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读后感作文1500字左右(范文5篇)

2022-12-28 20:23:1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作文1500字左右(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作文1500字左右(范文5篇)》。

第一篇:读后感1500字

每一段伟大的路上最初者都布满荆棘,每一个先贤都曾被视为移山的愚公,古谚有云“只有通往地狱的路,才铺满善意的鲜花”,困境难道不是抵达梦想的必由之路吗?

我翻开《红岩》再次把它合上时,我脑海中思绪万分。书的第十五章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江姐受刑”和“李竹青讲述江姐身世”两个生动形象的画面。文中写道: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因为大家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得了多少同志的尊敬。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然而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依然进行严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的报复。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时刻。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了敬佩而又十分痛苦。

读到这我的心中一团团烈火燃烧起来。反动派抓捕了江姐,对她实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就是为了逼她说出共产党的实情。他们居然用竹签刺穿江姐的双手。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是最重要的东西啊!我想:“这些反动派现在对共产党所作的一切,日后他们必遭报应!”对于他们反动派的做法我认为,这是可恶又可恨的,不过江姐却以自己的身躯抵挡了痛苦。在反动派的逼迫下她意志坚定,英勇无畏。她知道说出后对共产党的影响非常大,一但说出,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说江姐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我们中印边缘的无数边疆战士们也和江姐一样,拥有着不畏惧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日夜保家卫国。从不抱怨,一直默默地付出,而在一次战斗中有4名战士牺牲了,1名受了重伤。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戍边战士他们大多离开故土来到他乡每日都忍受着痛苦的训练,他们曾浸泡在冰冷的水中。他们曾在烈日下高喊流汗。他们不畏惧严寒酷暑,坚强的意志是他们奔向成功也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目标。可是我们现在的小孩有些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喜欢和他人攀比,爱慕虚荣。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戍边战士和江姐的品质,努力学习,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长大之后要有目标梦想,要让自己的一生实现生命价值!

除了我们要有勇敢和坚强的意志以外,还要自信乐观,敢于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挫折与困难。

文中还有一个画面就是“李竹清讲述江姐身世”。江姐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8岁时她与母亲逃荒到重庆,不过母亲接受不了江姐父亲被捕的事实投湖自尽。就这样江姐成了个孤儿,她没有任何亲人和朋友,但她非常勇敢。她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带给她的挫折,她10岁时去袜厂做了童工来养活自己。她从不抱怨生活对她的不公,而是默默努力。渐渐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丈夫彭咏梧。后来与丈夫一同入党成为党员,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心中有党,对反动派对她做出的酷刑毫不畏惧勇敢执着,没有说出党的秘密与实情。

读了江姐的身世。我能感受到江姐的自信、乐观和勇敢。她从未伤心难过。她或许把自己看作一个小大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眼中看到的是未来的她,一个拥有坚强意志敢于面对困难,甚至会为党付出生命的党员!因为她坚信:“再长的噩梦,也总有被晨曦撕碎的时候。”她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属实让人敬佩。正是她的坚强勇敢和自信乐观使她共产党后期工作中顺利进行!

读了这一章故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会飞的鸟,都是曾经勇敢跳下悬崖的;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定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只有风雨中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而成长,那必须是拥有坚强勇敢和自信乐观!所有苦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时光阴!

第二篇:读后感1500字左右

最近读了白岩松的一本书叫《白说》,作品是通过各个场合和公众深入的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包含了其对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各领域的理解和看法。通过阅读此书以前对有些事情不是很理解的地方,现在好像有点理解了,今天在这里分享几个我喜欢的话题:

