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23-08-28 07:59:5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为了全面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改革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南灌县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关键,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发展出发,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学、合学、对学、群学”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以“教学案”为抓手,实施“自学、交流、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合作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个体展示为主,以教师点拨引导为补充,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理念

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实践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化,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合一”;建立高效、民主、和谐课堂。

三、课堂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

1.发挥集体智慧。课前教师集体备课,探讨研究教学内容,选取最优化的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3.充分相信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发展。

4.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互学、展示交流与总结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学习充分,反馈及时。

5.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培养新的学习行为。

6.遵循及时总结、经常反思、交流探讨的原则,不断成熟具有我校特色的“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堂教学改革试行年级、学科、教师

1.年级:七、八、九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

3.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各组备课组老师

五、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阶段

1.调研、考察阶段(20xx.9――20xx.10)。

选派部分教学骨干外出学习。

2.宣传、动员阶段(20xx.11――20xx.12)

(1)教学、教研管理干部向全体教师汇报考察结果。

(2)确立课改方向,并召开动员大会。

(3)向学生宣传“课改”,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3.成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4.实践阶段(2016.2起)

5.课改教师学习安排

A、走出去。

(1)遵循学习、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原则,借鉴他人经验,立足校情、校本,“摸着石头过河”。

(2)加强交流,注重合作。

B、请进来。

C、校内采取:

(1)推门听课:各教干依据我校高效课堂的“四学模式”进行推门指导。通过听课、查教教案、交流、评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指导,使广大教师理解模式的内涵。

(2)强化训练:对积极性低、课堂转变慢的教师进行专项跟踪强化训练,同时,请其他教师进行捆绑帮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尽快转型,使每个教师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模式,确保每一位教师不掉队。

(3)骨干示范: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积极性高、课堂转变快、善于学习提高的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精心组织与安排观摩课、示范课等,促使教师迅速加快提高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

(4)交流研讨。各学科组召开关于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进一步修正本学科组的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六、“教学案”设计原则、要求、使用及流程

1.“教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教师复备栏和学生笔记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教学案”设计要求:

第一“教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教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教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用几句话通俗易懂地告诉学生怎么样读教材;

第四“教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习题要精选;

第五注意“教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教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教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第七自主学习模块的编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教学案首先是学案。题目设计要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考点设计题目,数量不能多。

第八合作探究模块的设计,探究重点、难点,设计有层次的含金量较高的问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

2、分析、评议。

第三篇: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唯实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06年搬迁至现校址。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313名学生,其中外省市随迁子女222人,现有教职工38名(外借2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基”的办学理念,明晰校训“笃学、积微、唯实、力行”的内涵,进一步梳理办学经验,挖掘文化底蕴,坚持传承与发展,以“唯实文化”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支撑点。为落实学校“唯实文化”的理念,促进学生扎实根基,鼓励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现,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传承并发展学校的办学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善良、善学、擅长”为目标的“3S”校本课程框架。“3S”校本课程旨在健全学生真实、朴实的善良人格;扎实根基,提高学生的知能,引导学生从会学向善学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虽然我们建构并实施了“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但缺乏地域特色,除国学启蒙系列教材之外,依旧无法体现学校鲜明的特色;三类课程之间依旧缺乏有机地统整设计。因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小蒸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的教育资源、生态宜居这些地域特色,准备整体构建三色(古色、红色、绿色)课程。

二、课程理念

1.进一步梳理“唯实文化”,以陈晨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用于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唯实而立、教师唯实而教、学生唯实而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求是求真。

2.借助地域特色,以“三色”课程建设为契机,科学有序推进课程设置,将原本碎片式的点状的课程进行统整,形成整合性、螺旋性、系列性的课程链式。同时,借助课程提高教师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课程实践体验中不断提高综合素养。通过重新系统架构的“三色”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和绿色环保教育,培养一头承接昨天历史,一头链接明天振兴的唯实学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建设家乡,真正体现“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

三、课程目标:

在原有“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和绿色环保教育,培养一头承接昨天历史,一头链接明天振兴的唯实学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建设家乡,真正体现“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

以“学业绿色指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导向,以重点校本课程率先突破的方式形成“以点带面”的整体效应,深入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的过程,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的课程领导力和全体教师的执行力。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件)

五、课程实施

(一)提高学校课程的思想力。健全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编制、规范实施课程计划,确保课程方案规范有序校本化实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理念在教师层面深入解读、广泛宣传,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认同。

