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种植合作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种植合作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要求,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扭转中药材种植生产发展缓慢,规模有限的局面。技术开发部根据医院实际,结合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追求,在中草药绿化种植项目上,以弘扬民族文化,推广北药开发和健康理念的同时,将中草药种植形成产业化。满足医院中草药资源需求的同时,为区域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利用国家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机遇,实施北药种植开发项目,推广中药材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探索“医院、科技、信息、园区、制剂应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中药资源依托型向导向型转化的目的。
二、项目优势及现状
1、医院中草药种植项目初步计划与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因其具备中草药种植的资源优势、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优势,目前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北药”道地药材,而且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种植前景广阔。
2、医院拥有带动实施本项目的中药制剂室,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协定处方百余种,自制品种200余种。已形成了以黄芪、刺五加、桔梗、丹参、满山红、苦参为主要原料的抗炎、抗毒、抗衰老等系列产品。可充分利用种植园区的药材进行优质及特色产品的开发。
3、医院具备中医药人才优势。关于中草药的种植医院有专业的中药学技术人员和强大的中药制剂研发队伍,是药材的初加工和新的制剂产品研发的基础保障。
通过中草药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充分利用医院的种植开发、产品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整合优势,提高研发制剂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三、项目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依托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基础和区位优势,通过分步实施,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高产的规范化种植园区和绿色种植研发的示范园区。满足医院临床和中药制剂的生产需要。
四、项目的实施方式
1、充分利用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中药材栽培和研究开发技术,以及提供的种植场地和日常管理。为30亩高产示范区和研发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按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种植技术规范,逐步建立技术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质量,为医院药品研发和制剂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3、医院成立中草药绿色种植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项目实施。技术开发部作为项目牵头部门,中药制剂室做好项目实施配合工作。形成以农户种植为主体、制剂研发为依托、医院引导扶持的运行机制。
一、指导思想
利用国家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机遇,实施北药种植开发项目,推广中药材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探索“医院、科技、信息、园区、制剂应用” 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中药资源依托型向导向型转化的目的。
二、项目优势及现状
1、医院中草药种植项目初步计划与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因其具备中草药种植的资源优势、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优势,目前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 “北药”道地药材,而且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种植前景广阔。
2、医院拥有带动实施本项目的中药制剂室,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协定处方百余种,自制品种200余种。已形成了以黄芪、刺五加、桔梗、丹参、满山红、苦参为主要原料的抗炎、抗毒、抗衰老等系列产品。可充分利用种植园区的药材进行优质及特色产品的开发。
3、医院具备中医药人才优势。关于中草药的种植医院有专业的中药学技术人员和强大的中药制剂研发队伍,是药材的初加工和新的'制剂产品研发的基础保障。
通过中草药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充分利用医院的种植开发、产品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整合优势,提高研发制剂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三、项目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依托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基础和区位优势,通过分步实施,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高产的规范化种植园区和绿色种植研发的示范园区。满足医院临床和中药制剂的生产需要。
四、项目的实施方式
1、充分利用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中药材栽培和研究开发技术,以及提供的种植场地和日常管理。为30亩高产示范区和研发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按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种植技术规范,逐步建立技术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质量,为医院药品研发和制剂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3、医院成立中草药绿色种植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项目实施。技术开发部作为项目牵头部门,中药制剂室做好项目实施配合工作。形成以农户种植为主体、制剂研发为依托、医院引导扶持的运行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部署要求,推进辣椒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短、平、快”订单促进辣椒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黔东南辣领办发〔20xx〕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实现产量3.3万吨,产值2.0亿元。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0.5万亩,以朝天椒满天星52号品种为主的良种工程推广0.5万亩。
