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2024-09-27 11:33: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节水节电实施方案

为了增强我校全体师生员工节水、节电意识,树立节约观念,弘扬“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创建低碳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文明和谐的校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节水节电管理要求

1、切实增强节约意识,全体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节水节电、节省开支、开源节流,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养成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做到节水节电人人有责、人人有为。

2、严格执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种有效的节水节电措施,做到领导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3、完善学校节水节电管理责任制 。

二、节水节电具体责任分配

1、节水节电由校长室总负责,根据学校规定,安排和组织各项用水用电、节水节电制度的检查落实工作。

2、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教职工必须负责所在办公室内部的节水节电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节水节电工作,除此之外,各年级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图书馆楼等公共区域的节水节电工作要落实到具体人。

3、学校节水节电将实行各楼宇按月抄表记数,各房间、教室每学期末统计一次,逐月、学期与往年同期对比,对节水节电有明显成效的年级学校将予以一定的表扬。

三、节水节电具体措施

(一)节水措施

1、各处室、年级组、班级及办公室要及时检查用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水电工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防止跑、冒、滴、漏。

2、放长假之前各楼宇负责工人需逐室巡视检查水龙头、马桶是否有漏水现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抢修。

3、全校师生要养成良好习惯,用完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发生。

4、花木工人浇灌苗木时不得使用消防用水。

(二)节电措施

1、养成随手关灯习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教室、办公室等白天长明灯、无人不灭灯的`严重浪费现象。在楼道、走廊、卫生间等处安装节能声控灯。

2、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及办公室自然光线充足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及时关灯。严禁关闭窗帘后又启用照明灯。

3、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下课后立即关闭所有设备,课堂不需要使用的计算机等设备及时关闭。

4、 空调使用:当冬季室内温度低于5℃时,夏季室内温度超过25℃时,学生教室、办公室、计算机教室方可使用空调。开启空调时,控制温度冬季不高于20℃,夏季不低于26℃。各教室空调须做到人走即关。

5、教师公寓将采用实行分时与定额方式供电,每学期每户预充2000度电,上午7:30-11:00,下午14:00-16:45之前停止供电。

四、节水节电奖惩办法

1、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对节水节电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责任事故的将予以一定经济和行政处罚。

2、节水节电工作与教职工年终考核挂钩,在不定期工作检查和节水节电活动中成绩优秀,或者提出节水节电新措施并有良好效果者,进行表扬,并在年终考核中优先推荐为优秀等第。

3、对于损坏水电设施设备者,按价赔偿工料费;故意损坏水电设施设备除按价赔偿工料费外,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和行政处罚。

第二篇:节水节电实施方案

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精神,为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创建节约型机关建设,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高度重视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严查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故障及时排除。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2、关于绿地养护用水,要熟练掌握自备泵供应井水回水和自来水直供两种方式的转换,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进行灌溉,提倡喷灌、微灌、滴灌的灌溉方式,鼓励利用雨水,尽量减少用水量。

3、热水供应方面:要求每位水电暖值班人员在节假日灵活掌握,如果没有领导在办公室,则可暂停供应。

二、突出抓好节约用电

1、对办公场所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要求每位水电暖值班人员务必精心调整。

2、工作人员在办公时间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坚决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要做到光线好时不开灯,人少少开灯,人走随手关灯。

3、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最大限度降低能耗。不使用时,关闭电源。

4、大门岗探照灯、草坪灯只在节日期间或领导特殊要求时开放,平时不开。同时,加大道路、广场及绿化带等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改造力度,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一律采用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

5、严禁在办公室、值班室等处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电器。

6、各办公室电热水器使用方面:如每天使用,建议经常保持通电,达到省电的目的。

三、精打细算使用办公和维修耗材

1、加快办公网络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做到文件材料尽量通过局域网报送,提倡无纸化办公。

2、复印、打印等办公用纸指定专人管理,严格控制。未定稿材料部门之间传送的纸质材料及日常文件的'打印,实行双面打印。

3、采购备品备件方面:一是要求物品采购负责人要采购在国家节能目录内的知名品牌。二是改变观念,由物美价廉改为物有所值。如采购节水水龙头、节能电器等。

4、修理更换方面:要求每位水电暖工作人员要有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理念,做到接通知马上到,具备条件立即修好;不具备条件,向领导汇报,联系专业人员尽快修好。

5、修旧利废方面:提倡每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修旧利废。

节能减排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能够真正实施,关键是宣传教育,关键是思想认识,使大院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各位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使我局的节能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在全县的节能减排工作中率先垂直范,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篇:节水节电实施方案

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云南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已经成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地区,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强化用水全过程监管,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根据水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用水水平,因地制宜确定节水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在各领域、各州(市)全面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在“九大高原湖泊”等水资源重点保护区、缺水地区、“滇中城市群”等经济水平相对领先地区率先突破。

政策引导、技术引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法规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机制。建立节水目标责任、最严格水资源督察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提高,用水方式、用水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全面建立水资源“双控”制度。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1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降低29%和3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

到2022年,初步建立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5%和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以上。

