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大全)

2022-05-14 17:56: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大全)》。

第一篇: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武威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武市组发„2011‟134号)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关于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两大战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全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战略部署,结合广播影视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需求,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广播影视干部队伍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和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二、培训目标

2011-2012年,把全局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全员轮训一

1 遍,确保每名干部职工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0学时(或12天)。通过教育培训,使全局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做好广播影视新闻宣传和事业建设的本领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培训对象

“行动计划”的培训对象包括:全局市管副县级后备干部、80后优秀年轻干部、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四、培训内容

按照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职工能力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行动计划”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必须切合实际,与时俱进,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治理论培训。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重要工作安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宣传基本理论。

二是业务理论培训。主要是关于新闻宣传、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前沿理论、各家学说,特别是新闻采访、编辑制作、设备更新换代、报纸编排设计、广告创意等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是业务技能培训。主要是采、编、播设备操作使用技能技巧的学习指导,播音、报纸编辑等具体工作的交流学习。

2 四是偶发情况的商讨、处理、整改。主要是针对各科室、各岗位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事故或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查找原因,并推广开来,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从错误和教训中汲取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五、培训方式

一是领导示范。局领导利用各种场合,以自身作为来示范、点化、引导职工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对行政行为、礼仪常识、调研方法、公文写作、处事态度等进行培训,如,如何主持会议、组织选举、沟通思想、追究问责等等。

二是开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本系统及市上安排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精心部署,真抓实学,坚决整改,务求实效。

三是请进来教。邀请省广电局、省广电总台、科研院所和有一家之长的专家学者来局讲学授课或指导业务。请进来是定课题、有指向地请,是需要什么请什么人,决不搞虚应故事的你讲什么我听什么。

四是送出去学。除参加省、市安排的各种学习,每年都要硬性规定局属各部门外派学习的名额。外派人员必须是局内业务骨干,能听得懂、学得会,回来讲得出、用得上。

五是相互交流。同一培训组内各人员召开研讨会,就确定的命题或任务,如挖掘武威本土特色、人物特写取景、播音员化妆、机关节能等,阐发思想,交流启迪,求得教学相长。

六是传帮带。对新上岗或业务能力较弱人员,实行一对 3

一、一对多、多对一定向培养,言传身教,耳提面命。

七是集中点评。随机选取一条新闻、一个专题或者抓住一个偶发性案例,开展解剖麻雀式的分析点评,各抒己见,吹毛求疵。也可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例进行条分缕析的学习借鉴。

八是定题自学。按照年龄、专业、职称的不同,分别确定每个职工年度自学书目、笔记字数、心得体会或专业文章方向,一月一检查,半年一考评。

六、实施步骤

实施“行动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各科、室、频道、电台根据局(台)确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行动计划”进行全面安排,制定出各自的培训计划。

第二阶段:集中培训。各科、室、频道、电台自现在起至2012年11月,安排实施集中培训活动,活动要具体,要有责任人,要有部署有检查。

第三阶段:考核总结。局(台)成立考核组,对各科、室、频道、电台“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下一年培训思路、目标。

七、保障措施

为把培训计划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确定以下保障措施。

(一)实行职工培训领导责任制。

4 培训工作由局长(台长)抓总,常务副局长总协调、总督查,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各培训组分别确定一名中层干部牵头。各责任领导按照培训计划规定的内容、方式、进度、目标独立协调和操作,局里每半年召开一次各科室评比会议,听取汇报,寻找差距,指正失误,检验效果,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教育培训过程监督。

长不出好叶就结不出好果。教育培训追求的是效果,但更为重视的应当是过程。培训过程中,各责任领导既要督查计划各项目、各环节的落实到位情况,还要检查培训中人员出勤、开会发言、学习笔记、受训态度等情况,更要以考核成绩、理论文章、节目收视效果、作品发表获奖等实际成果来衡量和评估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走过场、敷衍了事的要回头补课。

