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读后感(范文三篇)

2024-04-28 00:56:3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学第一课中华骄读后感(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学第一课中华骄读后感(范文三篇)》。

第一篇: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时间匆匆流逝,开学季也渐渐来来到我们的身边,《开学第一课》也如约而至,准时在晚上8点开播。

2022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正是这一个个的梦想,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的事情。

无论是在奥运赛场的奋力拼搏,还是在稻田顽强生长的一个小小的金色的稻种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志愿者等等,所有人员,成就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比赛。而在稻田的赛场上,谢华安也用自己近半辈子的时间,培育自己心中的梦想。谢华安出生于贫困家庭,心中却有着一个“让所有的中国人吃上饭,吃饱饭”的梦想。53年来,谢华安一直用是事迹行动来不断实现自己梦想,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斗成就自己心中所憧憬的梦想。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上,像陈奶奶等老一辈务林人身上学到了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于士涛接续了老一辈人的精神,并不断的把这一精神不断的延续下去。把老一辈人的为梦想不断奋斗的精神不断传承,接续奋斗。

在一场场未知的领域里,不断涌现出新的梦想奋斗的人,青春正是用来奋斗的,奋力拼搏,接续奋斗,成就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奋斗成就梦想,我们正是奋斗的一批人,未来有我们来奋斗拼搏。

第二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中华骄傲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开播了,我很是激动。整个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汉字了。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汉字是炎黄子孙的结晶,是中华人民引以为傲的国之瑰宝。

节目一开始,王宁老师教我们写甲骨文,那一撇一捺简简单单的笔画,背后却是中华千年的历史,它们有着自己的.性格,有着自己的情感。瞧那“正直”两个字,就是目不斜视,奔向前方;看到“晚霞”,你会为那炫丽的色彩而沉醉;望见“夕阳”,你会想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欣赏到“巍峨”,你则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个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许渊冲老爷爷的翻译故事了。他一上台,我就被感动了,许爷爷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了,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干瘪而多皱的皮肤,白白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皱纹,一双深褐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之后,许爷爷诉说着他翻译的要领和体会,在一旁的主持人董卿,悄悄跪在了他的右边。就是这一幕,又一次让我非常感动,热泪盈眶。这是对老一辈的文学家的敬仰,对他们尊重,她的这一跪,是最美的中华!

看着看着,我渐渐入迷了,原本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来看《开学第一课》的,现在,我被那些热爱汉字的人们所打动。汉字,每一个都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个不值得骄傲呢?

汉字,是瑰宝,是财富,是全世界人民都应该为傲的东西,就像汉字叔叔理查德说的那样:“汉字不是中国的汉字,汉字是全世界的汉字。”

当听到汉字这个词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血沸腾,都应该大声地对全世界人民说:“瞧,那是中国的汉字!”

第三篇:《开学第一课》的读后感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在晚上6.30看CCTV2中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下开讲,它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晚会分为四个篇章“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誉” 其实爱国要从和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全国人民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只有我们团结互助、和谐友爱,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和睦相处。在重重灾难面前,爱是度过难关强大的武器,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的源头,只有付出爱、传递爱,小爱就会变成大爱。家是最小国,过时千万家。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尽职尽守,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自尊、自强、自信、的中国人,用爱荣耀中国。只要我们人人付出一点点爱,齐心协力,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战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越来越强大。正如于丹老师所说的: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在5.12大地震中,我们学会了分享痛苦,有了爱,我们就有了力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推荐专题: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开学第一课中华骄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