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项目实施方案 评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项目实施方案 评审》。
根据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经普办”)下发的《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实施方案》和淮南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经普办”)下发的《淮南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模式
淮南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市经普办领导下,在省经普办数据处理组的技术指导下,按照“统一组织,统一程序,分级负责,分专业处理”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各县(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设立数据处理组,数据处理组在本级经普办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经普办数据处理组的技术指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流程,直接对原始普查表进行数据录入、审核,对基层表数据进行汇总,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
二、实施步骤
淮南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数据处理准备阶段,在2004年底前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作好普查数据处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订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数据处理软件确定,数据处理工作试点,各级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各级数据处理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利用国家普查数据处理程序完成基本单位清查资料的数据录入并建立基本单位的名录库;完成个体经营户普查资料的数据录入和处理工作,在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上分专业建立普查填表登记单位字典库。
第二阶段为普查表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05年2月至5月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级经普办按照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分专业组织完成经济普查表数据的录入、编辑、审核、汇总、上报和数据质量抽查工作。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05年底前完成。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各级经普办制订的普查资料加工汇总计划,完成普查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等工作,并建立全市经济普查数据库。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县(区)级
1、制订本级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实施方案。
2、准备本级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场地、机房和计算机设备。
3、承担本级普查表的数据录入、复录校验、编辑审核工作。
4、负责本级经济普查的计算机汇总制表工作。
5、建立本级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专业普查字典库。
6、负责本级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
7、按时上报本级经济普查的基层表数据和综合数据。
(二)市级
1、制订本市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实施方案。
2、准备本级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场地、机房和计算机设备。
3、组织本级数据处理试点以及本市非上划区的数据处理。
4、负责对县(区)级开展数据处理程序培训。
5、负责对县(区)级的数据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6、负责本市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
7、审核验收县(区)级上报的基层表数据和综合数据。
8、负责本市经济普查的计算机汇总制表工作。
9、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本市经济普查的基层表数据和综合数据。
10、建立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经济普查数据库。
11、全市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表彰和技术总结。
四、数据处理环境
(一)软件环境
本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软件,由国家经普办数据处理组统一组织开发。数据处理各类标准、软件运行环境、数据结构、文件组织结构以及备份和上报格式等由国家经普办数据处理组统一规定。
本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软件分为单机和网络二个版本。县级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以单机版软件为主,有条件的县(区)可以使用网络版软件。市级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以网络版软件为主。
(二)硬件环境
1、县(区)级
原则上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数据处理;一个专业一台计算机(个别小专业可以适当合并使用);普查专用计算机的内存≥512MB、硬盘≥80GB,运行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二台以上针式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采取计算机网络或优盘进行数据报送。
2、市级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处理;市级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专用计算机设备不少于5台、运行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4台以上针式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1台光盘刻录机;运行Windows 2000 Server的PC服务器1台;通过统计信息内网或移动存储器进行数据报送。
