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庸作品读后感2500(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庸作品读后感2500(优秀范文六篇)》。
众人眼中的侠,或豪爽,或隐忍,或克己,或放浪形骸,他们的结局,总不过退隐――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视线。
《侠客行》中的小丐,阴差阳错地成了帮主石破天,黑白双剑的爱子中玉,又和赏善罚恶二使结拜兄弟。和生性顽劣的石中玉外貌相似或许是他的不幸。与丁丁当当、阿绣的结识,遇张三李四得玄铁令也或许是偶然,但石破天毕竟不是痴儿,如果没有用一腔真诚对待其中的每一个,他也就不会尝到人情冷暖,书中写亲情、爱情、友情的篇幅不多,但每个情节都蕴含着,若光有这些“情”,叫做“少年行”也是可以的,“侠客”二字由何而来?我觉得真正像侠的部分,是他对人的牵挂和敢于舍弃牵挂的超脱吧。有人说这种纯善敌不过险恶,但对石破天来说,“江湖”就是人间,别人用一生来行走所谓的江湖,他也在行走人间的过程中体会了闵柔的眼泪,白万剑的锋芒,还有形形色色的`门派。
说起赏善罚恶令,各大门派谈之色变,无可奈何,有的人选择了“同生共死”,有的则选择“牺牲自己”,不得不说,在生命与大义之间的选择,不可能一点迟疑也没有,包括小丐救大悲老人的那一段,也不排除是小丐石破天受到惊吓不敢动弹才会挡了那么多刀子的呼啸声,如今接了这两块铜牌,出于大义,也出于探索。既然江湖就是人间,那么真正可怕的,便是人心。
侠客岛上,除了难以下咽的腊八粥,真正的秘密是蝌蚪般的文字,每个人凭着江湖阅历尽力地解读,终究一无所获,最终太玄经被石破天破解,原因竟然是他不识字。
这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啊,经历了太多的阴差阳错难免会无奈。石破天最后终究连自己是谁也不知,小说在他对自己的发问中终止。
我觉得大多数侠客退隐江湖,是因为认识了江湖,疲于在那里行走了。这种超脱和自然不一定就是好人的标志,一辈子争名逐利也未必是坏人,既没有好坏,就更不必说“影射社会现实”之类的了。但如果人间就是江湖,又该如何退隐呢?或许人间牵绊也难以割舍。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金庸是我小时候的伟人,因为他给我创造出了无数精神偶像。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妈妈不让我晚睡看书。但是看武侠怎么能中途停下。于是我经常定一个三四点的闹钟,然后起来看一两个小时再睡到天亮。怕被妈妈发现,还会躲到被子里。我的近视应该就是拜这所赐。小的时候很喜欢江湖英雄。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英俊潇洒,武功超群。记得那时候一口气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下来,还到处给人推荐。但是因为当时的好朋友大多是女生,她们对我这奇葩的爱好不甚理解。后来哈利波特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我脑海里经常把魔法世界和英雄侠客结合在一起。我就是那个主人公,要么是大英雄受人敬仰,要么是有苦衷的大坏人,声名狼藉,有的时候也会是得到秘传的富二代官二代,遇见不平事情的时候让人大吃一惊,有的时候也会是一个貌比天仙的弱女子,武功不强但是精通医术下毒或者五行八卦。我回想着如果我是岳灵珊我会如何如何,如果我是周芷若我会如何如何,如果我是香香公主或者小龙女又会怎样。
金庸的武侠和哈利波特是我的童年,这些作品几乎伴随着我的每一天。所以最近有时间,我又打开了金庸,想看看在我阅读量增加了那么多后再看,有什么新的体会。确实和原来的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眼中的金庸和刘慈欣一样,脑洞很大但是文笔一般。
金庸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这点在起章节名称就能看出来。几乎每部书的章节名称都是整齐的固定字数的字。书中人物唱曲作诗时借鉴的诗词都非常巧妙,无不和当时氛围很搭调也和主角性格相符。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武功秘籍了,当时我还觉得很神奇,以为金庸老先生这么厉害,真的可以写出修行之法。现在想来也是某些古文的节选了。
金庸的作品背景大多放在有外族入侵的时候,江湖上的英雄拯救国家,纵然易超群兄但是敌不过大势所趋。除了读笑傲江湖和侠客行没太感觉到政府的存在,在其他作品中都会有官兵杀人或者胁迫官员的情节。有南宋时期的射雕,神雕,元代时候的倚天,最多的是反清复明时期的,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都有和起义相关的题材。
金庸的打斗场面非常精彩,一招一式好像在看电影。但是涉及感情的细节在我现在看来有点突兀。有很多地方让我不理解,莫名其妙相遇的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互相爱上对方了,除了眉来眼去几下没有任何铺垫。还有至亲过世后,当事人当时肝肠寸断,投身报仇事业,然后很快就可以和其他侠客谈笑风生了。如果让我现在看金庸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爱上他的。看来小的时候的我比较侠义,现在已经是个世俗之人了。
