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一是抓信息化管理,开展定向培养
结合各行各业行业要求,制定了评选条件标准,面向全县摸底统计各类技能人才,分层分类建立了技能人才信息库和谷城工匠储备人才库,通过系统的分析,确定了4900多名高技能人才作为跟踪培养对象,通过专业培训、岗位锻炼、竞赛选拔、技术交流等举措,有针对性进行重点培养管理。
二是抓技能培训,提高技艺水平
围绕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重点传统领域的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促进企业加快培养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发优势资源,依托湖北文理学院、县技工学校、职教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等平台,以选派学习、技师培养以及岗位技能培训等为主要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培养。截止今年8月,先后选派3000余人次参加了技能培训,其中,120人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推进企业技师培训,三环锻造公司拿出百万元经费,定期对300余名技能人才进行专技培训。
三是抓示范带动,强化技艺传承
重点支持一批技工学校、定点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和社会团体,建成一批市、县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站以及省、市级技能大师、隆中工匠的示范作用,开展先进事迹报告、典型宣传推介、名师带徒等传帮带等活动,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传授技艺,不断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三环车桥公司通过签订传授技艺合同,将师傅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处理解决工艺难题等技能、技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加快年轻后备技能人才的成长。
四是抓竞赛评比,营造赶学超的良好氛围
发挥职业技能竞赛激励引领作用,鼓励推荐参加省、市、县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年初,推荐8人参加“隆中名匠”“隆中工匠”申报评选活动,其中6人被评选为“隆中工匠”。6月份,启动了全县“技能大比武”活动,分层分类分赛区组织开展选拔赛,选拔锻炼了一批技能标兵。三环车桥在公司内部定期举办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并拿出资金进行奖励;三环锻造公司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集团下属各单位共120人参加,6名三环锻造选手参赛并取得了优异名次。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为加强我院人才的培养,建设医院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医院的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各重点专科、领先专科、新兴专科等的建设,由本人申报或科室推荐申报,医务科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工作每年举行一次,每批选拔名额为20名,并就其中优秀者(5名)推荐参加医院“优秀青年医生”的评审。
一、选拔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及工作责任感,能积极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任务,具有奉献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满1年以上,具有本科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3年,具有大专学历毕业工作满4年,具有中专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5年的在职临床工作人员。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业务能力。
4、善于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选拔程序
1、本人申请、科室推荐,填写《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推荐表》。
2、“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采用申报者自荐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及主管科室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进行评议,然后由“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小组审定批准,报院务、党委会通过。
3、入选“人才培养计划”者在院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医务科公布“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名单。
三、资助经费
1、入选“人才培养计划”者培养期为两年,最高资助额为1万元人民币,并以第一年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经费资助的依据。
2、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培养人才而开展有关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内进修等,采取“实报实销制”。
四、组织管理
1、医务科成立“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培养和实施评议小组,形成以医务科为操作机构,其它职能处室参与和协调的综合考评体系,全面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等管理工作。
2、“人才培养计划”所在科室应为“入选者”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入选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医务科将为“入选者”配备导师,落实培养计划。特设“育才奖”,对期末考核优异的“入围者”的导师和所在科室的人员予以表彰。
4、医务科和科室对“入选者”既要全面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对他们各个阶段的思想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定期跟踪检查。
(1)医务科对“入选者”的培养模式:第一年以专科轮转为主,第二年结合本人、导师和科室的三方需求采取“个体化“的培养。
(2)“入选者”定期(至少半年一次)在医务科或科室组织工作汇报
或学术讲座,并将书面材料上报医务科备案,作为考核成绩评定依据。
(3)“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小组对“入选者”的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科室及导师应辅助入选的培养对象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予以一定的监督,在年度考核时对照既定目标,依据原订考核目标标准,测评“入围者”的工作实绩。
(3)顺利完成项目计划的“入选者”,将在培养期末获“医院青年骨干”证书。
(4)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者;违反院纪院规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者;触犯法律法规者;调离本单位者,医务科将撤消“入围者”资格,终止资助。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及实务基础,具备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基本掌握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操作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贸易、国际化经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具有分析和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具体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商务及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国际商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实务操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
4.了解涉外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的惯例与规则及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
5.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拓展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基础会计、统计学、国际商务概论、国际商务函电、国际项目管理、国际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国际电子商务模拟、国际商务管理案例、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五、基本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思政类、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及数学类等课程模块。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提高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提高课程包括思政、外语、计算机、数学、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学生在基础课程修读完成后,根据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选择修读。拓展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A类)、人文科学与艺术(B类)和社会科学(C类)三个课程模块;学生也可以将学校开设的非本人主修专业的任何课程作为自己的通识教育选修拓展课程。
(三)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等。
(四)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双语)、组织行为学(双语)、管理经济学、电子商务、国际商法、企业战略管理等。
(五)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国际商务概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国际物流、国际项目管理、国际商务管理案例、国际经济法等。
(六)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包括国际贸易、英语口语、世界经济概论、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创业管理、WTO通论、国际电子商务模拟等。
(七)特设课程
主要包括创新实践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等。
八、专业特色
国际商务专业立足学科建设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围绕“厚基础、宽领域、重应用、高技能”的培养目标,重视发挥双语和外教全英文授课优势,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具有管理知识和沟通技能,具有善于利用管理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
九、就业去向
