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推荐3篇)

2023-07-25 22:21:5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仨读后感范文(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仨读后感范文(推荐3篇)》。

第一篇:《我们仨》读后感

昨晚看本书看到了夜里十二点多,看到杨先生描写阿园去世的文字,不禁泪如雨下,不能自已。妈妈的爱,永远伴随着她的孩子,在妈妈眼里,即使是六十岁的老人,始终是一个孩子。依然有着孩子的调皮,稚嫩,全部因为面对的是自己最亲的人。杨先生记得女儿去世的年纪,六十岁欠两月。这样的数字恐怕也只有母亲能够记得住了。

杨老师一家三口的生活让人羡慕,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多富裕,一家人在一起却过得十分幸福,这就是家,是能让每个人向往,魂牵梦萦的地方。而只有他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都能够一生以书为伴,不受世俗的束缚,做着最真实的自己。这一点让人特别羡慕。

杨先生在孩子和丈夫都不在了的情况下,多次组织中关村大讲堂,还是照常做自己的事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漫漫长夜,她是怎么样度过的吧,每每想到这个场景都觉得好心痛,我在想要是人世界没有生离死别该有多好,可是如果没有生离死别又有谁会重视情感呢!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得已,才会让我们能够珍惜已有的幸福。正如杨先生自己所说,这一生过得很幸福,虽然他们都不在了,可是还有回忆可以作伴。

而现在,杨先生应该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女儿团聚了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第二篇:《我们仨》读后感

“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书中如是说,那么他们仨从女儿钱瑗出生到死去这六十年,一直饱有的这份亲情还算坚牢吧,按一辈子的长度来计算的话。钱锺书和杨绛堪称夫妻模范,钱对杨的那番“遇见她之前没想过结婚,娶她不后悔,再也不想其他人”深情,真是soulmate啊。

以上为昨日晚上所写,写不下去,今天中午继续。

其实我最佩服最喜欢的是他们那种对名利淡然的心态,在他们心里只有自己钟爱的文学和自己珍惜的家庭。钱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他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又岂能达到这境界呢,别人是天才,是精英,不求闻达可已闻达,我们呢,庸碌辈,拼命挣扎。换句话说,他已经获得就不在乎,(当然也有可能在他没获得之前也不在乎),我们连获得这份殊荣的门都看不到。

我想起浮夸的歌词,想起里面那个人物的用大动作来博人们关注,怕被遗忘就用浮夸的表演来放大自己,未尝成功就用十倍的苦心去做突出的那个。特别是在北京这个地方,特别是在20岁这个年纪,脑袋里的幻想,心胸的壮志,被现实中的默默无闻强烈的压抑着。这种感觉你知道吧,好不甘心,觉得自己明明应该活在光芒之下,享受别人的膜拜,前程似锦,指点江山,可是,真的有一千万个可是。所以真的会那样去做――其实怕被忘记,才放大来演吧。

或许年轻人本该就迷茫的吧。在你20岁这个年纪,你凭什么去拥有别人打拼十年二十年换来的成绩,你凭什么众星拱月做人群中的核心,你凭什么要求别人给你机会要求别人认可你。这个你指的是我,相比去冲去闯,我似乎更多在自怨自艾。恨自己对自己狠不下心来。

说回他们仨,都是书虫,我觉得做书虫书痴是件很酷的事情,嗜书如命,很棒的夸赞。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读书,是什么样的心态,至于我自己,我挺享受看书的,说的肉麻点,看书的'时候我觉得那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在驱动我,在获取知识之后的那种满足感又奇妙无比,我看的书越多我会发现我要看的书越多,发觉自己看的书是那么的少,世界是那么广袤,恨不得将全世界的好书都看完。很多人将读书的动机归为能增长见识和智慧云云的,我觉得不然,那只是结果,我的动机就是我喜欢读书,我喜欢处于那种状态,就像喜欢打球喜欢旅行喜欢逛街什么之类的正常爱好一样,而获得智慧知识那只是结果,顺其自然的结果,不必去强求的结果。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一直读下去。

