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读后感

2023-01-21 07:28:0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读后感》。

第一篇:林则徐

从林则徐看近代中国早期翻译

胥庆杰 11060121 摘要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期间,曾组织了翻译班子翻译外文书报,借以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资料,为中国近代翻译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此举不但开辟了近代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的先河,也促进了近代进步思想的兴发。本文主要介绍了林则徐翻译的内容和特色,并探讨了其对近代历史的影响。

引言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等,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并非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人,但他却是把学习西方与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紧密结合的第一人。他领导国人英勇反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为谋求祖国独立富强发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先声,成为近代中国“举起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文即对林氏当年发起、组织有关翻译活动及影响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禁烟运动成为翻译起因

1838年12月(清道光十八年冬),54岁的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在当时,清政府的无知和排外,使中国“沿海文武官员牟不谙夷情”[2],中国人“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厉"。为了在外事活动中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林则徐即到广州就组织了翻译班子。这些人可考证的主要有四人:亚孟、袁德辉、亚林和梁进德[3]。四人都曾留学国外,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林则徐迅速扩充了西方知识。

翻译源语的选取和特色

林则徐组织翻译的材料可以按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地理、律法、贸易方面的书籍;二是来往信件、文书;三是新闻报刊。

最初翻译的是可收集到的外文报刊等。林称这些外文报刊起初是“零星译出”,后按时序“统钉数本”。[4] 林将报刊译稿统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指采用的原刊均在澳门出版。实际上澳门当时原本没有任何英文报刊,但在林整顿海防期间,原先在广东刊行的三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广州记录报》和《广州新闻》均短期迁至澳门。《澳门新闻纸》即选译自这三种英文报刊。林翻译这些资料,是为了了解敌人的情况。所以,着重翻译鸦片生产、西方对中国禁烟的反应,以及西方对中国边疆周围邻近国家的侵略活动资料。不仅如此,林还将此视为制定对外制驭之术的基础,再给道光的奏折中表示“现值防夷契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5]。

林译书籍中影响最大者当推梁启超誉为“新地理之嚆矢”的《四洲志》。林于1840年组织翻译《四洲志》。《四洲志》是译自英人慕瑞(Hugy Murray)所著《世界地理大全》(Cyclopedia of Geography),该书于1836年出版,全书介绍世界五大洲的地理、历史沿革。林则徐在该书出版三年之后,就组织人员进行翻译,其接受西方的信息速度是相当快的。这本书是经过林则徐精心编辑而成的一本编译著作。在编排上林则徐也做了一些调整,该书作者慕瑞身为英国人,写此书时自然先叙欧洲,然后再讲其他各洲。而林因编译此书给中国人看,因此在编排上没有沿袭原作者的顺序,而是以中国为主,由近及远,由东及西。除略去读者熟悉的中国部分外,先叙南方邻国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缅甸,然后是西南邻邦印度,再到亚洲西南诸国,接着是非洲、欧洲,最后才是美洲。显然这种编排顺序,体现了林则徐以我为主的意向。其次,林改正了原著中某些错误和不妥的说法,如原著将统一的中国分裂为三个部分:中国、西藏、东鞑鞑里,而把后两部分说成是纳入中国版图的外国领土。凡遇到此类问题,他均予以改正。这部书对林认识世界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而且重要的是还成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重要蓝本,而且该书必定还要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承担重要的文化使命。

