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的基本特征
1、要体现地域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2、要体现针对性特征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3、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4、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四、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邯郸地区概况,具体有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区划;
3、自然资源;
4、季节特征;
5、风土人情;
6、交通运输;
7、政治、经济;
8、工业;
9、文化、教育;
10、商业、科技;
11、畜牧、养殖;
12、旅游、环保;
13、历史;
14、名胜、古迹;
15、主要成就
五、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3―6年级每周1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成立地方课程开发领导组,完善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机制,确定地方课程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
2、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3、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4、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5、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
6、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8、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0、地方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开发的范围,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质量,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地方课程。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
为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早规划、早准备、捷报频传落实、保持量,依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辽宁省教育厅奇制订下发的《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以及《辽宁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验实验工作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从的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性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相关政策,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认真扎实地抓好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诸环节以保证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落实,确保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质量。
目标任务: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能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行为。在重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具体目标任务:
1.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习、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学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2.编制并逐步完善适应于新课程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确保国家必修课程100%开出;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选修Ⅰ课程的开出,力争形成与职业中学资源共享机制,以保证通用技术等候课程的开设。
3.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Ⅱ课程,力争在第一轮开18个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高质量的选修Ⅱ课程。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进学校评价,建立有利于促进老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6.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7.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保证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学分的获得。
二、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的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以下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李学军姚红军
组员:宋克华孙忠新蔡振国张丽华于伟平魏丽丽杨文杰王桂香马玉光樊
玉玲乔茂盛李连启郭海博赵明聪王晓丽李雪峰姜静
家长代表: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式实验荼总体安排和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老师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主面提供保证,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2.课程方案制定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姚红军宋克华孙忠新
组员:于伟平魏丽丽杨文杰王桂香马玉光樊玉玲乔茂盛李连启郭海博赵
明聪王晓丽李雪峰姜静
职能:
1、制定本学期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必修、综合实践)。
2、提出下学年课程设置方案(必修、选修、综合实践)。
3、选课指导委员会:
主任:姚红军
副主任:宋克华孙忠新于伟平
委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生、学生家长
职能:
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课程改革相关文件。
2、制定学校选课制度。
3、制定选课指导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4、指导选课办公室工作。
4、选课办公室:
主任:宋克华孙忠新
副主任:于伟平
工作人员:金丽敏马英敏吕文超王晓丽任毅武凤芹
职能:
1、起草学校学生选课方案。
2、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3、制定学校导师制工作方案,组织导师完成对学生选课的具体指导工作。
4、管理学生选课档案,结学徒选课的学分状况实施动态监控。
5、学分管理委员会:
主任:姚红军
副主任:宋克华孙忠新于伟平
委员:教研组长、高一备课组长、高一各学科任课教师、校外专家、学生家长
语文学分小组:
组长:钱淑兰魏丽丽
组员:徐超游卫平张玉红张丽佟丽娜
数学学分小组
组长:杨文杰
组员:陈兵温丽新李剑飞于秀环荆玉良
英语学分小组
组长:王桂香
组员:石玉杰赵剑坤李安张素敏田世红
物理学分小组
组长:任志刚马玉光
组员:宋克华于伟平蔡振国
化学学分小组
组长:杜久春樊玉玲
组员:李长富杨国齐蔡丽
生物学分小组
组长:乔茂盛
组员:
政治学分小组
组长:马瑞新李连启
组员:姚红军韩丽党
历史学分小组
组长:郭海博
组员:李永生海霞
地理学分小组
组长:赵明聪
组员:孙忠新孙海红
体育学分小组
组长:李雪峰
组员:刘平王海志
艺术学分小组
组长:姜静
组员:张志强孙佳王仙姝
技术学分小组
组长:王晓丽
组员;任毅谷海龙武凤芹金丽敏
综合实践小组:
组长:宋克华孙忠新蔡振国
组员:于伟平马英敏吕文超戴宇夫张凤飞王茜
职能:
1、编制各种学分认定表,建立学分档案并由专人负责。
2、学分小组编制本学科学分认定方案。
3、编制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6、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李学军姚红军
组员:宋克华孙忠新蔡振国张丽华于伟平高一各班主任
职能:
1、构思建档形式,拟订工作制度,制定评价办法
2、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进行专题培训
3、对学生及家长开展宣传,明确建立成长记录的目的、意义,宣传课程改革评价制度的新理
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7、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佟德利
副组长:姚红军
组员:孙忠新宋克华于伟平高一各备课组长
职能:
1、制定校本教研的学期和年度计划
2、开发校本课程并编撰校本教材
3、负责确立校本课题研究项目
4、校内外人员的组织协调
5、活动过程的落实与检查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思路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与研修
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相关实验人员全部参加课程培训。坚持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为主。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痊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老师外,其他老师由教科研室统一组织培训。培训采用人具研修、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方式进行。校本培训持续于实验过程的始终,由学校教科研室组织实施,并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工作一段时间学校老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老师业务进修考核直接挂钩。教科室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二)形成并逐步完善学校课程方案
2006年秋季学校在高一年级实施新的“学校课程方案”,保证国家必修课程100%按计划开出,并按上有关部门的要求在以后最大限度地满足选修I课程的开设,选修II课程的开设则需要依据学生的选课倾向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和开课能力确定。为此,2006年10月——12月学校要在高一年级学生中进行选修课选课倾向基线调查,同时在教师中进行 课倾向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选修II课程,完善学校课程方案。以后逐年增加选修模块。在选修课领域将根据我校实际,拟采取教师个人自愿申报选修模块,学校合理调整,确定人选;学生自主选择、导师积极引导的有利于学生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层次、选择空间大的学校选修课程方案。
(三)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制、开发制度。(正在酝酿中)
2、成立学生学分管理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办法。按照《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
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成立学生学分管理委员会,并按其规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
3、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制度。学校学生选课委员会在高高年级第一学期内编制好学生选课
指导手册,提供学校课程方案。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6、重建学生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四)加大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力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教师成长的最好基地是学校,最好的过程是教学。要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解决教师课堂党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和校际间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为教师
个人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建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的研究型组织,由备课组长负责,联系高一同学科科教
师,通过开展认真地备课、上课和积极的评课,课后反思等活动,增强新课改意思,提高教学效率。
3、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模式,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鼓励教师针对教学
实践中的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要求每个备课组要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上报,教科研室负责归类,提炼成实践问题,指导实践的目的。问题课题研究实行不定期制,立足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科研室应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开展生动有效的研讨方式,使教学研一体化。
5、开展校内教研成果评比活动,对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五)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环境。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向家长、学生宣传课改意义、课改方案、课改成果,争取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方式积极向教师宣传、培训,使全体全体教师增强课改的自觉意识,深入领会课改的先进理念以及课改以学生发展、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
此方案从二00六年秋季开始实施
葫芦岛市实验高中
二00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