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我们仨第二部分读后感(大全)

2023-07-25 22:22: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仨第二部分读后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仨第二部分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我们仨》读后感

初见此书时,我还推崇华丽的词藻,晦涩的语言,带着“读书人”的尖酸刻薄,认为书的名字过于平凡。可读完此书后,我竟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去替代。我们仨,读来仿佛有种平静的力量,好像此时此刻,我们已经紧紧连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专属名词,任何外力都无法分开。此外,还有一种骄傲,源于永远都不会失散的底气和心安。书中所言: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瑷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同寻常的遇合。

杨绛先生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书的第三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描述了一个“万里长梦”。“我”变成了一种虚幻,夜晚去见女儿圆圆,置身于她的梦中,白天陪在丈夫身边,向他讲述女儿的近况。最后,女儿去世了,丈夫去世了,我们仨也失散了。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是:

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

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离愁溢满在字里行间,起初找不到丈夫的迷茫焦虑,看到女儿住院的忧心,日夜不停奔波的疲惫,与至亲别离的悲凉……

我读着文字,自己也化作一缕烟,飘入那个梦中,一切如梦似幻,周围的人和场景走马灯似的不断变换,真真假假。然后,我的至亲出现了,心中突然有了依靠。我游离在我们仨之间,因为他们的痛苦而狂躁,却无能为力。后来,他们走了。我也跌于尘土,散于风中。

往事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书中说: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对啊,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有人说:“长痛不如短痛。”可心底还是偷偷地企盼,希望能够再多一些陪伴,想迷失陶醉在当下的温暖中,刻意忽略逼近的离别之日。

书中说: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愁。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有限性,人生才更加丰富吧。不过“夏虫不可语冰”,对于人生,不可能用几个词就加以诠释,更不能故作老成,妄下断言,还是且行且悟吧。

我一直以为,亲情是最难聊的话题,只能从细微之处捕捉其身影。就像手捧起水,水会渐渐从指缝中流出,最终寻觅不到水的踪迹,但可以从指尖的湿润中得知它的存在。

这一次,我想写它的别离。

几乎所有的关系都是以相伴永远为目的,但亲情不是,从一开始,离别就为这段关系标注好了结局。可是,这注定的结果并没有阻挡我们去爱与被爱,流淌着的血液无比坚定地:“我们亲密无间,我们仨,是一家人!”

第二篇:《我们仨》读后感

拜读了杨绛先生大作《我们仨》后,一直很想写篇读后感抒发自己感慨万千心情,但奇怪的是每每提笔,却又无从落笔。因为这本回忆录有些与众不同,既没突出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又没强调传奇的人生故事,杨绛先生用温婉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她与已逝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生前一起快乐生活的点滴。虽然书内充满对生活琐事细致的描写,却不会让人感到流水帐般的无趣和冗长,反而不时透出杨绛先生的人生智慧,并能出其不意的激起我内心深处的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直奔鼻头,润泽双眼后,又缓缓的从全身暖暖的四溢开来。

书中这种直击人心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很多。例如,当杨绛先生在描写和她丈夫之间的相处时,她写到她很喜欢和她丈夫一起背诗,还喜欢背同一首,如果同时把诗内某一个字忘了,两人会不约而同觉得那字一定是全诗最欠妥帖的字。寥寥几笔,立刻勾画出让人无比羡慕的灵魂伴侣的美满爱情来。再如在描写女儿时,写到她丈夫有一次问他们的女儿谁先认识妈妈,她女儿回答:“自然是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禁赞叹小朋友的聪慧可爱。又如在叙述三人相伴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时,写到每次三人在饭店吃饭,喜欢一起观察其他桌客人的言行,然后你一言我一语的为陌生人杜撰他们的人生故事。再如,杨绛先生待丈夫过世后,才惊觉之前因战乱而未能给母亲尽孝送终虽然痛苦,但当时能在她丈夫的百般劝慰下任意为悲苦的事情发泄却又是多么的幸福,自然而然的带出了她的人生智慧:人终究是要“失散”的,无论好坏悲喜,都应该要学会珍惜感恩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总之,书内所有这些零碎的家务事都能在杨绛先生笔下变得妙趣横生,感人肺腑,充满哲理。

回想起与家人故事

难道这就是我内心深处那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被激起的原因吗?我的直觉告诉我并不全然,但已经很接近。直到有一天,接到我妈电话,一切都清晰起来。记得那天我妈跟我家长里短后,突然问起我最近读什么书,我回答《我们仨》,没想到我妈一听竟在电话另一端咯咯笑出声来,原来她也刚读完。正如《我们仨》里描述的'那样,家人间总是存在?一种天生的默契和不需刻意营造的快乐。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醒悟原来这本书深深撼动我的不仅在于它动人的文字及感人的情节,更在于这本书描写的故事不单是杨绛先生和她家人的故事,也是我与我家人的故事。我内心深处被激发的那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正是一种我不愿接受但却无法否认的共鸣。杨绛先生用她平实诙谐的笔风,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残忍痛心的事实,当面对生老病死,再契合的另一半、再可爱的孩子、再美满的家庭终究是要“失散”的,这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人生结局。但她又以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面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只因“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在没和家人“失散”前,应该要学会享受过程,尤其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无论悲喜;在不幸与家人“失散”后,也要带?美好的回忆,坦然坚强的寻觅自己的归途。我顿时觉得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可爱起来。杨绛先生说的对,也许数年后的某一天,当我回想往事,我将会无比羡慕当初那个还能为当时困难而烦恼的我呢!珍惜当下,感恩生活,因为《我们仨》就这么“失散”了,因为人终究是要“失散”的。

第三篇:《我们仨》读后感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我们仨》,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关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得清新亮丽,吹散走躁热,带来别致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整整一个暑期。

这是关乎于亲情、回忆、思念的叙事,有个再平凡不过的主题――我们仨。

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就是仨个,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小团体,似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语前都会加上“我们仨……”这像是他们彼此间的自豪。

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从梦中惊醒,向先生钱钟书细细描述,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让杨绛不惊感叹:他们老了。

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在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之家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龄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罢了。可是,当他们各自开始工作,却又是互不相扰,尊重着彼此。这样一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它让人温暖、感动。

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仨》上,无论是他们的照片、诗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挚和感动,细细地翻过一页页,心中似乎已被填满了。

杨绛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滴滴却是被真切地记录下来,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

推荐专题: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第二部分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