(三)建立正向倒逼激励机制。

良好的机制就是良好的环境、正向的压力、催生内在潜能的动力。激励机制要事先制定,人人皆知。我们实行教育培训“五挂钩”政策。一是与考勤挂钩。集中学习实行点名制,无特殊情况不予请假,无故不参加按缺勤对待。二是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职工集中学习天数、考试成绩、笔记论文等经换算后在年终考核总评成绩中加减一定的分值。三是与物质奖励挂钩。制定了职工培训奖罚办法,将培训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对完成培训较为出色或未完成培训任务的,每半年奖罚一次,如数兑现。四是与晋职竞岗挂钩。中

5 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入专业理论考试项目,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职工双向选择必须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担任学术带头人、专业领军人物、栏目制片人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作品、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五是与荣誉挂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候选人必须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并在本专业做出突出成绩。职工比武、专业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局机关设置光荣榜,张挂大幅个人彩照。

(四)加大反向约束惩戒力度。

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者参加培训态度消极、效果不显的干部职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除以上惩戒办法外,采取点名通报、加大培训力度、选岗淘汰、岗位调整、内部退养等措施做出处理。反向惩戒措施打击面要窄,但力度要大、态度要坚决,尤其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切忌临事手软、因人而异。

第二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贾昌学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坚持内涵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2、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办好每一所学校,争取每一所学校都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办出学校的特色。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实行科学、民主、精细化管理。为此,结合我学区实际,制定适合我学区学校的管理制度,严格学校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作息时间。二是加强教学辅导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认真落实“五项常规”工作,即“潜心备课”、“精心上课”、“细心批改”、“耐心辅导”、“静心反思”。严格兑现奖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四是成立教研组并指导各个村学抓好教研、教改工作。五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六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建好美术室、音乐室、数学科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课堂教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进一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一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阶段工作安排

1、整改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结合我校实际,按照文县教育发展大会的相关精神,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认真传达县会议精神。查找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巩固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 在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立即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总结整改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对巩固阶段的工作进行周密地安排。 3、发展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

对第二阶段的事工作进行认真扎实地总结,寻找差距进行查漏补缺,对照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布置好发展阶段的工作,力争使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学区教育设施条件极大改善,设备配置明显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明显增强,促进了我学区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1、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灾后重建后,我学区的校舍有了极大的改观,但学校食堂、教师、学生宿舍、厕所等附属设施急待建设。

2、教师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学区共有教师54人,专任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100%。但教师学科不配套,在实际教学中学非所用,教非所长现象存在,学校教师虽多,但是缺音、体、美和理科教师,加之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难以掌握和使用新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难以推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部分新分配年轻教师,仅仅服务一两年,就调入城区这导致年轻教师工作不敬业、不务实。

3、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相关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学校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对教师的管理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办法、措施不到位;分管领导对学校教学没有做深入研究,管理方法不够灵活;部分教师爱岗不敬业,个别教师职业道德差,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日常形为的养成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

4、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系统地研究,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常规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兑现

第三篇: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瓜州一中“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弘扬交通文明,提高广大师生文明交通素养,增强师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促进社会和谐,按照《瓜州县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好社会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法治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狠抓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文明交通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涉及师生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形成以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的宣传教育体系,广大师生交通事故防范意识显著提高,文明交通意识明显增强,文明交通习惯基本养成。深化文明交通宣传,着力解决影响文明交通的突出问题。实现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打造安全、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

三、工作内容

以“文明创建,交通先行,文明出行”为主题,大力组织、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对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和再部署。通过各种活动,如,专题讲座、播放警示光盘、交通实践、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使广大师生知晓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明确文明安全出行的基本要求,增强“关爱生命、平安交通”意识,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交通习惯。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组织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以学生为重点,通过学生带动其家长积极参与“平安家庭文明交通知识大奖赛”“班级体文明交通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竞赛”“文明交通优秀宣传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沟通衔接的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将交通安全教育拓展到家庭、辐射到社

