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大全)

2024-01-16 22:36: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大全)》。

第一篇: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三年为期、三级努力、整体脱贫、率先小康”目标顺利实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实现20xx年整体脱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总要求,突出西部减村、东部减户两个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区域开发与村户脱贫、扶贫与扶智三个结合,推进农旅结合、农企对接、互助合作社、“两减一扶”四种模式,细化“五个一批”(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培训扶智一批),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项目、资金、措施、选人、成效 “六个精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党政主导,合力攻坚。积极发挥区乡村三级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分类分级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组、到户、到人。

(三)强基固本,自力更生。建优建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带领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投身扶贫攻坚行动,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全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金融扶贫信贷机制、政策性保险机制、“大扶贫”助力机制、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增强扶贫开发活力与内生致富能力,确保能脱贫、不返贫。

三、目标任务

以国家确认的我区20xx年底贫困人口35100人、贫困户15412户为基数,分年度、分层次加快推进减贫进度,确保20xx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稳定脱贫,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面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

20xx年减少贫困人口2500户、6000人;出列5个村:蛟龙寺村、背马山村、黄金河村、常家垭村、黄家冲村。

20xx年减少贫困人口5700户、120xx人;出列7个村:龚家河村、观音堂村、黄马河村、金竹村、张家口村、杨家河村、古村坪村。

20xx年减少贫困人口 7200户、17000人;出列14个村:马卧泥村、三隅口村、磨坪村、天鹅池村、中洲山村、界岭村、中岭村、柏果淌村、头顶石村、暮阳村、务河村、莲沱村、唐家坝村、孙家河村。

四、主要措施

全区按照 “十个一”扶贫工作机制(制定一个脱贫总体方案、拟定一个村级分年度实施计划、一个区直单位联系、一个工作队进驻、一个互助合作社、一户一名包保责任人、一本建档手册,对26个贫困村还需做到一村一名区级领导、一名“第一书记”、一家企业帮扶),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整体脱贫。

1.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设立产业扶贫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柑桔、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小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扶持通过流转等方式在村建立与农民利益连接紧密的企业发展壮大,改造和新建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农旅结合扶贫示范村。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

2.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出行、用水、用电、通信、住房等难题。到20xx年,实现组组通晴雨路,常住人口50户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和群聚村落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保障生产灌溉用水,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户户通,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对3万多户农村土坯房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彻底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和面貌;将居住于高山等偏僻地区贫困户、危旧房户迁移到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确保应搬尽搬,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4.实施保障救助兜底工程。对低保、五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行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床睡、有电用、有安全水喝、有安全房住、有法定监护人”的基本目标。设立大病关爱基金,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5.实施教育培训扶智工程。制定贫困户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实施“9+3”教育计划。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帮扶贫困学生的关怀机制。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助学基金会。完善农技服务入户制度,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培训力度,让每个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和至少有一人有稳定的就业

五、方法步骤

精准扶贫工作从20xx年8月底启动,至20xx年12月底结束,分六个阶段开展。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9月底前)

(1)调查摸底,锁定贫困对象

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方法,以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为责任主体,按照户自主申请、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区确认备案等程序,摸清全区农村现有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建立区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确保“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

(2)组建队伍,入户核查结对

由区委组织部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审定”的方式,选派26个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其余各村由联系的区直单位选派班子成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并组建2人以上的驻村工作队。区乡两级干部职工每人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户;若联系村贫困户数大于区乡联村单位干部职工人数,剩下贫困户则由村支部、村委会安排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结对帮扶;对于低保户、五保户,村由支部书记联系;乡镇由乡镇长负责,民政办主任联系;区由分管副区长负责,区民政局局长联系,落实兜底保障机制,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确保“一村一队、一户一人”。各包户党员干部要按照(营销方案策划书)贫困户界定标准及程序,迅速进村入户开展核查工作,进行有效识别,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第二篇: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县两办印发的《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办发〔**〕21号)文件精神,依托干部下基层开展“三送”工作的平台,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结对帮扶目标

从**年起,对驻点帮扶村**镇**村、**乡**村共计40户贫困户开展单位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通过扶贫攻坚,确保帮扶村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年均增幅,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接近全县平均水平,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结对帮扶方式