20xx年至20xx年,已有600多名学生毕业,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中15%的学生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就业领域涵盖政府、事业单位以及金融系统的涉外部门和内外资企业,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管理和咨询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为设计和施工企业,因此,可以按照设计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增加设计课程,如框架结构设计、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施工内业等课程,构建原来的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群供学生选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培养工程人才,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化、规范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土木工程涉及的实践性环节比较明确,一是设计环节,二是施工环节。多年来的制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实验体系比较完整,但系统化、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改进。比如在以前的培养环节中制图强调得多,识图未得到重视,因此应增加识图环节;设计环节与课程结合的多,与分部分项工程结合的少;课程实验做得多,工程试验学生不了解。这些都需改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培养体系是总体方案,教学内容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目前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工程结合不够是主要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工程人才培养的特色就不会突出。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的原因包括: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讲授;教材理论内容多,例子虚拟,与工程结合不够。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整。
1.建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为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以建设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改革目标。同时要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兼职从事教育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建立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并有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在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下认真规划、合理实施。比如,对企业必须有选择,部分去设计单位、部分去施工单位、部分去监理单位、部分去检测中心,经过一轮后交换,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教师队伍得到不同企业的全面训练,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都有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教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只瞄准资深的技术人员,只要是一线的工程师职称以上的人员都可以满足学校培养工程人才的需要,要扩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培养的人数。
2.调整教材的内容
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工程人才质量管理要求,从优化教材入手。目前的教材基本维持原来学术型教育的模式,即使是出版新一轮的应用型学校规划教材,但内容变化不多,因此,如果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必须优化教材,出版或选择有利于工程人才培养的教材。特别是每个专业方向要针对几门体现专业工程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首先组织有教学、工程经验的教师编写与工程应用对接的教材以及相关实践指导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每一门课都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点,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时候缺乏对该学习内容在工程中如何应用的认识,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动力不足,可以说目前的教学方法在工程应用的引导上存在问题。因此,需寻找一种可以让学生知道学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应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练习,同时坚持对应的应用考核即可达到效果。
1.以项目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实践环节都要结合实际工程,而不是按一些教材、参考书上一成不变的模式教授给学生,那样达不到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给学生一个实际项目,从二年级做起,一直到毕业设计完成项目。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系统地认识项目。二年级时学生虽然对工程概念尚不清楚,但也可以用实际的工程项目对其进行诸如制图识图等方面的训练。
2.以项目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要练。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给学生足够多的训练机会,从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一直到毕业设计都是在练。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结合工程对学生增加必要的训练。
3.进行工程应用的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工程能力的检验不能仅靠记住基本知识和会做几道与书中例子相似的题,还要考查在实际工程中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能引导学生向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努力的,需要增加与工程有关的考试内容,由完全的记忆变为学会使用书中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已经采用的“半开半闭”的考试方式,闭卷部分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卷部分考查应用能力,是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一种考试方式。
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三方面:设计类实践环节、实习类实践环节、实验类实践环节。设计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设计题目虚拟、设计内容理想化、设计标准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结合不够。实习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学生参观性的实习多,不能深入接触工程施工。实验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实验内容与课程联系多、与实际工程试验结合少。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调整实践环节的教学。
1.设计类实践环节
与设计单位联合培养,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从低年级开始接触设计单位的项目,二年级学生可以工程设计题目为例学习、练习工程制图,不同学习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项目中学习课程知识,在完成项目后回味知识。
2.实习类实践环节
与施工单位联合培养,让学生在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参与项目建设,认识构件、了解结构,将原来固定几周时间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施工阶段学生的实习,总计时间达到规定的周数即可。
3.实验类实践环节
坚持在学生实验中采用理论实验+工程试验的模式,保持实验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验部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又有工程试验、检测部分,训练学生熟练进行工程试验的能力。
五、结语
按照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已经可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工程应用的需要,因此,强化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深度接触工程、按工程标准训练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的功能得以扩展和延伸。但不变的是,大学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无论提升科研水平、发展研究生教育,还是拓展社会服务多么重要,本科教育始终是研究型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定位于:为高端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是本科教育阶段的两个基本任务,研究型大学需基于高端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在对学生实施成才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成人的教育。武汉大学将以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深入推动教学内涵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使命的回归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功能不断拓展的新形势下,再次强调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既是对大学传统的坚守和弘扬,也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最初使命,也是大学承担的根本任务。在大学建立研究所、实验室,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术知识的创新过程之中,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人才。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能的同时,强调大学应该肩负的服务社会功能,则拉近了大学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大学培养的人才的社会属性和社会适应性。尽管大学的职责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展,但大学的根本任务依然是培养人才。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学术共同体。没有大学生的机构,就不能称其为大学。
凡是有大学生要教育培养的地方,都必须把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作为基本的要求。因此,无论大学如何发展,无论社会对大学有什么期待,只要有学生需要培养,人才培养就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定位