会。共同做好学生校外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交通安全辅导员制度和“警校共建”制度,把文明交通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交警的指导下,学校的宣传栏和板报内设立文明交通园地,每学期在放假前、开学后至少开展两次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文明交通教育。

二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制度化、多样化、常态化。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安全教育内容,切实做到“计划、课时、教师、考核”四落实。全面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切实按照最低“两周一课时”的要求,开设以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生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课,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加强校园文明交通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习惯,提高交通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是突出主题,集中开展文明交通礼仪宣传活动。每月都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题,利用升降旗活动和主题班会活动,进行长期的文明交通安全宣传,以强大的视听效果,营造浓厚的文明交通舆论氛围,不断掀起宣传高潮,稳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同时加强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和教职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采取听讲座、看录像等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四是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示范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每学年确定6-8 个条件较好的班级为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创建“交通安全示范班集体”的活动。示范班要建立专题交通宣传栏;人人懂得交通安全常识;无师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无师生违犯交通安全法行为;能带动其他班级文明交通教育活动的开展。

五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与公安交警、巡警配合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校门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划出人行横道线,对接送孩子的社会车辆和家长进行有序管理和引导,确保校园周边道路的安全畅通,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六是配合交管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学

校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以“我做文明交通宣传员”为主题,通过组织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给家长的文明交通箴言”、“书写平安家书”、文明交通知识竞赛、布置文明交通知识家庭作业等活动,不断深化“小手拉大手”活动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动。按照市局“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师生道德水准和文明交通素质。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真正纳入议事日程;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本班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具体落实办法,推动实施工作在本班内深入开展,推动学校实施工作上水平。

(二)突出重点,整体带动。各班结合学生文明交通素质、交通出

行需求、交通方式、交通行为表现、导致或诱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特征等,确定工作重点,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影响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起,着力解决突出的交通问题。

(三)加强信息反馈。各班要注意总结收集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文明交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也定期或不定期以文字的形式向市教育局“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措施及活动开展情况。

第四篇:医联体实施方案

近年来,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市积极开展市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建立了市人民医院联合白云湖、水寨、黄河卫生院和市中医医院联合曹范、垛庄、文祖卫生院等两个医疗联合体,实施了口腔医疗、产科医疗市镇一体化管理,提升了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20xx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了统筹城乡、创新机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山东省和济南市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在前期市镇医联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市镇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按照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统筹整合市镇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建立以市级医院为主体、镇(街道)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以医疗业务统筹管理为重点,逐步实施更加紧密的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最大程度的发挥市镇医疗卫生资源效益。

二、工作目标

(一)整合市镇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市、镇(街道)两级医疗机构联动发展,整体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二)提升市镇(街道)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实现“县域病人就诊率90%以上”的医改目标。

(三)建立市镇(街道)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三、管理模式

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主体单位,21个镇(街道)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建立三个医疗联合体,镇(街道)卫生院依据其功能定位、专业特色、双方意愿分别纳入某一医联体。

市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包括明水、双山、绣惠、刁镇、辛寨、水寨、黄河、白云湖、相公庄、宁家埠、枣园卫生院。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包括圣井、龙山、文祖、高官寨、普集、埠村、曹范、垛庄、官庄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包括党家卫生院。

医联体成员单位隶属关系不变、单位法人不变、产权归属不变、法律责任不变、功能定位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监管机制不变。在成员单位加挂“××分院”的`牌子。

对于专科特色比较突出的基层医疗单位,若医联体主体单位不能满足成员单位对某一专业的帮扶合作需求,成员单位也可与其他上级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医联体成员单位每2-3年调整一次。

(一)实施人员上下流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主体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到医联

体成员单位服务。主体单位组建若干个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成员单位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成员单位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主体单位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二)推广适宜技术项目,拓宽基层服务项目

