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庸作品读后感15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庸作品读后感1500》。
乱世之中,到底谁是真英雄?
读了《三国演义》,我心中有了个疑问:谁是真英雄?是“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还是“忠义”待人的刘备呢?在书中,我更喜欢曹操,认为他值得“英雄”二字,他发现人才、赏识人才,而且,谋略过人,能做到知己知彼、料敌于先。
说起曹操和刘备,他们俩是《三国演义》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两人各有一句名言,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而刘备却相反:“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那么,两个不同想法、不同身份的人在乱世之中举起了曹军和刘军的大旗,谁才是真英雄?
曹操原是骁骑校尉,若不是董卓篡位,他就只是一个小官,才华不被发现,一生碌碌无为,但曹操身处乱世之中,才华得以施展,不愧为“乱世之奸雄”。
而刘备,本是织席贩履之徒,但他除了有实力,运气也极佳。先是在桃园与关张二人拜为兄弟,又从公孙瓒那里获得一员大将赵子龙(赵云)。刘备所得的这3人,为他后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
那刘备与曹操是靠什么从一个小官走到三分天下呢?靠的是各自的才能,还有各自身上的优点!
我认为曹操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世人都只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却不知曹操也十分爱才,甚至求贤若渴。例如曹操的一位下属荀,他的谋略比曹操好,看得比曹操远,换做他人可能会认为荀是个定时炸弹,会杀掉他,以除后患,但曹操没有。曹操不仅没有杀掉他,还将他视为知己,有事也会询问他的意见,甚至叫大儿子曹丕好好向他学习。
曹操不仅对自己人好,对其他有才华的人也极好。例如在书中第25回至26回,曹操带人攻下徐州,只剩下邳城,而这个邳城正是关羽带人驻守的地方。曹操想劝关羽为他所用,但关羽不答应,只说若有刘备的消息,会立刻追去。尽管如此,曹操还是答应了关羽,而且最后关羽追刘备而去时,虽然有人劝曹操杀掉关羽以除后患,但曹操拒绝了。他说宁愿与关羽为敌,也舍不得杀他,这显示了曹操拳拳爱才之心。
曹操若仅仅只有爱才之心,是无法成大业的。他不仅有爱才之心,还有料敌于先的本事。在书中,当刘备挡下曹军攻往徐州的大军时,刘备给曹操一封信,劝说他撤兵,曹操还没有打开信,就已详细猜出信的内容了。
而刘备的优点是仁义,但这不一定是福。当他带着新野城20万百姓朝江东奔去逃难时,因百姓拖了进度,而被曹军追上。百姓逃出了新野城,但也没逃过曹军的追捕,而刘备也折损了好多士兵。而且刘备的仁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真心的,就像他在赵云面前摔阿斗一样,我觉得不是真心的,怎么会舍得摔死自己的孩子呢?虽说刘备以仁义著称,但过于强调仁义却未必是真。
与刘备相比,我认为,曹操略胜一筹,而这个能料敌于先,又慧眼识才,而且心怀整个天下的曹操为什么会被称为曹贼、奸臣呢?也许,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推翻旧朝代为代价的。若是成功了,那就建立新的王朝;若是失败了,那恐怕就变成人们口中的贼了,所谓“成王败寇”,所以曹操未必是奸雄。若不是在乱世之中,若有机会,曹操也能成为“治世之能臣”。
无论如何,曹操的才华在乱世之中得以施展,但上天给他的机遇,远少于刘备,刘备有了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但曹操没有。虽然刘备和曹操平分天下,但我觉得曹操本身比刘备更有才华。曹操熟读兵法且能运用自如,这一点,刘备远不及他,所以,曹操只是少了几个机会。
所以,到底谁是真英雄呢?在我心里,曹操比刘备更称得上“英雄”二字。
不过,英雄应该只存在于人们心中,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是不同的,可以是书中的一个人物,或是历史中一位厉害的统治者,或者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平凡人。乱世出英雄,俗世,照样可以出英雄,只要你细心观察,也许,你身边就有一位关心你、照顾你的英雄。
他们,有过梦想;他们,有过势力;他们,曾经更是离那个梦想是那么近,可最终却也难免化作了一百零八朵流行,划过历史的夜空。
当年,统治昏暗,为了一个英勇反抗的共同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势力也无可避免地十分壮大。在这个队伍中,曾经有过仗义疏财的“小旋风”,也有过箭无虚发的“小李广”;有过神机妙算的“智多星”,也有过那个敢爱敢恨、心粗胆大、率直忠诚的“黑旋风”。他们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可在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之下,又能如何?想当年,一百零八位兄弟响亮的呼声震彻山谷,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反帝的旗帜、揭开了战斗的序幕。可最终,“招安”就那样无情地让起义走向了失败,也把英雄好汉一个个地引进了坟墓:毒酒、水银、上吊绳,就是这些沾上了罪恶气息的杀人工具,让一百零八位好汉生离死别;出家、隐退、迫害,让“替天行道”从此销声匿迹。他们的豪情与义气,也终于成为了一曲悲歌。
看到了这样的故事,任何人都难免心头一震,我也不例外。
他们替天行道,团结一心,可终究也难逃失败的命运,不是他们没有好的将领,相反地,他们有;难道是有叛徒?不。那就是他们懒惰了,安于现状?也不是。很大的程度上,梁山里的“招安”思想带领着他们走向了失败。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自身出路的绝望,众好汉聚义梁山。然而他们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由于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他们既不知道“跟谁走”,也不知道“怎样走”,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地主阶级能够“趁虚而入”,占据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向了“招安”的不归路。
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从梁山起义的失败就可以看出:思想,是具有着巨大力量的。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何尝不能用好的思想来改变自己?思想,可以导致巨大的灾难,如果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那也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完全有能力用积极的思想改变自己。
