被视作正统官学。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所形成的儒学思想重压成为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思想叛逆的最重要的精神根源。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大转折。
我们知道魏晋时期的文人讲究名士风度,喜欢谈玄,按张英基先生的说法:“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于山水。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譬如那时候的名士都喜欢奇装异服,还有的就干脆少穿衣服或不穿衣服,有人当街抓虱子并吃掉它,而旁若无人,有人惯用“青白眼”看人,有些人以豪饮为荣,像刘伶、阮籍那都是能喝酒的好汉,中国文人的好酒之风就是从他们开始的,喝醉了什么都可以轻狂,哪有什么礼法在眼里。而且魏晋名士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吸毒的人,他们喜欢吃一种叫“五石散”的东西,吃完之后,浑身燥热,满街狂奔,令人羡煞。种种怪异行为的背后,是魏晋名士对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强烈叛逆,在这样的冲击下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了起来。玄学是在儒学高压下的一种思想解放,是向老庄思想的一种回归,是在人性上追求自由的一种表现,东晋以后,玄学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并改造了佛学,造就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禅宗。为中国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打下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正是一个强大王朝的瓦解后的动乱时代为这种思想叛逆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三个高峰就是五四时代了。我们都不会忘记中国在近代的衰落,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甚至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国本土文化孕育出的思想已经不能给中国找到出路了,中国向何处去第一次成为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好在封建王朝已经解体了,又开始了一个动乱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场我们谁都不会忘记的、著名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这旗帜,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使中国思想传统在那时发生了断裂,而这种代价为中国换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是各种流派兼容并包、自由辩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接受外来文化思想最深刻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思想解放最彻底的一个时代,尤其是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以上说的三个思想高峰都形成于动乱时期,我们需要伟大的思想做我们民族的灵魂,这种思想能够引导我们不断前行,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那应该是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动乱时期产生的思想必须根植于和平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我们珍视和平,我们也要珍视能够创造和平的、产生于动乱时代的伟大思想。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老师点评:早看过书评,知道《大国崛起》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书。遗憾的是老师一直忙忙碌碌毫无作为,至今还未能认真读读此书。说来真是很惭愧,你的读书心得既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也让老师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前停滞不前的现状!“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你的这一阅读心得给老师带来很好的启示,谢谢你!
知不足方懂进取,有你这样的好孩子与老师相伴,相信一定能让我们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你说对吗?
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却难以平息。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中国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但读懂几百年来几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九个大国在过去近两百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还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是历史的潮流毕竟浩荡向前。今天的世界是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向前。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理念都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训。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类通过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近代以来中国虽受尽了列强的蹂躏和种种磨难,今天中国的崛起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称霸也永远不会侵略、威胁别的民族。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潮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方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拥有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必然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引自《大国崛起》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了解中国经历过无数个动乱时期,又从动乱不断走向和平,如果出一个选择题的话,你选择和平还是动乱?我想作为普通的百姓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平。但是,这样的选择就真地对了吗?
老百姓闲下来的时候,总会觉得活的不那么壮烈,于是关于英雄的故事就会成为一种调剂生活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英雄更多地出现于乱世,乱世中的平民有更多的机会成为英雄,这时乱世的苦难已经淡漠了他的色彩,留下的只是关于英雄的梦想和传说。而我想说的是不关英雄的事情,是一个比英雄更为重要的关于乱世的话题,那就是伟大的思想。
伟大的思想和乱世有关系吗?有,当然有。且看我的理由: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思想高峰时期,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就是离我们很近的五四时期,试问这三个时期难道不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吗?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之所以立论动乱时代与伟大思想的产生存在必然联系的依据有四个:
一是任何伟大思想的产生必须经历来自多方的强烈的思想碰撞,这种思想的碰撞要求各方必须势均力敌,而后才能产生剧烈火花,从而引导出的思想光芒。多重的势均力敌的思想只有在动乱时代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中国。大家知道在大一统的和平年代,作为强大的中央政权必然谋求思想统一,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动乱时代这样的禁制才会放松。
二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家们都要在能够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合着留,不合则去,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所以动乱时代的知识分子反而能够畅所欲言,并无顾忌。这里不让说,就到别处说。如果在和平年代,一个公然和强大政府倡导的主流思想唱反调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哪个地方你都呆不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动乱时代,那就很自然了。
三是动乱时代,强势者都要延揽人才,要谋求统一之策,统一国家只靠武力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哲学思想做为行为依据,思想家这时就成了奇缺之物,各种强势力量必然会孵化各种不同的思想为其服务。
四是知识分子的天然秉性是要不断的追求,通过超越前人而显示自己的价值,在和平年代,知识分子本身受到的具有主宰地位的主流思想的压抑,人格中叛逆因素会在动乱时代肆意宣泄。
