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亲密关系读后感沟通

2024-01-27 02:52:2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亲密关系读后感沟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亲密关系读后感沟通》。

第一篇: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看完本书,我知道了,我推开的是我自己深埋内心多年的痛苦,我推开的是我所讨厌的不完美的自己,我推开的是我对自己的的悲观和怀疑。

我的生母在我和我的弟弟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境一直不够好,我的新妈妈很善良,但偶尔也会很强势。我幼时在家庭里其实一直处于谨小慎微的状态,我不敢任性,不敢提需求,生怕被批评,被嫌弃,被拒绝。我致力于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小女孩,努力欢笑,积极承担家务即使有时候内心很抗拒,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认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才会在家中有一席之地,甚至想要占有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这样内心才会稍有安慰和安全感。

可也有受挫和抗争的时候,但几乎最后都选择了让步,妥协和理解对方。直到生母去世三年后,我的悲痛感终于无法麻痹,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活的浑浑噩噩认为自己在做一个梦,梦醒了我母亲就会活过来,我还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只不过我会安慰自己再梦里面也要快乐的生活,梦醒了要和母亲炫耀自己的坚强。可当我终于不得不接受生活的时候,我的世界开始动摇了。我开始悲哀的发现,我身边的人之所以对我好,爱我,都是有条件的,要么是因为我乖巧可爱,要么是因为我懂事,做事不怕吃苦,要么是因为我学习优异,要么是因为我幽默风趣,而我悲哀的觉得,一旦我不再具有这些优点了,肯定没有人再爱我,再要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悲凉,和不安全感。害怕父母的责怪,亲戚的冷眼和朋友的疏离。

有时候我也会做出叛逆的试探,但好像每次的试探都会加重这种认知,我一度非常想死。

后来,我初中认识了一个男生,其实内心真的很喜欢他,记得当时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他一起聊天。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冷暴力他了,只因为我听别人说,他可能是因为我和某个曾经他较好的女生很像,他才愿意和我好的。

我开始十分介意这种相像。在过后每次遇见心动的男生或者有男生的追求,一旦提及或发现我和他曾经认识或交好某个女孩类似,好感度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开始厌恶和排斥。只因为我内心的恐惧。害怕自己能轻易被别人取代,害怕与某人相似是他喜欢我的条件,条件一旦不存在,这种爱意就会消失,而相似是靠模仿能够轻易到达的,我不屑于此,也同样害怕如此。

我疯狂渴望归属感,希望有人真心爱我懂我,呵护我,只是因为我是我,不因为我有各种特长和优点,不是像谁,而是有我独特的好。我渴望真正的安全感和被需要。

于是当我在面对爱人时,我迫不及待从他身上索要归属感和安全感。我其实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更好,于是按照我以往的套路,积极展现自己,以期待对方认可我是独特的,值得被他关爱的,宣誓自己的立场,以期对方过来迁就我,确认当下他是在乎我的

所以,是我过去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痛苦影射到了现今的情感生活中,我把满足和补偿我过去伤痛的责任强加在了我的对象身上,却没有换位思考过,我的热情表演和卖力牺牲是否给对方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我的自我放纵给他带来伤害,更无暇去顾忌他的内心需求,是否应该给他同样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更悲剧的是,让对方觉得我所表现出来的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好骗的,可以辜负的不成熟的状态,而可以轻易放弃。

第二篇: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爱人,也包括家人,闺蜜。当我们和我们在乎的、在乎我们的、我爱的、爱我的人发生冲突时,要学会站在爱的角度解决问题。你愤怒,走不出来跟你儿时的记忆有关,你会想起之前相似的情况,而我们往往会将这种情绪转化给亲密关系,以求得一时解脱。只要是感情都是需要经营,何况不同于普通的亲密关系之间的感情。所以,如果你在乎他,就用爱去解决问题,不要冷战,用一颗真诚的心互诉衷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面对事情,不要以家庭惯常的方式解决。循规蹈矩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过分在乎自己的感受。你难过不代表别人会好过。如果想要一份长久的感情,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架子。不要在乎自己付出多少。如果你爱这个人,那就无私一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是这个道理吧。亲密关系中,少一点竞争心理,关系才会更亲近。以上是读完之后此时所能想到的感想。大概就是这样了,完