我想我小的时候喜欢金庸也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我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大侠的未来。金庸笔下的主角都是运气极好的,即便出身不好,资质不好,总能在机缘巧合下得到全世界都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一匹汗血宝马,一个非常厉害的兵器,最关键的就是武功秘籍了。这秘籍可能是碰巧遇见一个绝顶高人,然后再碰巧几乎或者压根就不收徒弟的老前辈传授了绝顶厉害的独门绝技。也有可能是误入石窟,见到墙壁上的图形,秘籍。或者打死一只猴子也有可能得到武林至宝。往往最开始接触的`并不是顶顶厉害的武功,而是学了些平庸的招式,和别人打架差点小命不保。然后消失了一段时间再重新回来的时候再和同一批人交手,对手都会想,想不到这小子竟然武功大进,是我小觑了他。小的时候我以为这样的机遇随处都有,我也可以遇到,等以后考上清华北大,出任美国总统都是看我心情的事情。现在的我知道这都是不可能的。我喜欢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但是我知道这不是现实。小的时候我也觉得高大英雄和小巧的美女是标配,我要是多才多艺也可以找到十分厉害的丈夫。现在重新看,发现金庸笔下的男主角们在感情方面渣男还挺多的。韦小宝就不说了。大多数男子见异思迁,或轻易承诺,或不知道保持距离最后伤了别人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大侠们都应该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自大狂吧,为了自己的名声行侠仗义,不考虑姑娘的根本需求。不过我怎么能期望在武侠小说看到言情的桥段呢。但是现在让我看杨过调戏众女子,郭靖在华筝问题上的摇摆,还有袁承志移情别恋等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金庸是我小时候的梦,我希望我也在那个名叫“江湖”的地方。但是如果我真的在的话,我可能已经死了。
一口气看完了《鹿鼎记》,只觉畅快淋漓之极。韦小宝之滑头、狡诈,与其他英雄的神勇仁义,实在是天壤之别。但也正因如此,我更喜欢韦小宝。他可能连英雄都算不上,与金庸其它小说的主人公相比,虽然都是男性,生长在一个风声血雨的江湖之上,但他贪生怕死、奸诈狡猾、不学无术、气量狭窄、见风使舵……总之英雄好汉所应有的一切品德他都没有,只有那一张油嘴滑舌的嘴巴,让他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有一席之地,其他,不值一提。
正因为韦小宝如此品格,初看《鹿鼎记》之人不免抑郁不已,看着他一见到强敌转身便跑,或是大声叫饶,总是觉得世上窝囊之人无过与此;看到他一见上级的面便阿谀奉承,马屁拍的十足,而一见到官位比他低下的人便甩出大帽子来压人,一副官污吏的模样,不禁感叹这人竟如此势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还有他那引以为豪的甜言蜜语,以及成篇成篇的大话,让你晕头转向,不知何时在暗地里被他刺一刀,那更是他的特长。
这样一个人,注定是不能成为武侠小说主角的。而他的出现,就注定是一个异数。尽管平时你绝对看不到他有良心,但危急关头却又发现他还是有一丁点的`,当皇上命他去铲除天地会逆贼时,他虽设法逃脱,但关键时候却冒死救友,不惜违抗圣旨,也不肯出卖朋友;而当天地会众人逼他去行刺皇上时,他又顾全对皇上的义气,不肯答应,最终使他一脚踏两船,两边不讨好。这些,却又与其性格分外不符。尽管他在敌人面前为求活命什么也愿意干,不把自己当人看,但在美女与赌桌面前,他又成了不屈不挠的勇士,本分也不肯屈服,有时干脆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勇往直前似乎无所畏惧,其实心里却满是畏惧。这些,都是其活生生的写照。
正因如此性格,他一点也称不上英雄,甚至半点侠义心肠也没有,有的只有厚厚的脸皮、满满的虚荣心、孤注一掷的勇气以及一时冲动下的义气和侠义。也正因如此,他不像其余人物一样虚伪,他只是个小人,却是个坦荡荡的小人,为了生存他不择手段,但为了朋友美人却让他变得无比高尚,尽管只是短暂的。
总而言之,鹿鼎记写的不是英雄的故事,而是一部纪实小说,写出了一个小混混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如何活得精彩,活得自在,这些,记录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的一生。他不是英雄,他很自私,却又可以很伟大。
《俗世奇人》这本书的封面我很喜欢,有一种古典气息,蓝色的书皮,黑白的简笔画,以及那自由的毛笔字都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我兴高采烈的捧着它从书城回到家中,兴致勃勃的将它一气呵成的读完,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安放到书架上,它的特别,让它成了书架上移到别样的风景线。
里面的内容也引人入胜,在课堂上学习《刷子李》的时候,我就觉得意犹未尽,等我读完一整本后,更是有一种震撼,里面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干,那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苏七块是一个有脾气的怪医生,刷子李是一个有本事的手艺人,张大力是一个有本领的好汉,蓝眼是一个身怀绝技的艺人,杨巴则有一副巧嘴,华大夫的牙术可谓顶天了,泥人张捏泥人的本领更是独一无二,在大回手上就没有钓不上的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一篇《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李金鳌虽然是一个混混头儿,但他的重情重义却也是让人啧啧称赞的。他的一番话,更是让我久久的思考,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蒸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人和人之间之所以能维持关系不应该靠金钱,所依靠应该是情谊,这样的感情不会因为钱财有所改变,随着时间的流失,显得是更加珍贵的。
