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评价 > 详情页

爱施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范文六篇)

2024-09-27 11:34: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施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爱施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范文六篇)》。

第一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怎样写内控自我评价?

一般情况下,根据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和内控体系实际建设情况,外部审计机构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会出具三种意见的某一种:

达到内控要求:同意评价报告意见;

有重大缺陷:否定意见;

有范围限制:撤消业务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

上述意见并非仅凭借企业出具的自我评价报告,还需要依据:

内部控制文档(内控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目录);

内控控制程序相关审计结果(如果有);

内控控制程序测试结果;

实质性业务活动过程文件;

企业内部评估自查结果(如果有)。

问询会是一种方式,但不作为审计底稿的依据。因此,一份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意义确实没有多大,虽然是自我评估的表达,但能否让外部审计机构接受,他们信还是不信需要有其他依据的。如果实际的内控体系只是一套文件,外部审计机构很难出具第一种意见,如果真出具了,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也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确实建立了标准和规范并予以实施,那在撰写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常规意义上,一份标准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包括(不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删减或强调):

内控整体情况综述(包括对整体内控情况评述、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内控职能部门建立和运行情况的描述);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包括经营环境控制情况评述,重点内部控制活动和重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情况描述,问题及整改计划以及综合评价)

内容不复杂,主要是针对报告期间(一般是1.1―12.31)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及内部控制体系应用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做的好企业,在撰写自我评价报告前,会考虑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或由内控职能部门主导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检查。同时,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还是检查和评价各分支机构内控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价和绩效考核的方法。整体情况评价是看企业在报告期间内有否出现重大风险,是否进行了重大调整,对于调整部分内部控制是如何做的。对于业务活动部分,除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规范中要求逐一检查的内容外,主要是针对企业内控管理手册中各个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并挑出确实卓有成效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无论怎样,内控的意义是防止出现重大管理问题,督促企业进行规范运作,如果报告期间内企业已经出现了重大问题,内控评价报告怎样写都无法得到外审出具的第一种意见。

正如,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企业会将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企业运作和防范风险的手段,不重视的企业,会将内控做成只有一纸文书的应付差事。即使企业什么都没做,写出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也是完全可能的,毕竟没有企业是没有任何规章制度规范,在完全失控的状态去管理的。

第二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在以企业为纽带的博弈各方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师对内控的鉴证能够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得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行动和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判断。20xx年沪深两个交易所分别颁布了针对上市公司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本文主要对沪市862家通过指定报纸和网站披露了20xx年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评价依据,第二、三部分通过对披露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司和未披露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司从四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控自我评价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提出相应建议。

一、评价依据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度。尽管20xx年年报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师审计报告时统一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尚未出台,但无论是财政部20xx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还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遵循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制度、合法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都是内部控制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因此,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大都将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数据分析

对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外界各利益相关者而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信息是了解企业公司治理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措施;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能够使企业通过检测和反省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来持续提高内控系统与控制环境的藕合度,不断消除内部控制缺陷,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消除不利于内控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企业,至少要做到企业经营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按合理的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严格按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已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企业在内控自我评价过程中应该能够基于上述三个目标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的设计风险、运行风险以及设计或运行无效而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从而为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尽管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同时为实现包括战略实施、管理效率与效果在内的五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的监管、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审计基本上是基于上述三个目标进行的。有效的内控系统应该能够规避不利于上述目标实现的因素。因此,我们将上市公司未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和交易所的谴责、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未出现会计差错、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沪市862家上市公司20xx年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虽然比20xx年有所提高,但占比仍然比较低,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愿不强。但将披露自我评估报告与未披露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两类公司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金管理与资产使用的合规性、经营合法性方面均有显著不同。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就以上三个内部控制目标而言,披露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强。

第三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目标,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运营效率,遵循法律法规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程序。本报告旨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保障组织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促进运营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确保组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原则

全面性原则:涵盖组织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

重要性原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制衡性原则: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适应性原则: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评价

(一)内部环境

组织架构清晰,职责分工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

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得到有效传达和执行。

人力资源政策完善,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绩效考核机制合理。

(二)风险评估

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定期识别和分析内外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降低市场风险。

(三)控制活动

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执行严格有效。

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审批流程严格,确保资金安全。

采购与付款环节控制有效,实行了供应商评估和招标采购制度。

(四)信息与沟通

建立了有效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收集和传递。内部沟通渠道畅通,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信息交流和问题研讨。

(五)内部监督

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和跟踪。

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通过对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评价,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整体上是有效的。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个别业务流程的控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五、改进措施

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

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控制措施。

六、结论

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组织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但仍需持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第四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欧普康视”)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xx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以及公司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监督和执行全过程,覆盖公司的各项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

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

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过程中,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公司本次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为本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100%。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组织机构、管理层经营理念和风格、内部审计、职权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资金管理、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销售管理、对外投资管理、生产管理、子公司管理、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四、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一)控制环境

