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推荐6篇)》。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行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立足校本,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多向反思,特色发展。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加快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的理念与品位,为每一个师生的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基本目标
在校本研修年中,要突出一个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二个转变:转变教学观点,转变教学行为;三个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做到五个结合: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做有信念、有理论,自觉追求,不断创新的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智慧型、发展型教师,形成丰富多彩的研究型团队。
三、具体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包括课程改革理论、多元智能论、校本教研理论、学校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特色的理念等。
2、新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各学科的教材及教法,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课程开发研究。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等。
4、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包括班主任工作培训、少先队工作培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等。
5、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培训和研究。
6、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与研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努力创办“特色教育”。
7、定位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活动与研究要充分发挥骨干群体的引领作用,实施领导干部随堂听课制度。发动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学。
8、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展开有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每学期设计两到三个研讨活动的主题。供教师们自由选择参加。让教师在广泛的交流中相互学习。
9、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组织教科研竞赛,比赛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以贴近教师实际为原则。通过各类业务竞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0、开展“三个层次”的研究,即反思性研究、专题性研究、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反思性研究:研究主体定位于每位教师,最终成果是以论文和案例为标志。B、专题性小课题研究:研究主体定位于学校中层及骨干教师。最终成果是专题讲座、调研报告。C、课题研究:以学校名义整体规划讲究操作规范性,代表学校的研究水平。
11、积极倡导建立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教师个性化成长机制,每一个老师规划并设计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将对老师成长提供尽量多的帮助,并建立起对教师成长过程的管理和阶段成果的展示与反思的评价机制。创设新机制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
12、多层次开展“三个一”活动: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培训,一次业务竞赛,召开一次课改经验交流会。
教导处每学期举办一次课改专题讲座,组织一堂新课程教学观摩课和一场课改论坛。
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上一堂课改研讨课,组织一次教法与学法研讨活动。
课题组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一节汇报课,撰写一份实验总结。
骨干教师确定一名帮扶对象,上一节特色示范课,承担一项课题实验。
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和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研论文。
四、保障措施
1、 成立校本研修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年活动的领导、规划和指导。
2、根据学校研修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计划,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教师制定研修活动计划及时检查指导。
3模式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第一个层面即每个教研组中的几个有经验的骨干教师集体带教几个青年教师,互相探讨,各取其长;第二个层面是组织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担任校本研修活动的领头人,组成处室研修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教科研活动进行具体指导。
4、建立课堂教学反思三级管理制度。
每月各组进行一次个人、组内和校内研究课,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反思为桥梁,校内反思为导向的教学中反思机制,每学期末教师反思日记随笔集评比机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加强。
5、充分利用科研载体,努力营造良好教科研氛围
在教科研实践活动中,创造、完善活动载体。 通过“教研组、备课题组活动”、“课题小组活动”,使学校教科研的氛围日趋浓烈。
6、拓宽教师的视野,扩大学校对外交流活动
通过校外听课交流,送课下乡,参加师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7、依据本校实际和特色,多渠道的构建校本培训模式
从实际出发,构建以下模式:即课堂教学达标争优模式、自我反思模式、骨干示范模式、课题驱动模式、问题研究模式。
五、活动安排
校本研修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表彰。
宣传动员
二月:动员会
三月:课堂教学研究:骨干教师示范
四月:课改经验交流会: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五月:教师基本功竞赛
六月:课题研究成果展:总结表彰,校本研修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我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研修重点
1、讨论完成计划各项工作。
2、建立电子备课室,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的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
3、采取“板块”教研形式,进行分科教研活动。
4、认真组织开展“精品课”展示活动,如“领导上展示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等系列活动,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5、继续加强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激活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逐步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使教师真正向实践――反思型转变。
6、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研修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本学年重点学习教育理论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
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至少细致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制定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每周二下午的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要做到:
(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
(3)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3、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我校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一、研修指导思想