我们的生活不缺少这样的奇人异事,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的眼睛忽略了,他们存在我们的生活点点滴滴之中,是生活也是传奇,这个年纪的我,也许在很多地方有不足,但我肯定也有自己的专长,我热爱运动,我要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
侠是什么?是在入世与出世的夹缝中矛盾的人,“仗义”与“超逸”是他们的共同人格。
而侠客的结局也大概可归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理想抱负而战死,另一种就是归隐山林。那么,在他们伤感式结局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精神色彩?
前者如郭靖、萧峰。“明知其所不能而为之”。郭靖因对大宋王朝的忠诚而选择了战死。
然而,就是他用血肉之躯捍卫的襄阳城,竟被守将拱手相让于蒙古的铁蹄。昏君无能,奸佞当道。郭大侠的碧血丹心又有谁人能知?萧峰将断箭刺人小腹自杀的那一刻。他的脑海里回荡着的是对契丹父老的愧疚。还是对大宋故土的不舍?不。是渴望硝烟不再燃起。生灵不再涂炭,民族矛盾消饵于无形的济世情怀。但是。
他伟岸的身躯倒下了。换来的只是痛惜的救欺没有人聆听到这一惊天之举的实质。
后者则是大多数侠客们的结局。“天生是隐士”的令狐冲与一心争权的武林中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斗争之后,在《笑傲江湖》的曲声中。
何尝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当袁承志在安邦定国的大志化为泡影。远征异域时,内心自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枪;当连城诀的宝藏被发现,所有人如狼似虎抢夺财宝时,狄云在师父的质问里茫然。
由此可见,无论侠客们的结局如何,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孤独意识。对于那些战死的侠客们而言。江湖险恶,个人之力注定了失败,但理想的追求要重于自我人格,因而他们选择了以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剧命运结束肉体生命,使灵魂超脱于这个世俗星球之上。为的只是对理想的极致追求。而那些隐士们,面对江湖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仗义”变得无能为力,“超逸”使这些侠客们急流勇退,躲进山林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竹林七贤一般放逐个性。正是“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是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了不同的结局,然而,他们人格深处的孤独意识是重合的。
江湖,是中国文字中创造出的人类社会政治的缩影。《笑傲江湖》中的江湖世界,是其中的`代表。正如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写的:’。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沦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
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由此可见,侠客就是中国历那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屡遭贬滴的文人名士的写照,他们的精神个性尤其是孤独意识是相同的。
侠客们“定天下,济苍生”的理想、追求自由道义的性格、光风雾月的胸怀造成了他们在政治上的遗弃感、社会中的无归依感,而自命不凡的道德优越情绪。更使自已孤立于社会边缘,由此产生了旷世无知音的孤独意识。以及个性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的觉醒形成的天地过客的孤旅之悲。这就是所谓的“孤独意识”,一种超越时代主流的伟大人性的光辉。于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们创造了他们精神上力能扛鼎的“侠”,“侠”也因此而被赋予了一种暗蕴着孤崛超拔的精神力址和深沉的悲悯感。
江湖的纷争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那些灯火阑珊处的孤独永远闪着光……
