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1500字读后感大全(大全)

2022-12-28 20:08:0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00字读后感大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1500字读后感大全(大全)》。

第一篇:读后感1500字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

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第二篇:读后感1500字

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将赏识教育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发挥的淋漓尽致,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哑人大学生。

他首次在本书中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

回忆我在十多年的求学历程中,遇到过许多老师他们兢兢业业、讲课技术精湛,让我很佩服很尊重,但说实话他们都不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那些最喜欢我的、对我看好、给予我很多赞赏和鼓励的老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不是最拔尖的那一个也不是最踏实的那一个,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也没有特别高远的目标,但却也是在一直进步着的那一个。

所以大多数的老师对我都不是特别在意,甚至有一些老师对我不看好,但有那几个为数不多的老师他们能够发现我的闪光点,对我给予很多关心和鼓励,会看到我一点点的进步也能看到我内心的火苗。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我非常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喜欢、最难忘的恩师。

今年是我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真正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次经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涯我深知一位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鼓励、赏识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便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争取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鼓励、多赏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有无限的潜力。

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一书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周弘老师描述:当他的女儿在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题,他非常激动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你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问爸爸:“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在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对于知识充满了热情与信心,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如果是有些家长劈头盖脸对孩子一顿骂:“你居然才做对了一道题!”,恐怕周婷婷也不会有之后的进步和成功。所以赞赏与赏识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责任。

在对于孩子们科学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这种赏识更是非常必要与珍贵的。在问一年级小朋友长大要做什么的时候,会有很多孩子回答:“科学家!”就像我们小时候说的一样。这说明他们对科学是非常有兴趣的,也认为科学是非常神秘的,做一名科学家是非常伟大和值得骄傲的,所以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意义。在我带的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中,实验课是最能吸引学生、放飞学生思维、为学生插上科学的翅膀的,所以我尤为重视。

每一次实验课学生的学习氛围、课堂参与度都要比平常高很多,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他们的小脑袋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在你抛出一个问题后会争先恐后地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个时候我对于他们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给予肯定的,并且对于很多同学新奇的想法、结合科学知识的回答以及联系日常生活举出的生动的例子都会给予大大的表扬,赞赏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和总结科学知识、能够将科学联系、运用于生活等等。

对于回答可能不那么好,或者出现偏差、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也会给予适当肯定,哪怕是回答错了也要感谢他帮大家把这些容易混淆、容易理解错的问题指出来。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积极参与的、不怕出错的孩子,并且鼓励他们说出不一样的观点、更新奇的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还明白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孩子快乐地成长”。因此不论是在课堂知识的设置还是实验操作的讲解中,我都非常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会找一些夸张的、震撼的图片做成课件,加深孩子的印象与理解,也会找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视频为孩子们补充课外知识。

记得有一次实验课时,要教孩子们使用酒精灯的操作,其实酒精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因此一定要让他们牢记酒精灯的规范操作。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可爱的动画视频来讲解酒精灯的操作要领,在视频中会有一些夸张的场面,例如:小朋友用一个已经点燃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这个时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将小朋友炸飞,每一次看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哄堂大笑,但是每一个人也都记住了不可以这样点燃酒精灯也明白了不当操作会带来的危险后果。

接下来我还会请同学上台来讲解或示范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的问题,如酒精应该装多少、酒精灯如何点燃、如何加热、如何熄灭等等,并且让大家来发现并指出做的规范的和不规范的地方。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关注孩子们的实验操作,在课堂总结时对于操作规范的孩子提出表扬。可能有的孩子他们的反应能力比较慢,思维不够敏捷,可是他们会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规范操作,这就是他们身上非常闪光和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这些孩子闪光点我都不想错过。

