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先秦诸子百家读后感

2022-12-17 03:06:1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秦诸子百家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先秦诸子百家读后感》。

第一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一)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二)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三)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第二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一、先秦简史

1、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起兵灭商纣王,建立周朝,迁都镐(hào)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1)武王伐纣,开“革命”理论之端。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

(2)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文文化的开端,此人文文化后来被孔子继承。礼是在维持“异”的基础上平定人心,即“不怨”;乐则是在异的基础上达到“和”的效果。礼乐合起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历史证明,片面的强调平等,是妨碍历史进步的。现实的不平等性需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维持,社会才能发展。(当然,孔子之礼,在接受现实是不平等的基础上,有一个目标的平等,即“仁”的理想上的平等;西方是主张人生来平等,然后追求结果的不平等。)但是,有一个问题,如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可以不平等,但是不能不公平。

2、公元前771年,迫于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迁以后为东周(前770年―前476年)。可见秀才是打不过兵的。所以秀才要想立足,就要做会打仗的秀才。

3、春秋五霸①: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齐、晋、楚、秦相继称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五霸之后,中国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出现所谓的“王道”之治,历朝历代实践上都是“霸道”,亦即靠武力取得政权,没有文化的基础,建立政权之后再以文化粉饰之。孔子比较推崇管仲,因为“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第十四》)如果说孔子是会打仗的秀才,齐桓公就像是念过书的`兵。

4、战国七雄:

楚国||鄢郢||湖北江陵西北yānyǐng

第三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久违的“道德”力量。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福音。由于金融大鳄的“道德”的缺失,过度“贪婪”,引发了金融海啸,殃及各国企业和平民百姓,造成世界的不和谐。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受到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有些高官、高管经不起花花世界诱惑,“道德”的缺失,因不择手段的贪腐,受到法律制裁。因特网给人们带来信息传递快捷和便利,同时带来信息负面效应,人们开始担忧的是道德水平下降,独生子女的叛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人对金钱的追求,采取尔虞我诈的手段,忽略起码的道德修养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病,造成社会不和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时代一个课题。

读了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同时,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台上这门课。如易中天讲先秦诸子百家、于丹讲论语、于立群讲《史记》等,央视“百家讲台”系列节目成为百姓的观看电视热点,实际上“国学”也在全国悄然掀起。人们需要正在寻找这一颗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璀璨的优秀文化瑰宝,找到了久违的“道德”的力量。而“国学”可以缓解及避开这些社会病。

如今在中国崛起之际,国内再次兴起“国学”热这股古风,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些地方出现久违的私塾,这些孩童们又像过去几代人一样,捧着《三字经》和《四书五经》的通俗读本读起来。这些孩子不仅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学而不厌”到“敏而好学”的道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好的运用起来。

“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及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加上汉赋、唐诗宋词及历史史学等和学术体系。不过,普通人理解的“国学”,就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

我认为,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弘扬了“国学”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经典。这本书,使我了解到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价值体系,指导人生智慧结晶。在这本书中

第四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五篇: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跟易中天学讲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刘庆亮

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 [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

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1][2]下一页

推荐专题: 家的读后感 家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