再扯两句家庭,前两天妈妈给我微信说爸爸又叽里呱啦,要我去搞定老爸,我就给爸爸发条短信,其实内容不过于别生气,一家人,要珍惜,我爱你。但是我是带有感情去发的,我相信爸爸也能收到,我很感恩,我生在这个家庭里,我的父母姐姐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他们很少去透露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爱,那么就让我负起这个责任,告诉其他三个人,“我们四”是相亲相爱打死不离的家人,珍惜这世情缘。写到这里,我似乎对《我们仨》又多点感想在心头。

说是读后感,基本没牵涉到他们仨什么事,只是借题发挥下,我又不是文化工作者,懒得去管这么多,不知道还要写什么,所以就不写,望下次写的好点,望长写长有。

第三篇:《我们仨》读后感

刚开始看前面的时候,几次忍不住落泪。因为能深深的感觉到这个老人内心的孤寂之感。是那种苍茫天地间,值得自己在乎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自己却还一人苟活的孤单。其实杨先生怕死吗?她不怕,她怕的,不过是至爱之人的离去吧。有时候想到自己也不过是这片天地间的过客而已,值得自己留恋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是的,死亡是可怕的,而孤单和无助是更为可怕的事情,人生路漫长,便是漫长一世的孤独。在这茫茫的道路上,若只有自己,便觉得荒凉;若能一路同行,就算没有繁花盛开,也可算是寂寞人生里的一点温暖慰藉吧。这些微弱的星星之火,不用相惜怎能燎原?杨先生此生能得钱钟书老先生相伴一生,也是莫大的慰藉了。

可惜聚散总有时,杨先生于耄耋之年无望的看着自己一生最爱的两个人的离去,心该有多痛。每每想到这里,眼前就不禁浮现出杨绛先生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样子,她一个老人家,就那么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依托之人。因为老眼昏花,体力不支,自己不得不随时停下来歇歇,但是,她还得继续走,因为自己最爱的人还在等着自己,她得走着去看看他们,送他们一程。

在女儿走后,他们反到觉得是一种解脱了。因为女儿行在了他们的前面,他们百年之后,就再也不用因为记挂人世间的这个女儿而牵肠挂肚了。而女儿走得不安稳,何尝不是因为惦念着自己年迈的父母。而钱钟书的慢慢走,又何尝不是因为惦念着自己的老妻呢?

“他(钱钟书)故意儿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看到这句话心里感觉特别难过,一种荒芜的情绪突然淹没了我。明知是要去赴死的,却为了让活着的人不那么难过,努力的眷恋了这个世界。即使这样的结果徒劳无功,但其中深刻而真挚的感情,真的是让人无法不动容。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境界太低,目前还体会不到更深层的感受。面对至亲的离去,杨绛先生虽然悲痛欲绝,但更多的,还是一种超脱和看得开吧。她在《我们仨》里面所说,我要留下来清扫现场。人世无常,而人在这个世界上成长,便是一个不断让自己的心灵染上尘垢的过程。禅宗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故事广为人知。但我想,我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吧。我知道对于人生,我也会时时困顿,时时迷茫,根本做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能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洗衣服,吃饭,打扫垃圾是一样的道理。杨绛先生学冠中西,且对于中国释道也颇有研究,才会说留下来清扫现场吧。因为如果真的是本来无一物的话,那又何需清扫呢?其实,我们都只是凡人,而凡人,如果想当一个好人,当一个心灵干净的人,真的是需要不断修行,不断的'反省,不断的干些给自己的心灵洒水除尘的活的,甚至是像对待洗干净的衣服,被套一样,需要把它及时的拿出去晒一晒的。心干净了,你的世界才会干净。心阳光了,周围俱是暖暖的春意。

这本书不仅仅增加了我对杨绛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让我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孝敬父母。真的,他们对孩子的惦念是一生一世的。那么无私,那么伟大。而老年人的困境,又何曾是我们能体会的呢?身体素质已经是江河日下,也不能够再给予子女一丝助益。其实这时候,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时候啊。

推荐专题: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