第三篇:《亲密关系》的读后感

对伴侣的需求来源于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父母的爱。幼儿时代两大需求分别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幼儿时代更容易受到刺激。由于很快忘记了事情原委,却仍保留着从事件中获得的狭隘的理论,伴随自己直到成年。之所以说是狭隘理论,是因为幼小的创伤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是显得有点大。这些带有阅历限制的理论可能随时在与伴侣的相处中爆发出来。亲密关系就是通过伴侣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来治愈小时候的心理阴影。幼儿时代一次次未被满足的需求逐渐构建起来理想伴侣的模样。事实上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理想的伴侣,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适当放弃一些想要强加到伴侣身上的事物,这样会好很多。伴侣之间应该会经常吵架,吵架有可能是自己多次提醒的内容对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希望通过提高音量或一种近似威胁的态度企图控制对方,让对方听从自己的安排。

创建亲密关系的秘诀就是通过解决现在的冲突来解决内心积蓄的冲突。并且,一旦度过了蜜月期,可能会对伴侣有诸多的`意见,找个爱你的人不是换个主角就能过的很好。既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改变,但是又要为了伴侣改变自己。主动改变自己,重新审视伴侣的缺点,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体验。

书中提到一些解决争吵的小技巧,比如拥抱,亲吻。这些动作都能给生气的人带来特别强烈的被需要感,这绝对能治愈内心的愤怒。另外一个靠自己情绪的跳跃,书里称他为“量子隧穿”。也就是不论我们当前的情绪在何处,都可以瞬间转换到幸福、开心的状态里去。当争吵的面红耳赤、且争执不下时其中一方做出退步对亲密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真是太重要了。

另外我自我感觉,若是小时候家庭有很好的亲密关系,离开家庭的庇护之后应该会很快尝试建立新的亲密关系。否则可能不会急着去寻求亲密的伴侣关系。由于家庭的传承关系,可能亲密关系也具有一定的传承。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第四篇:《亲密关系》的读后感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S,却又害怕再度受伤。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

早就知道这本书,但一直没翻开读,在完成了其他读书计划后,忽然想起这本书,终于决定翻开,做一番新的探索。

鉴于这本书的鼎鼎大名,阅读的初期,我一直怀着一种爱智求真的激动,每行字都恨不得看三四遍,来回翻阅,认真体会,务求得到深入的理解。一直觉得,有关关系的话题都十分复杂,难以理出头绪,尤其是理清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但克里斯多福老师做到了,总结的十分清晰,让人读得越多,越感觉到书中观点和自身的契合。也能感觉到,那些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经历,克老师仿佛都亲身体验过。事实上的确如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以克老师的亲身经历写就的,非常有说服力,同样,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亲密关系,是我们的内心的向外投射,是内心对我们自己的明确提示,是认识自我的工具,也是让我们找到自己、原谅自己、做回自己,通往灵魂觉醒的桥梁,它的发展,是一个迂回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

对于所有人,自婴儿期开始,最重要的需求是归属感和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为了这些需求,我们付出种种努力,让自己与众不同,以值得被爱,长大后,不断寻求那个可以满足我们需求的另一个个体。一旦发现“合适”的人,就迫不及待的与他们建立连接,结成一体,以获得持续的满足感,这是亲密关系产生的原始动因。

殊不知,对方和我们一样,同样也是一个需要被满足的个体,他(她)们同样想在我们身上收获类似的满足。亲密关系的开始阶段,两人沉醉于享受这美好的甜蜜,都看不到背后的危机。就像那英在歌里唱的,初期形成的关系,就像是雾里探花、水中望月,我们没有一双慧眼,无法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就像那美丽的月晕,让耽于欣赏眼前的绚丽,无视月晕之下的冰冷,有意无意的,忽视那真实而又斑驳的真正核心(也就是我们的真实内心)。

为了获得更多的满足,双方都不断的从对方身上索取,甚至试图将对方进行改造,希望对方能变得“更好”,最好能成为能够不断给予我们满足的完美个体。这种互相索取和改造的过程,在双方之间产生权力斗争,矛盾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就像那绚丽的烟花,月晕中的亲密关系,不过是短暂的辉煌,长久的相处之下,双方终于卸掉伪装,展露出真实的一面。与初期相识时相比,行为方式上出现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让双方都不得不怀疑:这还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人吗?绚丽的甜蜜,终于成为幻灭,化为一地鸡毛,臣服于琐碎凌乱的柴米油盐。

正如克老师在书中所说的那样:“通常我们再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由于伴侣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岂不知,“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与任何情境和情势无关,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触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求的爱。”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同时扮演了三种角色:折射你内心不适感的镜子,激励和启发你寻求真实自我的老师,以及与你共同成长,开启并陪伴你走过一段生命旅程的玩伴。