二、职责任务
(一)县农业农村局职责任务。县农业农村局为辣椒产业统筹部门,负责辣椒基地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方案制定、产销对接、技术服务组织等工作。
(二)各乡镇(街道)职责任务。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为辣椒产业宣传发动种植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落实到农户地块;负责代收购苗费,协助企业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组织收购联系。
(三)企业职责任务。通过招商引进辣椒订单收购辣椒企业带动全县辣椒产业发展,企业主要负责提供辣椒优质种苗、栽种、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和产品收购等工作,并派遣1名以上常驻技术人员实地开展技术指导。种植前期,由企业每亩垫资不低于40%辣椒种苗费,在企业收购红辣椒时予以抵扣。同时,负责在县内建设1个以上规范化生产示范点。企业收购价格按采收当期市场鲜红辣椒批发价格确定,朝天椒(红辣椒)保底收购价不得低于1.8元/斤。企业负责在每个乡镇(街道)设置至少1个以上收购点,具体地点由企业根据种植情况与各乡镇(街道)协商确定,以服务便利为原则进行统筹安排设置。
(四)种植农户职责任务。根据企业提供的技术规范与生产规程,开展种植、管护、采收、销售给订单收购辣椒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付足种苗费,辣椒产品采收后按合同销售给订单企业。
三、技术方案与时间安排
(一)激励措施
1.物质投入。以朝天椒满天星52号为主,每亩种植2200-2300株。达到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点的种苗投入,县财政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每亩补贴100元的种苗款,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申请省州农业产业项目,每亩支持50元基肥(或种苗费)和60元起垄翻犁农机社会化服务补助,招商引资企业垫付种苗款160元(收购时以辣椒抵扣偿还),乡镇负责代收每亩120元种植苗款。200亩以上县级示范点,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申请省州农业产业项目,另外给予每亩农膜100元、肥料100元、农药100元补助,补助采取实物方式予以兑现。
2、农业保险。为有效防控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实行农业特色保险,保额1200元/亩,费率为5%,保费60元,按照规定中央、省、州、县财政、种植户按照30%、40%、5%、5%、20%的比例承担保费。每亩按比例应由中央补贴18元、省级财政承担保费24元、州级财政承担保费3元、县级财政承担保费3元、种植户承担保费12元。县财政和农户承担保费合计15元/亩,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具体金额以实际投保面积为准)。
农户种植其他辣椒植品种,达到以上规模要求的,享受同等补助政策。
(二)技术方案
1.技术流程:选用良种→培育壮苗→开厢起垄→精细整地→重施基肥→覆膜移栽→中耕除草→综治病虫→适追肥水→标准收摘。
2.集约化育苗。利用大棚设施和轻质穴盘统一进行集中育苗,全面推行精量播种和配方基质。
3.规范化移栽。每亩定植2200―2300株,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地膜覆盖单株栽培。
(三)时间安排
1.辣椒育苗播种期。在适宜生长温度15℃―30℃情况下,海拔350m左右,即1月下旬―2月上旬播种。
2.移栽期。4月下旬―5月定植,移栽前,每亩施腐熟圈肥1500―20__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复合肥5―10公斤。
3.大田管理期。定植7天左右清水兑尿素浇缓苗水,使幼苗转绿快。移栽后20天左右进入初花期,此时结合清粪水追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8―10公斤,硫酸钾5公斤,并向植株根部培土,形成高垄。辣椒1―2层果采摘后,结合浇水增施保秧壮果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以防止脱肥。辣椒红熟后要及时采摘,以防止日灼果发生。辣椒幼苗期及时防治猝倒病和灰霉病,移栽时及时防治地老虎,大田期及时防治辣椒疫病、青枯病。
4.采收销售期。7月中旬―8月底,辣椒采收销售。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服务。收购企业派专门的技术员常驻我县及时指导,同时整合我县农业农村局土肥、植保、农推等技术骨干10余人,打造一支可组织、能指导、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实施小组。
(二)政策兑现。辣椒种植完成30日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县科技服务中心、县统计局组成核实小组对各乡镇(街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核实,核实情况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程序及时兑现补助;对完不成任务的纳入综合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依照目标考核办法处理。
一、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及问题
小麦是我市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的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亩产25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在省内处于中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减幅较大,小麦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品种主要为扬麦158和宁麦9号,其中饼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20%以上,主要分布于锡山、惠山和宜兴的部分乡(镇),由于专用小麦种植分散,专用品种因种栽培的技术措施难以到位,专用小麦的专用品质难以保证,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质专用小麦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1.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1降雨量我市小麦全生育期常年降雨量437.6mm,灌浆期常年(1960-2000年)平均在140mm(幅度56.4-371.5mm)左右,占小麦生育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较多的降雨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1.2温度前人研究表明小麦灌浆期的温度对于灌浆期长短有明显影响。较低的温度能延长籽粒灌浆时间,粒重较高,高温加速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灌浆持续期,降低千粒重,尤其是夜高温,昼夜温差小,对粒重影响更大。此外,灌浆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