我相信,当一个人有了一个正确的思想目标并为之奋斗时,那他就会不可阻挡。思想的力量,让他学会了刻苦、坚韧、拥有了智慧与勇气。思想可以让他丢弃掉那个颓废的自我,让他不可避免地崛起。看看古今中外,思想催人成功的例子还少吗?俄国的彼得大帝有着发展革新的思想,俄国也就顺理成章的发展飞速,看看现在雄踞亚欧大陆的俄罗斯,谁能不说这里彼得大帝为这里做出了多少的丰功伟业?美国国父华盛顿,他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思想引导了一代美国人的顽强抗争,而这种思想带来的变化不也是被世人看到了吗――美国如今的强大有目共睹;而我们的祖国,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思想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下,中国傲立在地球的东方。关羽的忠义思想,让他成为了千秋忠义的化身;岳飞的抗击思想,使他成为了一代英雄。思想的力量,可见一斑。既然是这样,我们何尝不能给予自己一种巨大的思想力量?
愿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用思想“控制”自己。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仕让黛玉死了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地房都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还,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喜剧,但是,不是有就话说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年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睡时,看着宝玉任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的人,浪漫的人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这浪漫消磨的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蚊子血,白玫瑰变成了胸口粘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好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一点,我是不赞成高鹗的续书的,也许,也许是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整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着一知己之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鹗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急而亡。这不像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像个情场失意一般的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在贾府跨倒之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的弱者,所以在他的身边,黛玉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提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着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好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的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做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还有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进步,那宝儿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活,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身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阴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有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了,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至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注圆玉润的宝姐姐。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薛蟠是个呆霸王,这是红楼梦对薛蟠的评价,此人自恃家大业大、有钱有势,便无法无天。打死了冯渊之后,带着美妙可人的英莲扬长而去。后来便来到京城,寄宿在姨父贾政家中,小日子过得更加妥帖安稳。
薛蟠喜欢英莲,那英莲人长得漂亮,小时候就“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宛如一个银娃娃似的,到了大了,更是青春可人。后来在出场,便改名叫做香菱,后来在第七回中这样写道: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坡上玩。……说着,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门,见金钏仍在那里晒日阳儿呢。周瑞家的因问她道:“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她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金钏道:“可不就是。”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地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她的手,细细地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好个模样儿,竟有些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么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了一回。
好一个香菱,历经磨难,在贾府众人眼里,居然有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蓉大奶奶就是秦可卿,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薛蟠见了,自然是喜出望外。不过大观园里,还有一个人格外喜欢小女生,此人就是贾宝玉。而且贾宝玉和香菱有交集,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宝玉笑着,方起身走了去洗手,香菱也自走开。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宝玉不知有何话,扎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问:"什么?"香菱只顾笑。因那边他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说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可见薛蟠之所以后来讨厌香菱;