医联体主体单位在充分调查了解成员单位医疗技术服务现

状的基础上,医基层需求为导向,医技术推广为手段,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出发,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实际的适宜技术,加强疾病筛查、急诊急救、诊疗规范、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基层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持特色专科建设。

(三)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医联体主体单位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补齐成员单位医疗资源短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医联体主体单位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消毒监测、临床用血等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流程,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因医疗资源配置不足造成的不规范、不达标问题。

(四)广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建立多渠道业务培训途径,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一批擅长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医务人员。主体单位定期安排资深定期到成员单位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不断巩固基本技能。医联体主体单位将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列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象,成员单位按照培训计划安排医务人员参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五)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医联体主体单位与成员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成员单位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主体单位,主体单位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成员单位。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

(六)定期组织指导考核,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主体单位将医院管理考核延伸到成员单位。主体单位组建医疗、中医、护理、院感、医技、药剂等侧面的专家组,指导成员单位规范操作、规范运行、规范管理。主体单位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并指导成员单位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帮助成员单位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优化医疗服务工作流程,整体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四、工作步骤

(一)开展对接调研(7月10日前)。医联体主体单位与成员单位进行对接,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的人员配备、设备配置、技术项目、运营状况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建立台帐。

(二)签订合作协议(7月31日前)。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成员单位的不同情况,主体单位与每个成员单位商定一个适宜的医联体合作模式,并协商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

协议可以吸收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参与,三方签订,齐抓共管,提升本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协议具体到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要有明确目标,2-3年内干哪些事,办成哪些事要具体化。

(三)落实下派人员(7月31日前)。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主体单位落实下派人员,报市卫生计生局备案,并制定下派人员管理规定,协商确定下派人员待遇。

参考:1、手术指导费(高级职称500元/例,中级职称300元/例);2、坐诊、会诊、查房、讲课(高级职称200元/天,中级职称100元/天)。费用由基层单位承担。

(四)全面组织实施(8月1日起)。自2016年8月1日起,根据协议内容,医联体主体单位和成员单位全面落实人员调配、技术推广、资源共享、业务培训、双向转诊、指导考核等工作。

(五)开展总结评价(定期)。市卫生计生局牵头,每季度调度、汇总、分析医联体运行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通报,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进医疗联合体管理,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国务院提出的深化医改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此,市卫生计生局成立推进市镇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将推进市镇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分工协作,确保这工作顺利实施。

第五篇:医联体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推进我市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纵向联合,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和医疗同质化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进程,探索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路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11号)、《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xx-20xx年)和《安阳市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章程》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前期对内黄县妇幼保健院等4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调研情况,制订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在市卫计委领导下,成立以技术合作为核心松散型医疗医联体。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在自主经营单独核算的基础上,强化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以妇幼健康为中心的分工协作关系,积极推行规范化和同质化医疗服务,提升基层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依托医联体的有效运营,进一步密切责、权、利一致的三级妇幼网络各成员单位间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分工协作机制,打造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妇幼健康管理体系。

(三)以妇幼保健三大学科体系建设为指导,兼顾各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实际利益,合理调整各成员单位服务模式、业务结构和发展方向,形成覆盖我市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重症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坚持改革、整合、发展的创新思路,制订稳妥、科学的分步实施方案,化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努力办成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和医护人员满意的医疗联合体。

二、组织框架

(一)在安阳市卫计委的领导下,建立由安阳市妇幼保健院牵头,以安阳县妇幼保健院、内黄县妇幼保健院、汤阴县妇幼保健院、林州市妇幼保健院为骨干,形成辐射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网络框架,并以医联体章程为共同规范成立理事会和组建医联体。

(二)理事会每届任期4年,设理事长1名,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原则上由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和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所)长担任,理事(名额不限)原则上由核心单位、骨干单位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理事会负责审核医联体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探讨妇幼保健医联体范围内以经营、管理、医疗、保健、康复和公共卫生服务为纽带的合作方式;建立全方位的支持、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径。

