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国学读后感100字

2023-02-03 00:13:1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读后感1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读后感100字》。

第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国学是瑰宝,我们作为大学生,承担者建设中国,富强华夏的历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工学,诵读经典,增长智慧,利用国学,为中华造福。

第二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习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我爱阅读,每周我都会到红月亮书城借书、看书。爷爷奶奶和熟悉我的哥哥姐姐都叫我“小书虫”其实我还真有点小惭愧呢!我对国学经典没有好好拜读,无非是觉得古文生涩难懂。妈妈鼓励我,都成十岁少年了,阅读的视角要更加开阔,我决定挑战自己,先从《论语》开始。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一书,是记录孔子的谈话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根基。《论语》提出“忠恕”和“仁”的学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克己复礼为仁”,是中华文明的支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的本意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能有我的老师,我要学习人家好的东西,对他人不好的东西,我就要避免,加以改进。

其实,这句古语在今天也很实用。它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谦虚的好学的态度,不要漠视别人的能力,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尊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要尊敬师长。

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何为尊师重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考试不作弊,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就是尊重老师;如果在走廊,在校园里碰见老师,你是会装作没看见呢,还是低头匆匆走过?这样都是不可取的。给老师一个微笑,一声“老师您好”的温馨问候。老师在意的应该不是教师节学生和家长送的多么昂贵的礼物。一张温馨的贺卡,一个满含爱意的小手工。相信,老师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也会珍重这份师生情谊。

我虽然还小,对于《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还有很多不能理解的东西,但是我坚信,我一定会爱上国学,爱上它们!

第四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朋友的多少好坏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的人生会是暗淡的,他的生活会是寂寞的。

听了《国学》之人脉建设的讲座使我感受颇深,朋友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们对待朋友更应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应当牢记。对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只要我们付出真心就一定能从朋友那收到关怀。

朋友不是生来就有的,那是我们长期交往中得到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交友。除对人真诚外,我们还需善于运用文字语言、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对方了解自己,增进双方的感情。

我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如今关系最亲最纯洁的关系就是同学和战友”战友离我们要不可及,但同学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人了。从小一路走来我们已有太多太多的同学了,新同学老同学,太多的同学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认为同学和朋友冥冥中就有一种关联,我们就应把同学看成我们的好友。同学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们应珍惜这笔财富,他将让我们受益终生。

翟教授有几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的的确确历史的一切告诉我们朋友是我们可信赖之人。

“万卷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好友就注定今生拥有,拥有好友今生无憾。

第五篇: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国学经典名著,名字叫论语,读完以后,我有了许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对《论语》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论语》这本书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

其中,我最欣赏的几句话是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关心恩惠。”

这句话就写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君子,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着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养,而不在乎财富,所以君子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说明他们就没有雄图大志。君子关心的是国家的法律,在觉得不合适的时候会进谏。而小人则关心的是别人给了他多少好处和恩惠,这样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们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发展。

第六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是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中孕育。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推荐专题: 自我介绍100字 自我评价100字 国学读后感1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