走过初期和绚丽和随后而来的幻灭,就来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里,亲密关系或是在失望与痛苦中破灭,或是在爱与困惑中砥砺前行。由于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亲密关系的真正意义,不能再这个阶段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许许多多的伴侣,就在这个转折点倒下了。这个转折点,就像西西弗斯那推着巨石所攀爬的山顶,若不能在攀爬中改变原有的模式,就注定着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新的亲密关系,有可能还是一样的从绚丽到幻灭的过程。在转折点上,如果不能成长,就注定要灭亡,最终,对亲密关系陷入失望,痛苦终生。

这个转折点便是亲密关系的第三阶段――内省。

内省阶段,是“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伴侣之间,已经图穷匕见,开始展露各自最真实的一面。面对着不再迷人的伴侣,双方都可能感到无力,处处碰壁,左右为难,深感无法进一步改善关系。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的考验。

需要明白的是,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自我内心的投射。从绚丽到幻灭再到内省,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发觉所有亲密关系问题的源头”的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首先,需要记住几点准则:

1、所有的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宝贵经验;

2、跳出问题的框架,才能将问题解决;

3、每个人都有能力百分百的为自己负责;

4、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本身,每一个问题,都是通往自由之路的一个机会;

5、以爱为准绳,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在上述准则下,再来看内省阶段存在的问题,自然的就能浮现出适合的答案:

1、罪恶感。克老师指出:“内省阶段的一大发现,许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处于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往往不是来自我们自身,而是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的遗留:在“言传身教”下,祖辈早已存在的问题,遗留到了我们这一代。只要问题未能解决,或者不能突破,罪恶感就会一直存在。在婴儿期,孩子需要依附成人才能生存。为了获得满足,孩子不自觉的取悦成人。于是,这种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罪恶感,让人从孩子阶段,便“执着于固定的行为模式”(与长辈相似的模式),为满足对家庭的“死忠”,放弃自我,进而阻碍个人在自发性、灵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

2、牺牲者和放纵者。罪恶感导致牺牲行为,让人以讨好的方式祈求给予,这种牺牲,无法从表面上看出是否情愿,但当事人一定知道。不情愿的牺牲包含着愤恨,“会觉得有人在占你便宜”,那个人,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放纵者。这种因罪恶感产生的牺牲并不包含爱,使人压抑,甚至从愤恨转化为仇恨,为亲密关系的发展制造各种障碍,甚至成为亲密关系崩溃的导火索。值得注意的是,放纵者不一定是他人,很多时候还会是我们自己。在牺牲的同时,为寻求补偿,当事人会在某些事情上补偿自己,比如吸烟、酗酒、玩游戏、购物等,这种补偿,如果过度,也是一种放纵,严重时,使“牺牲者”成瘾。

3、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组成的“三角监牢”。“从人性上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这也是造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内省阶段,为了证明自己的特别,获得更多注意,伴侣之间经常较劲,较劲的结果,无论输赢,双方都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一旦遇到问题,双方首先“会采取的位置是‘受害者’”,与想象中的“庞大的力量对抗”。但是,除非出现奇迹,这样的对抗永远无法获胜。为了逃离痛苦,起初的“受害者”便把问题怪罪在对方头上,因为“指责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关键因素,责怪他人、批评他人的行为,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的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自身的不安。”这时,“受害者”便转变成为“迫害者”。可是,这种态度,“最终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其“防卫机制常常是自我否定,仅仅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正确的位置”。这时,便是“拯救者”现身的时候。

“拯救者”既同情受害者也同情迫害者,对两者进行抚慰,努力“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需要明白的是,问题,才是其中的关键,对问题视而不见,只专注于抚慰的“拯救者”形象,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拯救者”的存在,是受害者保持“软弱无助”,迫害者得以继续“放纵脾气”的重要支持。

到了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便陷入了由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组成的“三角监牢”。伴侣都感到沮丧,亲密关系难以成长。

这时,就要回到以上提到的几点准则,按照爱的指引,百分百的为自己负责,跳出问题的框架,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说,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顺利的度过了绚丽、幻灭、内省过程,恭喜你,接下来,便来到了最甜蜜的节点。在这里,你将得到亲密关系给你的奖励,更确切的说,是发现真实的自己收获的果实――启示。