林有意进一步了解外国法律,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上的法律依据。1839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僧侣地儿洼的《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从宗教和道德的立场攻击鸦片贸易,这本书的翻译使林等人知道英国国内也有人反对鸦片贸易,并注意把合法生意和非法走私区分开来,打击的只是鸦片贸易,对外国来华从事的正当生意则积极支持。袁德辉向他介绍滑达尔的《各国律例》。该书出版于1758年,1834年出版英译本,当时是欧洲外交家的通用手册。为保证翻译质量,林则徐让伯驾和袁德辉同时翻译该书,但只要求节译有关“战争、封锁和禁运”的部分[6],完全是为筹办洋务而用,也由此可见林在译事活动上的实用主义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林则徐组织翻译的书信及案牍文件。这一部分材料中既有中文译成英文的,也有英文译成中文的。最著名的当属给英国女王的照会。当时第一次虎门销烟后,为了使“再无鸦片之传染”,“必外邦无鸦片之栽种而后可”[7]林曾起草一个底稿,但随即搁置不用。1839年六月初九日,林收到了“夷人治罪专条”,于是着手第二个手稿。这件照会除了要求英国合作禁烟之外,还将清政府的“夷人治罪专条”通知英女王。虽然林最后未能将这封信递给英国女王,但他对该信的慎重态度仍值得一提。信写成后,为了准确译成英文,先由袁德辉将中文译成英文,又让亨德回译成中文,目的在于鉴别重译与原文有多少差别。林对亨德不放心,最后,请在广州开眼科医院的美国人巴驾医生帮忙。林对待翻译之谨慎由此可见一斑。一是其谦虚、务实的态度,这表现在他虚心采纳外人的建议,当外人指出译文有毛病时,他亦有误必改,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这一点即便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是其谨慎的态度,同样的材料,林一般会要求中国译员和懂中文的外人同时翻译。

结语

为了了解西方,年已55岁的林则徐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去学习英文,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了解西方到学习西方之长技,这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艰难的第一步。林则徐站在这思潮的前列,不愧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翻译活动,对近代思想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尤其给予十九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以十分重大的影响。康有为曾推崇林则徐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林则徐作为晚晴封建时代最尊贵的“钦差大臣”,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夷夏之辨”的禁区,表现了他学西方的主动和开放态度。更证明了他的思想认识水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人。

参考文献

[1] 林则徐评传 林庆元 著

[2] 林则徐.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研究室编.林则徐集 奏稿[A].北京:中华书局,1965 [3] 林则徐的翻译班子及所译西书西刊 尹文涓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4] 林则徐:“致怡良书柬”(道光十九年二月),载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页 [5] 《林则徐书简》

[6] See,Gulick,op.cit.p.90.[7] 梁廷《夷氛闻记》,第一卷,载《鸦片战争》(六),第15-16页。

[8] 《澳门新闻纸》的翻译与林则徐走向“近代”的开端(上)陈胜粦 中山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

篇读后感

意林读后感

意林读后感

《意林》读后感

意林读后感

第二篇:林则徐读后感

徜徉于历史的长河,听历史的低吟与呐喊,看人生的悲欢与离合,品先哲对个人与祖国的诠释,思叶对根的情。

道光十九年的天空似乎依旧在回荡着阵阵欢呼声。你屹立于虎门之前,凝视着两万多箱祸国殃民的毒药倒入到石灰池中。透过池中冒出的阵阵白烟中,我似乎看到你嘴角泛起的涟漪。这一仗你胜了,虽然是那么的艰辛。

然而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黑暗社会中独睁慧眼得人似乎总要被命运摔打。就在销烟后不久,英军便兵临城下,腐朽的王朝为了向英国谢罪竟将你发配新疆。接到圣旨是,你并不为之动容――你已经料到会有这样的后果;然而当你面对十里长街那夹道送别的父老乡亲时,你在微笑中流下了热泪。你笑,也许是能为国家除掉一些祸国殃民的毒害而感到欣慰吧;你哭,也许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被人采纳吧,也许是为《海国图志》不被世人所重视吧,也许是为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吧。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跋涉,你终于到达了新疆,可是由于水土不服,你病倒了。然而倒下的只是你的躯体,你那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为倒下。拖着病弱之躯,你开始在新疆的工作,为祖国的富强而工作。就这样的走着,你几乎将新疆的土地踏遍。你使新疆黄色的土地下井渠纵横,雪上之水被你征服;你使新疆的广袤大地上棉花万顷,戈壁黄沙被你折服。接着的十几年里,祖国的人民那里需要你,你就会被调到那里任职,最后你怀揣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走了,带着对祖国与人民无尽的爱走了。这就是叶对根的情――无怨无悔。离去的只是你的躯体,而你的赤子之心将永垂不朽,你对祖国那深深的情将永垂不朽,你对人民的爱将永垂不朽。

