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假如三天光明读后感600(推荐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假如三天光明读后感600(推荐2篇)》。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这是海伦・凯勒在她的自传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句话。
对于这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却又依然不屈不挠、豁达乐观的女子,我是怀着万分敬仰的。而海伦・凯勒不仅仅是 20 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更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书中紧紧只是围绕主人公可以拥有光明的三天描写的,却将整个故事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触动人心。在故事的开头,就提出了主人公对现实世界的渴望:在我生下的第二年的二月里,“我”突然生病,病魔夺去了“我”的视力和听力,后来“我”更加害怕,世界里充满了孤独和冷清。而仅仅在十九个月里所听见和看见的,全部铭刻在“我”的心版上。是的,这正是令我感动的地方,作者在失去了光明后,仍然不忘曾经所拥有过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争奇斗艳的鲜花。
“后来,沙利文老师“闯”进了我的生活中,本来差点要放弃的我,又看到了一丝曙光。”没错,海伦成长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键的人物在这时出现了,她更春风化雨般执著的精神和耐心的教导,无时无刻不在一点一滴的融化海伦心中的坚冰。有这样一们循循善诱的老师,我真为海伦高兴,没有她的帮助,海伦无论如何也不会耐下性子读书的。所以这正是我感动的另一个地方,沙利文老师的无怨无悔令我感动。
在这光明的三天里,海伦要做的不是什么大事,她只想将世界好好看一看,看一看这五彩令人眷恋的世界。这正是令我感动的第三个地方,海伦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伟大,只注重点点滴滴的平凡。
书,只是一个代名词,更令我感动的,则是书中作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海伦·凯乐是美国当代散文作家,他写的这本书语言以平实的叙述为主,描绘了神奇的世界触觉画面,对自然万物的理解新颖透彻又别致,创作手法透露出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子,更像是日记。
本书前半段主要介绍海伦变成盲聋人的生活,后半段讲的是海伦的求学生涯,展现了一种可贵的生命的张力,全书充满一种理想主义色彩。
最让人感动的是海伦一直鼓励自己:“我要把别人眼睛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把别人的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
对于海伦来说能够看到世界的影像与听到世界的声音是一个遥不可及而又充满期待的梦想。
海伦说:“在光明的世界里,将视力的天赋只看作为了方便,而不看作是充实生活的手段,这是非常可惜的。
对海伦来说拥有光明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却总是有那么多的人不懂得珍惜眼前看到的景致。
海伦在想象中的三天里所憧憬的,正是海伦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海伦第一天感恩,第二天感受接万物的神奇绚丽,第三天体验人间的繁华与欢乐。
海伦非常感谢教会自己识字和阅读的莎莉文老师和其他帮助自己的人,又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
大家读完本书后都会有类似感受,珍惜已经拥有的,感恩他人,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不怕困难等等。
这些品质固然好,但仅是一些流于表面的东西。
海伦详实的示现了自己对光明的一种“求不得”的苦,并诠释发挥生命张力的过程的乐,我觉得这才是值得深思的。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说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青年人渴望而又得不到太多了,但是没有人不怀念自己的青春,因为它是你生命中最热血沸腾,最直率,最自由,最有生命张力的阶段。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每个生命阶段,都会像海伦一样有各种尚未实现或是无法实现的理想与诉求,这种“求不得”的苦让我们处在和海伦一模一样的境地,难道不是吗?
孩童时期求不得心爱的玩具,青年时期对爱情的求不得,而立之年对名与利、权与钱的求不得等等。
我们必须明了,海伦和我们的这种“求不得”之苦是人生的常态。
苦与乐其实就是一种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它们时时相互渗透又没有明确界限。
人生不如意之事八九。
在何处安放内心,在“八九”还是“一二”,这就完全取决于自己了,海伦选择了后者。
推荐专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 假如三天光明读后感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