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微信客服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故事的读后感300字(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故事的读后感300字(合集)》。
第一篇:论语读后感300字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工作;不太平,就隐居。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有时候,我们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可能是对自己的三观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孔子提出了他的想法,供我们参考:
1、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去学习它、实践它,捍卫它。在深入研究和对比之前,不要别人说哪个好,就信哪个,要自己去选择和验证。
2、居住在太平之地。可以放眼全球,不必拘泥于一个地方。
3、在清明之国,不努力以致贫贱,是个人的耻辱;在黑暗之国,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也是耻辱。
问一问我们自己,我们有一个让我们坚定相信的.道吗?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贫贱和富贵是如何得来的?
第二篇:孔子名言读后感300字作文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另外还告诉我们要从别人的缺点去反省和检讨自己的行为,及时做出修正,让自己更出*。虽然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为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在学校里那些调皮捣蛋,成绩差得同学我们就会认为他们全身都是缺点,一无是处,而相反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大家就会认为他们什么都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只是有些人优点多一点,而有的人缺点多一点而已。比如说我们班的付震吧,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很关系集体:有一次,我们班的垃圾桶坏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个新的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大家在一起就是为了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努力!
第三篇:孔子的故事的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人,他脑门像帝尧,脖颈似皋陶,肩膀像子产,身材比禹矮三寸,神情活像一只丧家狗。
他小时候,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平常一个玩具也没有,只模仿祭祀当游戏做。然而他并没有被生活穷困击败,十五岁立下了好好学习各种本领与知识的志向。我佩服这种志向。
他二十多岁时,因五年多的奋斗而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有一位老百姓曾称赞道:“这位圣人如此渊博,他会的东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他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当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赶车又被认为是最低下的。我佩服他的谦虚。
他三十四岁时,已经有了第一批弟子,名声远扬,但他并不止步不前,而是去见了大思想家老子,对老子很有礼节。我佩服他的不断进取。
他五十一岁时,在鲁国当了中都宰,因做得极好而升为司空,后来又升为司寇。其中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司空相当于是后来管理建设工的首长,司寇相当于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虽然官做得很大,但他在一般老乡长跟前,却保持谦逊淳朴,像不善于说话似的'。我佩服他的尽职与淳朴。
他五十五岁时,离开了鲁国游荡于各国。他在哪个国家都想尽自己所能,帮国家兴隆。我佩服他不迷于官职,尽管当时他在鲁国还是大官。
他的优点还有很多,他精通道德、礼仪,精通文艺、诗歌,曾“三月不知肉味”;他还很“倔”,别人劝他别做了,休息吧,而他坚持自我,最终成功。
要问他是谁,他就是孔子啊!
第四篇:《孔子》读后感
孔子,我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无时不闪现着他仁爱、好学的影子,他的一生固然坎坷,但仍阻止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使世界和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孔子在各国之间奔走,曾在许多国家做过官,但总觉得这官职不适合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一一放弃了。为了和平,他曾去过楚国等一些大国,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华夏精神的一种内涵,已经溶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我可以不夸大其词地说,孔子文化思想是我们中国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后人要忠心,讲诚信,常复习所学的知识。
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得不到的和平,我们今天拥有了,可在他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的品格,我们今天遗失了,不过也不能说遗失了,只能说是拥有的少之又少了,倘若把这些东西找回来,那么就真的是太好了。
在《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中,我最赏识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孔子可以在那个时代不论富贵贫贱,不论年岁地位,只要你好学,他就愿意教,教任何人,使古代诗人倍出。可与之相比呢?现在的辍学儿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和这些儿童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有父母的疼爱,有老师的教育,这是这些儿童所无法享受到的啊!
孔子在普及文化教育的事业上做了很大的贡献,我由衷地期望我们这个时代也能有更多像孔子这样的人,以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使幼有所爱,中有所为,老有所养,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第五篇: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现在不少国家,都有一个叫“孔子学院”的地方。在那里面,你肯定可以找到一幅画像。画上之人其貌不扬:身材高大,鼻孔外翻,眼睛突出,头顶凹陷,还大龅牙……他就是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
这么高的成就和名气,让很多人觉得孔子很高大上、遥不可及,实际上并非如此。读了《孔子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他其实很温和、善良、恭敬、谦虚。而且也不是想象中那般文弱,孔子对古代人来说是个大个子,力气大,酒量大,还爱吃肉。
孔子外貌奇异,一辈子也过得很坎坷。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在他三岁和十七岁时去世。他年轻的时候性子不算很沉稳,多次寻求重用,却不受待见。到了中年,他的名声不小了,追随者们如子路、颜路、曾点等人都拜入他的.门下。而后他又想从政了,在鲁国不得重用后,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是“敬而不用”。到了七十多岁,孔子把官位看得淡了,就隐居起来。
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善于思考,讲究德行,并以身作则。一次,孔子带几个学生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一个装酒的祭器。仔细观察发现,如果不装或者装满水,它就会倾斜;而如果装一半水,就是正的。由此孔子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保持,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保持,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保持。”这讲的就是谦虚的道理,“谦受益,满招损”。
你看,孔子是圣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普通人。他一生坎坷,却给我们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学习体会。
第六篇:孔子的故事的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33号袁泽瑞。今天分享的是《孔子的故事》。
老师发了一本w孔子的故事》,我读了才知道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还是儒家的创始人。看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感受最深是孔子和老子的相遇之交。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儒家思想和为人之道。孔子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要离开了,老子依依不舍送行,并且根据自己的处世态度向孔子叮嘱。老子说:“有钱人送行送钱,有学问的人赠几句话。我没钱,姑且冒充一下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送你几句话。第一,你所钻研的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死了,不能把那些话看的太死。第二,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本来应该阔绰一下,如果过得去也就算了。第三,会做买卖的都不把东西摆外面,有道德的人都很朴实。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贪恋,去掉架子,去掉妄想,这对你都是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性,这样对家庭,对朝庭也不合适"。
孔子深深地记住了老子的叮嘱,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都是谦虚谨慎的对人对事。在遇到挫拆的时候都心存善念。
我觉得我们也要向孔子一样虚心接受他人的教诲,遇事谦虚谨慎。遇到了困难也要勇敢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