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推荐6篇)

2024-03-04 09:11:2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推荐6篇)》。

第一篇: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师范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

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第二篇: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今日读过《爱的教育》一书。《爱的教育》是西班牙文学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它是一部对儿童开展传统美德文化教育的书。此书主要是写一位十二岁的男孩儿安利柯校园内里一年的成长历程。

《爱的教育》记叙了一年里安利柯校园内和家中的所闻、所闻、所感,根据一个个短故事、根据一件件事儿、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会话、根据教师对同学们的文化教育、根据安利柯父母对孩子教育、安利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安利柯自身写的随笔、安利柯和同学们的交往及和同学们创建的浓厚友情,细腻地描绘和描绘了大家的心理活动描写、人和人之间的爱。

《爱的教育》里的一则则小故事,让人为因素之打动,一次次眼泪弄湿眼圈。一位同学洛佩谛在上学路上见到一名低学段的同学甩脱了母亲的手,摔倒在路中间,眼见一辆汽车就需要轧到他了,洛佩谛义无反顾地冲过去把他救了出去,自身却悲剧碾伤了脚,以致于使脚骨裂,落了个终生残废。也有一位同学在一艘即将下移的船里,把生的希望交给他人,让一位小女孩到了救生船,自身却被海面吞没了。一位叫卡隆的男孩儿,一直帮助他人。也有一位克洛西家境贫困,却热爱学习,拥有坚韧不拔的恒心,一直保持学习成绩优异……一个个感人小故事,一个个颇具爱心的人,同学、教师、父母、社会发展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爱心。

《爱的教育》是一本塑造人的爱心、塑造人的恒心和自控能力的书,看过这本书你能掌握爱是什么,如何去爱。《爱的教育》是一本塑造小男子汉的书,看过这本书你能了解什么是责任,如何去担当责任,你能逐渐发展。

第三篇: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

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又一次的读了《新教育》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这句话,不只说我们教师要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是的,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进步。让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发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

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成长,用心总结。让我们在新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

第四篇:教师教育书籍读后感

关于新教育一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的是经常可以看到听到,陌生的是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它的教育内涵一直在不断演变,

新教育读后感。读了朱永新教授写的《新教育》,它引领我更好地解读新教育,走进新教育。在书中,我明白了理想的德育应该架设“德育合力网络”,筑起学生“人格长城”,让道德教育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我也听到了他对理想智育的呼唤:“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不需要分数”。在书中我也领略了理想体育的魅力,经历了理想美育“幸福的战栗",在他理想的劳动教育中明白了“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天堂D理想的学校,这是人才的摇篮,人格的殿堂;我看到了理想的教师,他们自信自强、追求卓越,他们充满爱心,创新合作;我看到了理想的校长,他们胸情宽广、以人为本;我还看到了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教育之梦,让人神往。

书中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于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本身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学生的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这种教育生活,不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的。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德行的教育。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过去人们都说,教师是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其实这些比喻都是不贴切的。我们教师应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为学生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应该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教师都感觉不到教育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又从何谈起呢?

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其实是无所不在的,虽然我们的工作压力大,但教师的幸福感也很强,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孩子,孩子们有最纯真的心灵,最诚实的态度,最善良的愿望,他们集真善美于一身。而我们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幸能天天和最美好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这就是一种幸福。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城市里,我们缺少了一份内心的平静,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找回一份宁静。幸运的是,教师这一份工作可以让我们天天与书为友,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工作时间看书(当然是有益的书),在书海中翱游。教师有更多“静”的时间、机会,而一旦平心静气了,生活与工作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致,人生也将更充实、更完美。这就是一种幸福。

关于书籍苏霍姆琳斯基曾说,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如果你的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朱永新的梦想是,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从推进阅读来撬动中国教育改造”。阅读能让我们体验到教育的价值,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在书中朱教授还讲到了实施新教育的主体―教师,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当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非常尊重同事、尊重领导,非常善于帮助他人成长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觉得当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孔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感情虽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老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形象一点来说,教师的素养就像一个泡菜坛子,不同的东西会泡出不同的味道。同样,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会慢慢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形成独特的人文精神。其次一个好的老师需要对所教科目有一个透彻、宏观、一以贯之的理解,能够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最深刻的道理,用最精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言传身教,把细小的学问升华到对人生理念的理解。

一个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老师讲课讲得怎样最终会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来。如果一个老师只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去思考学生的兴趣,即使讲得再好,于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堂失败的课。

一个好的老师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前途命运。有的老师从来不与学生谈心,更不用说交流什么思想,这样的老师,即使课讲得好,学生也只会产生一股尊敬之情,而不会有敬仰之感。

幸福是一种体验,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我们在幸福的教育中成就自我,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追求这种境界吧!