五、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应贯穿于数据处理全过程。各地要认真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执行有关数据处理的统一规定,保证各级数据处理工作的一致性,减少技术性差错。凡国家、省和市有统一规定的,任何县(区)不得改变,只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以细化。
2、作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通过单位清查建立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防止漏报、重报、错报的重要措施,是正确录入和汇总普查数据的基础。因此,各级经普办必须在普查数据录入前,认真作好基本单位清查和名录库的建库工作,普查业务人员与数据处理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下大力气搞准调查单位数,保证做到单位不重不漏,各项属性指标准确无误。
3、在单位清查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普查的要求,分专业建立专业普查单位字典库,确保专业普查填表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基层表数据的人工审核。计算机数据录入之前,必须对基层表数据先进行人工审核,人工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数据录入。人工审核与录入人员之间应建立交接验收手续。
5、强化对普查基层表的计算机审核功能。数据录入后,一定要进行计算机审核操作。各级经普办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进一步细化对普查表数据进行计算机审核的要求,补充相应的计算机审核程序。
6、在严格执行国家数据处理程序逻辑(合法性)审核基础上,加强普查数据的合理性审核。
7、加强汇总表的人工审核,把住综合审核关。各级经普办要组织有经验的统计业务人员分析汇总表的信息,及时发现基层数据中的问题,并在数据上报前,对主要综合数据和主要的统计分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和质量评估。
8、坚持“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质量控制原则。未经审核通过和质量评估的数据不得上报。各级数据处理组验收上报的数据要严格把关,保证上报的基层表数据和综合表数据的一致性。发现异常情况和错误信息要及时向下级单位查询核实,对不合格数据退回报送单位重新加工修改,限时重报。
9、各级经普办在本级数据处理过程中要组织复录,复录比例一般不低于总单位数的10%,对于误码率大于0.5‰的数据要组织返工。市经普办对各县(区)的质量抽查也将采用复录抽检的办法。
六、数据上报
(一)上报内容
各级经普办上报的数据内容为普查基层表数据和全国统一规定的综合表数据。在上报磁介质数据的同时,还需以纸介质形式报送汇总表数据、审核评估报告等文字材料。
(二)上报时间
县级经普办第一批数据的上报时间为2005年3月底前,第二批数据的上报时间为2005年4月底前。
(三)数据上报要求
1、各级经普办要安排专人负责普查数据的上报工作,在数据报送期内必须安排专人值班,负责解答上级经普办的查询。各级经普办一般应在接到查询后的二日内予以明确答复。
2、上报数据必须符合国家经普办数据处理组统一规定的数据结构,必须通过上级制定的审核要求。
3、数据报出后,在规定的上报期限内如发现问题,可以要求重报,但未经同意,下级经普办不得自行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七、数据处理经费
各级经普办要在普查经费中作好数据处理工作费用的预算,以确保数据处理任务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经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补充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数据处理消耗品费
3、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费
4、系统软件购置费
5、数据处理试点费
6、数据处理培训费
7、外聘数据处理人员工资及劳务费
8、经济普查工作中使用的网站建设费和网络运行费
9、经济普查数据库开发、运行管理以及数据存储介质管理费
10、数据处理方案、软件使用手册、培训教材等资料印刷费
11、办公、差旅、会议、电讯、宣传、交通工具等办公费
12、其它不可预见费用
八、工作进度安排
我市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进度的安排是:
1、2004年11月份上旬完成清查摸底普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培训。
2、2004年12月底前完成各专业普查数据处理软件培训。
3、2004年12月底前完成单位清查摸底表和个体户普查表的数据录入、编辑、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
4、2005年1月至3月,市经普办数据处理组开展巡回检查和质量抽查。
5、2005年2月至4月,完成县级经济普查基层表的数据录入、编辑、汇总制表及数据整理备份工作。
6、2005年3月底前县级第一批数据上报。
7、2005年4月上旬,市经普办组织第一批数据会审,进行市级数据审核及部分汇总制表工作。
8、2005年4月中旬市级第一批数据报省。
9、2005年4月底前县级第二批数据上报。
10、2005年5月上旬,市经普办组织第二批数据会审,进行市级数据审核,完成全部汇总制表工作。
11、2005年5月中旬市级第二批数据报省。
12、2005年6月至12月完成普查资料的编印和普查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13、2005年底前完成全市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总结、评比、表彰工作。
九、数据处理组成员及专业分工
1、数据处理组组长:黄建国
成员:朱静
职责:数据处理总负责。建立经济普查报表处理系统的计算机环境、承担报表处理程序的二次开发、参与数据接受与审核、数据上报、程序培训等;建立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库;数据处理设备保障,网络维护和网站建设。
2、报表处理小组
“清查及个体经营户”负责人:刘伟
“工业与交通能源”负责人:尹伊、刘伟
成员:苏培
“建筑与房地产”负责人:刘斌
成员:鲍广群
“商业与餐饮业”和“服务业与行政事业”负责人:刘波
成员:李雅静
职责:负责对各县(区)经普办的业务解答和质量控制,参与本专业数据处理培训,组织本专业的报表审核、查询、改错、汇总、大数评估、及数据上报。
3、后勤协调小组负责人:郭亚萍、潘龙林
成员:方群、詹胜云、杨玉、朱春云、杨杰
职责:后勤、会务等
大数据项目实施方案
大数据实习报告(共3篇)
大数据项目节能情况分析
运用大数据表态发言
【公司法律】大数据报告:科研经费刑事判例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大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 荆林波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26日 02 版)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带给我们众多的冲击,每个人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放弃残缺的守旧思想,大胆接受新的挑战。
探讨大数据时代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变革,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其次,要厘清大数据会带来哪些变革,最后,要思考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什么是大数据?
