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缅怀革命先烈读后感(范文六篇)

2024-06-07 16:30:1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缅怀革命先烈读后感(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缅怀革命先烈读后感(范文六篇)》。

第一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读后感

自从我读了王二小的故事,这一篇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是流着泪把它看完的。

王二小是一名儿童团员,他一边给地主放牛,一边给八路军站岗放哨。有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他们看见了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便把他叫来,叫王二小带他们去卧虎沟。聪明的王二小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假装给鬼子带路,他心里想,你们别得意,等会有你们好受的。他走在前面,敌人跟在后面。他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里。当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时,敌人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就生气的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八路军迅速地跑下山狠狠地把敌人都消灭了。十三岁的王二小就这样英勇地牺牲了,他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乡亲们的安全。他的鲜血染红了山上的花草树木,映红了天。

我知道还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人物,有董存瑞炸碉堡;小兵张嘎;・・・・・・他们都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不顾个人安危和敌人斗争的革命英雄。读了这些英雄的事迹以后。我觉得,我们在这和平的时代,条件有这么好,真幸福!

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学他们机智勇敢,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学会用智慧战胜困难,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篇:革命先烈读后感

刘老庄对于我来说是很熟悉的一个地方,我是淮阴区人,记得小学时候第一次去烈士陵园,那次的经历记忆犹新,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不少次都在每年的3月18日去参观烈士陵园。

参加工作后的这一次祭拜先烈活动,给了我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新落成造型别致的纪念馆。纪念馆分上下两馆,上馆是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陈列着白思才、李云鹏的画像和烈士们的遗物及介绍刘老庄战斗的有关资料。在这里我驻足很久,一件件地细细品读。第二展厅是关于刘老庄战斗场面的图片艺术再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第三展厅是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赞扬刘老庄战斗的文章节录,刘老庄连及所在部队、地方各级机关、社会团体的挽联、挽帐和纪念活动的图片资料。再看下馆是淮阴革命斗争史陈列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淮阴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国内外敌人浴血奋战的历史,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难得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新中国成长的不易,更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

来到纪念碑广场,远远望去,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犹如两支架立的钢枪直刺蓝天,顶天立地。看资料介绍,纪念碑主体高19.43米,代表1943年,碑体钢枪架立与大理石底座构成“八二”字样,碑基是三座红色平台,共有18级台阶,寓意3月18日。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下方是原新四军副师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碑名“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是宽阔、平坦的广场,每年的3月18日、清明节,这里人海如潮,白花似雪,数万人再此集会进行祭扫、纪念活动,缅怀先烈光辉的战斗业绩。

通向烈士墓的路上,绿树如荫,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走至陵园栽植的82棵松树林、82棵龙柏林和82棵水杉林,油然而生出一种壮烈,一种敬意,一种必须驻足凝视之的心情……一株傲然挺立的青松就是一位勇士,82棵松树就是82位勇士,不怕风吹雨打,巍然屹立,永远守卫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一棵棵松柏就像一个个哨兵守护着他们的神灵,永远永远高高伫立着。

第三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读后感

有一个人,从小就成了孤儿,饱经艰苦磨难;有一个战士,总是把别人的利益看得很重,并且总是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有一个英雄,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人、战士、英雄,就是雷锋。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朴素、憨厚,为人老实。他乐于助人的事迹伴着风儿飘遍了神州,飘进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

雷锋,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洞庭湖畔望城县安东乡一个叫简家塘的小村子。那时,中国仍未解放,地痞流氓、市井无赖、大地主横行霸道,欺压百姓。雷锋家是佃户,受尽了地主的欺负。雷锋的爸爸被日寇打死,雷锋的哥哥也因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结核,不治而亡;后来,雷锋的妈妈也因故自杀了,雷锋成了孤儿。他的六叔祖母收养了他,与他相依为命。可以说,小小的雷锋已饱经世间的险恶。