阅读对于传播积累,发展人类文化知识,对于促进人类智慧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阅读内容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最坚实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思维,陶冶情操,培育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研修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默读课文并具有初步的速读能力。
3、能分清课文的层次和条理。
4、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6、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7、懂得一般阅读的方法,会做读书笔记。
8、能灵活运用从阅读中获得的资料说话作文。
三、研修内容及形式
1、了解性阅读
(1)选择故事性强,富有儿童情趣,插图精美的课文引起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2)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报,培养阅读的稳定性。
(3)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者背诵课文,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和良好的记忆。
2、理解性阅读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较为自觉地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理解课文,比较熟练地运用工具书和参考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对课外读物进行分析、思考,把了解内容和理解意义结合起来。
(2)给学生提供表诉自己阅读收获、体会的机会,鼓励他们坚持写读书笔记,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发展性、延伸性阅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广泛迁移。
3、品评性阅读
(1)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课堂上给他们发议论的时间,给他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组织一些书评影评活动。
(2)请家长配合选择读物。
4、创造性阅读
(1)教学中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促使知识迁移的机会,教给他们选择图书和观察的方法,鼓励他们用创造性的方法解答问题。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引导学生逐步扩大阅读面,帮助他们选择读物,准备词典一类工具书,为进一步阅读架设好桥梁。
四、研修方法
1、从阅读客体(即阅读内容)的角度。
2、从阅读的主体(学生的阅读特点、心理过程、内在规律等)角度。
五、研修效果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
2、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各阶段都有训练重点,课堂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3、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内容的、方法的、心理的.),安排训练内容,设计练习时要兼顾这些特点。
4、培养阅读能力,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实验中学会阅读。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以县教体局和中心校的校本研修精神为指导,力主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原理、教学基本功训练、学科教学整合能力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训练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校本研修的目的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
2、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
3、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型组织。
三、校本研修的开展途径
1、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竞赛,力足课堂教学,探索促进课堂实效的教学模式;
2、结合县教研室的活动安排,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提升全体老师的专业素养;
3、力足校本实际,开展以校本课程(语文阅读、英语阅读)为主的探究,力争有特色,有创新;
4、力足研做结合,开展适合我校实际的集体备课活动。
四、校本研修的实施办法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校本研修工作以学校主题开展活动与教研组活动相结合;
(3)、加大对校本研修工作的反馈。
2、健全校本研修制度,落实校本研修效果。
(1)、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无故不参加校本研修的教师要全校通报批评,并把校本研修考勤与教师个人绩效挂钩;
(2)、校本研修要有计划、早安排,重落实,强反馈。教导处负责各阶段校本研修的主题,要做到有计划,早安排,对校本研修的情况要及时通过校讯通在全体老师中反馈。
(3)、建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档案。
3、采取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
(1)、通过课堂竞赛的预赛、决赛,在全体老师中形成高效课堂的氛围,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使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得以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推广。
(2)、活动促进:通过开展课堂竞赛活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等,使老师们形成相互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的'热潮。
(3)、落实反馈:对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校本研修活动,都要抓落实,强反馈,使老师们切实得到提高和发展。
(4)研做结合:校本研修的开展,力求结合学校实际及老师们工作的困惑点展开,不搞形式,注重实践,力争使研修一次,教师提高一次,课堂教学促进一次。
(5)、互通交流: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开放、互通有无。另外,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教师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校本研修措施保障
1、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
要根据不同时间段开展不同主题研修:
2、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相结合。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学科的实际,特制定物理学科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
一、工作思路
以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通过学习、培训、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推进“引研结用”教学法的实施和推广。
二、工作要点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主要工作:培训和发展组内教师,加强组内教师的凝聚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展教学研究,并把握外出研修活动的机会,开发整合教学资源。
2、推进课改,提高质量。学校成立师徒对子,打造特色教师梯队,帮扶中青年教师岗位成才。
(1)打造特色教师:梯队教师协作指导和定向指导相结合,每周每位指导教师至少一次深入特色教师的课堂听课和交流,促进被指导教师在课堂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2)帮扶中青年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每月至少两次深入被帮扶教师的课堂听课和指导,被帮扶教师每周至少一次进入指定教师的课堂听课和学习。各位教师的听课资料每月底交相应负责人检查备案。
3、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各组内教师结合“引研结用”教学法和创特色的'工
作开展实效课堂教学。
4、教师继续教育。通过撰写论文、课外辅导、研修培训、网络研修和每周的业务学习自学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能力。各种培训做到有准备、有主讲、有主题并且有记录。
5、教师读书活动。本学期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做到“好读书,读好书” ,并认真书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6、教师技能测试。本学期将进行课堂教学大赛和教师基本功大赛,成绩将记入教师考核档案。
7、建立学校研修评价体系。
8、研修成果登记和评价。期末对研修成果进行登记,登记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评价。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使培训健康有序开展。
在校各级领导的组织和监督下,保证培训健康有序开展,保质保量的完成培训任务。
2、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培训扎实、高效。