公司的控制环境反映了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于控制的重要性的态度,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及实施的效果。公司本着规范运作的基本理念,正积极努力地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董事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有关规定制定和修订了《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基础制度,形成了权责分明、各司其责、相互制衡、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形成有效治理,充分发挥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公司的规范、促进作用,公司建立健全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三会”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及投资计划,从整体上对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决策,通过议事规则确保所有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享有平等地位,确保所有股东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董事会是公司的日常决策机构,也是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具体实施及效果评价。通过下设的三个专门委员会和审计部对内部控制实施有效监督。

董事会包括三名独立董事,其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高管薪酬、重大投资及其他重大方面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监督,并发表独立意见,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监督,对董事会、管理层的工作和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

2、企业文化

公司传承“团结、专业、主动、热情、细心”的企业精神,坚持“规范筑基、创新领航、实干兴业”的企业准则,以“为用户提供全面、有效的产品;为医生提供专业、及时的服务为企业使命,矢志不渝坚持为顾客、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建立全球最专业的角膜塑形企业,打造全球最安全的角膜塑形体系的发展愿景。公司坚持人本理念,为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机遇与空间,力求员工价值与公司价值共同成长和相互促进。

3、组织结构

公司为有效地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已合理地确定了组织单位的形式和性质,并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比较科学地划分了每个组织单位内部的责任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切实做到与公司的控股股东“五独立”。

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公司由管理层负责企业的运作以及经营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其实施有效地监督。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包括信息技术控制、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收到的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报告都及时作出了适当处理。公司秉承“安全第一,专业服务”的经营理论,建立并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面、领先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专业、及时的服务,形成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经营风格。

5、内部审计为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设立了审计部,配置了专职人员。公司审计部专职人员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情况及有效性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并定期对控制缺陷改进情况进行跟进。通过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有效降低内部控制风险,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及营运效率,为防范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优化组织结构流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6、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公司根据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采用向个人分配控制职责的方法,建立了一整套执行特定职能(包括交易授权)的授权机制,并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报告关系和责任。为对授权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及对公司的活动实行监督,公司逐步建立了预算控制制度,能较及时地按照情况的`变化修改会计系统的控制政策。财务部门通过各种措施较合理地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较合理地保证交易和事项能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较及时地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二)风险评估过程

公司制定了长远整体目标,并辅以具体策略和业务流程层面的计划,将企业经营目标明确地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公司建立了有效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并建立了行政监督部门,以识别和应对公司可能遇到的包括经营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等重大且普遍影响的变化。

(三)信息系统与沟通

公司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传递范围,做好对信息的合理筛选、核对、分析、整合,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利用网络通讯等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得管理层、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

公司针对可疑的不恰当事项和行为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管理层就员工职责和控制责任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组织内部沟通的充分性使员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与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其他外部人士的有效沟通,使管理层面对各种变化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进一步行动。

(四)控制活动

公司主要经营活动都有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管理层对预算、利润、其他财务和经营业绩都有清晰的目标,公司内部对这些目标都有清晰的记录和沟通,并且积极地对其加以监控。财务部门建立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较合理地保证对资产的接触和记录、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较合理地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为合理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公司建立了相关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管理、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销售管理、对外投资管理、生产管理、子公司管理、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

1、人力资源

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聘用足够的人员,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公司制定了《总经理工作细则》,规定了总经理办公会制度,定期讨论公司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公司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项,公司还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产销协调、生产物流、研发项目和年度、季度专题会议,及时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资金管理

公司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资金收付。公司已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较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授权批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有效。公司在岗位设置上确保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公司已按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了货币资金的结算程序,以保证货币资金支付严格按程序审批。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和银行对账,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情况相符。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影响资金安全的重大不适当之处。

3、财务报告

公司按照《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DD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确保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及

每一个人工作能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

的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4、资产管理

为了加强对各类资产的管理,公司制定了与资产相关的内控制度,明确相关管理要求及控制流程,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执行。根据管理要求及制度规范,定期对各类资产进行清查,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公司制定了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对存货的验收、入库、出库、保管进行明确的规范,做到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存货的盘点,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公司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的采购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或根据公司决议通过的投资计划采购,申购及采购需要按照制度逐级审批。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点差异分析原因,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实相符。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日常执行中能遵循有关制度和程序的要求,公司在资产管理的控制方面没有重大漏洞。

5、销售管理

公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销售与收款控制制度,对销售与收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销售合同签订、结算对账、发票开具、款项回收等各环节流程进行了规范。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确保销售、发货、收款等各不相容岗位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内部的管控,公司销售的各项作业程序和操作更加规范,最大程度的控制了销售风险。

6、对外投资管理

公司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遵循合法、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控制投资风险、注重投资效益。公司已制定《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重大投资的类型和权限、决策程序、实施与管理等。公司相关部门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管理、收益、投资处置等环节都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确保了公司对外投资的规范运作。

