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小学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

2023-08-28 07:59:0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第二篇: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唯实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06年搬迁至现校址。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313名学生,其中外省市随迁子女222人,现有教职工38名(外借2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基”的办学理念,明晰校训“笃学、积微、唯实、力行”的内涵,进一步梳理办学经验,挖掘文化底蕴,坚持传承与发展,以“唯实文化”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支撑点。为落实学校“唯实文化”的理念,促进学生扎实根基,鼓励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现,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传承并发展学校的办学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善良、善学、擅长”为目标的“3S”校本课程框架。“3S”校本课程旨在健全学生真实、朴实的善良人格;扎实根基,提高学生的知能,引导学生从会学向善学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虽然我们建构并实施了“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但缺乏地域特色,除国学启蒙系列教材之外,依旧无法体现学校鲜明的特色;三类课程之间依旧缺乏有机地统整设计。因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小蒸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的教育资源、生态宜居这些地域特色,准备整体构建三色(古色、红色、绿色)课程。

二、课程理念

1.进一步梳理“唯实文化”,以陈晨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用于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唯实而立、教师唯实而教、学生唯实而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求是求真。

2.借助地域特色,以“三色”课程建设为契机,科学有序推进课程设置,将原本碎片式的点状的课程进行统整,形成整合性、螺旋性、系列性的课程链式。同时,借助课程提高教师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课程实践体验中不断提高综合素养。通过重新系统架构的“三色”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和绿色环保教育,培养一头承接昨天历史,一头链接明天振兴的唯实学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建设家乡,真正体现“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

三、课程目标:

在原有“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和绿色环保教育,培养一头承接昨天历史,一头链接明天振兴的唯实学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建设家乡,真正体现“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

以“学业绿色指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导向,以重点校本课程率先突破的方式形成“以点带面”的整体效应,深入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的过程,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的课程领导力和全体教师的执行力。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件)

五、课程实施

(一)提高学校课程的思想力。健全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编制、规范实施课程计划,确保课程方案规范有序校本化实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理念在教师层面深入解读、广泛宣传,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认同。

(二)提升学校课程的设计力。根据市课程计划、学校师生及课程资源变化情况、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及时完善、修正学年度的学校课程计划。学校系统规划推进三类课程基本建设,根据“优化基础型课程,充实拓展型课程,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略,在原有“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重视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活动课程化,让活动课程全面落地。根据各阶段的活动要求,明确每学年6次主题节活动课程系列。采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策略,开发古色、红色、绿色校本课程,做好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学校要根据课程开发流程严格把关,确保课程开发质量。

传承中华文化,在国学中修养品行,做强《国学启蒙》课程,一至五年级分别开展《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经典诵读活动。

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实施途径

课程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我们在学校《“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的课程规划框架下,围绕“三色”课程的建设,把三色课程教育渗透到专题教育、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之中,构建起各类课程的三色课程,使课程得以系统化建设、实施。

1.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

各教研组要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加强研究,把三色课程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中。

2.在专题教育中内化

德育处、大队部要围绕三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学生社会考察等活动,让三色课程教育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中。

3.在拓展与探究型课程中深化

拓展与探究型课程也是开展三色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依托“快乐半日活动”、“快乐30分”等渠道,通过组建三色课程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以保证三色课程始终得以开展。

(1)拓展型课程

我们已有一些与三色课程有关的课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比如,《剪纸》、《儿童画》、《童心童语》、《阅读欣赏》等,可以补充一些与三色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们还要增加几门三色课程的特色校本课程:胡继红老师对小蒸的历史文化比较有研究,因此他将开发古色小蒸和红色小蒸这两门课程;蒋晨怡老师将负责《茭白叶编结》的绿色课程的开发。

(2)探究型课程

这方面的课程我们主要是任课教师使用统一的学习包,实施质量不尽人意。科技辅导员开设了《小菜园种植长周期探究活动》、《学生养蚕探究活动》和《自然观察笔记》等长周期、短周期的绿色课程探究社团活动,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因此,接下来,我们还是对已有的进行优化、完善,没有的想办法围绕三色课程开设一些长短周期的探究活动,比如,探究身边的红色资源(西乡烈士陵园、小蒸农民暴动指挥所等),探究身边的绿色资源(蔬菜大棚、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等),以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五)加强学校课程的评价力。以“绿色指标”的全面深入和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点,要设计全面综合的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思维、交往、情绪等表现。对教师的评价采用以学评教的方式,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现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师生关系。

1.以绿色指标为导向改进教学。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化解学习难点,加强即时性的课堂反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础的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2.以常规管理为抓手精细管理。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抓好教学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重视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改革评价方法。修订学校实施细则,注重落实,加强考核,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将教学质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细管理之中。

