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文体活动实施方案免费(优秀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文体活动实施方案免费(优秀范文二篇)》。
活动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活动措施
一、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二、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三、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1、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2、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4、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5、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6、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7、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根据旗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艺2+1项目的有关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促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目标
1.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
2.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增强课外文体活动的吸引力,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4.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特别要保证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好三操----广播操、韵律操、眼保健操,开展好课外效游活动。
5.加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加大投入,改善体育、艺术活动的场地设施和设备。
三、实施原则
1.坚持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则。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综合性原则。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和人数多少
选择好课外文体活动的项目。形成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喜爱项目的课外文体活动新局面。
4.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排斥利于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博等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
四、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民
副组长:王占新、王金春、郑金、张立华
组员:毛亚杰、贾永新、王斌、贾树财、张志敏、梁红
体育组指导师:毛亚杰、贾永新
音乐组指导师:张志敏、梁红
美术组指导师:王斌、贾树财
各班指导师(兼组织人员):班主任及各任科教师
五、工作措施与方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我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和管理,成立了由校长王学民同志为组长的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领导小组,指导并开展实施我校课外文体活动工作,并对各科室在课外文体活动中的职责做了规定。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我校将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课堂为主,加强整合。“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求教师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
价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尽量安排专职教师,利用大课间、活动课、校本课等平台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在每天上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将中午设为“快乐午间”,下午第二节与第三节之间设为“课外活动”。并建立各类有助于学生开发智能和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兴趣小组,广泛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4.自主选项,突出主体。根据我校的师资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学校设置有特色、多样化的活动项目,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每位学生自选一项体育和一项艺术项目,各年段(或班级)根据实际确定一项体育项目。学生在“自选”项目时,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5.积极发动,加强组织。发动广大班主任老师积极投身到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实施队伍中来,发挥班主任老师在活动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确保活动的有序、安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课外文体活动的教育功能。
6.兴趣社团,广泛开展。广泛建立各类体育、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强化活动的纪律保障,确保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大会和一次全校性文化艺术节,每学期开展小型体育项目比赛。使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普及率达到100% 。
7.培训师资,优化指导。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各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好各项目的组织指导、认定评价等工作。计划用二年时间,让全体教师人人至少学习并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每位教师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活动指导网络。
8.内外结合,多点开花。“2+1项目”共列出两大类,众多小项。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为此,学校力求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9.增加投入,做好保障。学校将努力增加对此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之需要。
10.优化评价,强化激励。成立由体育与艺术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认定小组,9月30日前完成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认定。认定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同时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修养等全面表现,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复评,努力达标。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教师组织、指导参与课外文体活动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成效性纳入到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纳入到班级评先评优工作中,对教师的参与活动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中有关教学态度、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
六、具体项目
(一)指定项目:跳绳
(二)自选项目:
1.体育类
(1)体操类:健美操、舞蹈、踢毽子
(2)田径类: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
(3)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4)棋类: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五子棋、跳棋、军棋
2.艺术类
(1)音乐表演类:课堂乐器(葫芦丝、口琴等)、电子琴、合唱、舞蹈
(2)美术类:根雕、素描、中国画、纸浆画、秸秆画、数字油画、砖雕、书法等
(3)其它类:十字绣、针织等
(三)校级社团主要技术指导
体育类:毛亚杰、贾永新
美术类:王斌、贾树财
音乐类:张志敏、梁红
七、学校各科室分工
校长室:对文体活动总负责,制订文体活动计划及较长期规划,提供师资经费保证,协调各方关系,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及时总结问题与经验,引导文体活动的健康发展。
教导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规划、组织与开展,加强对各班课外文体活动实施过程的实施和指导;按时上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政教处:加强对学校课外文体活动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总务处:配合教导处和艺体组开展工作,预先安排好相关场地、设施等,为活动正常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体育组:以课堂教学为重心,加强学生体育技能的指导,对全校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各类竞赛活动进行指导;每年举办一届田径运动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小型体育单项活动和竞赛;认真落实体育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参赛工作。
艺术组: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心,对全校各班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进行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每年一次的艺术节活动或各类文艺单项活动和竞赛;开展好合唱、舞蹈、绘画、篆刻、摄影等社团的日常训练和演出活动;积极组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竞赛。
班主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根据教导处作出的安排,管理好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班际文体竞赛等日常文体活动,确保安全有序,全面了解班内学生活动水平与状态,活动过程有记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努力,提高本班学生的文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