一、关于工作

书中提到对工作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然这话听起来不太“高大上”,甚至显得有些灰色,书中解释道“身在这里,还没走,守土有责;到点儿就撞钟,守时,可谓敬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把日常的工作撞成自己和别人的信仰”,这样一解释,这话就完全不灰色了。一个到了静静地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话语、在有权保持沉默的年纪拒绝沉默,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们敲鼓拨弦,尽管“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但依然向往说出个“更好点的未来”。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人,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到的是坚守,坚守一个新闻媒体人的职责,坚持说话,就算“说了白说”,可是“不说,白不说”。体现了其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一直特别羡慕、钦佩能在一个行业里一直坚守的人,老话常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往而深。现在我刚进入歌山建设这个大家庭,从事的也是质量、体系方面的工作,也算“一往而深”。我和建筑行业一直有不浅的缘分。小的时候,村人盖房子的时候,我靠搬运砖头、绑扎钢筋,还赚过不少的零花钱。长大后,村里人、亲戚朋友有很多都是干这行的,有工人、有项目承包人、有干装饰装修的、好像或多或少都和建筑行业有关系,甚至家乡的其中一大特产就是挖掘机,曾有戏言“半个上海是我们家乡的人挖出来的”,他们都是城市的建设者,都在发光发亮着。而现在我也加入了这一行中,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要秉持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敬业精神,只要在岗位上一天,就干好这一天的工作,应尽的义务,应该承担的责任必须完成。

二、关于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为什么现在的日子,物资层面越来越好了,且感觉不幸福了?这样问的人越来越多,我也经常这样感慨。书中写到这样一个概念: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资、情感和精神;物资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现在我们吃饱了,穿暖了,但是在情感和精神上都有所欠缺,所以依然不幸福。谈到情感和精神,就是和年龄、个人、社会、国家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前段时间,我家小闺女去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时跟我说,妈妈你这段时间肯定很幸福。我心里想,偶尔一段时间,不用时时刻刻照看你,是挺幸福的,嘴上却问,为什么呢?她回答道:因为我不在,你就可以开着空调,盖着棉被,躺着床上看手机,还不幸福。因为她在家我们是控制空调使用的,能不开就不开。所以我俩以为的幸福是不一样的。穷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有钱人认为“钱带来的烦恼更多,责任更多”,有时候也不幸福。所有说幸福像鞋,只有自己能感觉,别人认为的幸福搁你身上就体会不到。幸福还是一种感觉,有时候一闪即逝,需要你去挖掘,发现他,感受她,才能无限的靠近它。

三、关于读书

上大学前,以为翻过了高考这座大山,前面就是春暖花开了,殊不知前面有一座又一座更大的山等着你,所谓“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好的书籍就是不断教给你,怎么积极乐观的攀爬这一座座大山。

我们读书是读什么?读鲁迅、周作人,还是傅雷、梅里美?其实都不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读书是让自己烦躁的心安静下来,你可以在书中读到你的过去、现在、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读到你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句子时衍生的那种心有灵犀的喜悦,读到让你遇到困难能有继续前进的力量,让自己所有的疑惑、困难、不平、孤独都在书中找到答案。公司举办了的这个悦读的活动真的很好,从此悦字可以看出,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使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自己。每一本书中都蕴藏中你所期待的自己,所以祝我们的悦读越办越好,祝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

第三篇:读后感1500字左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的表面意思就是:一个人学了知识经常复习或者使用,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

更深入一点其实学而时习之就是告诉我们说遇到问题了该怎么办?我们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遇到问题,第一种是不学习,第二种是已经开始学习的人,如何去应用和内化呢?很多人学习了短期看不到理想的结果,会误以为学习没用,学习无法改变生活,因此会感到焦虑。其实这种焦虑来源于内心,说白了还是想走捷径。似乎“我看了一本书,就会立刻变得不一样”,而孔夫子告诉我们,不要那么着急追求结果,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我们与他人合作时要培养开放的心态,这是一种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讲的是我们修为的境界。如果连起来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人生中面对困难,面对变化,以及面对他人不理解时的应对方法。应对的方法就是一个字:乐!梁漱溟先生曾说,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孔子认为“不亦乐乎”,这种快乐是油然而生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家庭中是很好的成员,在工作岗位上是非常好的员工,尊敬领导,做事靠谱,与同事沟通顺畅,这样的人去做乱的可能性就很小。在我们今天,作乱可以指做出背信弃义的事。君子务本,指君子做事一定要抓住根本。什么是根本?根本就是孝弟,是家庭伦理。当一个人能够抓住家庭伦理的时候,本立而道生。何为本?人最应该抓住的根本是孝弟―先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需要面对两种关系,一种是和父母的'关系,一种是和其他人的关系。而你与其他人的关系,其实也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一个人如果跟父母,兄弟的关系处不好,跟其他人的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其为人也孝弟”是一件小事,接下来“而好犯上者”是一件大事,之后“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是一件更大的事。

