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中华骄傲第一课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2024-04-28 01:04:0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骄傲第一课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骄傲第一课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

今年《开学第一课》34城收视率高达5.28%,全国网收视也收获4.47%的傲人成绩,创下节目开办十年以来的新高,收视率仅次于春晚,在多维数据的表现上,《开学第一课》也已是现象级:不仅如此,截止9月3日20:00,节目全网播放量破5亿,其中正片上线两天播放量近4亿,创造今年电视节目单期视频点击记录之最,同比节目去年提升23.5倍;“董卿跪采许渊冲”单条短视频两天内点击量超2300万,创今年全国电视节目单条视频播放量之最;新媒体主话题#开学第一课#阅读量达12.3亿,子话题#我的中华骄傲#阅读量4天暴增至5.3亿,创了近段时间的话题记录;官方微信发布的节目单播出当日,阅读量破1000万+,创了单条微信文章阅读量的记录;节目相关微信文章阅读量破10万+高达23篇,覆盖微信用户达7亿;当日直播400万并发,仅次于女排决赛当天所创造的最高峰值。……种种数据显示,《开学第一课》已真真切切成为一次全民荧屏狂欢。

在与孩子们真切对话多年之后,《开学第一课》以自己独有的节目模式和节目气质成为行业标杆。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曾表示,央视综合频道一直以来坚持主阵地、高品质、灵动性的宗旨生产节目内容。同时,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在日前采访时便直言:“不急功近利、不只做这一季的爆款,从最初就着手开发节目持久的品牌效应,始终坚持核心价值的树立,让节目保持长。

第二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中华骄傲

9月1日晚上九点,爸爸和我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中华骄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当起了“班主任”,带领大家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节目特别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和一位来自意大利名叫TEO的机器人一起现场合奏。还有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我们分享他对“武”的理解。

而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宁教授讲汉字。

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虽说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点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却都有着自己的情感。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

王宁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让我感受到一股汉子的神圣力量。

据说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行书,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喜欢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中国的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汉字,更爱它背后蕴藏着的丰富知识。

第三篇: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21时播出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今年的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的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简直就是教室的模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有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通过许渊冲爷爷的翻译才能为我们所熟知。他说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

许渊冲爷爷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我们做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为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

汉字,我们的骄傲

第四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中华骄傲

看了《开学第一课》深深觉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中华民族的盛世蓬,在当今历史中有几个国家用5000年来形容文化的长度,又有哪个民族能够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我想这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是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的文化。

然而,总有那些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们,将一个个古村落,变成了高楼大厦,将一处处文化遗址改为了钢筋水泥,将一个个常见词汇变成了广告牌、宣传单的同音错字,这难道是社会发展的走向吗?如果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岁月洗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文字得不到正确的利用与传播,为何还要一代一代去打磨、完善。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当列强的炮火轰开了紫禁城的大门,我们的文化就被践踏在别人的脚下,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孤零零的伫立在哪里,曾经的金碧辉煌只能出现在文字中,我们的文化就被无情的洗劫抢掠。

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经历了一场场浩劫,可是中华民族在炮火中完成了凤凰涅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华民族又踏进了强国之林,当经济政治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有些人眼中似乎忘记了那场浩劫、似乎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一个个网络用语与雨后春笋,而那些“之乎者也”似乎该扔进了博物馆。

然而,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人文素质、有助于传播思想文化、有助于了解民族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很好的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有了内涵丰富的中国语言文化,才有了历经千年的中国汉字文化,才有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传统文化精髓与重要性,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去传播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魂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

第五篇: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读后感怎么写

《开学第一课》的第一节课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在这节课上,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讲述中国汉字强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不少小朋友现场认了出来。撒贝宁说,这个字穿越了三千多年历史,到今天依然能够认出来。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

他请上了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这是古人的思想,也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精神。

课堂小结:

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出去”,并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这就是我们的骄傲所在。

推荐专题: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中华骄傲第一课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