国际数据公司定义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仅从海量的数据规模来看,全球IP流量达到1EB所需的时间,在2001年需要1年,在2013年仅需1天,到2016年则仅需半天。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翻番。
而根据2012年互联网络数据中心发布的《数字宇宙2020》报告,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到1.87ZB(1ZB=10万亿亿字节),如果把这些数据刻成DVD,排起来的长度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之间一个来回的距离,并且数据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飞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40ZB,10年间将增长20倍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大数据并不仅仅是指海量数据,而更多的是指这些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残缺的、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的数据。也正是因为应用了大数据技术,美国谷歌公司才能比政府的公共卫生部门早两周时间预告2009 年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
厘清大数据带来了哪些变革
就像电力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发电、输电那么简单,而是引发了整个生产模式的变革一样,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大数据”应用,将会对人们的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产生颠覆性影响,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只是整个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技术手段,而远非变革的全部。“大数据”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化应用,其真正的“魔力”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得到大规模提升。
简而言之,“大数据”并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也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但能够让生产力大幅提升。正如,《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者肯尼思·库克耶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数据的方式出现了3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互联系。这一切代表着人类告别总是试图了解世界运转方式背后深层原因的态度,而走向仅仅需要弄清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如何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第一,大数据将成为各类机构和组织,乃至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将成为提升机构和公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从某一层面来讲,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数据的竞争,工业时代引以自豪的厂房与流水线,变成信息时代的服务器。阿里巴巴集团的服务器多达上万台,而谷歌的服务器超过了50万台。重视数据资源的搜集、挖掘、分享与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大数据的公开与分享成为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必须身先士卒。
2013年6月在英国北爱尔兰召开G8会议,签署了《开放数据宪章》,要求各国政府对数据分类,并且公开14类核心数据,包括:公司、犯罪与司法、地球观测、教育、能源与环境、财政与合同、地理空间、全球发展、治理问责与民主、保健、科学与研究、统计、社会流动性与福利和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同年7月,我国国务院就要求推进9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的建设,而政务诚信是“三大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政府言而有信,才能为企业经营作出良好示范。作为市场监督和管理者,政府应首当其冲推进政务公开,建设诚信政府。为此,国务院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第三,机构组织的变革与全球治理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工业时代,以高度的专业分工形成的韦伯式官僚制组织形态,确实具有较高的效率。然而,这种专业化分工一旦走向极致,就容易出现分工过细、庞大臃肿、条块分割等弊端,无法有效应对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困之道:在管理的流程中,管理对象和事务产生的数据流只遵循数据本身性质和管理的要求,而不考虑专业分工上的区隔,顺应了全球治理的需要。
1990年,时任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首次提出“全球治理”的概念。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regimes)和有效的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生态和安全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了顺应全球治理的浪潮,我国应当构建自己的全球治理理论。深化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研究,为世界贡献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先进理念。
当然,构建我国最新的全球治理理论,当务之急是构建我们的国家治理理论,夯实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切中了我们国家运行中的核心问题。
为落实《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用好财政补助资金,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根据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根据“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纳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备选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择优逐年安排的原则,支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中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二三产业支撑有力,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
(二)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较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较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明显,与2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三)绿色发展成效突出。产业园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走在全省前列,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四)政策措施支持有力。县级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园区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五)带动农民增收明显。主要经营主体与农民(含脱贫户)建立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对象参与生产经营增收,产业园内农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县(市、区)平均水平。
二、建设内容
产业园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利益联结,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产业园建设格局。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开展建设:
(一)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1-2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推进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建成一批高标准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区。