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明白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能坚持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分钟,他们在做实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会有一部分人坚持不下来,实验做了一半就放弃了、实验做完了却不好好写实验报告、实验失败一次后就不想再做了而是随便编一个实验结果交差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格外关注这些孩子,可以给他们讲爱迪生为什么能成功,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才换来了成功;可以在同学中给他们寻找榜样;也要在这些孩子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很厉害!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你这次的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这只是第一次实验,你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况且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出现了偏差,不要放弃,再细心一点你一定可以成功”。当孩子的潜意识已经具备了“坚持,再坚持”这一思想的时候,他的一生必然是辉煌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要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同时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篇:关于读后感1500字左右

这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离家出走的故事,伴随着少年的出走有了一系列的出场人物。叫乌鸦的少年,列车上偶遇的樱花,回忆几十年前的广岛原子弹事件,命中注定的贾村图书馆,和猫说话的老人,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难以有交集,但就是这些,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最终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书中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直面灵魂深处最脆弱,最裸露,最真实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开始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性与爱的关系,时光与记忆的本质,书中始终没有很直接的挑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个不坏的故事,却由不得让人去思考很多。虽然已经过了十五岁的时光,不过能在心地依旧善良无暇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感觉也会很释然,人生某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总是应该好好去深思的。

正如作者所说,十五岁的少年,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主人公田村小的时候被母亲遗弃,在一个并不疼爱自己的父亲的养育下成长,有着同龄人缺乏的成熟,更有着不属于这个花季的恐慌,不过我们共同拥有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去接受祝福,去挑战世界。接下来,就用我拙劣的文字,让我谈谈这个故事之于我的深思。

幽幽岁月,浮生来回,爱情,总是一个美好的话题,可是,书中的爱情似乎缺乏中国固有的伦理。田村小的时候就被父亲诅咒会跟自己的母亲姐姐交合,而田村又成为母亲幼时爱情的替代物。田村因幼时被母亲抛弃,渴望得到母亲的爱。他迷恋永远十五岁的佐伯(田村母亲)的活灵,更深爱着五十岁的佐伯。他们交合,相爱,用灵与肉的交融去享受生命的美好。田村选择离开森林,带着佐伯的画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将自己深爱的人埋藏在记忆中。开始读的时候,内心总会隐隐作痛,为什么如此相爱的人会是这样的结局。

闭上书仔细想想,身边的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神把世人劈成了男男,女女,男女,于是我们在寻找自己另一半的过程中惶惶不可终日。纵然找到,又会有种种原因不得在一起。作者笔下这种违背伦理的性与爱,读完之后,对自己的爱情释然好多。对爱情中的无可奈何,道一句,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伤。

书中这样写了一句话:“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想着自已这个存在,但越想越觉得不具体,甚至觉得自已不过是个毫无意义可言的单纯的附属物。”你是否想过生命之于我们的无力,田村父亲小时候在他身上的诅咒,灵验的是那么自然,大岛天生就是血友病,生理上又分不出男女,佐伯的男友被误杀,田村父亲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杀猫,中田在生命的最后毫无缘由的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等等。好像那些宿命中安排好的我们根本无法去掌控,纵然你试图去改变,总会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将一切落回起点。可是,你难道就这样袖手不管吗?答案是否定的。

没错,田村纵使离家还是未能摆脱在他身上的诅咒,可就是在他试图改变的过程中,他变得坚强,他尝到了人世间的情暖,他最后终于有勇气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在我们颓败的时候,总会有宿命论这样的理由支撑自己颓败下去,感觉成事在天,可是你是否忽略了事在人为呢。纵使结局不会有太大差别,可是你是否忽略了过程中的美好?当结局最终到来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的措手不及。

书的最后,作者还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生活。田村想将自己留在第三空间,用以逃避现实生活,最后在母亲的要求下,勇敢的走出了避世的桃园,选择了正视生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候活着比死更难。然而,生命就是如此,而田村,成为了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命运就象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时的你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世界,试图倾听画中的声音,感受爱情的美妙,体味人间的温情,命运似乎早就安排好了,却又那般无偿。纵然过了十五岁的年纪,不在那么彷徨,不在那么忧郁,那么,就继续在这最美好的年华,去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推荐专题: 检讨书大全 读后感1500字 1500字读后感大全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