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课程标准建设实施方案(推荐5篇)

2024-04-23 22:57:5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标准建设实施方案(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标准建设实施方案(推荐5篇)》。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的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的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研修过程中,研修主页每天公布各市、各学校参与研修情况的实时数据。研修工作结束后,各高中学校向本市教育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厅提交总结报告;两批研修任务完成后,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各市总结报告形成培训工作的总结评价。依据有关标准评选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

第二篇:小学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第三篇: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实施水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青岛市教育局关于新一轮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课程管理规范化,师生素质优良化”的要求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完善创新政策与保障机制,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全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镇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步伐。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塔丘小学、高戈庄小学、尚河头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20xx年,大水泊小学、东杜家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20xx年,仲戈庄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20xx年,撤并大丘小学和兰家疃小学。

三、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分层达标的原则。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同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规范化学校创建相结合。在硬件建设方面,根据青岛市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年度推进,有重点、分批次加大投入,保证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各学校依据全镇总体规划,统筹规划,重点投入,确保完成各年度目标任务。已达标的学校要树立适度超前发展的观念,注重内涵发展,培育办学特色,积极争创各级规范化学校,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

2、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按照“经济、实用、效益”的要求,切实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更新干部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过程,并与规范化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紧密结合,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提高管理效能。在学校内部配备上要坚持实事求是,服从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配而不用现象。硬件建设暂不到位的学校,要以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注重抓好软件建设,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科学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杜绝弄虚作假、东挪西借现象。

四、保障措施

1、成立张戈庄镇小学标准化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由张戈庄小学程木林校长为组长,各学区校长为成员。要求各学区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组织责任,端正观念,认清任务,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2、完善政策激励和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经费支持和社会捐,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对各年度建设标准化的学校优先进行准备,并给予适当补助,但要求对学校实施办学条件改善和改造所需资金,不得负债过大,必须在一到二年能够偿还的情况下建设改造。根据年度建设目标,对创建学校进行重点投入。各创建学校要搞好增收节支,在不产生新的过大债务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学校经费,集中搞好内部设施建设。同时,各学校要积极争取镇财政和社会力量支持,加强学校软件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对于验收合格的学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二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将创建标准化学校纳入对各学校的年度教育考核中去,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把握标准,上下结合,形成合力,确保顺利完成各年度目标。

3、坚持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标准》要求,结合本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生源预测情况,按照“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交通、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逐步撤并规模较小的村级薄弱小学。各学校要向社会和家长大力宣传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政府行为到位、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4、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学校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特色,拓宽校园文化领域,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使校园文化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人文化、艺术化、教育化的方向发展。各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基本规范》,重视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5、加强督查指导和动态管理。驻地小学对本年度创建标准化学校的单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在办学方向、资金使用,规划落实,课程实施、办学行为等方面进行督查和指导,查找问题,限期整改,定期复查。对各项工作进展不利的学校给予“黄牌警告”,对本年度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学校校长写出书面汇报镇标准化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第四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习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

组员: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 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4、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展示并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各级书法比赛。

八、课程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a、理论学习,制订课程研究方案。

b、小组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c、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a、编写校本课程。

b、对学生进行前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c、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

d、培训教师。

e、进行课程开课。

3、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a、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b、总结课程的经验。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段课程标准系列学习研讨活动的通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颁布课程标准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参与对象。

全校教师。

三、研修目标。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四、组织实施。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研修工作,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实施和考核评价。

五、研修内容。

我校所使用的8个学科课程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研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用新课标有效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六、研修方式。

(一)自主研读。

1、研修内容:

自学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2、措施办法:

(1)每位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要重点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核心部分,熟记相关章节,写3000字左右学习笔记。

(2)教师要将学习课标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课标理念、目标、要求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

(二)专题讲座。

1、研修内容:

课程标准的解读。以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等为内容。

2、措施办法:

(1)学校邀请区教研室的教研专家,分学科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并请教研专家现场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教师学习中的困惑。

(2)教师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

(三)集体研讨

1、研修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措施办法:

(1)各学科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各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3)教研组做好学习记录,教研组长写学习小结。

(四)知识测试。

1、测试内容: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措施办法:

学校将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对教师课程标准的研修情况进行检测。两周一次。

七、时间安排。

1、xx月xx日学校部署《课程标准》研修工作。

2、xx月xx日――xx月xx日教师学习任教学科课标。

3、xx月xx日――xx月xx日请专家进行课标解读专题讲座。

4、xx月xx日学校组织进行第一次知识竞赛。

5、xx月xx日――xx月xx日继续学习任教学科课标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研组内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分析课标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并形成研究成果。

6、xx月xx日学校组织进行第二次知识竞赛。

7、xx月xx日――xx月xx日参加区教研室的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整理学习成果。

推荐专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建设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