(三)秘书处负责起草医联体章程和医联体发展规划,提交医联体理事会讨论,组织和策划医联体重大活动等。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3~5名,由医联体理事长提名,经理事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

(四)理事会办公室作为常设工作机构,办公室成员(5~7名)由理事长提名,经理事会研究通过后产生,负责医联体日常工作。

三、运行模式

(一)按照国家卫计委对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三个中心”的学科建设要求,加强医联体“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产保健”三大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实现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无缝对接。并以技术帮扶为切入点,探索医联体内各专业间分工协作的新机制,逐步建立我市妇幼保健技术共享的医疗同质化、城乡一体化的分级协助机制和覆盖我市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重症的学科体系。

(二)建立系统的合作帮扶机制,加速我市城乡一体化和医疗同质化进程,努力打造我市“基层首诊”、“分级诊治”和“双向转诊”快捷、有序的就医模式。

1.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由市妇幼保健院组织成立帮扶小组对基层妇幼保健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牵头人由市妇幼保健院行政领导或各学科带头人担任,成员由市妇幼保健院各亚专科科主任和学术带头人组成,帮扶小组成员的专业组成原则上要覆盖我院三大学科,通过定期坐诊、查房、会诊等形式,带动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真正做到“首诊在基层”和有效启动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人民群众方便和有序就医的愿景。

2.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打造我市妇幼保健的闭环管理体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级医疗原则、资源共享原则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并完善各病种转诊指征和流程,密切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产保健、新生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两癌筛查等妇幼保健方面的合作关系,建立疑难及急危重症以及“新筛”、“产筛”阳性或孕产期高危患者的转诊机制,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沟通机制,为上转患者提供“一免三优先”,即免挂号费、优先安排接诊、检查、住院等优惠措施,对下转患者实行100%随访,为“双向转诊”的病人提供连续无缝式交接服务,对高危患者实行呵护式的闭环管理和为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逐步打造医联体内部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国家有关“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医改新政。

3.建立医联体培训机制,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为促进医联体内部人员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市妇幼保健院计划定期对基层各成员单位的医务人员开展免费的培训和进修工作,通过进修、专业技术培训、专家巡讲和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前沿的知识交流,共同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加速本地区医疗“同质化”进程。

4.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对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产保健等方面成熟技术项目和服务模式(如PAC项目、模拟产房、糖尿病一日门诊等)的复制等方式推广新技术和培育新科室,提高基础妇幼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三)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部信息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对安阳市妇幼信息平台进行进一步优化改造,逐步建成医联体内部医、患信息互通和共享的病人检测和报告终端、预约诊疗终端、远程会诊终端的医联体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妇幼健康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的闭环管理。

(四)建立医联体内部考核机制,兼顾成员单位各方利益,提高医联体成员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为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学科建设和更好地落实医联体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医联体内部考核体系,制定考评细则和奖励规定,定期开展考评并以此为导向加强医联体内部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学术、技术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五)加强医联体内部文化建设。定期组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知识技能竞赛和应急演练,提高服务能力,增强凝聚力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树立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1.必须坚持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妇幼医联体运行和发展争取宽松环境。

2.强化社会公益性,围绕有效开展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工作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结对帮扶机制,在医联体内部以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的形式,统筹开展医联体内部学科、亚专科和专病建设,完善我市妇幼保健三大学科的系统建设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3.建立考评和奖励激励机制,营造医联体内部积极参与和分工合作的氛围。

4.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定期召开基层例会,建立高危人群转诊和跟踪管理等服务评价体系,鼓励医护人员与高危人群开展“一对一”结对管理,建立闭环交接程序和全过程的呵护服务,打造我市妇幼保健医联体的品牌形象。