1、与“三送”工作相结合,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与“三送”工作队为同一支队伍。

2、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按照“543”的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即县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5户、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4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3户。**县行政服务中心结对扶贫对象为**镇**村6户、**乡**村40户,其余由乡镇干部包干托底。

3、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人员自然接替。对新进入的返贫农户,要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

三、结对帮扶内容

1、对所驻村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存在问题、群众意愿等进行调研。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已在册的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情况、就业意愿、技能培训意向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志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在册。对属于贫困户但不在册的,按程序补录;对不属于贫困户的,按程序及时调整出册。

2、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结合当地实际,帮助贫困村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定脱贫措施。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分户制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重点做好“五帮扶”:

(一)帮扶发展产业。帮扶贫困村河扶贫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两茶一苗”及生态鱼等农业主导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及农村电商等服务产业,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动精准扶贫。要鼓励引导贫困村、贫困对象以产权为纽带,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将土(林)地吃饱经营权作价、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参与合作农场、联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龙头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

(二)帮扶就业创业。利用县有条件,组织贫困家庭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实现就业增收。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三)帮扶完善保障。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根据上级要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

(四)帮扶改善条件。一是继续协助完成土坯房改造任务,确保住上“安全房”;二是开展贫困村居民饮水提升工程,确保喝上“放心水”;三是加快贫困村公路建设和信息网络通讯设施建设,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四是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灌溉条件;五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帮扶提升后劲。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城乡社会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重复访、非正常上访问题。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管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工作队,其中**为队长兼**镇**村“专职书记”,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上报本单位该项工作相关资料;**为管委会驻**乡**村联络员;**为公共交易中心联络员,负责将本部门精准扶贫相关资料台账分类汇总后递交至**处,并适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二)保障帮扶资金。根据文件规定,县级财政筹集扶贫救助专项资金成立产业扶贫担保公司,用于支持发展扶贫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按照每个贫困村100万元的标准安排5700万元,用于57个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收益可用于托底保障和壮大产业;采取帮扶单位向上争一点、单位自筹一点、向社会募捐一点的办法,在不增加干部个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按一定标准筹措资金专项支持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不享受资金补助。

(三)加强舆论引导。要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等各种载体,宣传好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取得成果及典型事迹等,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要上门上户宣传结对帮扶各项政策,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对接落实到位。

(五)加强管理考核。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帮扶工作负总责,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研究结对帮扶工作1次以上。单位分管领导每月驻村不少于10天,队长、队员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5天。不驻村的结对帮扶干部每年上门联系不少于4次,平时加强电话联系,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以帮扶村所在乡镇管理为主,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单位保障驻村工作队的生产和工作。驻村工作队和队员日常工作要坐到“四有”:有工作计划、有工作制度、有帮扶记录、有帮扶台账(表册),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帮扶对象脱贫。

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实施单向考评,帮扶成效好的给予表彰,工作不力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通报批评。对驻村工作队员和其他帮扶干部实行差异化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攻坚任务,现就做好全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范围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贫困村所在地幼儿园、小学和教学点。根据全市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具体对象包括贫困家庭学龄人口89525人,其中:幼儿园12332人,小学37897人,初中16529人,高中9201人,中职3050人,大学生11593人;包括贫困村所在地学校465所和教师5441人。

二、工作目标

(一)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所有学生都能上学。

(二)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结合全面改薄工程,在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上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重点倾斜,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所有学生都能上好学。

(三)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培训全覆盖。利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全面培训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队伍,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补充、培训、交流、保障到位,所有学生都有好老师教。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贫困生资助工程

1、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各县市区要加大配套力度,保证建档立卡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

2、落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课本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补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营养膳食费每生每年800元。已实行校车专业化运营的县市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由财政补贴,免费乘车。

3、落实普通高中教育资助政策。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发放每生每年2500元助学金。

4、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发放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助学金,发放“雨露计划”补助每生每年3000元,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5、落实高等教育资助政策。提供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1000元―12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高职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补助每生每年3000元。资助高校新生入学路费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费,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1000元。引导社会各界捐资,设立奖励基金,对考取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的贫困生一次性给予奖学金。

6、落实特困学生特殊救助政策。县市区设立特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采取资助政策叠加的方式,对特困生予以特别救助。