1.3光照光照对小麦粒重影响的关键是影响了光合作用,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2.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和施肥技术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3.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糕点是我市小麦消费的主体,而且,我市小麦商品率较高,因此,我市小麦生产应以适合制作面条和糕点、饼干的中筋和弱筋为主。
4.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小麦品种中筋主要以扬麦158、低筋主要以宁麦9号为主,但这两品种在我市种植已有数年,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
三、优质专用小麦区划
1.宜兴、锡山、惠山优质弱筋麦区主要包括宜兴市环太湖的白土圩区和锡山的锡东片。该地区小麦生育期降雨充沛,特别是籽粒灌浆期,不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的合成,该地区土壤主要是潮土和黄泥土,保肥性差,适合发展低筋小麦。而且该地区有主要以生产低筋粉为主的江苏南顺面粉集团和农业产业化实施较好的金谷粮油集团,有弱筋小麦订单种植的基础。
2.江阴、宜兴优质中筋麦区包括江阴沿江及长泾片、宜兴万石、和桥片。该地区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落实较好,小麦产量水平较高,适宜发展中筋小麦。
四、优质专用小麦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
发展专用小麦,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涉部门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协调,涉农部门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做好服务指导。
1.依托科研单位,加快品种更新优质专用品种是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目前宁麦9号已具备了生产饼干类专用粉的条件,其品质指标已达到或接近进口面粉的'标准。但我市已种植数年,目前种性有所退化,需要依托科研单位,做好提纯复壮,加快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的速度。同时,要加快引进省内外专用小麦新品种,组织品质比较试验,筛选出“专用性强、商用价值高、综合抗性优、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为下一轮品种更新作好储备。
2.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以产定销发展“订单农业”,做好产销衔接工作是抵御市场风险最好办法。饼干类专用小麦,如果不能加工利用而由农民留作家庭制作馒头、面条等,那就由优质小麦变为劣质小麦。因此,农业部门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品种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产品样品,联系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做好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努力促使产销直挂;专用小麦生产者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根据订单要求种植;加工企业或粮食购销企业必须履行合同,按品种、按专用小麦的类型分收、分贮,并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收购。只有这样,才能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确保专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生产基地,实施统一供种生产专用小麦容不得其它类型品种的混杂,而保证品质一致性的最好途径是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统一供种。由于我市人多地少,各家各户经营规模较小,插花种植现象十分普遍,极易造成田间和机械混杂,降低品质,所以开发专用小麦,必须要建立生产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规模种植,提倡一乡一品种,或数乡一品种,防止不同类型品种的混杂。但建设基地应本着对生产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以产销衔接、合同种植为前提,避免盲目种植,造成损失。目前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推广部门、小麦生产者联手建立基地。
4.调优栽培技术,提高专用品质国内外研究表明,小麦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改进耕作技术、改善施肥方法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对现有的专用品种也不能盲目乐观,对其配套技术必须进一步试验、示范。据前人试验,有利于提高饼干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要点是,播期宜适当早播(以10月下旬为宜),播量宜适当减少(控制在6公斤左右),播种方式应采用稻田套播,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并控制后期氮素用量,中后期氮肥比例以不超过20%为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与专用品种相适应的优质配套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专用化生产的优势。
5.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发展氛围发展专用小麦是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专用小麦作为建设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摆上位置,列入议程,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为企业和农民牵好线搭好桥。要加强专用小麦及专用粉的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和优质优价的落实工作,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研究制定加工企业直接收购专用小麦的扶持政策,如解决企业收粮的贷款问题。要增加开发专用小麦的投入,为发展专用小麦创造有利条件。
