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年级(推荐3篇)

2024-07-22 01:23: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的教育》读后感三年级(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爱的教育》读后感三年级(推荐3篇)》。

第一篇:爱的教育三年级读后感

几天前,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是通过一名小学生记日记诉说的形式,讲述了一名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基本状况。以爱心加感情联合打动了我的心。并且,这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宗教式宣传,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以及宣传语。它是一个19世纪的伟大再生,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

书《爱的教育》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6年级的孩子的日记,日记中包括了爸爸妈妈写给他的信,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当天干的事情等等,这样就把一个孩子的日记改变成一本书。如果一本书是这样写出来的.话,那我们为什么不每天记日记,把当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长大出一本类似于《爱的教育》那样的书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经典名言,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是的,文学是比鸟儿飞的还远的梦想,比花开的还美的感情,比星光还闪烁的智慧……所以,我倡议: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

第二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描写了发身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尚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每一个字都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我一直在想教育到底用如何方式去对待?以后又该如何去对待天真的孩子们呢?爱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答案。孩子是单纯的,他们有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性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每一个孩子呢?最好的方式是用爱去教会孩子如何去感受世界,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日记的出现的校长本来打算辞职,但是为了孩子们他坚持的留下来了,每年不断去访问学生的老师,即使她身体很柔弱,却依旧。不会忘记孩子们的作业有没有进步,波巴尼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关心学生。

再有做不同工作的父亲,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辛勤的劳动着,他们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学习会有生命的危险,而他们的'孩子却在时刻的担心着自己的父亲。为了让父亲不再操劳,而每夜帮父亲工作的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集邮拿出来,赔偿砸伤的老爷爷的孩子,从一个后进生到拿获奖而不会因此骄傲的孩子。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这样的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

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爱是细节。

他们一个个的品质多么美啊!

爱的教育虽然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读了之后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带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眼中美好的世界,其中的孩子,为了国家荣誉而不会收别人的钱,为了国家而出一份力,爬上树顶探看敌情牺牲的小勇士。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强烈的爱国情感呢?是教育的成功,因为爱的教育,是他们懂得爱自己的国家。而教师呢?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使他们成为充满热爱的孩子们。

第三篇:《爱的教育》三年级读后感

《爱的教育》是一部令全球千万阅读者打动的杰出著作,是西班牙著名小说家亚米契斯用很多年的心力写作的结晶体。看完后帮我的第一个感受,那就是爱。《爱的教育》选用了日记的方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小孩安利柯的目光和Z言,向大家叙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短故事,小故事中有刚正不阿善解人意的卡隆、勤奋好学的德罗西、顽强努力的斯代地、讨人喜欢听话的波列科西她们赠给了安利柯最诚挚的友情、最难忘的回忆。

这本书的文本尽管简易质朴,描绘的全是平平淡淡的角色,可他却流露了人和人之间的画面感,令人深受感动。

除外每一月的小故事中伦巴第的卫兵。原文中写了在1859年,法意侵略军为了更好地解救伦巴第,与德国产生战事。一个十二岁上下的男孩儿已经削木棍,原先这一男孩儿是弃儿,他留到这里是想保卫国家。军官指令兵士留意正前方的声响,可房屋太低,什麽也看不见,土官见到前边有一棵大树,这一男孩儿是这儿观察力最好是的,因此 土官请男孩儿看正前方有哪些麽声响。当土官问男孩儿需要多少钱时,男孩儿却摆摆手说:不,我一分也不必,要了解,我是伦巴第的人!见到这儿,我觉得:他是一个多么的爱国的人啊!

推荐专题: 三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三年级数学老师发言稿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年级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