其一,喜新厌旧,那个时代的有钱有权的人,又是独子,早年失怙,性格就蛮横无情。香菱再好也只是个丫头,薛大傻子因为夏金桂打香菱那场,薛姨妈说“她不好,也不许你打,叫人来卖了,大家干净”,薛姨妈虽是气头上,也是真的起了要卖香菱的意,可见奴隶身份之低。要打要骂要卖都随主人家,有点天经地义的意思,法律不保护。
其二,夏金桂长得漂亮。夏金桂出身富贵皇商家庭,生得颇有姿色,也颇识几个字,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女孩,刚开始薛蟠自然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丢了。当她作了薛蟠的妻子,“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况且见薛蟠气质刚硬,举止骄奢,若不趁热灶一气炮制熟烂,将来必不能自竖旗帜矣;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第79回)有夏金桂的添油加醋,自然让薛蟠格外的理直气壮。
其三,薛蟠觉得美丽的香菱有一腿。当日香菱和贾宝玉在草地花丛中玩“夫妻B”“并蒂莲”弄脏了石榴裙,二人有一定的情感纠葛。薛蟠虽呆,可是眼见着这么好的女人落入宝玉之手,自然心里不平。对宝玉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因此一腔怨气只有撒在香菱身上。
这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离家出走的故事,伴随着少年的出走有了一系列的出场人物。叫乌鸦的少年,列车上偶遇的樱花,回忆几十年前的广岛原子弹事件,命中注定的贾村图书馆,和猫说话的老人,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难以有交集,但就是这些,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最终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书中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直面灵魂深处最脆弱,最裸露,最真实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开始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性与爱的关系,时光与记忆的本质,书中始终没有很直接的挑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个不坏的故事,却由不得让人去思考很多。虽然已经过了十五岁的时光,不过能在心地依旧善良无暇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感觉也会很释然,人生某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总是应该好好去深思的。
正如作者所说,十五岁的少年,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主人公田村小的时候被母亲遗弃,在一个并不疼爱自己的父亲的养育下成长,有着同龄人缺乏的成熟,更有着不属于这个花季的恐慌,不过我们共同拥有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去接受祝福,去挑战世界。接下来,就用我拙劣的文字,让我谈谈这个故事之于我的深思。
幽幽岁月,浮生来回,爱情,总是一个美好的话题,可是,书中的爱情似乎缺乏中国固有的伦理。田村小的时候就被父亲诅咒会跟自己的母亲姐姐交合,而田村又成为母亲幼时爱情的替代物。田村因幼时被母亲抛弃,渴望得到母亲的爱。他迷恋永远十五岁的佐伯(田村母亲)的活灵,更深爱着五十岁的佐伯。他们交合,相爱,用灵与肉的交融去享受生命的美好。田村选择离开森林,带着佐伯的画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将自己深爱的人埋藏在记忆中。开始读的时候,内心总会隐隐作痛,为什么如此相爱的人会是这样的结局。
闭上书仔细想想,身边的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神把世人劈成了男男,女女,男女,于是我们在寻找自己另一半的过程中惶惶不可终日。纵然找到,又会有种种原因不得在一起。作者笔下这种违背伦理的性与爱,读完之后,对自己的爱情释然好多。对爱情中的无可奈何,道一句,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伤。
书中这样写了一句话:“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想着自已这个存在,但越想越觉得不具体,甚至觉得自已不过是个毫无意义可言的单纯的附属物。”你是否想过生命之于我们的无力,田村父亲小时候在他身上的诅咒,灵验的是那么自然,大岛天生就是血友病,生理上又分不出男女,佐伯的男友被误杀,田村父亲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杀猫,中田在生命的最后毫无缘由的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等等。好像那些宿命中安排好的我们根本无法去掌控,纵然你试图去改变,总会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将一切落回起点。可是,你难道就这样袖手不管吗?答案是否定的。
没错,田村纵使离家还是未能摆脱在他身上的诅咒,可就是在他试图改变的过程中,他变得坚强,他尝到了人世间的情暖,他最后终于有勇气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在我们颓败的时候,总会有宿命论这样的理由支撑自己颓败下去,感觉成事在天,可是你是否忽略了事在人为呢。纵使结局不会有太大差别,可是你是否忽略了过程中的美好?当结局最终到来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的措手不及。
书的最后,作者还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生活。田村想将自己留在第三空间,用以逃避现实生活,最后在母亲的要求下,勇敢的走出了避世的桃园,选择了正视生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候活着比死更难。然而,生命就是如此,而田村,成为了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世界,试图倾听画中的声音,感受爱情的美妙,体味人间的温情,命运似乎早就安排好了,却又那般无偿。纵然过了十五岁的年纪,不在那么彷徨,不在那么忧郁,那么,就继续在这最美好的年华,去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推荐专题: 入党申请书范文1500字 读后感1500字 金庸作品读后感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