其实告诉我们:我们行为的最终结果,是由我们初期的微小习惯积累而成的,这叫微习惯。如果我们每天能对自己的微习惯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么五年,十年之后将会收获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而很多人却没有耐心去等待长期的结果,却总期待短期回报。希望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就收获一个巨大的变化。你下班之后是看电视还是学习,是陪孩子运动还是陪孩子学习,这些微小的习惯,在每天看来似乎差异不大,但五年到十年之后,两种生活方式肯定迥然有异。撒切尔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所以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追求远大而虚无的目标,而是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好。在家庭中,努力成为好父亲,好丈夫,或好母亲,好妻子。以此为基础,你跟整个社会的关系便会逐渐理顺,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花言巧语,油嘴滑舌,表情极其丰富,这种人八成不会太好。孔子不喜欢特别伶牙俐齿的人。他喜欢的是诚恳朴实,刚毅木讷。巧言令色,之所以鲜矣仁,就是因为过分了。所谓过犹不及,凡事一旦超过尺度,就缺乏真诚,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对一个人而言,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有话说话,无话静坐。两个人安静地坐着,但不会觉得尴尬,这才是朋友相处的最佳境界。见面之后,大可不必为了套近乎而没话找话,开一些低俗的玩笑,或者故意相互调侃,来显得两人之间有话聊。

第四篇:读后感1500字左右

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龙应台的《目送》,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平淡的语言。不同于《野火集》中她的强硬态度,而是显现了她的柔情的一面。如青草,带着清新,扑而来;似灯塔,散发光芒,照进心房。读起来如桃柳抽新,春水煮茗,有种周遭一切安好,草木葳蕤的暖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仿佛看见龙应台的笔尖有一个轻盈的舞者,舞动着春暖花开。

特别喜欢龙应台在其中描写的亲情,抒情、真切、含蓄,令人为之深深感动。《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处处是感同深受的亲情滋味,篇篇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读此书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

不由想起每次放假回家时,母亲那暗自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唠叨的话语,想起父亲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心灵突然就归于一种宁静,世间大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以前感受不到,成年之后突然变得敏感:原来在不知不觉中,父母真的已经老了。仔细凝视父母时,会意识到,那些言谈举止中,其实都是熟悉和陌生的东西混合。那些熟悉的动作、声音、神态,让我们的记忆连接起了所有过往的日子,那里面有苦涩,也有温暖。而那些被时光添加的东西,那些蹒跚、迟缓、软弱,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认识到人生的悲剧性的本质。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

生命的老去是无法控制的事。道理我懂,但看到父母逐渐老去,我还是忍不住悲伤,希望时间长河能流淌的慢一些。直到读完《目送》,我才明白,对于生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生命的老去,让我们更应该懂得和学会,什么叫做活在当下,什么叫做爱与被爱。

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我想,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期待着孩子的成长,但同时又抗拒着孩子的成长。

看着孩子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姗姗学步,直到他慢慢长大。总是习惯牵着他的手,不舍得放开。直到第一天上学,看着他小小的背影迈入校门,纵然有万般牵挂,也只能微笑着目送他开启自己的人生。渐渐地,他越长越大,开始厌倦千叮万嘱,逐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不再把父母当成他的唯一。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一杯牛奶是“难喝,不要”,一只关怀的手,也是不着痕迹地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询问的话语,也总是以无所谓的视线,不耐烦的神情挡回。千方百计的想出去闯,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想,任谁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不免在心中发出一个共鸣的震颤,包括我。

不是不“伤”,但必须要“舍”。太多的执念,太多的挽留,只会给自己带来更深的痛苦,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无法对抗生命的消散,我们只能接受。至于是选择往回看,用余生的悲痛纪念逝去,还是选择朝前走,用现在填补过去的空白,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很讨厌分出是非对错,跟随自己的内心便好,世上哪有这么多对错之分?但之于我,我会选择带着爱与释怀与生命和解。

第五篇:读后感1500字左右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推荐专题: 自我评价200字左右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作文1500字左右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