(二)提升学校课程的设计力。根据市课程计划、学校师生及课程资源变化情况、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及时完善、修正学年度的学校课程计划。学校系统规划推进三类课程基本建设,根据“优化基础型课程,充实拓展型课程,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略,在原有“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重视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活动课程化,让活动课程全面落地。根据各阶段的活动要求,明确每学年6次主题节活动课程系列。采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策略,开发古色、红色、绿色校本课程,做好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学校要根据课程开发流程严格把关,确保课程开发质量。

传承中华文化,在国学中修养品行,做强《国学启蒙》课程,一至五年级分别开展《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经典诵读活动。

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实施途径

课程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我们在学校《“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的课程规划框架下,围绕“三色”课程的建设,把三色课程教育渗透到专题教育、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之中,构建起各类课程的三色课程,使课程得以系统化建设、实施。

1.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

各教研组要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加强研究,把三色课程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中。

2.在专题教育中内化

德育处、大队部要围绕三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学生社会考察等活动,让三色课程教育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中。

3.在拓展与探究型课程中深化

拓展与探究型课程也是开展三色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依托“快乐半日活动”、“快乐30分”等渠道,通过组建三色课程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以保证三色课程始终得以开展。

(1)拓展型课程

我们已有一些与三色课程有关的课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比如,《剪纸》、《儿童画》、《童心童语》、《阅读欣赏》等,可以补充一些与三色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们还要增加几门三色课程的特色校本课程:胡继红老师对小蒸的历史文化比较有研究,因此他将开发古色小蒸和红色小蒸这两门课程;蒋晨怡老师将负责《茭白叶编结》的绿色课程的开发。

(2)探究型课程

这方面的课程我们主要是任课教师使用统一的学习包,实施质量不尽人意。科技辅导员开设了《小菜园种植长周期探究活动》、《学生养蚕探究活动》和《自然观察笔记》等长周期、短周期的绿色课程探究社团活动,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因此,接下来,我们还是对已有的进行优化、完善,没有的想办法围绕三色课程开设一些长短周期的探究活动,比如,探究身边的红色资源(西乡烈士陵园、小蒸农民暴动指挥所等),探究身边的绿色资源(蔬菜大棚、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等),以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五)加强学校课程的评价力。以“绿色指标”的全面深入和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点,要设计全面综合的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思维、交往、情绪等表现。对教师的评价采用以学评教的方式,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现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师生关系。

1.以绿色指标为导向改进教学。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化解学习难点,加强即时性的课堂反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础的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2.以常规管理为抓手精细管理。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抓好教学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重视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改革评价方法。修订学校实施细则,注重落实,加强考核,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将教学质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细管理之中。

3.以作业改进为重点减轻负担。加强对有效作业的研究,引导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重视作业的质量,合理安排作业数量,发挥好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解决疑难等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提倡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面改,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4.加强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专题研究。按照市教委文件精神有序推进工作,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遵循课程标准,不拔高教学要求,不争抢教学进度,不加大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实践、研究力度,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第四篇: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第五篇:数学教学活动方案

为推进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施细化,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的学科追求,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课程实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学学业综合质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修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如期举行。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据介绍,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百余所学校教研组集中线上观摩,近20xx人围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策略如何内化”等,展开在线研讨,以实践智慧碰撞,探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主持,市级学科中心组及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共分课堂展示、互动评课、总结提升三个环节。

活动首先进行在线课堂观摩,三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同题异构,以不同的思路展开不同时段的策略教学。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的陈雨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陈老师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步骤;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蒋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蒋老师充分预设,精编习题,重视对学生困难的指导,引发由问题架构条件的思路;溧阳市燕湖小学的彭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彭老师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路径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研讨环节,三位乡村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题评课。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以“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天宁区郑陆实验学校恽洁老师以“理解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溧阳市河心小学的王佳玲老师以“经历体验,感悟提升”为题进行了互动评课,三位老师围绕“策略”学习中儿童的学习心理及思维过程,以课堂教学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对学与教,思维迁移内化的理解。

其后,在线研讨开启互动环节,老师们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展开了具体而准确的评析思考,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供专家解答。从视频中可见了,有的学校年级备课组围拢,有的则以学科组为单位,边听边想、边听边研、边听边议,研讨氛围异常热烈,研究效果非常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苏瑜老师上线交流。她指导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如何理解这三节课在策略教学中的.价值,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她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解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什么,怎样教”展开论述,他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教学的一般结构:“产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骤――灵活运用策略――内化掌握策略”。同时,潘院长还对我们这次线上专题研讨的模式提出表扬,他鼓励常州市各小学创新教研模式,多加展开专题研讨,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专题: 小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