为确保参训教师“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为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学校研究制定考勤、考核、奖励等制度,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与教师量化、继续教育、职称评聘、教学能手、名师、优秀教师评选等挂钩,确保教师参训期间纪律严明,态度积极,作风扎实,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以提高本次培训的效率。
3、参加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的义务,每个教师都必需按要求完成相
应的培训任务。
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创新,通过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研修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研修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全面贯彻鲁政发(20--)49号文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指示精神,科学界定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主要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基本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为高等学校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借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已经形成的部分)。自20--年9月开始山东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分两批下达了56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任务,全面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评价制度变革,着力开发以能力为本位、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做学教一体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整体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参与开发学校有227所,参与的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师达3000余人。我校既有牵头专业又有参与专业,请设法与相关专业的学校联系,予以借鉴。
中职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是教学计划中的核心部分,无论如何改进,必须统一到我院该格式的规范要求之内,若有异议,及时提出商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基本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为高等学校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和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公共必修课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也可根据需要开设其他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
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课程地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从第一学期开始就逐步开设专业技能课程。
每个专业都应确定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训环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部分予以重点列示。在相近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或相近课程要求上,务必注意口径上的一致性和专业上的特殊性。有开设先后要求的课程,要按顺序排列。
涉农专业要突出涉农课程的设置,要有涉农的专业技能考核,至少要开设3门以上的与涉农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
(三)内容要求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4.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5.教学计划进程表
6.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7.实践教学安排表8.证书结构表
9.成绩考核
(五)学时要求
总学时是指学生学习期间的理论和实践全部课时,含在校期间的全天实习、校外顶岗实习、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课时,不含考试课时。按我院每学期19周减1周考试,周学时一般为28(整周军训、教育、顶岗实习按30学时)计算。三年学制的总学时约为3000-3200;二年学制的总学时约为2000-2100。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可根据不同专业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一般德育课、体育与健康开课2学年,每周2学时;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因考证需要,开课1学年,每周2学时;语文开课1学年,每周2学时;数学可在需要的专业开课1学年,每周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德育和体育课要开全开足,文化课可根据专业需要尽量压缩或穿插在专业课中适当补充其需要的文化基础内容。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校内实习和定岗实习的时间,定岗实习安排1学年。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应占总学时的90%,选修课为10%。
(六)学分要求
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二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10。军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
(七)格式要求
纸张类型:A4纸。页边距:上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5厘米。
正文用仿宋小4号排列,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固定值20~23磅。
总标题:要体现出年级、学制、办学层次和专业名称,务必规范准确。学制分三年和二年,办学层次分中专、中专涉农、中技工,专业名称一定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完全一致。例如:“201x级三年制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或“201x级三年制中专涉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或“201x级二年制中技工《烹饪》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总标题用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排列,如有专业方向可加括号或另行副标题说明。
正文内标题:一级仿宋小3号加粗空两格按一、二、三、占一行不加标点符号排列。二级仿宋4号加粗空两格按(一)(二)(三)占一行不加标点符号排列。三级仿宋小4号加粗空两格按1.2.3占一行不加标点符号(或不单独一行加标点符号)排列。四级、五级按(1)(2)(3)和①②③同正文排列一致。
各种表格:标题黑体四号,表头格式勿动。表内文字仿宋5号或小五号。务必注意各表格之间的内容及数字之间的衔接和吻合。
四、任务安排
中职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实行责任分工制度。中职部统一组织安排,具体指导督促,负责审定印制。基础部(会同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统一确定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并审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情况。各系部全面负责本系的中职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组织工作,要逐级分解,落实到人;专业教研室要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编写和集中讨论定稿,综合科要指导监督并保证本系部相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稳定性和大体一致性,系部主任要审核审批。收交后由中职部报主管教学院领导批准执行。各系部综合科长、教研室主任必须全面掌握本系、本教研室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写内容和进展情况,必要时应直接参与编写工作。凡参加编写的各级领导和具体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鲁政发(20--)49号文,全面理解此次修订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在广泛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方可着手进行,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中职教学计划修订工作。
推荐专题: 中职校本研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