7、生产管理公司根据各生产环节具体情况及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制定了《生产管理规程》、《厂房设施和设备的操作管理规程》、《物料管理规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卫生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明确了生产作业的程序、主要内容、生产协作部门的职责。在产品质量管理控制方面,公司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完整的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了优良的质量保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生产人员能够严格按照以上制度规定进行生产活动,控制措施能被有效地执行。

8、子公司管理

公司建立了《子公司管理办法》、《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对子公司的管理架构、组织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了规定,目的旨在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各职能部门从公司治理、日常经营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对子公司进行对口管理。子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规范运作,其重大事项须按照相关规定上报公司审核后方可执行,确保了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9、募集资金管理

为了规范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制订了《募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司、保荐机构、募集资金专户存储银行对募集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经保荐机构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时监控和评估以及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鉴证,公司20xx年度的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不存在募集资金管理违规的情况。

10、信息披露

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规范公司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的事项,按照法律法规与公司制度的规定,公开、公平、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证券部是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的日常工作部门,统一负责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务。公司规定了各部门、总经理、工会、员工在信息收集、传递、沟通等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为规范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了重大信息的范围和内容以及重大信息的传递、审核、披露流程对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的信息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公司制定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认真执行该制度公司信息披露文件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公司信息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情形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对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严格、充分、有效。

(五)对控制的监督

公司定期对各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同时一方面建立各种机制使相关人员在履行正常岗位职责时,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获得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证据;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沟通来证实内部产生的信息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各职能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报告及建议,并采取各种措施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产生的偏差。

五、内部控制评价

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认定标准如下:

缺陷认定标准

类别财务报告非财务报告定性标准

具有以下情形的(包括但不限于),一般应认定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管理活动中存在重大舞弊;重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表,以更正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控制环境无效;一经发现并报告给管理层的重大缺陷在合理的时间后未加以改正。出现以下情形的(包括但不限于),被认定为“重要缺陷”,以及存在“重大缺陷”的强烈迹象:关键岗位人员舞弊;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违反法规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已向管理层汇报但经过合理期限后,管理层仍然没有对重要缺陷进行纠正。

公司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主要依据涉及业务性质的严重程度、直接或潜在涉及业务性质的严重程度、直接或潜在负面影响的性质、范围等因素来确定将缺陷划分重大、重要和一般缺陷。

定量标准

重大缺陷:错报≥税前利润的5%;

重要缺陷:税前利润的1.5%≤错报

(1)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主要以缺陷对业务流程有效性的影响

一般缺陷:错报

(2)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会显著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显著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或使之显著偏离预期目标为重要缺陷;

(3)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会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加大效果的不确定。

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综上,公司董事会认为,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相关规定,本公司内部控制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第五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发展战略而在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本报告旨在对本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规性目标:确保组织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内部制度的要求。

资产安全目标:保护组织的资产,防止资产流失、被盗用或滥用。

财务报告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经营效率与效果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环境

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了相互制衡、协调运作的机制。

发展战略:制定了清晰、可行的发展战略,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了完善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文化:培育了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

风险评估

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针对重大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控制活动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对涉及资金、资产、采购、销售等关键岗位实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了相互牵制的机制。

授权审批控制:明确了各项业务的审批权限和流程,确保业务活动在授权范围内进行。

会计系统控制:建立了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财产保护控制:加强了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资产安全。

预算控制: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了有效的预算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定期对业务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绩效考评控制: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激励。

信息与沟通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内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加强了与外部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获取和反馈相关信息。

设立了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员工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内部监督

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和评价。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四、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总体评价

通过对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评估,我们认为本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基本健全有效,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合理的保障。

具体评价

内部环境方面,组织架构合理,企业文化积极,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风险评估方面,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估主要风险,但在风险应对措施的细化和执行方面还需要加强。

控制活动方面,各项控制措施基本得到有效执行,但在某些业务流程中还存在控制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信息与沟通方面,信息系统运行良好,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内部监督方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改进措施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细化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对风险应对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控制薄弱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深度。

六、结论

本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将持续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第六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本报告旨在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本次评价涵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与销售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业务领域和关键流程。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保障资产安全。

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原则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评价

(一)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了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根据业务需要,合理设置了内部机构,并明确了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了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内部审计: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和监督。

人力资源政策:制定了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建立了风险识别机制,能够及时识别内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确定了风险的性质、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

(三)控制活动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对涉及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关键岗位,严格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

授权审批控制:建立了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了各层级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在授权范围内进行。

会计系统控制:建立了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财产保护控制:采取了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

预算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有效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运营分析控制: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绩效考评控制: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收集: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能够及时获取内外部的相关信息。

信息传递:内部信息能够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及时、准确地传递,确保了信息的共享和沟通顺畅。

信息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反舞弊机制:建立了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加强了对舞弊行为的监督和防范。

(五)内部监督

日常监督:通过内部审计、财务检查、业务巡查等方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日常监督。

专项监督:针对重大投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业务活动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缺陷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

五、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我们认为企业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但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控制措施执行不够严格、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部分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效果。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更新,确保内部控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推荐专题: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爱施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