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村级生态扶贫实施方案(合集)

2024-01-16 22:37:4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级生态扶贫实施方案(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村级生态扶贫实施方案(合集)》。

第一篇: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井水,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进行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井水。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

2、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三格式化粪池建设,争取在上半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xxxx年xx月开始至xxxx年xx月结束,共壹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xxxx年xx月-xx月)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xxxx年xx月)xxxx年xx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并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xxxx年xx月―xxxx年xx月)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xxxx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xxxx年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xxxx年xx月)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壹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井水。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镇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镇长

常务副组长:xxx综治副镇长

副组长:xxx党委委员

xxx副镇长

成员:xxx边防所所长

xxx镇党政办负责人

xxx安办主任

xxx镇国土资源所所长

xxx镇林业站站长

xxx规划站负责人

xxx民政办负责人

xxxxx村支书

xxxxx村村长

2、结合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村小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

(1)抓好村小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垃圾池等卫生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及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实施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和新民居建设工作。

(3)实施道路硬化、亮化、排水等硬件设施建设。

(4)加强村活动中心建设、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农民文艺队伍建设。

(5)实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善就医条件。

3、落实村干部包组责任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村内的要事来办,对工作进度进行及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资金保障。

1、充分利用帮扶资金。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美丽乡村建设,汇聚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和整合移民、交通、农业、林业、卫生、文化等方面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投入。

3、集体自筹资金。按照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建立村级卫生费用村集体自筹机制,用于村保洁员工资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季度通报制度。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第二篇: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短的二十个字,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构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根据我村自然条件、现有状况及发展潜力,提出以三大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一、鑫源村概况及产业现状

1、基本村情

鑫源村位于佛坪县西北角,距县城72公里,鑫源乡政府建于其中,金水河纵贯南北。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34户,498人,平均海拔110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210余天。全村有劳力252人,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传统的养殖业及劳务输出为主,200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214元。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鑫源村海拔高,气候温润,适宜中药材的栽植,近年来,鑫源村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以山茱萸,生猪,为主导产业,止2010年底全村累积发展1860亩,垦抚管理1800亩。鑫源村又处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加之鑫源村是金水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大熊猫、羚牛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经常出没,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全县确定的以县城凉风垭―黑龙潭―鑫源的以秦岭山水峡谷风情观光的大众性旅游线路的出口,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又将成为鑫源村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鑫源村共有耕地478亩,其中水田257亩,旱地221亩,人均耕地到达0.95亩,人均占有水田到达0.51亩,共有堰渠5条10000米,保灌水田250亩,境内年降雨量938毫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少雨,夏旱秋淋,农业生产受到必须制约;全村共有经济园林3000亩,其中山茱萸1860亩,板栗200亩,厚朴、杜仲、木瓜等经济园林800亩,新建梨园55亩,有可利用荒坡、荒山860亩。

二、鑫源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群众经济实力,把鑫源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盲目攀比。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状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生产发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产业支撑。

4、坚持尊重民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用心引导农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城乡互助资金协会的推动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

(三)产业经济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000元以上,递增15%。

长期目标:用5年时间,把鑫源村真正建成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村民人均收入到达8000元以上,年递增8%,实现小康,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和谐。

三、重点项目建设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1)农田灌溉工程。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2、耕地质量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地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至2010年良种覆盖率90%,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产业经济建设

按照“抓大户、抓示范、抓亮点”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山茱萸、板栗、生猪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中的产业支撑项目。新发展山茱萸200亩,垦抚管理800亩;嫁接改造野生板栗200亩,垦抚管理600亩;生猪饲养量到达800头,出栏550头。按照“一村一品”模式,以培育示范大户为重点,继续抓好天麻、猪苓、核桃、食用菌、魔芋、土鸡、中蜂、特种养殖等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天麻3000平方米,猪苓1700平方米,核桃100亩,中蜂750箱,土鸡饲养量1500只以上,特色养殖实现突破。

(三)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主导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全程服务,确保农民产生效益;二是发展板栗、生猪、山茱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餐饮娱乐服务业,以饱满的热情,特色的徽菜,特有的民俗风情,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从而使农民增收。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收。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做好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空间,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至2010年各种技能培训农民达1000人,外出务工农民120人,人均创收2万元。

4、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保各种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用心性,增强农民增收活力。

(四)壮大村群众经济实力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从村群众自身条件出发,盘活村群众现有资产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领导,成立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村的建设规划,具体措施和分年度具体实施目标,负责宣传及协调等日常工作。