办学定位是指大学为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格局的位置,理性把握自身角色和使命,确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一方面,办学定位体现了大学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大学历史传统的延续和传承;另一方面,办学定位对大学的办学行为和未来发展具有统领作用,它必将引导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我国对高校的分类有多种标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其本科教育的定位理应不同。
按科研含量和学术水平来说,大学分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按学科的综合性程度来说,大学分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按人才培养的层次来说,大学分专科院校、本科院校、具有硕士或博士授予权的大学等。按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来说,大学有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学术型本科教育之分。而且,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本科教育的定位也可能不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批专门人才,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定位也是培养专门人才。
三、武汉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基本设想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世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大学将以“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深入推动教学内涵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所学科齐全、科研实力雄厚、面向国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武汉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阔的国际视野、人格健全、知识宽厚、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
课程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采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组织教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发展需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的课程体系,才是较为科学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因此,大学究竟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应该开设哪些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以及怎么处理前继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大学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好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为学,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来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好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课程,并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因此,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应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为核心,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师教学培训和专业发展工作,引导每一位教师成为懂教育的学者,不仅学问做得好,教学水平也很高,既做学问家,又做学问教育家。
大学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传承创新文化等多项职能。如何认识和落实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如何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如何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推进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促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等等,都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大学应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一、主要任务
对我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的对象是在镇内的法人单位和农村住户中16周岁及以上居民。调查的范围为我镇所有行政村、驻地单位。调查时点为2015年10月20日24时整。
二、任务分工
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是省委组织部安排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调查任务重,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各部门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突出重点,优化方式,创新手段,认真做好调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
1、党建办:负责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全面工作。统筹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财政所、招商办、农业办、民政所、统计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等部门共同做好全镇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负责对镇人才资源统计部门及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3、财政所:做好统计调查工作经费落实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4、统计所: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做好人力资源调查业务指导审核、微机录入等工作。
5、民政所:负责做好全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统计调查工作。
6、农业办:负责做好全镇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查工作。
7、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金融等部门: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进行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督促全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及时填报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表。
三、组织实施
1、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和目标要求。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环节完成时限。
3、动员部署。10月28日组织召开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4、加强培训。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5、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取得调查单位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
6、开展调查。动员会议结束后,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村、各企业要迅速启动调查工作,整个调查工作11月17日前全部完成。
7、汇总统计数据。汇总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评估。纸质表格经单位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于11月17日前上报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上报电子统计数据。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后,于11月20日前报县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党建办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本次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协调解决相关经费,营造宣传舆论氛围,确保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牵头安排部署本次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认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程掌握工作进度,加强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科学合理、真实准确。
3、经费保障。财政所要强化工作保障力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统计所、民政所、农业办、经济发展办公室要按照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开展工作,加大对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力度;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金融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办事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加强协作,共同做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
5、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相关要求,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做好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及时发布相关报告。
6、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要加强数据审核和质量把关。对数据出现异常情况的,要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及时解决数据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将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对问题严重且拒不整改的,将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