在为了能印证我的说法,就拿刚才讲到的三个思想高峰来说事:
先从第一个高峰说起吧,那个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但那个时代的思想巨人们的伟大思想成为一个横亘在中国历史上至今也无法超越的高度,那些巨人的名字: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武子……使后来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家无人敢称大师。中国现代却到处都有大师,真的、假的且不论,却没有一个人妄称自己是思想大师,即便狂傲有如李敖者,也望之却步,不过这话还不能让李敖知道,否则他非要称自己是思想大师,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劝得了的。
遥想那个久远的春秋战国年代,王权衰落,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好多国家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兼并战争接连不断,诸侯为求争霸,延揽人才,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武子们,纷纷开山凿河,各成一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各种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争论。当时各国诸侯大都知道要尊重人才,尊重思想,所以,对持不同思想的各派的学者兼容并包,都受礼遇,允许其“合着留不合则去”。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和随意议论政事。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说的就是当时各派学者的定期聚会,各学派代表人物在此阐发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批驳与他们观点不一致的学派。他们争论既要对不同观点进行洁难,还要张扬自己的主张内容从自然开始,涉及人生、社会、道德、王霸乃至整个宇宙。还有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时,思想氛围也是宽容的,允许充分的争论,再如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以说正是因为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各国统治者尊重思想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思想的自由碰撞才催生出这个时期的伟大思想,并一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社会的以后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高峰是汉亡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说起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还必须从汉朝谈起,汉朝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统一的国家要求统一的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使儒学在其后两千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被视作正统官学。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所形成的儒学思想重压成为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思想叛逆的最重要的精神根源。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大转折。
我们知道魏晋时期的文人讲究名士风度,喜欢谈玄,按张英基先生的说法:“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于山水。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譬如那时候的名士都喜欢奇装异服,还有的就干脆少穿衣服或不穿衣服,有人当街抓虱子并吃掉它,而旁若无人,有人惯用“青白眼”看人,有些人以豪饮为荣,像刘伶、阮籍那都是能喝酒的好汉,中国文人的好酒之风就是从他们开始的,喝醉了什么都可以轻狂,哪有什么礼法在眼里。而且魏晋名士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吸毒的人,他们喜欢吃一种叫“五石散”的东西,吃完之后,浑身燥热,满街狂奔,令人羡煞。种种怪异行为的背后,是魏晋名士对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强烈叛逆,在这样的冲击下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了起来。玄学是在儒学高压下的一种思想解放,是向老庄思想的一种回归,是在人性上追求自由的一种表现,东晋以后,玄学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并改造了佛学,造就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禅宗。为中国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打下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正是一个强大王朝的瓦解后的动乱时代为这种思想叛逆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三个高峰就是五四时代了。我们都不会忘记中国在近代的衰落,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甚至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国本土文化孕育出的思想已经不能给中国找到出路了,中国向何处去第一次成为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好在封建王朝已经解体了,又开始了一个动乱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场我们谁都不会忘记的、著名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这旗帜,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使中国思想传统在那时发生了断裂,而这种代价为中国换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是各种流派兼容并包、自由辩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接受外来文化思想最深刻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思想解放最彻底的一个时代,尤其是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以上说的三个思想高峰都形成于动乱时期,我们需要伟大的思想做我们民族的灵魂,这种思想能够引导我们不断前行,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那应该是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动乱时期产生的思想必须根植于和平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我们珍视和平,我们也要珍视能够创造和平的、产生于动乱时代的伟大思想。
《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哥伦布被誉为“英雄”,麦哲伦被冠以“勇士”。麦哲伦的确是“勇士”,在入侵菲律宾时,狂妄自恃,率领一小股“远征队员”向目坦岛上的居民发起进攻,结果被愤怒的人群所杀。至于哥伦布显示了什么样的“英雄”本色,让我们仅仅引述一段历史记载加以说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伦布初次来到海地后的第四个年头,海地泰诺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而死和被西班牙殖民主义强盗砍杀而死的泰诺人,就达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万人中的十万人。”
又如,《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形象时,可谓激情飞扬。女王在万国博览会上兴奋得反复讲:“光荣、光荣、无尽的光荣”。“她完整地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第4集)但是,纪录片却只字不提正是在这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1片战争,将屈辱强加给中国人民,把中华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恰恰是这个“什么都不做的女王”,于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变成了她的臣属,确立了英王的最高权力地位。
《大国崛起》在谈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大陆上的生活,为什么没有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中延续下去?”(第10集)请看这里的措辞:“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让我们引述一段史实,看看新大陆的生活怎样地“田园牧歌式”。“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俘获一个男子得105镑,每俘获一个妇女或儿童得5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2]
这就是《大国崛起》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