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字(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字(范文5篇)》。
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题记
从小到大,读过最多次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从小时候看的画册一直到长大后阅读的书籍,再到后来,学了些文言文,就一直在读它的原著了。因为它任何一个版本都不及原著来得让人震撼和感动。
说起对《三国演义》的看法,或许只能用“残酷”二字去形容。毕竟在我们这个极力抵抗战争的国家和社会中,是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我记得我从小就是从拜诸葛亮先生的,尽管他没有那些武将所拥有的强大战斗力,但他拥有许多人所没有的智慧和谋略。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对人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所以我选择了阅读原著。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不曾发现的人物的优秀品质。我原本是非常不喜欢孙权这个人的,但后来我明白了,其实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兄弟,一个柔情的硬汉。他在自己的好朋友和手足大去之后,也忍不住眼泪哭泣。那时候的他就像个孩子,不像在战场上那样威风凛凛,而只是一个失去最喜欢玩具的孩子一样大哭着。
那时,我才知道,那长年战争的时代,也是有感情的。五虎将的兄弟之情,诸葛亮和黄月英之间的夫妻之情,以及王允对貂蝉那视如己出的父女之情。只是,在那个年代,即使有再多的“情”,也终会破灭,因为在那个纷争的时代,有野心的人实在太多,也有许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和背负。孙权的这种对兄弟的感情却让我想起了曹丕因为担心自己的弟弟曹植会威胁到他的王位而故意刁难他,甚至险些害死他。我始终不明白,这种身上流着相同血液的人,为什么不惜手足之情,他们为了什么?是金钱?还是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给我留下相当深印象的人,是周瑜。过去的我一直认为周瑜不过是一个才谋输给诸葛亮的失败者,他一次次的失败只会让我对他的印象变差,而我,却一直忽略了他每次失败后的感情,他毕竟作为一个国家的军师,三番五次的让自己的国家输了战斗,想必他一定肩负了非常大的压力。他在死之前喊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让人忍不住落泪。他让人觉得悲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很可悲,只能怨天不对自己好些,却不懂命运只能有自己去改变。但我们又能批判些什么呢?我们毕竟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战争。那个时代的伤与痛,我们有了解了些什么呢?
周瑜死后,诸葛亮明明非常高兴,在周瑜的墓前,却装作十分悲伤的样子。读到那里,我第一次觉得诸葛亮其实也很虚伪,但,这怪得了他吗?一旦你投入百分之百的真心,收回的可能就是背叛、谎言。真心的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我不知道,可能只能得到一个支离破碎的江山吧,大家用献血守护的国家,最终不还是被侵占了吗?我只能庆幸,我没有活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不杀你,那刀上滴的血,就是我的。”
南派三叔曾在他的著作《沙海》中写到过这么一句话:“我不以最深的城府去面对我所应该面对的一切,而他们却以最深的城府揣测我的一切。变化的不是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有些仇恨就如同一个圆圈,冤冤相报又怎样在何时才能了解?而在这时代中的是与非,正与邪,又有谁能做到和平地去化解这一切?答案是没有。满腔的热血换来的只是伤与亡,是知道谁是对的,而谁又是错的呢?
在这战场上,孰是孰非,又有谁会在意呢,将领和士兵一心想着战争的胜利、国家的荣耀,以至于后来都不知道再为谁卖命,而卖这命,又是否值得。所以我认为《三国演义》是残忍的,却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那战争所带来的悲哀。
我想了许多问题,只是无法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忍不住将书又读了一遍又一遍。在每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又会提出新的疑问,也会去思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是因为年纪尚轻的缘故,许多事我还无法解答,我想着就是《三国演义》广为流传的原因了,因为它暴露了太多过去社会的混乱以及战争带来的伤害,让人不禁去想:为什么世上会有战争?为什么人们不能和平共处?为什么好好的生命不去珍惜反而要去被白白践踏?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只是再一次庆幸,我没有活在那个纷扰的时代。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顾茅庐”这一章节,本章主要讲了刘备逃跑中遇见了水境先生,水镜先生告诉刘备要想夺得天下,一定要有贤才相助于是他把诸葛的消息告诉了刘备,刘备得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于是便想请诸营亮出山。刘备三人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他没有在家,第二次去诸葛亮还没在家,每次刘备只是留下一些礼物便走了。转眼冬天过去,刘备依然把请诸葛亮的事放在心上,刘备又准备去拜访诸葛亮但他正在休息刘备三人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他见刘备如此诚恳很是感动,便随刘备出了山,在战争中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打了无数的胜仗。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用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就可以得到他人的信任。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故事,读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部历史故事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地动摇了东汉王朝,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
刘关张桃园结义后,王司徒巧定连环计让吕布来刺杀董卓,曹操大战吕布,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袁本初败兵折将,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孔明先生,赤壁之战,最后刘备打下四川,就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
作者罗贯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还有曹操、周瑜、刘备等人。
我喜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他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诸葛亮聪明过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界上的事都瞒不过他,像空城计、草船借箭,这都是诸葛亮精心策划的,太厉害了!据说诸葛亮没有打过败仗,真是太棒了!