第五篇: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收获颇丰。

刚刚拿到书,只随便翻了翻,我就被其中的许多内容吸引住了,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下面我就将自己的点滴读书心得叙述如下:从教以来,我曾不断地激励自己,力争做一个教学方面过硬的教师,这也算是我的理想了。然而,今天读了朱教授的书,却发现自己的那点理想真的太渺小了。朱教授认为,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他的每一句话都好像是发自另一个自强的“我”的'心声。而现实中的我,无论是哪一条都距离理想教师的目标很遥远。

记得大学刚刚毕业,我就满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满怀对学生的爱,投入到自己的新的岗位。可是工作和学习完全是两回事。原来在大学里,用功点,成绩就可以考好,而如今功也下了,可就是不见有多大起色。由于受大学教育的影响,我觉得与学生相处应该是朋友关系(这话完全是对的),于是不论在课下还是在课上,我都和自己的学生平等相处。应该说这没什么不合适的,可谁知在此期间,就有个别捣蛋鬼出来捣乱,偏偏和你唱反调。于是,我不得不改变一开始的那种和蔼可亲的形象,逐渐主张对学生既要有表扬还要有批评。从那时起,我才真正认识到,适当地给学生点压力与严厉,是很必要的。是因为我知道现实是最真实的,温室里的花朵终究经不起风雨,更长不成参天大树。

虽然已经看完了书,但有这么一段话,总是在我脑中浮现:“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回想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不能不说自己也犯了朱教授所提到的错误,我也自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呢?难道是毫无情面的指责和苛求吗?回答是否定的。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希望,该宽容的时候,多宽容学生,耐心去教导他们。

总之,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以其朴实的语言,丰富、充实的内容,充满了哲理的思辨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在许多方面多多借鉴其中的好的经验和教导,为我所用,争取早日成为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六篇: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坦白地说,没读这本书以前,我还不了解什么是教育;当认真读完后,我很羞愧,现在才对教育有初步的理解。下面则是我对这本书以及对教育的一些肤浅的见解。

这本书试图通过选择当代各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头等重要的问题,介绍了有关教育的种种。这本书的作者雅斯贝尔斯所认为的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而为了达到这种教育,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谈谈学生,学生本人必须有为自己而学的意识,尤其是大学,它要求具有无止境的求知欲,但只有出于自愿,认知才成为可能。可如今,“人们习惯快速地浏览,喜欢看简短的文章,不是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沉思和反省的对象,而是那些人们即刻知道转背又忘的东西”。学习是自己的,我们大学生学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谁要是只知道结果,而不知推导的方法,那么他所获得的仅仅是一堆死知识。”

接着谈谈教师,作者认为具有独立见解和追求的教师最受欢迎。小学教育则要求基础教育,我们教育者要重视基础教育,树立百年树人的观念。教育与其他不同,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这就表明持久教育的必要性。教师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能随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且具备爱心和责任心,明确教育与技能训练的区别。对待学生,则需要尊重学生的自由,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动机。

还有就是学校,社会的问题。如今的现状是大多数人不经推敲,只为眼前这样或那样的一时需要去思考,而将重要的东西置之不顾,各学校为争夺学生数目而展开激战,为追求升学率而采用应试教育,嘴上却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有权威,而当权威高于自由,教育效果不会好,只有当权威和自由完美统一时才可以,而这只出现在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倾向于为弱智之人开设辅导班以及对白痴进行特殊教育,但却没有为天赋极高的人设置天才班与天才教育。要知道“并不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能学到教育的真正内涵,许多人浅尝辄止,仅仅是学到了肤浅、皮毛的东西”。是的,这一点我自己不得不承认,很多东西我也只是浅尝辄止,为此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我想我应该重视学习,重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再死记硬学了。

而要做到这点,按书上所说,我们应该去学习历史。古代的名著,早已给了我们参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我们能寻求答案。“割断历史,从一个空洞的人的观念里是不可能产出新的人道主义的。”作者就主张把中国和印度的基本人道主义思想吸收到西方文化中,发展成为带有各种不同历史背景的一种全世界的居民共同享有的人道主义。缺少历史,人无异于野蛮人。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来教育人。艺术的欣赏也是一种陶冶。教育需要陶冶,我记得有一位教师给小学生上课很有一套方法的,她常常给孩子们倾听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心静了学习就容易了。我们也需要时常净化自己的灵魂。

作者提到,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当下我们的教育也在经历改革,但仍未能成功,想必有这个原因罢!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离教育的本质,渐渐的为技能训练占优势,为实用占优势,到最后我们得到不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可怜的发达的专业技巧。教育的不成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且会在以后的几十年显现并一直要影响很久,等到那时候我们才有所行动则太迟了!

但我们必须清楚教育并非万能,也并非无用。我们要正确对待教育,我们接受教育最终是为了自我教育,具有永无止境的求知欲,对未知有探索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看这本书的感想,我知道关于教育,不是仅看一本书就能通透理解这个名词的,作为一个未来的可能教育者,更应该多涉猎此方面的书籍,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推荐专题: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读教育类的书籍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