第六篇:医联体实施方案

为提升涪城区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科学就医格局,提高我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根据《涪城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绵涪卫计发[xxxx]xx号)要求和xxxx年3月1日涪城区卫计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结合绵阳市人民医院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分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探索综合医联体内部资源共享、多点执业、绩效管理、双向转诊和机构托管等模式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目录,加强我院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建立远程医疗服务机制,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构建以综合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医疗协作服务体系,合理引导我区群众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少群众支付比例;降低医疗(新农合)保障资金支付风险,为我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政府主导下的加强县级综合医院能力建设和积极推动“医联体”工作的不断完善,建立起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绵阳市骨科医院、绵阳肿瘤医院、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绵阳市涪城区妇幼保健院分别作为专科协作医疗机构的,紧密联合、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运转的综合医疗联合体系,形成分级分工协作、组团式运行的网格化医疗服务格局,全面提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内涵,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率和县域内的双向转诊率。到xxxx年底,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到xxxx年,我院一级诊疗科目齐全、住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5%以上,医联体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明确责任。经区卫计局授权委托,以我院为牵头单位,涪城区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成立“涪城区综合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绵阳市骨科医院、绵阳肿瘤医院、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绵阳市涪城区妇幼保健院分别作为“医联体”专科协作医疗机构。设置“医联体”理事会、管理团队、专家团队和医师团队,明确各组织和成员单位的职责定位,建立理事会章程,完善各团队工作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负责“医联体”的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政府加强对“医联体”工作的政策性投入,大力支持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提高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软硬件设施,积极促进 “医联体”整体带动效应,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运转效率,保持和维护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

(二)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在“医联体”理事会的决策和指导下,为高效使用人力资源,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柔性流动激励机制,实现“医联体”管理团队、专家团队和医师团队能够在“医联体”内所有机构参与多点执业、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在保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选派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为减少卫生经费重复支出,由政府支持和投入、市人民医院牵头,集中建设“涪城区消毒供应中心”、“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会诊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涵盖消毒供应、超声、放射、心电、病理、检验等各专业领域,强化“医联体”内部设施设备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切实以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出发点,深入贯切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我区群众就医体验。

(三)积极主动,大胆探索。“医联体”主要以资源共享、人员互用、技术互助、管理互补、双向转诊、绩效考评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工作切入点,在各保证各成员单位独立、平等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各方工作需求和未来发展,充分发挥各方支持和参与改革试点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基层管理水平、技术队伍能力和整体服务效果的改善和提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服务模型的转变,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工作目标。

四、重点工作

(一)建立“医联体”理事会。由市人民医院院长任理事长,各成员单位院长、主任和专科协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理事,办公室设在市人民医院资产与运营管理部。根据理事会章程,统筹协调“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发展规划、科学布局、资源统筹、人员共用、绩效激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的研究决议。建立例会制度和协调机制,研究讨论工作协作问题,并负责组织“医联体”双方(或多方)签订协议、合同等,并报区卫计局备案。

(二)成立“医联体”管理委员会。由市人民医院牵头,遴选“医联体”成员单位和专科协作单位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含病案信息、病历质量等)、医疗质量管理(含输血、住院诊疗、门诊医疗等)、药事与药物治疗学管理、信息管理、医学影像管理(含放射、超声、心电等)和医学检验管理(医学检验、病理等)等七个管理小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民医院医教部,制定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负责“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具体针对成员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质控检查、改进,承担学科建设规划指导、组织落实分级诊疗各项规定,设立延伸门诊或(和)建立共管病房,完成多点执业、业务培训和疑难重症的分级诊治等工作,实质性参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工作管理,积极推进优质管理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医联体”内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向理事会负责。

(三)成立“医联体”专家组。由市人民医院牵头,遴选“医联体”成员单位和专科协作单位部分专业专家成立“医联体”专家组,下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学影像、麻醉与急救重症等六个小组,设置各专业组长,专家组管理办公室设在人民医院医教部,制定工作制度与工作职责。专家组在“医联体”内广泛自主开展多点执业、业务指导等活动,承担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业务查房、专业培训、疑难重症会诊和病案讨论等工作,落实优质医疗技术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效果。根据工作需求,可聘用专家组成员担任基层机构挂职主任。