(二)调动全村力量,发挥“五个优势”,大力营造全民用心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泛深

入宣传、层层组织发动,使建设新农村的目的、好处、资料、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发挥村两委的组织带头作用,用心发挥本村旅外人士、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优势,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的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使命中来。

(三)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不仅仅是获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用心培养现代新型农民。

一是要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培养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带给人力和智力支持;

三是加强输出劳务的培训管理,做好农民工外出前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村务公开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普遍关注的村务,通过必须的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真实状况的基础上,参与决策与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对推动新农村的民主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村务公开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

第三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稳步推进我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一批“十四五”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统称重点村),从资金投入、政策帮扶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打造高标准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示范、勇争先”。

(二)总体目标。持续巩固拓展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路域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服务水平。至20xx年过渡期结束,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力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示范引领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二、选点条件

在全市涉农县区、湾里管理局行政村(不含相当于行政村有农业人口的林场、农场、居委、社区等)中,选定18个基础条件较好、自然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行政村(“十三五”省市级脱贫村和“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除外),其中进贤县5个,南昌县、安义县、新建区各4个,湾里管理局1个,作为“十四五”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统筹整合各级资源资金,加强政策支持,进行重点帮扶。

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可结合实际,自主选定一批“十四五”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原则上要将“十三五”省级市级脱贫村全部纳入当地“十四五”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范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报县(区)政府批准,力争20xx年上半年完成省、市、县级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守住耕地,盘活资源,以微更新方式整合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村容村貌规划设计衔接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打造“生态和谐、产业兴旺、文韵优美”的南昌乡村。

(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效。立足重点村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根据“一镇一品”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链条,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快形成区域性特色品牌,促进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持续实施消费帮扶,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至20xx年,重点村有一个以上特色产业,创办一家以上农民合作社,有条件的村建成一个电商快递综合站。

(三)大力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深入推进重点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和路网联通路高质量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成网成片,分年度梯次实施“白改黑”,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标线、标识、标牌的设置和维护,排查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全面拆除道路两侧违章建筑、残垣断壁和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物,统一两侧商家店招店牌,规范整治各类管线和垃圾收集设施,全面清理各类乱堆乱放的垃圾,在道路两侧因地制宜栽种本土树种,提升路域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和安全水平,打造美丽风景示范线。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资金项目、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投资向重点村延伸覆盖,着力解决生活保障、卫生医疗、教育就学、住房饮水等实际困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四)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巩固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推动重点村污水处理,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分类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对建设不规范的农村户厕分类分步进行整改。加强无厕户、旱厕户的改造提升和乡村公厕建设,到20xx年,重点村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广泛开展“三清、三整、三建”行动(清杂物、沟渠、粪污,整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吊乱挂,建菜园、果园、花园),加强环境日常管护,落实村内道路、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面貌走在全省前列。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重点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党员示范引领,村民理事会、妇女小组长、志愿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阳光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特殊对象巾帼帮帮团”活动,引导更多家庭共建美丽环境。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巩固深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农村“雪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村调解平台和调解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礼俗,深入推进婚丧嫁娶领域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引导重点村依托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稳固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重点村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布局冷链仓储物流节点,因地制宜结合需求建设电商快递综合站。引导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对重点村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每村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根据重点村建设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重点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则上每个重点村每年安排新农村建设村点不少于4个,结合各地规划和特色,全面提升重点村农村环境和乡村建设品质。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金融保险服务。

加大对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金融帮扶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贷款担保方式,在贷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村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政策,允许新增贷款、续贷展期贷款在过渡期内继续给予贴息和纳入风险补偿。鼓励创新险种,提升重点村保险服务质量,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重点村乡村振兴。

(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

加强重点村帮扶工作,根据重点村村情实际,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要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十四五”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家官乡贤参与重点村乡村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各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实施”的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严格督察考核。

将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对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同时通过市县电视台对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过程全程记录、前后对比,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员监督作用。

(三)激发内生动力。

广泛依靠发动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村级组织和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阵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及时总结宣传推广重点村乡村振兴好经验好做法,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扶智扶志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乡贤及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家乡乡村振兴大业热情。

第四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不断增强乡村建设的综合示范带动能力,根据市委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20xx年开始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转变乡村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村庄规划建设为先导,以乡村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推手,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努力让广大乡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县政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综合协调的作用,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示范村建设全过程,做到建设前群众赞成,建设中群众参与,建成后群众满意。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加强业务指导,集成各类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和投入示范村建设。