(二)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

1、重点改善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办学条件。将贫困村所在地学校纳入“全面改薄”规划,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校舍、教育装备、运动场地、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到20xx年,全市完成406所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其中20xx年280所、20xx年126所。

2、重点推进贫困村所在地学前教育建设。大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建设资金,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在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现有小学新建、改扩建附属幼儿园,到20xx年基本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3、重点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学校。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确需新建、改扩建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给予重点支持,与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4、重点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提升贫困地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贫困地区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建立贫困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到20xx年,全市195个贫困村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其中20xx年100个、20xx年50个、20xx年45个。

5、重点配置特殊群体教育资源。在9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xx年达到6000元。贫困村所在乡镇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招募志愿者,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

(三)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提升工程

1、优先培训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国培”“省培”“市培”“县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全面轮训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5441人,其中20xx年2700人、20xx年1741人、20xx年1000人。

2、优先补充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的原则,通过新机制教师招聘、县市区公开招考等途径及时补充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

3、优先安排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计划。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将“三区”人才计划和启明星计划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力争贫困村所在地学校10%的教师来源于城镇优质学校,力争贫困村所在地教学点至少有一名来源于城镇学校教师。

4、优先提高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待遇。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小学、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400元、600元生活补助。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学点教师职称评审重点倾斜。对在村小、教学点教育教学岗位上任教达20年以上且作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

(四)实施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工程

1、加强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推荐贫困家庭学生到大中城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费、生活费全免的职业教育,并优先安排就业。

2、加强贫困家庭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县市区为单位,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县级职教中心(理工中专)为主阵地,对贫困家庭居民开展全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县级职教中心等培训机构要加强专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培训包”和“培训菜单”,提高培训质量和吸引力,助推精准扶贫。

3、加强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帮扶。县市区建立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创业教育培训,举办专门招聘会,挖掘适合性就业岗位,优先推荐和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20xx年12月――20xx年1月)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扶贫部门的支持配合,深入到贫困村和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全面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情况,采集贫困家庭学龄人口、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信息,建立全市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

(二)制订方案(20xx年1月――20xx年2月)

结合精准识别数据,根据中央、省、市精准扶贫有关要求,研究制订市县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

(三)推进实施(20xx年2月――20xx年12月)

根据实施方案,挂图作战,分县市区组织实施,分类推进。定期检查督办,确保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四)考核结账(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20xx年对黄州区、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武穴市、黄梅县进行考核结账;20xx年对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进行考核结账。对全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总结,建立长效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市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教育精准扶贫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扶贫部门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指导,做好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精准识别,提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基本信息;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成立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资助中心牵头组建工作专班。

(二)强化责任上肩。按照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市、县、乡镇、学校、班级逐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包保责任制。建立包保机制,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对口帮扶联系点县市区;县市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对口帮扶乡镇,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带领有关管理人员对口帮扶学校,学校负责人带领中层干部对口帮扶班级,班主任带领科任老师对口帮扶学生。通过层层包干,确保每所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有帮扶负责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人,定点跟踪,精准帮扶,一包到底。市县教育部门分别建立学生资助、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培训、“明白人”培养帮扶机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股)室。

(三)强化任务落地。按照“县为单位、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摸清底数、瞄准对象,构建覆盖贫困村所在地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按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培训、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等分别建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清单,保证资助落实到学生,项目建设到学校,培训交流到教师,技能培训到家庭。绘制教育精准扶贫路线图,挂图作战,按时间节点推进。加强过程痕迹管理,保证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情况等信息进入贫困家庭档案,做到精准扶贫可查询、可追溯、可考核。将贫困家庭学生名单、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时间等信息在所属村、学校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强化资金保障。集中财力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整合现有国家资助政策、项目建设资金和“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重点向贫困家庭学生、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和教师倾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统筹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实际困难;各县市区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救助。

(五)强化督查考核。县市区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督查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市级教育和扶贫部门定期督导检查各类资助政策落实、教育项目实施、贫困生在校上学等教育扶贫工作情况,并予以通报。将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内容纳入县市区教育部门重点工作,年底考核结帐。对未完成教育精准扶贫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县市区约谈问责。

推荐专题: 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