(二)促进生产要素集聚。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配套组装和推广应用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和创业平台作用,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技术先进、金融支持有力、现代设施装备配套、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构建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电商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旅游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升级,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四)推进经营主体壮大和创业创新。发展专业化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扶持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土地碎片化互换、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园发展,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以及各类人才入园创业创新,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人才“双创”孵化区。
(五)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广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树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将产业园打造成为示范引领质量兴农、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核心区。
(六)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园区集聚。创新利益融合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含脱贫户)建立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三、创建程序
(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确定。列入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备选名单的县(市、区)要编制产业园创建方案,制定产业园项目建设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方案,于每年第三季度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报送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评审。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根据年度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按照主导产业规模、产业发展基础、带动辐射能力、联农带农效果、项目前期准备、规划布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度创建名单。
(二)中期评估。列入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创建当年第四季度开展自评,向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报送自评报告。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评估,重点对产业园建设管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联农带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估意见,作为安排第二批补助资金的依据。
(三)验收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一般为两年。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发通知,开展认定工作。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自主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项目验收或评价,并将验收或评价结果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专家开展产业园创建验收和绩效评价,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验收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不予认定。
四、资金安排与使用
(一)资金安排。原则上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分年分批次安排下达。批准创建当年,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标准50%安排下达第一批补助资金。批准创建的第二年,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期评估结果,安排第二批补助资金,对中期评估效果较差的,少安排或不再安排补助资金。
(二)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各地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分配,不面面俱到。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必须依法依规,需要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资金用途。财政补助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专款专用的原则,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数字农业、品牌创建宣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允许支持园区内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设备设施、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合理控制对企业等经营主体补助的规模和比例,对单个建设项目各级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补助环节投资的50%(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不受此限制),单个经营主体补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可按规定不超过1%的比例统筹安排项目管理费,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统筹使用,主要用于产业园管理部门开展产业园项目前期设计、评审、招标、监理、培训以及验收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支出。
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建设楼堂馆所、各种资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得用于企业经营性开支和债务等一般性支出;不得用于已有普惠性政策渠道支持的建设内容(如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等)。对于已有其他省级财政资金项目渠道支持的有关建设内容,原则上不再支持。
(四)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统筹上级补助资金、本级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支持产业园建设。各地要创新产业园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园建设,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和竞争力。
(五)资金使用监管。产业园所在县(市、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主体责任,要加强财务管理,认真做好验收、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同一项目名称、执行不同内容的项目,要按照不同项目内容分别设置项目明细账或项目辅助明细账。加快财政补助资金支出进度,省级以上补助资金下达之日起,12个月内资金使用进度要达到80%以上,18个月内应当使用完毕(质保金除外);其中用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当于当年度拨付到位(质保金除外)。未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要求的,将对产业园责任人进行约谈。产业园所在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每月5日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上一月资金使用进度,每年1月底前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向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报送上一年资金使用总结情况。
对下达资金满一周年仍未开工的项目(含子项目),或批复立项满两年仍未完工的,由县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不再安排拨付补助资金,并收回补助结余资金,所产生的资金缺口由相关实施主体自行弥补。收缴省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超过总额50%的产业园和因未落实监管责任导致弄虚作假或违法违纪等重大问题的产业园,取消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资格。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完整、准确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福建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监管平台。
