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老师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

2024-03-04 09:12: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师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师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

第一篇: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第二篇: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也都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大部分人的童年是快乐的;美妙的;幸福的;充满光明的;另一种人的童年却是悲惨的;可怜的;无助的;充满黑暗的……而我所看过的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另一种的代表。

最近,我利用寒假时间读完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童年》,书中形象的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非常悲惨的他的父母双亡。而外祖父的脾气因为家业的落败而变得十分的暴躁,外祖父十分讨厌阿廖沙,他两个舅舅更是不喜欢他,可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家庭中却有一抹明媚的"阳光"。她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阿廖沙的外祖母外祖母十分疼爱他,外祖母是一个善良,慈祥,热爱生活,有宽大的胸怀的人,她在阿廖沙心中如冬日的阳光,照亮了阿廖沙的心灵,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本文的作者――高尔基,高尔基借阿廖沙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罪恶以及高尔基的悲惨,高尔基与我们比起来实在是太惨了!

我们多幸福啊!天天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还有做好的晚饭等着,想要什么,父母就会最大限额给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读完了这本高尔基写的《童年》后,使我受益匪浅,作者在描述阿廖沙的悲惨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生活的启示∶生活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磨砺的人生才会让人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勇敢。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第三篇:教育类的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前我的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我一买来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起来。在这本书里,我读懂了关爱,怜爱,相互同情,相互体贴,相互尊重。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生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以及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主人公恩里科在充满爱的家庭里茁壮成长,也学到了许多。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里面包含着有父母亲对你的爱,有晚辈对你的敬爱,还有好友对你的友爱。要想获得他人对你的信任,就得尊重他人。是啊,爱,是神圣的,是纯洁的。但为什么爱就在心头却表达不出口。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挚感情,让我感动不已。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幸福。书中给我的启示是每位老师要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教师教育书籍读后感

这个学期新开了班级管理和实践这门课,彭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三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其中一本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对学生的敦敦教育所震撼的同时又深感沉重,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能否真正具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不管他是优秀还是在各方面都差强人意。书中的情形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否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一心一意只想着学生,即使我们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又能否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这是一连串的心灵考验,让我倍感沉重,因为我无法给出肯定的回答,我怕我的激情会慢慢退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沉下心,把《爱心与教育》看了一遍,我找到了答案。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就应该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用爱心和童心撑起教育,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在拥有爱心和童心的同时,我们的爱心和童心也应该是平等的分给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性格,他们都是一个落入凡间折翼的天使,即使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差强人意,我们也应该不抛弃、不放弃。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他对万同说了一句这本书我特别喜欢的话――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幸福。他自己首先是个能让人们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让万同幸福了,让万同的妈妈幸福了,让他的所有学生都幸福了,同时,让万同幸福的过程中也让其他任课老师幸福了。这是李镇西老师所达到的人格境界,也是我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人到世界走一遭,不说留下什么轰轰烈烈的光辉供后人敬仰,但总得在别人心中留下那么一点存在过的痕迹,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曾经感到过幸福。如果我们的存在让每一个人都遭受灾难,那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做一个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的人,虽然对于怎么做这样一个人我还没有很清晰的思路,但至少已有这样一个意识存在于我的脑海,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做起,处理好每个细节,总有一天我能成为这样一个人。其次钦佩于李老师那耐心细致的心灵教育。钦佩中还带着感动,深深感动于李老师的责任感。当他发现了万同有问题之后马上找出了万同的家庭情况登记表,仔细研究。这个每位班主任都做过,但是接着的中秋之夜家访恐怕只有极少的人能做到他对万同的心灵教育远远大于知识教育,他首先转变的是万同的思想与心灵:让他被爱,有尊严,不孤独,有自信,让他“抬起了头”!这是万同转变成功的关键。还钦佩于李老师的“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以及必要的.制约。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等等这些效果都非常明显,而且操作起来也不麻烦,很具实用性,在我们以后的教育实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现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作为教师还是应该有最为纯洁的思想,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我们身边有许多象“万同”这样特殊的孩子,他们长期生活在没有爱,不被尊重,受人鄙视,甚至是遭人遗弃的境况下,但他们一样渴望爱,渴望尊重。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帮助这样的孩子学会爱与被爱,学会坚强的生活,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往往比我们获得做课比赛大奖、班级评比获奖等荣誉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对教育还是以分数定胜败,教育成果的隐性特点等,让不功利的教师们也要顶着功利的社会舆论,在工作中艰难潜行……李镇西何其幸运,因为他的名气,地位,也因为他的班级升学率确实让家长和社会认可……

我不禁在想,我们身边已经毕业和正在就读的这些在校学生中,那些个“万同”们,他们是否也有幸遇到了一个不计任何代价只想真心帮助他们的李老师,看过这本书我希望我和我的同行们能共勉,也希望整个社会大环境能给予这些孩子们真正的关怀。关心教育,从关心孩子的家庭生活入手,从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入手,从教育的长远发展着眼,给予教师和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与帮助。

第五篇: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童年》第二章讲述了舅舅们吵着分家家产,大人们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之后“我”又犯了一个错误外祖父狠狠地打了“我”。但是后来外祖父又来看我给我讲他那离奇的身世经历过许多磨难但它又是怎样熬过来的。虽然他非常的凶狠但他的身世令人同情。我们现在的生活年代哪能和高尔基那时的年代相提并论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对于阿廖沙而言,他的外祖父家中充满了仇恨。人与人之间总是彼此戒备、提防、攻击,连孩子也不例外。

在阿廖沙与他母亲刚来到外祖父家时,他母亲的两个弟弟正闹分家。一天晚上,他们吵架,外祖父生气,外祖母劝架。阿廖沙没有跟他的表兄弟们出去,而惹到了外祖父,从此以后,阿廖沙便非常怕他的外祖父。

过了几天,娜塔莉娅舅妈教阿廖沙念祷告词。阿廖沙故意将祷词念错,她也不生气。阿廖沙的外祖父要在星期六将萨希(他的表哥)抽一顿,阿廖沙一直都不懂抽和打有什么区别。

阿廖沙对大人们的染布技术充满了好奇,很想亲手试试。萨沙得知这个主意后,让阿廖沙拿白桌布试试。当阿廖沙刚把桌布的一角按进蓝颜料桶,学徒工茨冈一边夺下布,一边让萨沙叫外祖母。星期六,外祖父抽了萨沙,也打了阿廖沙。接着,阿廖沙大病了一场。不久,母亲便消失了。一天,外祖父来看阿廖沙,向他道歉,还哄他高兴。外祖父走后,茨冈来了,他还教阿廖沙一个秘诀,挨打时要放松,还要喊得跟杀猪一样,挨抽时,要随着树枝转动身子,这样才不会被抽掉皮。

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

推荐专题: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老师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