3.以作业改进为重点减轻负担。加强对有效作业的研究,引导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重视作业的质量,合理安排作业数量,发挥好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解决疑难等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提倡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面改,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4.加强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专题研究。按照市教委文件精神有序推进工作,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遵循课程标准,不拔高教学要求,不争抢教学进度,不加大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实践、研究力度,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第三篇: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通过面向基层、广泛参与、深入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领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推进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二、参加对象

全市普通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

三、活动内容

本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设体育优质课评比和“三个一”教学案例评比两项评比活动。

四、评比形式与基本要求

(一)优质课评比以参赛教师自备课现场展示进行评审。各地推荐参评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1、参评的体育课应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精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以《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为参考,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不限。能反映近两年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2、优质课参评教师报名时需提交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说明”(其中对该教材的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要作出说明)和“表格式课时教学计划”。作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承办单位的场地器材设施和教学对象,自制器材、挂图等教学用具由作课教师自带。

(二)“三个一”教学案例评比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评教师根据其任教年级,赛前完成一份单元(模块)教学计划、一份本单元(模块)教学计划中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在优质课评比活动期间,由组委会随机确定一节课现场撰写一份听评课报告,综合三项进行评定。

五、活动时间安排

本届评优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xx年5月15日,

由各地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层层组织开展本地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第二阶段:20xx年5月22―24日,全市集中展评。

六、活动地点

小学:市实验小学 市竹园小学

初中:市海慧中学 高中:荆门市一中

七、教学评优分组

为切实推进体育教学比武常态化,让更多专兼职教师参与学习交流,本次评优活动共设六个组别,分别是:

小学城镇教师组 小学农村教师组 农村小学兼职教师组初中城镇教师组 初中农村教师组 高中组

八、名额分配

1、以各县市区为单位组队参加。各代表队设领队1人(体卫艺职能部门负责人),指导教师各学段1人。小学城镇组限报2人(不同水平)、其它组各1人;初中各组限报1人;高中组限报1人。各县市区“三个一”参评教师限报5人(每个水平一人)。

2、市直各中小学限报1人。

3、各地推荐评委1人,其基本条件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职骨干体育教师。

八、报名办法及时间

1、各地在完成第一阶段的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后,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于20xx年5月15日以前,将教学评优活动的报名表(附后)和优质课参评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送至市教研室(联系人:张丹波,联系电话13607260181 邮箱:)。

2、各地校于20xx年5月21日上午,将“三个一”参评教师赛前完成的“两个一”(一份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一份本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中的一节课时教学设计)文本报送市教研室张丹波。

九、奖项设定及奖励办法

1、优秀组织奖:本届教学评优活动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奖的评选根据各地组织当地评优活动的情况,以及参加市级评比活动的成绩,由活动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综合评审,市教育局颁发奖牌。

2、优质课评奖比例:各组别按3:4:3的比例分别评定一、二、三等奖(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安全事故、违背教学原则等情形不予评奖),由市教育局颁发荣誉证书。

3、“三个一”等次奖:按各组别参赛教师3:4:3的比例分别评定一、二、三等奖,由市教研室颁发荣誉证书。

4、优秀指导教师奖:各县市区评选中、小学优秀指导教师各1名,市直中、小学各2名。

十、组织领导机构

为保证评优活动公正、公平、有序进行,市教育局专门成立评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郑万学

副组长:吴华 胡为全

组员:各县市区体卫艺职能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个评优活动的协调工作。成员由各县市区教研员组成,由张丹波同志具体负责。

十一、其他事项

1、全市评优活动期间,各地可组织教师观摩学习。

2、评委和工作人员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观摩教师的有关费用由派出单位承担。

第四篇: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尚德、博学、笃志”的校训,“以德育人,文化立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的办学思想,牢牢把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1、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继民副主任委员:吴来业李大松张宜民

委员:万发兴王翔董洪斌张怡发

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万发兴(兼)副组长:董洪斌

成员:聘请的专家、各科教研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

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翔副组长:刘洪海

成员:各备课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4、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来业副组长:张宜民

成员:各功能室负责人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

5、学校校本课程学生选科指导小组

组长:董洪军副组长:李*

成员:各班主任部分学生会成员

职责: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指导

四、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灵活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及内容指向

(一)校本课程结构类型

概括分类有讲座型,特长型,指导型,兴趣型等。

(二)课程开发大类

1、科技与生活

主要指科技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如科学课堂、学习方法、演讲等。

2、传统与文化

主要指有利于学生关注祖国文化、民俗民情、校园文化、文学艺术欣赏。

3、健康与人生

主要指有利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增强耐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运动与训练、礼仪与形体、心理健康、礼仪与交往等。

