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纪伯伦散文诗疯人读后感

2023-12-17 21:03:4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伯伦散文诗疯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纪伯伦散文诗疯人读后感》。

第一篇:纪伯伦读后感

有人感叹说中国没有哲学巨匠,对,也不合错误。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影响一个时代的创作。以前读过一篇叫《曹风·蜉蝣》的古诗,如今只记得一句了,“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对人生和时光的探索,是永不沉寂的话题。有人说两千年来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是从种种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切当的读出儒道释的意味,同样是观生望死,在各个时代我们都表现出了一种拘谨蕴藉的情绪,看似领悟红尘却又显的放不开,自得时开放潇洒,矢志时悲天悯人,但是你仍是掩饰不了骨子里的蕴藉,中国人是曲折婉转的。我想关于这点王国维先生总结的比较好,“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外表清高,却难掩骨子里的软弱无奈,看似不错的诗词实则意境不高,不外是一座为掩饰自己自以为的卑下所树立的牌坊。陶渊明,品味够高了吧?但是有人说他祸害了中国文人几千年,一言分歧就躲到深山老林去了。不敢说全部,至少我目前读过的诗词中,诗人凡是碰到不顺畅之事,老是十分消极的,我们理解一首诗,不能只看这一首,它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情感老是多变的,也许这一秒他挥洒墨水写下人生豪言壮语,也许下一秒就想弃甲归田了,但是无论他怎么掩饰,我们依然觉得他骨子里是消极的。

典型的例子中外都有。梭罗写的瓦尔登湖,光是读书会觉得他品味真高,都天人合一了。但是我们得客观一点啊,得联系实际啊,得看看创作背景啊。实在我倒是觉得他是个怪人,文字都是经由修辞改造的,从书里很少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假如当你发现鲜明亮丽的文字之下却是在掩饰一个人消极避世的丑恶嘴脸,也许你看文字就会读出另一番风味了。人穷老是志短,对大部门人都是合用的,你认为你看透生死了,实则你只是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部门。好比姜夔,“数骑轻烟,一蒿寒汐,千古空来也。”够霸气吧?听起来像有辛弃疾的襟怀胸襟了,然而实际上他确实为了换取几两银子买米把老婆卖了的人。莫大讽刺。再怎么润饰,你也只是在为自己的窘迫糊口做辩护。人不善良啊,作为读者的我得客观一点,固然你诗词还不错。

再回到开头,我说文化体系影响一个时代的创作,这是显而易见的。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的作品就很耐人寻味。他不是宗教信奉者,但是他的作品诗集中却处处流露出“梵”的思惟。这其中的梵已不是代表宗教而是印度的哲学。实在除了中国诗人比较蕴藉,外国作家大都语言中肯,说白了就是直抒胸臆,但是不同于中国古诗的晦涩,外国的诗集看似挺口语的实则内有文章。实在是翻译问题,翻译的再好也很难get到精华,大部门人只领悟到了表面精华,但是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我们很难融入这个体系之中。所以我们读起外国诗老是理解的很浅显,这点也让我很苦恼。说到翻译问题在《沙与沫》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SeventimeshaveIdespisedmysoul.”有的译者翻译为“曾经有七次我鄙视了自己的灵魂”,嗯,很是直白对吧,却好像有点词不达意,由于翻译讲究“信达雅”;有的译者翻译为“我的灵魂只忧伤了七次”。这意境一下子就上来了。所以我以为啊,要领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精华,看原著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诗人都爱用哪些修辞手法呢?譬如,“我听说,人溺死的那一刻,面前闪现浓缩的一生。我仿佛是个淹死的人,拿信的一瞬间,许多旧事纷至沓来”,这是《再次集》中的一句话,不看背景,我们也能看出这是十分富有哲理的话,哲,体现在它的绘意,理,体现在它的写实,像这种质朴的写作手法在他的诗集中处处有体现。那么诗人还常用哪些手法呢?少不了赋比兴。对,你没看错,不是只有中国诗人会,外国诗人也常用。无论现代诗仍是古代诗都必不可少。要论“赋”的集大成者,外国诗人我只承认莎士比亚,出神入化,绝不夸张。他的十四行诗,俳句,将永远会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比兴”经常连用,会作诗之人肯定都会用到。由于诗歌讲究蕴藉,不像小说,还可以倒叙插叙却不显得突兀反而让人觉得巧设悬念。不外你可以尝试用小说的写作手法去创作诗歌,肯定会很怪样子的。

阿拉伯文化中我比较喜欢纪伯伦的诗集。特别是《沙与沫》。睿智的让人面前一亮,历久弥新。看这句“Theysaytomeintheirawakening,‘Youandtheworldyouliveinarebutagrainofsandupontheinfiniteshoreofaninfinitesea.’”这句的修辞是古今中外常用的,借他人之口,述己之聪明。像中国古人写闺怨词好用,你不要认为闺怨都是妇女写的,实际上大部门都是男性诗人写的,他们真的“闺怨”吗?假如你这么想我要笑死了。闺怨词大都不闺怨,我们这么去理解。一个个满腔热血好男儿辞别故里才华横溢想在政坛文坛上大放异彩,但是却因种种缘由郁郁不得志,这还不就跟受到了冷落的小媳妇一样,宝宝不哭,宝宝有苦就作诗,还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我在诉苦,于是乎大部门闺怨诗就这么诞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现代诗呢?从民国开始,思惟解放,愿以口语代替晦涩的古辞,为什么首先提出解放的是知识份子呢?啊哈,这个我知道。由于在古代普通民众只管维持生计就好,他们去菜市场买个菜岂非还要酸溜一句诗出来?所以实在民众是说文言口语的,人得先饱暖,才有闲情逸致思索人生,追求理想。在文字中读到的人情百态,都是文人加以润饰的刻意塑造的,还不如街市商人绘画来的真实。到现代,思惟解放,涌现出大批文人墨客,读书的人多了,但是我们不能由于人家能拿起笔写两句话就觉得是作家了吧?作家得有自己的思惟。现代诗人虽用口语,但蜜意不减,意向更加丰硕多彩,气质更加大众化,非大作家才能读懂,我们这些学生也能略微领略一二。这就有了群众基础。还有一点,他们的言论能代表广泛的群众的情感,能激起共识。大众化的思惟就是爱国,成才,惜时,等。小众化的思惟就是某个领域的进步前辈看法,由于这一切是基于媒介传播更加广泛的这一条件前提,所以说,实在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好比我就喜欢汪国真,文笔真挚动人,浪漫多思。不再赘述。

诗歌本一家,千百种言语都在吟诵生命的浮世百绘,于活动的时间中看到生死,于静止的聪明中看到永恒。“我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我对于我的无知是谦虚的,这其中就有了我的荣誉和报酬。”

推荐专题: 纪伯伦散文诗疯人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