到2035年,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27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业节水增效

1.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逐步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推进灌区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到2020年,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本完成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任务。

2.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及种植结构调整。结合云南省高原特色作物种植发展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要求,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推广山区农业典型灌溉试验站建设、监测成果转化运用,科学确定灌溉定额,优化作物灌水方式及种植结构调整,有效促进节水减排,减少面源污染。到2020年,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在有条件的地方配合做好水肥一体化。

3.推广节水型畜牧渔业,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积极发展养殖业节水技术,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技术和家畜集中供水与综合利用。推广环保畜禽舍、稻田养殖和集约化循环水等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业用水效率。推广家用水表和节水器具,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生活用水计量收费。积极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和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到2022年,创建一批畜牧节水示范工程。

(二)推进工业节水减排

1.加强工业节水管理,限制高耗水项目准入。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完善用水计量体系、提高水循环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定期开展重点企业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出台省级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名录,科学制定工业行业用水定额,逐步降低产品用水单耗。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淘汰制度。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准入。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到2020年,全省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用水计划管理。到2022年,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建成60个节水型企业。

2.优化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推动水循环梯级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水资源条件,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在生态脆弱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以节水为重点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水循环利用及梯级补水,实施废水“近零排放”改造。促进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三)推进城镇节水降损

1.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统筹推进节水型城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推进节水型单位、小区、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将节水工作系统的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以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为试点,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玉溪市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率先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到2020年力争完成6个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对16 个州(市)及部分缺水县(区)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到2020年,在2个城市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

2.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从严制定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将核定用水量作为取水许可审批依据。及时调整高耗水服务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抑制高耗水行业过度用水需求。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产品,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民用建筑集中热水系统要采取水循环措施,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在新建小区中鼓励居民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宾馆、饭店、医院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推广采用淋浴器的限流装置。实行节水型公共机构评价制度,到2022年全部省直机关及50%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建成50所节水型高校。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全省50个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实现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严格目标管控

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将节水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作为各州(市)年度综合评价考核的内容。建立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建立全省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体系。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

1.全面开展前期节水评价制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规划和建设项目现有前期工作中突出节水优先,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动提高用水效率,促使规划和建设项目高效用水;对与取用水相关的水利规划、水利工程项目、需开展水资源论证的相关规划、办理取水许可的非水利建设项目严格把关,水利部门在办理行政职权范围内的规划审查、项目立项、取水许可等手续时,须重点审查报告中的节水评价章节,形成是否通过审查的明确意见;从严叫停未通过节水评价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2.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制度。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确定达到一定取用水规模的大中型灌区、重点工业用水企业、生活服务业、公共机构用水单位作为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重点用水户监控管理名录的编制和公布,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使用城镇公共供水且日均用水量达到3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重点用水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用水计量管理体系,并将用水计量数据主动接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线监管平台,以确保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到2020年,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3.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在缺水地区强制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推动雨水集蓄与利用,玉溪市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率先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完善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能力,推进雨洪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山区集雨节灌。把矿井水利用与矿区及周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有机结合。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到2022年,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三)强化政策引导

1.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与农民承受能力、节水成效、地方财力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深入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逐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到2022年全省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400万亩。

2.健全财税政策。加大水资源税改革力度,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四)注重市场激励

1.推动节水服务业发展。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到2022年,建立8个水权水市场改革试点。到2022年,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示范试点8个。到2022年,培育一批节水服务企业。

2.推行水效标识和水效领跑。贯彻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指导消费者选择水效更高的产品,鼓励生产者改善产品的节水特性,鼓励销售者在进货和陈列商品时选择高效节水的产品。对列入国家实施水效标识产品目录的用水产品,要依法进行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对生产或销售应当标注而未标注水效标识的用水产品,要依法严肃查处。到2022年遴选出水效领跑者企业13家、灌区1个、公共机构5个、城市2个。

3.推动水权市场化改革。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设,探索跨流域、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形式的水权交易。根据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实初始水权,探索制定水权转换管理办法。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

4.强化科技市场引领。开展集成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强雨水高效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科技攻关和集成示范项目等节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大高原特色农业、干热河谷农业节水新技术、水肥高效利用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数字水务”。

(五)完善标准约束

1.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云南省节水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以用水定额、节水评价、载体建设、产品水效、非常规水源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各行业节水标准体系。逐步在高耗水行业和重点用水产品中推行强制性节水标准。

2.建立用水计量管理体系。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计量、统计、监测基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云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建设,进一步提高三大监控体系尤其是重点取用水户的水量在线监测能力、应用水水源地监测、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和水质应急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三级信息平台尤其是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加快建设全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到2022年,已建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节水工作的领导,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辖区内节水工作负总责的要求,统筹推动节水工作。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节水工作。各州(市)要细化落实节水行动措施,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每年将实施方案落实情况报送省水利厅和省发展改革委。

(二)建立协作机制。省水利厅牵头,建立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统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参加的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全省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州(市)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节水行动扎实有效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水情和节水宣传教育。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推荐专题: 项目证明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