看着林少穆的情,我不由得想起那行走于汨罗江畔的屈原,他是以死来明志,以死来诠释叶对根的情;我似乎叶看到那怀抱琵琶的明妃,面对着漫天黄沙,她用自己的幸福换来了汉匈两族长达五十年的和平共处;似乎听到那喊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在向远方走去……

翻开新世纪的篇章,我们能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的钟南山;我们能看到扫恶打黑,除暴安良,铁面无私,嘘寒问暖的任长霞;我们能看到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他将生的希望给了人民的李剑英・・・・・・

叶对根的情,已薪火相传几千年;这是个人对祖国的情,是存在于你我的心中的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是对人民的深深的爱。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情。

历史已落上了尘埃,我们需要用心去体味。你我之心应铭记先哲们对祖国的情。在现在我们的祖国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下,更多的青年人崇洋媚外下,祖国更需要这种叶对根的情。

第三篇:林则徐读后感

一次林则徐在巡视澎湖时歇了一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了一盆红色玫瑰说请林则徐帮忙物色个比较合适的花盆。然后林则徐觉得有异状便故意失手打破花盆发现一封信和一个红袋子带子里是一只金老鼠少说也值一两个城吧!可是林则徐却丝毫不为所动反将此物上缴国库。让大家都颇为震惊。

不仅如此林则徐还有出门大规: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怎么样实在是够清廉吧!因此林则徐不愧为清廉的代表人物啊!

总之我非常敬佩他因为有句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林则徐却举出了典型的反例。可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反而清官是少之又少而普遍的现象是大官大贪污小官小贪污。这种官给人民国家社会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说的彻底一点这些人根本不配做老百姓的官因为他们没有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是一味地想着自己的家庭。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向林则徐学习学习他认真负责对待工作态度严明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这样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很好的作用。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别人会看重你;做一个清廉的人你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在此我向大家呼吁!好好地向林则徐学习这样你的生活会多一份意义多一份色彩!

第四篇:林则徐读后感

电影《林则徐》主要记述了林则徐及虎门地区人民抗英销毁烟的历史片段,情节可概括如下:

清朝末年,朝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销烟。林则徐到任后,先体察民情,然后确立销烟方案,之后下令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林则徐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在收缴鸦片的同时,还改良了港口等地区的武器装备。期间,武少龙放走洋人鸦片走私头目,幸而及时被当地渔民抓回,并送交给林则徐查办。也因此,林则徐召开会议,严打不法官民。他还向当地贪官逼要三万两白银修整炮台。尔后,林则徐与英国大使谈判,逼迫查理交出所有鸦片。同年,查理请求英军出战中国。虎门销烟后,林、杨两位大人继续共图抗英赢得民心。不料,有佞臣进言诬陷林则徐,以致皇帝拆散了再一起共事的林、杨钦两位大人。1840年4月,英军进攻广州不利,遂北上。英军逼至天津港,清帝无能,按英方条件撤林则徐换齐曾。随即,在广州出现了千万百姓为林则徐送行的感人场面。无能的齐曾替英军拆炮台、教民兵。待英军再次攻打广州之时,勇将关天培率部下英勇抵抗,在奋战中,他不幸为国捐躯。英方继而强迫清政府发配林则徐到伊犁,可喜的是,在被发配之前,林则徐见证了三元里百姓抗英取得了巨大胜利。

影片中,林则徐等爱国忠良一心抗英救国,他们销毁鸦片、反击英军等壮举,可谓可歌可泣。而在封建统治下,官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残害忠良,甚至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一味妥协让步,最终招致列强侵略、生灵涂炭。而英侵略者正是抓住了清朝封建腐朽帝制的劣根,才得以在中华大地上胡作非为。但在此期间,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他们使侵略者无法在中国真正长期生存下去,而这也正是我们能走向独立的坚实的保障。

在现今和平时代,林则徐等人的爱国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我们要学习其爱国之坚、之深、之远,从实际生活做起培养爱国精神。在矿大,我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继续深造,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上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专题: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家的读后感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