读完《三国演义》我觉得诸葛亮非常聪明,我很佩服他。我要向他学习。所以,我一定要认真学习。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一些关于战争的事。从这涌现出了许多人物,这些人物里我最佩服的人是蜀国军师诸葛亮,他可谓是神通广大、沉着冷静,但用神机妙算这个词赞扬住诸葛亮最合适不过了。
有许多历史名事与诸葛亮脱不了关系,但令我印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事件《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吴国大都督周瑜对诸葛亮身怀妒忌他刁难诸葛亮十天做十万支箭,诸葛亮面不改色,立下军令状三天做好十万支箭,周瑜让军匠材料不准备齐全,让他们故意延迟。诸葛亮私下找了鲁肃,让他准备二十多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船要用布幔子遮住,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侧。第一二天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到了第三天时诸葛亮出来,吩咐鲁肃船用绳子连起来,然后他们朝驶去。他们来到曹军水寨,诸葛亮命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听到了动静。但曹操非常警惕,没有出手只令士兵不停射箭,箭插满了草把子,过了一会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给敌人送了箭,但是诸葛亮已经行了二十多里。诸葛亮来到岸边,鲁肃把过程告诉了周瑜,周瑜也对诸葛亮改变了态度。从中我看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沉着冷静,识人,懂天文,识地理,巧安排。
诸葛亮的稳重,聪明,使我非常崇拜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诸葛亮那样,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在学习中我也会运用巧妙的方法好好学习。
吕布确是“情种”,勇猛无敌却柔情满满,但败也在此。吕布遇见貂蝉后,他的一生的主题就是貂蝉,临死前能感受到貂蝉的真心,如他所言:足矣。
历史上总说“红颜祸水”是有失公允的,部分原因之前更文有说过,这里再补充下:
一是貂蝉虽美但并无恶意,相反她深明大义,几次对吕布提出忠言,甚至于病重时都极力劝说吕布去部署军防。只是吕布后来不肯,他视貂蝉比己命都重,所谓“关心则乱”,三军生死时刻,他儿女之情当头,必然要成为阶下囚。
二是貂蝉愿意跟他同受万箭穿心(虽然被曹操阻拦),不管于他还是于观众,都是莫大的安慰和感动(我当时看得差点掉泪)。貂蝉比“倩何换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更加令人动容。
三是吕布死后,她终日不梳洗,心如死灰,面对强权曹操,她要求给吕布收尸,棺材等都是王公待遇,墓碑还有相应碑铭。待侍奉曹操当晚,她不仅对曹操说曹比不上吕,还手持七星刀自杀。
我想,这些种种表明,貂蝉是当之无愧的美人,用“祸水”称呼她实在是让她背黑锅。
“士为知己者死”大概还暗含如果没有知己也会死之意吧。陈宫为吕布谋划,虽然吕布多次任性不听,陈宫受挫之极,但还是因为吕布性情干净无奸而留下,吕布死后,他也想不到还有什么合适的贤主,即使曹操为留下他含泪,他也要选择死。
其实我觉得他投奔刘备不好吗?二人都挺仁义。可能是陈宫觉得刘备性格不如吕布纯粹简单。遇合适的人主难啊。
之前对刘备可能还是有点误会,他虽然善,但是确实正常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成为阶下囚的吕布借机让刘备向曹操说情,刘备应允,说得大概意思是:丁原、董卓、王允,都收过吕布做义子,他们都福禄不浅,曹公不如让吕布做你义子?看似是求情没错,只是这个“福禄不浅”看要怎么理解了,曹操回答说谁收他做义子谁就死。
所以面对对己不义之人,有机会时刘备也会报仇的。(我本来以为他真的要求情...)
汉献帝聪明,能够顺势给刘备封侯,有机会就让刘备外出征战立功(比如征战袁术残余),一点点培植他。若不是当时国家动荡、他作为皇帝实力弱,他肯定是个好皇帝。
刘备受封为侯后,成为皇叔,却待人愈加谦卑有礼,得意不忘形,值得学习。
曹操和刘备算是相爱相杀。不得不说,前期曹操对刘备是有提携助力作用的,不论是有意无意。曹操对刘备也是多次想杀又没杀。
推荐专题: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