当然,要来到这里,除了克服以上诸多困难,还要解决小我的一个阴谋――自我怀疑的陷阱。与克老师说的一样,我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每当做了个重大决定,或者是即将面对突破时,自我怀疑的心理便会露头。它使我紧张、退缩,想要放弃。作为陷阱,它最重要的特点,便是无法对抗,越与之对抗,它就变得越强大。最有效的做法,认同它的存在,感受它带来的恐惧和痛苦,并“相信生命,听从自己的心”。然后,你就会发现“怀疑心理也对你有所帮助――它能让你更坚定的追寻自己的灵魂。”

书看完了,依然感慨克老师对亲密关系的深刻洞察力。我清晰的记得,在读书的某个时刻,感觉有一束光在头顶照耀。就像一本明灯,让我明了亲密关系中诸多问题的来源,并指引着我,让我更加清晰的穿透迷雾,更加了解他人,认识自己。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

记得有一期的《观复嘟嘟》,有网友问马未都先生:相亲时,初次见面,您认为最应该看对方的哪一点?马爷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他没说那些学历、收入、人品、长相、车房、家庭等平常人们关注硬性条件,只说了一个词:诚恳。

他解释说:男女第一次见面,无论哪边,为给对方留个好印象,都千方百计让自己显得更加优秀。该打扮的打扮,该收敛的收敛,净挑好的说,一举一动都特有素质。所以说,初次见面时,男女之间都不诚实,都没有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再说了,初次见面,由于时间太短,不便了解那些硬件条件,说了也不一定准确。最有可能感受到的,便是对方的态度是否诚恳。只有诚恳,有个认真的态度,男女双方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想到这,忽然明白,经营一段亲密关系,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只有在诚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从亲密关系中得到收获,亲密关系才能成长。只有诚恳对待,克老师提出的方法也才有用武之地。

第五篇:《亲密关系》读后感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坦率地讲,这本书读完之后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甚至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不曾记得,通过大家的分享讨论,又仔细的翻读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婚姻不是爱情,是关系

在读这本书之前,始终坚信相爱是婚姻的基础,也是维持婚姻稳固的`重要基石,既然爱了就一定要坚守到底,不离不弃。现在,我对婚姻有了重新的认识,婚姻与爱无关,只和重要性有关。大多数人一生的目标和成功都没有关系,只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当我们说爱一个人的时候,这份爱便赋予了条件,其实我们是在说重要性,和爱无关。所有在婚姻里发生的矛盾都和爱无关,都是在寻求重要性。

时而像火焰,时而像冰山

当你爱那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全世界最棒的人。这个人几乎完美无暇,没有任何缺陷,即使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也都无所谓。当激情退却,一切归于平淡,曾经对方眼中的好可能会变成今天的不好,会发现对方身上许多无法接受的东西,当发现这些的时候,对方曾经的美感瞬间荡然无存,对方又变得一无是处。

寻求归属感、价值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关注、认同,在寻求对方在乎的同时,就是在寻求自身的归属感、价值感。对方的完美与丑陋,本身并没有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善变的人心中。由于我们从小生长在爱匮乏的环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缺少爱的,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在寻找这种被爱的感觉,从对方身上找寻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东西,以示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触碰儿时的信念开关

我们总是试图从关系中得到认同,让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时代就设下的信念。这些信念将终生伴随我们左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将被引爆。一旦触碰到这个信念的开关,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恼火。当我们感受到恼火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以各种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于纠结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耗费我们的能量和时间。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而婚姻和亲密关系,就是让你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将自己剖开。尽管剥的过程中,会流泪,会痛苦,但这些感受最真实,让你感受到一种价值感,完全不取决于存在或金钱。你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在,你的情绪与别人无关,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与旁人无关。任何痛苦、无助都是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这些归咎到别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开,而是接纳它,自己去感受情绪,去拿回那个纯粹的能量,静静等待。最终将找到有一种爱不取决于外在,不管你是快乐还是悲伤的,那个爱都在。如果能够去拥抱你的不重要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是隐藏在失败的感受里的。

自编自导自演一场戏

处于亲密关系中的我们,总是把自己的脆弱深深地隐藏起来,用面具、用防卫与他人互动,当对方的言语、行动触碰了自己的脆弱时,我们总是换着防卫的花招与对方周旋。越是亲密的人越清楚对方的脆弱点在哪里,所以总是直击要害,一招毙命。所以,越是亲密的人对我们的伤害越大。

在舒服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能真实的面对最好以及最糟的自己、学习接受和放手,真实呈现自己。学会自由的表达自己。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化茧成蝶不是梦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师说,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

相爱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而是灵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长,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不断通过伴侣遇到自己并深爱上自己的过程。

推荐专题: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沟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