后来,共产党来了。小小的雷锋加入了儿童团,向无恶不作的地主讨回了血债。经过多年磨炼,他终于百炼成钢,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员,他不知疲倦的工作,身上总有一股螺丝钉精神,党把他插在哪就在哪起作用。后来他当上了汽车兵,用不懂就钻研的钉子精神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他助人为乐,为高尚的事业奋不顾身。大坝抢修时,可以看到他洋溢活力奔跑的身影;公路塌方时,总能听到他充满激情的脚步声。在一次运送任务时,雷锋

不幸被一根大木桩击中,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二十二岁。读完书后,我不禁陷入沉思:雷锋那种怀仁心于天下,为了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奋不顾身的精神,被人们称为“雷锋精神”。而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不正是用“雷锋精神”为根脊梁支撑起来的吗?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不都是怀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吗?“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当代的青少年,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他的“螺丝钉”精神和“钉子”精神。在学习上,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掌握好基础知识,不可操之过急。遇到困难或不懂的难题时,更要像“钉子”一样钻懂、钻透。

雷锋常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让我们铭记这名话: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而奋斗。

第四篇:缅怀革命先烈心得体会

我们小队这次寒假去了龙华烈士陵园。虽说以前已经去过几次,但都是小学时去的,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在上过中国历史课后,我们已经对“烈士”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所以这次,我们是带着对烈士的敬仰进入龙华烈士陵园的。

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的'纪念广场中央那块纪念碑。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主题雕塑、烈士纪念堂园、名牌楼等。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烈士墓区。它由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和无名烈士墓组成。这里安息着近1700革命烈士的英灵。墓区里的氛围是庄严肃穆的,我们在那里伫立了许久,怀念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前赴后继,乃至献出生命的烈士们。最后我们满怀敬意地离开了陵园。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颇多的感慨与感悟:这些烈士在解放战争终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光荣牺牲,他们值得我们去铭记。烈士的事迹给了现在某些贪慕富贵、急功近利的人一个有力的提醒:他们应该学习革命先辈的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革命精神。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第五篇:缅怀革命先烈心得体会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里,涌现出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烈。是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通过大草原,壮烈牺牲;是戴安澜,带领中国远征军攻克昆仑关,拿下同古城,收复棠吉地,血洒他乡土,壮烈牺牲;是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冰天雪地,弹尽粮绝,孤身周旋,壮烈牺牲;是无数革命英烈,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抵御外侮、救亡图存,壮烈牺牲!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英雄的`血肉,铸就了伟大的抗日长城;英雄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促使中华儿女面对生死存亡,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促使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建设起新中国;是不畏艰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促使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光复旧物,实现改革开放;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促使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的我们拥抱胜利与和平,胜利属于人民,和平属于人民,让我们向人民致敬!

第六篇:缅怀革命先烈的心得体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是祭祖踏青的时节,是人们祭奠去世的亲人们的一种方式,原始于周朝始于周朝。每年的清明节,人们或者是拿着祭奠用品去缅怀亲人,或者是附近的烈士陵园去缅怀那些为国家的独立和平而献出生命的革命英烈。

每在这时,在这清明的雨丝下,我想的更多是对革命先烈深深的崇敬和怀念。他们为我们中国的和平安康做了许多,缅怀他们,听到他们动人的事迹,他们虽然长逝于酒泉,但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却永远流传下来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怀念和对那些传奇故事的憧憬。

敬爱的革命先烈,是你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祖国换来了今日我国的富裕安康的太平盛世。是你用你们的青春年华换来了新中国的和平安宁。你们英勇革命的光辉战绩让我们敬仰,你们在我们心里埋下的思想种子,已经悄悄的生长发芽,经过你们艰苦卓越又十分激烈的.奋斗,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人站起来了,我们不再懦弱,今日我们从你们的手里拿下了接力棒,决定为中国献上一技之长,在今天我要像你们一样为中国的兴旺,为中国的发达,献上一份力量。

在丝丝雨帘下,表达对你们敬仰的也许是一块石碑也许是一个花圈。但是我们更明白最好的方式便是继承你们的信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辉煌富强。

青山有幸埋忠骨,红花无情笑东风。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让我们敬仰,安息吧,敬爱的革命先烈,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不忘初心,奋发努力的!

推荐专题: 缅怀革命先烈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