金庸,一共写了15本武侠小说,它们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将它们名字的首个字提出来,金老作了个联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武侠小说的故事与人物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我觉得啊,那绝对是武侠小说中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 除了故事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包罗万有外,更重要的是其中含有的人生哲理。从我的角度来看,金庸这15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出世的思想。萧峰致力于维持辽宋两国的和平,最后自尽而亡;慕容复以复兴燕国为己任,最后重伤而疯;郭靖为元灭金,却被成吉思汗追杀,后来守卫襄阳,一家殉国;杨过险丧性命,杀死蒙古皇帝蒙哥,最后南宋仍然沦亡;韦小宝为大清立功无数,一夜间却由一人下,万人上的韦爵爷沦为流落江湖的亡命之徒;红花会群英浴血奋战,反清复明,最后惨败而归;张无忌领导明教驱逐蒙人,最后被手下朱元璋追杀,只得容身冰火小岛;李岩、袁承志竭尽全力,效忠闯王,最终被闯王猜忌,李岩自刎,袁承志远逃中土,数日后,天下落入大清之手,这些个人要不就是英年丧命,要不就是被迫逃离,或自主或被迫地走上出世的道路。《雪山飞狐》中田归龙及其弟子、宝树、杜希孟等人,《连城诀》中万震山,戚长发,凌退思等人,为了致富天下,算尽心机,最终困死于宝藏中。《射雕英雄传》的欧阳锋,《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左冷禅,《侠客行》中的各派掌门,《倚天屠龙记》中的成昆、周芷若等人,不惜友情亲情,甚至乎自己的健康,只为称霸武林,最后或功败垂成,或死于非命,或郁郁终生。这些人与事,都告诉我,人,不能太执着于争取出类拔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胡斐,狄云,郭靖,令狐冲,石破天,张无忌,这些人没有刻意追求什么,甚至乎不屑于绝世武功,最后却自然地成为受人敬仰的侠之大者。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发展,去生活,去做每一件事,不要太过于刻意,太过于执着,太过于苛求,不要给自己很高的目标,或许你想要的就会自然降临,就算没有降临,至少你也算是活得洒脱,过得轻松,没有浪费生命,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影响情绪,状态,甚至被压力压得人格扭曲,不但不能获到所想,还会浪费大好光阴,错过身边太多美好,甚至自取灭亡。我说啊,人这一生,太短暂了,不是叫你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但也不必要非得轰轰烈烈,显显赫赫,所谓的成功,不一定就需要名动一时,富甲一方,只要懂得感恩,快乐地活着,多关注身边微小的美好,令自己开心,令自己身边的人开心,那也就算是成功了。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东西太有限,别想着改变世界,因为一个人永远是微不足道;别总想着拥有更多,而失去已经拥有,因为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你去争取其它东西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会丢掉你现在已经拥有的,而且还不一定能拿到你想要的,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你真的,耗尽精力,拥有很多,但时间一到,每个人所有的拥有,都随着自身化为烟土而变成浮云。
因此,你在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看到活得最开心,最潇洒的人,绝对不是什么王侯将相,武林盟主,而绝对是好像令狐冲这种鄙视名利,随遇而安的人。令狐冲,可以讲,是我在众多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笑傲江湖》一书中,令狐冲大部分时间处于重伤快死的阶段,但全书中,没有感受到令狐冲一丝的悲哀,无论何时何地,他都积极乐观,笑脸相迎,潇洒不羁,真可谓是笑傲江湖。在重伤病危的令狐冲身上,看不到像杨过小龙女般受分离的悲怆,看不到像胡斐萧峰般对报仇的执着,看不到像郭靖陈家洛般对大义的死忠,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与潇洒,生死,仇恨,家国,名利,无一能够给他半点的羁绊。他的生命中,未尝有一刻收到过任何一种事物的羁绊,每一刻,他都是过得那么的愉快与充实。我觉得,他活一天,胜人家活十年。有句话说的好,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你生命的'宽度。令狐冲就是这么一个人。金庸书中,大部分主角,曾经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当经历重大挫折后,不少都走上了令狐冲的道路,像狄云、韦小宝、陈家洛、杨过、石破天、张无忌、袁承志。可以说,金庸书中过半数的主角最后是走上了令狐冲的道路-出世。没有这样做的,像胡斐、萧峰、郭靖,那都是劳碌苦闷大半生,最后来个英年早逝。虽然,金老没有明显地说,但从他对尊儒与尊道的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安排,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更偏向于老子的出世,无为思想。我个人认为,这是最正确的人生观,当然,仅仅是个人主观看法,因为读后感观后感这类的东西,本来就不是用来说真理的,就是用来表达主观思想的。
感悟到这种道家出世,无为的思想,是我读金庸作品集最大的收获,因为这将影响我一生的航标。
推荐专题: 金庸作品读后感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