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科学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科学实施方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种物体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铁钉、纸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小碗、磁铁、笔、)若干。
等
教师准备: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样颜色的铁球和皮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孩子们,想不想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今天请小朋友来当小科学家,一起做实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实验
幼儿尝试(1):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请你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幼儿尝试(2)重沉轻浮
同一个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时,沉到水底下,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
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玻璃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很轻,所以就浮。装满水时,瓶子里没有空气,所以就沉下去。
幼儿尝试(3)形状与沉浮
同一个橡皮泥,把它团成球状时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时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让幼儿做实验)回答。
教师总结: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气,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团成球,没有空气,所以就沉到底。
幼儿尝试(4)区别两个球
区别同一大小,同一颜色的铁球和皮球,(让幼儿想办法区别)
教师总结: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里 看一看,就知道,哪个是铁球,哪个是皮球。
幼儿尝试(5)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我们刚才做了很多的实验,知道了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同一件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沉,有时浮。人们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的东西,希望小朋友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当科学家,发明新的东西,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三、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 ;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四、研究措施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四、研究措施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活动目的:
1.小朋友观摩小学生上课、下课的活动情况,了解在小学读书的有关要求。
2.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与幼儿园不同,推进幼小衔接无缝接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16日(第8周周一)上午8:30―10:30
三、参加人员:
中心幼儿园师生、家长义工,我校一年级班科任及部分教师代表、文员、当值保安等。
四、具体安排:
(一)上午8:40中心幼儿园5个班小朋友到达学校,我校接待人员8:35在门口接待。
接待安排:中心幼大1班
中心幼大2班
中心幼大3班
中心幼大4班
中心幼大5班
(二)8:50―9:20观看升旗仪式
→观看观看升旗仪式的位置:因考虑尽量不要影响学生出队的位置,请负责接待的老师把小朋友先带进运动场的草地上,待各班队伍稳定后再安排位置。
(三)9:40―10:20观摩一年各班学生上课(彩灵级长落实细节)
1)带班观看教学活动(10-15分钟);→(随堂听课)
一年(1)班:语文
→中心幼大1班
一年(2)班:英语阶梯室
→中心幼大2班
→中心幼大3班
一年(4)至(6)班:综合科(音乐、体育)
→中心幼大4班
→中心幼大5班
2)各班课前精彩2分钟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就读小学后的变化与收获(由班主任落实)
3)课程环节中体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与我校师生的互动。
(四)9:40―10:20带小朋友参观校舍与功能室
(五)10:20―10:40各班孩子大合照、返程回园。
(六)教学研讨
1)数学学科:执
2)班级:一年(1)班
时间:(待定)
3)参加人员:中心幼儿园教师、我校一、二年级数学老师、班主任
五、细节落实:
1.新闻报道:一年级
2.学校门口LED:xx(热烈欢迎xx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老师们、家长们莅临我校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3.拍摄:惠苹
4.升旗仪式落实:xx、体育科组老师
5.各功能室场的开放、清洁等:杨主任及室场负责人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小学,初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教师和学生,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激发幼儿入学的向往之情,不断加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二、活动时间:20xx年6月18日
三、参加对象:全体大班幼儿、大班老师、保育员及行政后勤、保教处成员
四、活动地点: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
五、活动准备:
1、对幼儿进行参观前的谈话活动。
2、返园路上各路口安排后勤人员值守。
3、与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联系参观事项。
六、活动流程:
1、7:30―7:50全体人员准时在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大门口集合,分班列队
2、7:50排队进入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
3、8:00―8:10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校长给小朋友讲话
4、8:10―8:20分班上厕所
5、8:20观看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
6、8:35―9:15(第一节课)幼儿分班进入一年级教室旁听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7、9:15―9:25(课间十分钟)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8、9:35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分班参观小学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电视台、厕所、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食堂等地,了解各设施的功能以及学生应遵守的公共规则,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9、10:50与小学老师、哥哥姐姐们告别,请小朋友向小学老师说表示感谢的话。
10、11:00全体人员集中,安全返园。
(返园路线:参观良村镇中心小学――幼儿园)
11、延伸活动:回园后,各班组织幼儿围绕“我向往的小学生活”展开讨论,讲讲自己在小学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七、注意事项:
1、请家长在7:50前准时将孩子送到良小门口本班老师手中。
2、各班做好拍照存档工作。
3、在小学老师带领下进行参观。
4、在参观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听从老师安排。
(2)有礼貌,专心听老师解说。
(3)排好队,上下楼梯靠右边。
(4)参观时不拥挤,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5)爱护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6)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7)跟随班集体,不个别行动。
5、全体人员一起返园,返园时一定要清点好人数,教育幼儿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跟好老师和伙伴不掉队、不擅自离队,路上不喧哗不吵闹等。后勤人员在各个路口值守。
八、应急备注
1、活动中安全第一,如遇安全情况,一切以幼儿为先,注意相关协调工作。
2、如遇下雨天气,参观活动时间顺延。
3、参观活动的有效性,注意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整合相关经验,达成发展目标,实现教育价值。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
衙口中心幼儿园二楼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
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吕寒珊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衙幼青年教师―施茵茵)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龙湖镇幼教名师成长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对话研讨
11:00~11:30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