(二)科学规划,引领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在不失农村韵味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村,通过“连点成面、连片成带”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发展。

(三)自然和谐,突出特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立足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让村组建设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着力把乡村打造成突显当地乡土气息和民风民俗,产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新型示范村建设典型。

(四)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通过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打造支撑乡村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等,营造“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

(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乡村美丽建设的先行区、试验场,借鉴和引入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集民意、汇民智,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机制推进新活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和典范。

三、基本条件

(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区位优势。重点选择位于交通干道和铁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村组。按照串点连线、合线成面的思路,优先选择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村组。

(二)环境状况: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庄形态基础,有拓展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潜力。重点选择特色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移民新村、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

(三)文化底蕴:村组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民风民俗较鲜明。

(四)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有较好发展,有一定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优先选择有实力企业入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建成后可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村组。

(五)干群基础: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有较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强。干群关系和谐,群众积极性高。

四、目标任务

建成10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综合性、示范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经县人民政府同意,

五、建设内容

(一)规划编制。以“改善人居环境、留得住乡愁”为理念,立足于村庄综合改造,注重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功能区,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开展示范村规划编制;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合理布局、注重实效”为原则,明确示范村的建设定位、并且选定1项以上特色优势明显的富民产业,实现多规合一,制定乡村发展规划。突出传承优秀文化及融合乡村旅游,重点对建筑特色、村庄布局、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排水和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绿化亮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二)产业兴旺。以促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规划,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科技支撑建设水平;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文旅局、财政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三)生态宜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青山绿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突出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彰显黄土风情,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村组现有和新建建筑、乡村环境要素引导进行乡土化改造,延续历史文脉,凝聚故土情结,提升“乡土、乡情、乡愁”,打造有韵味、有特点的村落民居。民居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黄土风貌、特色民居、古树名树得到合理保护。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示范村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民宿、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持续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的、宜居乡村活动成果基础上,突出抓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和农业废弃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八清一改”,改变影响村组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优美宜居环境。(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林业局、宣传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四)乡风文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着力保护当地的特色民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挖掘乡村人文、生态特色内涵,在空间格局和景观塑造上力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培育农事体验节庆和特色节庆品牌。健全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机制,教、科、文、卫、体、计生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建设图书室、文化广场、小舞台、运动场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有民俗文化底蕴的村组,做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开展以民俗民居传承、保护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村史陈列室或类似设施建设。村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村庄有文体团队、活动阵地和特色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使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崇尚科学、健康娱乐、邻里互助、家庭和谐的风气得到弘扬。(牵头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五)治理有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振兴,建立村组建设和管理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抓好“一组两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开展村务管理,健全乡村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民学法用法示范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牵头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生活富裕。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载体(平台),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村级就业、社会保障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群众文化体育、法律等六项服务,努力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探索建立村庄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体制机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共同投入、建设及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牵头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组织部、人社局、民政局、文旅局、教科体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丹州街道办事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20xx年我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成立##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任组长,县委常委、副书记王晓春、副县长曹红星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规划等,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推进(具体分工方案详见附件)。各乡镇要实行乡镇长(主任)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项工作的细化方案,靠前指挥,积极需相关部门沟通,落实至少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驻村协调组织群众。

(二)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示范村建设实行“例会”制度,县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开工作例会,听取示范村建设进度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事项,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农办)负责全县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示范村产业发展。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职责,指导制定方案开展建设,优先安排本部门涉农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到示范村建设。

(三)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投入到示范村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市拨付一点、本级财政配套安排一点、群众自筹解决一点、企业参与投入一点、社会帮扶捐助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解决。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示范村建设,县级财政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以建设示范村为平台,推进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金整合。

要建立完善示范村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按相关规定严格管理使用,厉行节约,不得超标准、超规格使用。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示范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要建立起“一组两会”村民议事机制,讨论并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论坛、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造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

(五)加强督导,确保成效。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示范村建设进度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跟进。项目由各乡镇政(丹州街道办事处)府组织实施,乡镇政府(丹州街道办办事处)要加强建设进度管理,确保建设任务按期高质高效完成,保障资金投入产生效益,及时上报各项材料。