(四)执业医师多点执业,鼓励人员共用。按照四川省医师多点执业有关规定,鼓励医师资源共享,区(县)级医师可以在基层开展执业、“医联体”内基层机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自主调配使用多点执业医师,开展执业活动。鼓励多点执业医师依法获取正当的劳动收益。

(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共管病房的建立。为加强基层首诊能力,在四川省及绵阳市分级诊疗目录的指导下,基层单位可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与区(县)级机构共同建立共管病房,如普外科共管病房、肛肠科共管病房,利用上级单位技术资源和医师多点执业,指导基层医师共同进行管理,上级单位医师承担诊疗方案的核准和复杂诊疗措施指导责任,下级机构医师承担诊疗方案执行和落实的责任。利用推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远程查房、远程疑难病例会诊、远程检验结果传输、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会诊、双向转诊预约(住院、门诊和检查)等功能。

(六)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区的综合性医疗中心和医疗保障网络的龙头单位,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其能力建设的政策性支持,按照争取中央(县级综合医院能力建设资金4000万元)支持一点、地方财政补助一点、医院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发展资金,从专科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业务用房改善、设施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高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指导能力。力争到xxxx年,使其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数要达到一级诊疗科目的xx%以上,建设和突出我区医疗服务特色,提升我区医疗服务在绵阳市内的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

(七)成立“医联体”护理管理委员会。由人民医院护理部牵头,“医联体”成员单位和专科协作单位共同参与组成护理管理委员会,成立工作小组,全面具体负责“医联体”单位护理管理,重点是专科护士培训、护理业务指导和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通过绩效激励,加强护理人员的柔性流动,促进护理人员共享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

(八)“医联体”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根据区卫计局与市人民医院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市人民医院负责组织完善“医联体”工作质量与绩效考核细则,涵盖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多点执业等内容,每季度进行“医联体”内部的工作考核评价奖励,每年度接受涪城区卫计局组织的目标管理考核,与各单位绩效挂钩。

(九)成员单位分级诊疗工作任务。按照区卫计局下达工作目标和管理要求,以及“医联体”签订的相关工作协议,进一步规范自身运行管理,按照分级诊疗工作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参照省、市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牵头医疗机构以及协同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落实多点执业,建设共管病房,发展临床重点专科,推广使用适宜技术,培养基层适用人才,落实基层首诊。开通绿色通道,规范双向转诊,达到资源共享,配合发展互联网医疗,落实延伸医疗服务指导,改善就医环境条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十)牵头单位工作任务。建立各级管理组织,完善管理评价机制、考核细则并组织落实,鼓励医务人员到成员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推动优质人才资源下沉,促进基层机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定期安排“医联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学习和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医联体”内流动到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包括进修学习、专业培训、挂职等),其流动期内的劳务性报酬比照同类人员当期工资性收入执行。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涪城区远程会诊中心、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和监护中心、医疗用品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开展联合教学、科研协作、继续教育项目联合申报等工作,加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疑难病例联合讨论,落实重点专科建设帮扶工作,全面开展跨院会诊、查房、手术、教学活动,在成员医疗机构建立延伸特色门诊和(或)共管病房,促进技术共享、协作与交流。通过推广实施牵头医院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按照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实施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在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上规章制度一致、技术标准一致、业务培训一致、质控效果一致,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质同标准,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确保城乡群众得到连续性的优质医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联体”的建设是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的新要求,是加快建立和落实全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整体提升我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和协作单位要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切实加强对“医联体”工作的领导,在协作运行、学科建设、业务管理、资源共享和绩效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级人员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医疗联合体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高效顺利推进。

(二)加强舆论宣传。

组织开展好对医联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联体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此项工作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荐专题: 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