五、产业园管理与绩效评价
(一)组织管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建立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产业园支持政策,统筹整合资源,落实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办理环保等手续,统筹协调产业园创建各项工作。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产业园建设和管理运营,编制和落实产业园创建方案。制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明确用途、实施原则、标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要求,加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指导及财务指导,督促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实现绩效目标。设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服务,推进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创新,帮助协调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二)方案调整。列入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根据省级评审意见细化完善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因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建设条件或建设内容发生变化等原因确需调整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的,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建设目标和绩效目标自行调整,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加盖公章的备案函,附修改后的资金使用方案。
2.具体变更项目、资金情况(前后对照),详细说明变更的理由。
3.变更实施主体情况(企业登记注册、产业经营情况、基本情况简介等)。
4.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
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在建设期间调整不得超过两次(因审计或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需要整改的除外)。属于以下重大调整情形的,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申请,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估后反馈意见。
1.调整原申报方案确定的实施主体,涉及2家以上的。
2.产业园投资总额、项目建设规模调整幅度大于20%以上的。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项目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绩效评价。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项目建设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具体监督措施,加强跟踪监督,原则上每季度对项目实施进行一次实地核查。在产业园创建期内的每一年度,对产业园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自评,绩效自评报告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适用于20XX-20XX年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征集目的
为更好地展示xx产业园区精神风貌,弘扬大洼文化,丰富城区景观,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的背景下,现我区特举办以“魅力南港休闲湿地心灵港湾”为主题的.xx原创雕塑大赛,为广大雕塑艺术爱好者提供雕塑创意展示的平台,激发对雕塑文化艺术的热情与创新思维。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xx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
三、方案创意与执行
(一)活动名称
魅力南港休闲湿地心灵港湾富氧之乡
――xx产业园区原创雕塑大赛
(二)创作要求
1、创作内容
围绕xx全域旅游形象定位,结合xx资源特色与优势,突出生态理念,展示健康要素,创新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
2、创意导向
(1)史诗足音:大洼文化,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特色,徐福东渡史诗传说的文化演绎与浸润;
(2)自然神韵:十万亩滨海湿地,芦苇王国,鸟类天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歇息的乐园,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家园;
3)大地和风:农场田园风貌,石油工业气度,地广人稀、清净优雅的京郊休闲胜地;
(3)魅力新城:依托xx本土民俗风情,融入现代城市精神,挖掘xx这座魅力新城的个性,运用抽象、写实等风格,塑造xx网红打卡点;
(4)渤海之滨:园区毗邻中国最美x,中国第一能源大港――黄骅港,年吞吐量达x。xx亿吨,区位优势明显;邻近沧海文化风景区,旅游业态丰富多样;
(5)武术之魂:x自古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xxx古镇落户xx为园区注入现代新鲜血液,以“中华武术魂”为核心,还原古时样貌,汇集各门各派,打造新时代“华山论剑”的胜地,弘扬中华武术、凝聚中国力量。
2、作品形态
所有参赛者需提供作品设计稿,征稿一律采用网上投稿方式。每位参赛者提供x―x件作品,要求效果图或彩色照片成像清晰(格式为JPG,xMB以上),含正面、背面及两侧不同视角的图片x张,并注明作者、作品名称、尺寸、材质、创意文字说明等五方面的信息。
3、作品要求
应征者提交的所有征集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XX利,保证对所投作品拥有充分、完整的知识产权,如因侵权等问题发生的一切法律纠纷均由作品作者承担,由此给主办方、承办方造成的损失由报名者承担。如入围或获奖作品存在侵权行为,主办方、承办方将取消相关作品的获奖资格,获奖者无条件退还奖金及荣誉XX。
(三)征集对象
面向全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从事雕塑创作设计的个人、公司、工作室及各大院校在校师生等。
(四)作品征集、评审、决赛及展览时间
1、作品征集:xx月xx日―xx月x日
2、专家评审:xx月x日―xx月xx日
3、初赛入围公布:xx月xx日―xx月xx日
4、复赛作品提交:xx月xx日―xx月xx日
5、专家终评:xx月xx日―xx月x日
6、获奖作品公布:xx月x日―xx月xx日
(五)活动流程
1、报名方式
登陆xx产业园区官网,下载并如实填写报名材料,将报名材料、作品设计稿和作品创意说明电子文稿等一并发送至活动官方电子邮箱:xxx。截止日期xxxx年xx月x日。
入围复赛的应征者,在xxxx年xx月xx日前,将作品XX作成xx―xxxcm的实体稿,送抵或邮寄至xx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
2、作品展示
应征作品会在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官网、xx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官网及相关媒体进行展示,应征者参与本次活动即表明其已同意有关单位将其应征作品在相关网站上公开发表、展示,并接受评选。
(六)荣誉奖励
最佳创意方案:x名,x万元,共x万元(含税金);
最佳设计方案:x名,各x万元,共x万元(含税金);
优秀创意方案:x名,各x万元,共x万元(含税金);
优秀设计方案:x名,各x万元,共x万元(含税金);
入围优秀方案:xx名,各x。x万元,共x万元(含税金)。
(七)提交文件及要求
3、应征者须提交以下x项必备材料
(1)《作品信息登记表》
(2)作品设计稿
(3)作品创意文稿
所有材料于征集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日xx时)截止前发送至指定邮箱,缺少任何一项或若干项必备材料的征集作品均将被视为不合格应征作品。
4、任何参与本活动组织、评选工作者,均不具有应征资格。
5、组委会有权审核应征者的应征资格。如发现应征者不具备本征集启事规定的资质,或在应征资格方面做出虚假陈述,组委会有权在本次活动的任何阶段单方面取消应征者应征、获奖等资格。
(八)权利归属、费用承担及规则说明
1、权利归属
入围及获奖作品的所有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等)、使用权等均归xx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所有。
2、费用承担
所有应征者参加本次活动有关的费用、税金(包括但不限于作品设计费、XX作费、邮寄费等)均由应征者自行承担。对于未获奖的应征者,主办及承办单位不支付任何费用;除奖金外,主办及承办单位不另行支付任何其他费用。
3、规则说明
应征者投稿后,则视为同意主办及承办方拥有对设计方案宣传、展览及推荐实施等形式的权利。凡参加本次征集的应征者均被视为同意并接受本方案全部内容,无需书面或其他方式予以确认。
(XX)联系方式
1、电子邮箱:
2、活动官网:
3、咨询:xxxx―xxxxxxx
(十)其他说明
1、所有应征资料及作品均不予退还。
2、本次活动的组委会拥有对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以上就是《产业园区雕塑大赛征稿活动方案范文》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作品、应征、产业园,设计、活动,方案、创意,征集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推荐专题: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大数据项目实施方案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