第五篇: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xxxx镇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处,全境由东向西走向的流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的胡岭山脉和南北走向的西岭山系错综相交而成。牌楼河、八里十河、寺坪河三条河流纵贯全镇,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xxxx镇15村162个村民小组,4238户,15731人。全镇平均海拨950米,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400―660毫米。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是山茱萸、核桃、魔芋最佳适生区。按照全镇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结合“一村一品”近几年来的发展实际,现制定xxxx镇20xx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畜、药、果、劳”四大产业为重点,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劳务抓培训”思路,坚持“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增收入”的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核桃、山茱萸、劳务输出产业,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走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之路,全面推进我镇产业发展,尽快让产业化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

二、目标任务

以华茂鸡、生猪养殖、中药材、林果业、劳务输出为重点,建基地、圹规模、提效益、促增收,围绕“打造优势、唱地方戏、走特色路”工作思路,与华茂公司、丹南富源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公司、社团合作,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供、销做保障。

规范林果基地建设,建成百亩良种山茱萸采穗基地,完成万亩山茱萸科管,千亩核桃建园,构成千亩板栗、千亩核桃和万亩山茱萸基地建设。建成白桑塬村千头育肥猪场,东沟、常路、牌楼河、银洞散养鸡基地,建大棚到达15棚以上,全镇发展魔芋3000亩,良种核桃建园1300亩,种植中药材20xxxx亩,建成4个村的树型金银花基地。劳务输出到达6500人以上,创收入6800万元以上。

1、山茱萸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结合党建载体促进协会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功能。继续抓好“寺坪牌”山茱萸品牌推介工作,抓营销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业绩。进取邀请县以上林果专家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培训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进取联系县林果站加快启动山茱萸采穗园建设项目工程。白桑塬村标准化建园500亩,科管3600亩;石庙村标准化建园300亩,科管1350亩;龙嘴村科管1200亩。

2、核桃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进取联系县林果站加强优质核桃高接换优培训,实现寺坪村、赵塬村高接换优4000株。

寺坪村标准化建园500亩,新发展50亩科管1350亩;赵塬村标准化建园300亩,新发展100亩,科管1000亩。

3、魔芋产业规划。

魔芋在xxxx镇是个新兴产业,以赵塬村、东沟村20xx年发展魔芋基地为基础,开展教育培训互动,继续提高魔芋种植面积,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

4、药业产业规划。

在做好传统产业山茱萸、核桃科管的基础上,每村发展集中连片丹参等同类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连片面积至少50亩以上,由农综站组织至少培训6场次800人以上。抓住麦忙过后的机会,拟建树形金银花基地300亩并逐步扩大规模,规划在3至5年内成为我镇另一个主导产业,另一个增加群众收入的.亮点;

5、畜牧产业发展。扩大畜牧小区建设,加快花园银洞散养鸡基地建设,在入秋前引进仔鸡;力争东沟村建华茂大棚鸡10个以上,加快白桑园村千头养猪场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年底前出栏一批,带动全镇畜牧业发展。

6、劳务输出产业规划。进取抓好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培训6次以上,提高有组织外出劳务人数,努力转变务工工种,提高务工人员工资,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年底劳务输出人数到达4000人。

7、以百万亩油松林为依托,以金狮谷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倾力打造金狮谷这一xxxx镇生态旅游品牌,全力营造蓝天、青山、碧水的生态镇,休闲观光的旅游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镇上成立了“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帮扶村支部制度,按照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由一个工作队驻村包抓,发展一个环境无污染、产品无公害、生产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构成一个有商标品牌的主导产品的总体要求,成立15个工作队,由副科级包片领导带队,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2、因地制宜,制订规划。镇上抽调骨干深入全镇15个村实地调查,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产业现状、工作基础、发展潜力等实际情景,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把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择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制订贴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

3、发展大户,示范带动。农村经济靠能人带动。我们把发展产业大户作为扩大基地规模、发展“一村一品”的突破口,采取“市场引导、群众自愿、政府扶持、试点示范、各方支持”的办法,培育了一批“敢为人先、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强化服务,科技支撑。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产业健康发展供给了有力人才保障。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

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名、特、优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优质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优质农资普遍推广。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指导员和农业“110”科技服务制度,制定无公害粮食、山茱萸、核桃、洋芋等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引导广大农民进取生产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

5、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取争取项目。实施十大惠民工程,进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产业发展示范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进取性。

6、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引导体系。发展农村产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将涉农项目有效整合,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经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努力培育一批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发展典型。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营造一村一品发展良好环境。

7、培育新型农民,开拓市场,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诚信意识,进取消除不良舆论,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的参与和发展。

第六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接续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强力推动示范村创建,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二、创建原则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三、创建申报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xx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四、创建内容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五、创建步骤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六、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

推荐专题: 村级生态扶贫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