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鉴定 > 详情页

药库自我鉴定简短(推荐5篇)

2024-03-09 22:04:1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库自我鉴定简短(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药库自我鉴定简短(推荐5篇)》。

第一篇:药库自我鉴定范文

关于药库的实习报告

1.引言

20xx年10月11日我们出发到华药倍达进行认识实习,华药倍达是专业从事头孢氨苄原料药、头孢羟氨苄原料药、头孢拉定原料药、头孢拉定(注射用)原料药、头孢拉定(精氨酸)原料药、药用中间体青霉素钾、6-氨基青霉烷酸、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等的生产。我们参观的是青霉素的发酵和提取。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带队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悉心指导。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将对我们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工厂简介

倍达公司座落在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生产环境整洁、优雅。公司占地200亩,总投资6000多万美元。

倍达公司依托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的技术、人才优势和日绵公司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立足高标准、高技术、高质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以精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目前,倍达工厂仍致力于头孢类半合成抗生素及其系列中间体的生产经营和研制开发工作,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半合成抗生素生产企业之一。

3.青霉素的发酵

3.1工艺流程

3.2影响因素

(1)基质浓度

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目前,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故葡萄糖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值、溶氧或C02释放率予以调节。

(2)温度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

25 °C左右。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

(3)pH值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在6. 5左右,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但应尽量避免pH值超过7.0,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加速其水解。在缓冲能力较弱的培养基中, pH值的变化是葡萄糖流加速度高低的反映。过高的流加速率造成酸性中间产物的积累使pH值降低;过低的加糖速率不足以中和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或其他生理碱性物质代谢产生的碱性化合物而引起pH值上升。

(4)溶氧

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来说,溶氧浓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30%饱和度以下时,青霉素产率急剧下降,低于10%饱和度时,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溶氧浓度过高,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造成呼吸强度下降,同样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溶氧浓度是氧传递和氧消耗的一个动态平衡点,而氧消耗与碳能源消耗成正比,故溶氧浓度也可作为葡萄糖流加控制的一个参考指标。

(5)菌丝浓度

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菌丝浓度不超过临界菌体浓度,从而使氧传递速率与氧消耗速率在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青霉素发酵的临界菌体浓度随菌株的呼吸强度(取决于维持因数的大小,维持因数越大,呼吸强度越高) 、发酵通气与搅拌能力及发酵的流变学性质而异。呼吸强度低的菌株降低发酵中氧的消耗速率,而通气与搅拌能力强的发酵罐及黏低的发酵液使发酵中的传氧速率上升,从而提高临界菌体浓度。

(6)菌丝生长速度

用恒化器进行的发酵试验证明,在葡萄糖限制生长的条件下,青霉素比生产速率与产生菌菌丝的比生长速率之间呈一定关系。当比生长速率低于0.015h-1时,比生产速率与比生长速率成正比,当比生长速率高于O. 015h-1时,比生产

第二篇:西药房自我鉴定最新

我是一名中药房的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并且在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参加了临床各科室的学习,查房,病例讨论,回科室后,认真地床旁听治疗,结合书本知识,学会了许多医疗操作常规。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

和辛勤的`培训

下,我基本掌握了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参与了临床各科室的学习,熟悉了普各科室的日常诊治以及一些基本的临床操作,我逐渐熟悉了本科室的学习情况,认识到了一些不懂的临床知识和临床要点。

xx年的大学学习,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比较快速的思维和方式去思考。我不仅在实习期间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同事及家属沟通。

我的实习生活也是在医院认真努力学习的,我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到临床上,并且在实践和操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了一个准备。

第三篇:药房自我鉴定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到xxxx药店进行工作实习,药店对于我们平民来说一点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要是有着小病小痛都会去买点药吃吃,实在不行才会上医院,而我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对药品更加的了解,对药师的工作流程也更加的了解,也让自己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刚来到药店实习,前辈没有交给我困难的工作,只是让我在旁边帮忙,打打下手之类的。而我在旁边认真的学习前辈是如何工作的',要是遇到不懂的就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然后认真的思考,从中吸取经验。药师的工作就是依据病人的情景,选择一款最适合、最有帮忙的药,让他们早日健康。

在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正式的工作,开始的时候,我只会对伤风感冒的小病症开药拿药,虽然这些工作都很简单,可是我做起来还是相当的仔细,因为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如果随便给病人拿药,要是病人吃了过敏,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在工作中,我都是认认真真,没有一丝马虎。

经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在实习工作中,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相结合,让我更加的了解工作,对我的专业也更加的了解,在实习工作中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增加积累了我的工作经验。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亲情的可贵,有的时候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就会阴阳两隔,到时候就算是后悔,也只是徒增伤感,毕竟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卖。

第四篇:药剂自我鉴定

20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经理,在院长高度重视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药剂科全体科员的共同拼搏、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顺利而圆满完成了院里交给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首先,我学习了医院的相关制度和综合管理方案,明白了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有高度的团体荣誉感、关心团体、谦虚待人、进取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药剂科主任和各位教师的带领下,坚持说好普通话,做好西药房的日常工作,并熟悉了各种药品的摆放位置。趁空余之际了解药品说明书,熟记药品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不良应。

在各位教师的指导及忙下,我学会了怎样与病人沟通,怎样做好优质服务,在接方时,认真审核处方,坚持“四查十对”制度,对有缺陷的处方和用药不合理的情景都积极主动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确认后再调配。由于医院西药房没有复核人员,在司药时,就要有高度的职责感,要更细心谨慎,认真查对药品是否与处方相符,在交代药品用法用量时,对病人态度和蔼,并耐心地为病人讲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直到病人清楚满意为止。

第五篇:药房自我鉴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xx市xx医院实习已经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我把在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学,认真的记,认真的思,较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现将实习情况总结鉴定如下:

根据实习老师的'安排,我先后在中药房、西药房、煎药室、中心药房实习。通过这九个月的实习我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及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细心,对病人要温柔、使用礼貌用语、语调平和、举止方、不卑不亢、热情、尊重、不歧视、少用专业术语,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们”的药学服务理念;一些常用中药煎药方法;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学识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

通过这次实习我使我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还感受到从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真实的是人际关系,体会到:多看书,到了社会上总有用处的重要性。我严格以学生的身份约束自己,做好实习生应尽的义务。我卸下了学生的身份,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去面临踏入社会前的第一次实习。实践检验了我的理论知识,也丰富了我的专业技能。

通过实习,我发现我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的差距:一是知识面不广、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透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二是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还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推荐专题: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简短 自我评价简短 药库自我鉴定简短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