为进一步拓宽农家堡合作社示范引领带动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决定由参社社员出资建办规模化养殖场,改变农户散养方式,带动我村畜牧业发展,加速畜牧养殖提质增效,解决果园农家肥匮乏问题,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运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手段,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合作社经营的原则,加快养殖场建设和发展,引领带动区域养殖上规模,经营管理上水平,农户收入上台阶。
二、项目名称:
乡村农家堡合作社养殖场
三、项目建设单位:
该项目由乡村农家堡合作社组织实施,项目法人:
四、项目主管、监督单位:
xx
五、项目实施地点:
xx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初步按照基础种羊500只,通过自繁自育达到3000只的养殖场规划建设。宜修建羊舍40间,窑洞12孔,库房800O,职工宿舍及办公用房400O,钢筋混凝土青贮池600m3,运动场20xxO,围墙500m,整修厂区外道路2公里,硬化厂区道路200m,硬化晾晒场地20xxO,架设动力、照明电路2公里,购置拖拉机、粉碎机、割草机、揉丝机、柴油发电机、微型旋耕机等设备设施,购买基础种羊500只。
七、项目实施时间
20xx年10月初开工,20xx年8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购买羊只入场饲养。
八、资金概算及来源
项目共需资金201.6万元,由农家堡专业合作社出资。其中:
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7.6万元。修建羊舍40间,每间7500元,共计30万元;窑洞12孔,每孔3000元,共计3.6万元;运动场20xxO*50元/O=10万元;围墙500m*400元/m=20万元;库房800O*150元/O=12万元;职工宿舍及办公区400O*500元/O=20万元;架设照明电路2公里,每公里1.5万元,共计3万元;动力电2公里,每公里5万元,共计10万元;钢筋混凝土青储池600m3,共计12万元;硬化晾晒场20xxO*50元/O=10万元;拓宽整修厂区外道路2公里,每公里5万元,共计10万元;硬化厂区道路200m*350元/m=7万元。
2、设备投资投资14万元。购置拖拉机、微型旋耕机、粉碎机、揉丝机、柴油发电机各一台,割草机三台等设备,共计14万元。
3、羊只购买:初步购买基础种羊500只,每只800元,计40万元。
九、管理措施
养殖场建成投产后,将按照标准化养殖规范要求,强化工人技术培训,科学饲养管理,严格疫病防控,争取打造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一、课改“合作社”的工作目标
课改“合作社”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既能指导引领,又能实践示范,并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研究型教师团队。
课改“合作社”立足于学生发展和课堂效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鼓励教师批判反思(个体反思),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团队反思);在工作中生成问题,自觉进行教育科研实践;最终产生一批在宜宾市乃至四川省有影响的教研科研成果,打造和培育一支研究型团队,在全校的教研和科研活动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并进一步推进学校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课改“合作社”采用专业团队活动的形式开展工作,以教师间相互合作为方式,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课改“合作社”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载体,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升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改“合作社”的机构设置及成员职责
(一)课改“合作社”的机构设置
课改“合作社”是根据本校发展需要而设置的。
1、课改“合作社”负责人一般由一名学科骨干教师担任,组员由全校教师自由报名参与,经过课改“合作社”负责人考核通过后成为正式成员。
2、课改“合作社”成员必须具备下述条件(准入条件):(1)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愿望;(2)喜欢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3)喜欢孩子,喜欢中小学教师职业,在工作中具有问题意识;(4)喜欢探索,愿意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热心教育科研事业;(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每人一年内只能参加一个“合作社”。
4、每个“合作社”人数不得少于3人,最多不超过5人。
4、“合作社”由教师自愿申请,经学校课改”合作社”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正式挂牌成立。
(二)课改”合作社”的成员职责
1、负责人职责
全面主持课改“合作社”工作,确定“合作社”发展方向,策划”合作社”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合作社”课改和科研计划,包括学科课型模式确立、教科研目标、内容、形式、步骤、考核评价等。
(1)负责本“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规划。组建”合作社”团队,制定”合作社”计划,完善”合作社”日常管理制度。
(2)组织开展教研管理及实践活动。在校级以上开设公开课、现场指导、讲座、报告会等,每年人均1次以上;创设各类指导、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市、区教育系统和学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互动性学习,促进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月不少于2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主题研究等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3)组织开展科研管理及实践活动。提出邀请专家、学者指导课改”合作社”工作和组织学员外出学习交流的建议;以”合作社”为单位,主持1个微型研究课题;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
(4)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负责指导“合作社”成员制订自我发展计划;整合“合作社”资源;实施对学员的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建立”合作社”档案;根据青年教师各自特点,开展教学、科研指导。
(5)建立并维护课改”合作社”博客。利用建立“合作社”博客,搭建课改”合作社”交流平台,有效发挥“合作社”教师的辐射作用。
(6)承担本”合作社”日常管理。负责“合作社”的经费使用和管理;负责总结”合作社”的工作、教研科研经验;提升理论,推广经验,传播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2、“合作社”成员的职责
(1)积极参加课改“合作社”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
(2)制定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3)每人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