4、实践与服务

主要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提高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如: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

(三)课程开发细目(建议)

校本选修Ⅰ。该板块课程依托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结合并体现赣马高级中学文峰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三生”教育模块,赣马高中校史研究模块,文峰名人模块,文峰诗词模块,文峰风物模块,文峰碑记模块,龙山文化模块,赣榆战役模块等。

校本选修Ⅱ为学生自选课程,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开发模块。每生必须完成2个模块的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多选多学。校本选修Ⅱ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确定的八大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学科专题辅导类,学科拓展延伸类,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等。

六、校本课程课时计划

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校本选修Ⅰ和校本选修Ⅱ。每门课程共开设9周,每个课程总课时数不超过18个学时。校本选修Ⅰ每周1个学时,共9个学时;校本选修Ⅱ每周2个学时,共18个学时。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要求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例如可以围绕学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拓展挖掘。

具体要求:

1、应有明确的课程和发展目标、规划及纲要。

2、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要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

3、课程开发的个体内容应以教案、教材、资料袋等形式确定。

4、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内容某一类型,应按课程设置方向,综合本人和学生特点,选取适当形式与内容开发并开展实验。

八、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中层领导、高级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

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④学校的优势。

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学校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1、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

2、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

3、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二)教师评价

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考勤记录。

2、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核实工作及津贴并纳入月常规、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评优优先。

(三)学生评价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

3、采用学分加记录,每名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完成规定内容给2分。

4、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和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5、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评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为评“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依据之

6、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上报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

十、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1、组织管理与保障。成立相应的领导组、指导组,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

2、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职责,激励制度。

3、课程计划管理。学校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在每学年实施前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审议。每学年的8月底前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学校校本课程进行需求评估调查、制定方案、培训教师等准备性工作,9月份正式实施。

4、课程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5、教师管理上,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联合开发管理。

6、教材管理。校本课程领域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7、课程评价管理。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

第五篇: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山东省教育厅两个规范,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组成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规方案。

一、开设背景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英语活动小组、编织小组、数学启智园兴趣小组得以广泛开展。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 “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大张楼镇一中一向以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年宫活动室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都有专门的训练场所,有专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写一手好字;有的英语字正腔圆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县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实际,讨论制定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学校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课程开发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人数偏多的课程,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讲义。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讲义,交课程开发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课程开发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校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学校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开发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制定《学校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 学年修满五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 制定学校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学校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第六篇: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教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校教改实验的领导、组织,总体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各种制度、职责、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做好教改实验宣传工作,具体组织对高效课堂教改理论的学习、研讨和执行,并做好推进教改实验的日常工作,认真组织教师的教改培训、教法研究等校本培训工作。

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项教改实验工作会议。及时发现和反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④组织教改经验交流和阶段性总结。

⑤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提供保障,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教改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及措施: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典型带动,模仿适应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本阶段主要目标为:

1、做好全体教师的理念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能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实践当中去。

2、通过组织学习、网络自学、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全体教师掌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适应高效课堂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付诸于实践。

3、让全体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高效课堂课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四年级语文、数学两科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2、教导处准备相关资料、表册,编印并下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方案、措施、理论、案例。

3、教导处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召开全体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开展教学评议和互动交流活动。展示课分别由牛金芳、周归定承担,语文、数学各一节。

4、四年级语数教师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模仿、实践中去。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术助理,选举学科长和小组长,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要求每一位参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教改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存在的有关问题,以便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了解实施过程的困难,反馈有关存在问题,总结并推广优秀经验。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熟练应用阶段(20xx年4月1日―20xx年9月30日)

本阶段的大体目标为:

各学科教师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制度要求,各学科初步形成“预习,展示,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由对重视研究教法彻底转到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高效,发言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成绩能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措施:

1、各位教师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大胆实践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组织组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探讨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全体教师运用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此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教导处抓好教改实验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加强对全体教师教改实验的全程跟踪和反馈总结。要全面抓好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同时,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加大对备课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备课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面、多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

4、学校在五月份进行一次四年级语数学科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汇报观摩活动,通过听评课初步确定出各学科教改带头人,并对其重点培养。

第三阶段:经验推广,总结提高阶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月)

本阶段大体工作目标为:教师已积累“高效课堂”的做法,各科教学模式定型。老师和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工作:

1、总结经验。各位教师及时总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论文、教育随笔、教学研讨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予以交流推广,以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创新提高。教导处在总结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种制度、措施,以便于深入以后更进一步的使高效课堂研究向纵深发展。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奖惩措施对考核在前三名的老师,学校将在年终评为“课改标兵”等荣誉称号,并优先考虑评为每学年的“优秀教师”。

推荐专题: 小学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