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监控(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平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监控(范文三篇)》。
“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学院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做好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努力创建平安校园,为学院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根据山东、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的意见》(鲁发[20xx]3号)和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意见》(鲁高工委[20xx]4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平安校园”实施方案。
一、平安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校,按照“安全、稳定、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在院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严格督查;结合我院实际,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整治,扎实抓好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保护师生身心健康,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努力进行“平安校园”建设,为推进我院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平安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学院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院系相互协作,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推进我院创建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师生和校园安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次数显著下降,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得到杜绝;校园秩序井然、环境优美,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形成。努力使学校成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创建师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三、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管
学院各部门、院系要成立相应的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将“平安校园”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开展总体布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学院各部门、院系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平安校园”建设的领导责任,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把建设“平安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将切实加强对“平安校园”建设的统筹、指导和督促。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限期治理承诺、执法联动、监督等制度,形成以“平安校园”的创建带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四、平安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和财产安全。各职能部门在认真做好校园重点位置安全巡查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值班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有及时明确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相关处理意见。
2、交通安全。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对师生乘坐车辆(尤其是班车)的管理和安全检查;不得租用车况不良或无牌无证车辆,不得违反学院规定驾驶学院车辆,严禁违反校园内车辆驾行规定的行为。
3、劳动安全。在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形式的劳动中,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搞好组织工作,讲明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的劳动和容易造成学生被砸、落水、跌落等其他的危险性劳动。在各分院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尤其要注意。
4、活动安全。各单位组织参加的各种活动,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组织学生集体性外出活动,必须报经院长及相关部门批准。各种外出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周密组织,精心安排,指派人员勘察活动场所后才能组织学生前往。学生乘坐车辆不得超载、超速,要确保乘车安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庆典、婚丧礼仪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社会活动,也不得组织参加超越学生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以外的各种活动。
5、消防安全。要教育师生注意安全用电、用火、用气,特别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普及消防常识和自救知识。严禁师生私自用电、用火、用气。要根据消防法规的要求,加强校内消防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各类火险隐患,要及时妥善处理,严防因人为因素和管理不当引发火灾。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扑救等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学院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组织学生疏散。
6、管理安全。教师、班主任要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防止因管理失当造成学生误伤及其他意外伤害;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7、治安安全,即学校内部治安和校园周边治安方面的安全。切实加强校内治安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严防教职工伤害学生和学生之间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保卫机构和队伍,强化综合治理。加强对校园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治安防范体系。对到学院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扰乱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设施的不法分子要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告,并请求依法处理。
8、饮食卫生安全。加强后勤、食堂小卖部的管理。加强学生用餐环境的整治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配置必须的消毒、冷藏、加工设备,就餐用的餐具要统一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体检合格证,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要建立食物采购和验收制度,采购人员要懂得食品卫生知识,不买腐烂变质食物,不买无照商贩出售的食品。确保食物储存安全和饮用水安全。
9、建筑、设施安全。即校舍、体育场馆及其它设施的使用和建设中的安全。学院的教学、生活、活动等建筑与设施,要布局合理,坚固耐用,符合安全要求和质量标准。要严格按照学院要求,对学院的施工场地设置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定期对现有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发现隐患要边排除边上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不得推诿延期,给学院造成不良影响。
10、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安全。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得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或其它有关规定。
⑵每节课前检查教学活动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⑶每节课清查缺课学生,课后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对缺课原因不明的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班主任要及时告知家长,班主任要对缺课学生进行妥善处理,情况严重的及时报告学院。
⑷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特别是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了解特异病质的学生,并给予必要照顾。
⑸教学内容要符合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组织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得私自调课、停止给学生上课,不得私自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集体活动,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要及时教育制止。严禁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⑹学生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学校、通知家长。
⑺要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科学施教,防止因管理失当造成学生误伤及其他意外安全事故。
⑻教学实验安全。要加强教学实验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危险物品的保管。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防范措施,设置防火、防毒、防触电、防人体腐蚀等必要设施。
11、根据班主任的职责范围,重点确保以下10类安全:
⑴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⑵加强对学生进行预防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知识教育。
⑶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工作,向学生介绍体育运动安全知识。
⑷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协助学院做好组织工作,讲明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⑸教育学生不玩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不做任何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
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教授其解决矛盾或纠纷的方法,防止事态扩大。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⑺加强消防安全教育。严禁在宿舍内乱拉电线及使用违章物品。
⑻禁止学生将管制器具带入学校,严禁打架斗殴,严禁勾结校外人员来校滋事,禁止私了问题。
⑼加强饮食卫生方面的教育,防止学生食物中毒。
⑽对学生开展楼道通行的安全教育。
五、平安校园建设主要措施
1、坚持安全保障到位。用于安全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优先安排,用于安全的车辆要优先安排,用于安全的物质要优先安排。校园的重点要害部位要安装防盗报警。
2、坚持学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值班制度,指导处理值班期间学院的安全突发事件。
3、坚持寒、暑假、“五一”、“ 十一”节假日和重大节日学生返校情况落实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去向及思想波动,为学校稳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坚持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各部门、院系负责人为所辖工作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级要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状,分解工作,落实责任。制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坚持安全工作“四个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坚持“两个针对”、“三个负责”、“四个严禁”、“五项制度”。“两个针对”,即针对师生活动集中的场所加强安全管理,针对学校大型活动加强安全管理。“三个负责”,即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出安全事故谁负责。“四个严禁”,即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严禁学生参加商业庆祝活动,严禁各单位未经允许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组织学生从事任何有危险性的活动,严禁各单位未经允许将场地出租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五项制度”,即一票否决制,重大事故第一时间上报制,安全监察制,责任追究制,师生外出活动审批制。
6、坚持安全保卫制度。完善安全保卫体系,各校门卫、值班、巡逻、治安防范、安全检查等制度要全面落实,确保不出安全事故。同时,在学院设立了校园警务台,与学院安全保卫部门协同维护学院治安安全。
7、坚持安全宣传教育到位。学院各部门、院系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宣传引导作用,增强师生安全自护意识。学院相关宣传部门要在校园电台、校园广播、学院报刊、学院宣传栏、学院网站等多种宣传媒介,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师生树立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宣传力度,把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营造“人人重视安全教育,人人维护校园稳定”的安全和谐氛围。
8、坚持警校联系制度,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邀请公安、消防民警来校开展法制、消防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对师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形成合力,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增强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9、坚持考核奖惩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平安校园建设列入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目标考核中,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二是建立和完善平安校园督办制,定期不定期对平安校园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开展的各类活动,进行检查、抽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三是建立和完善追究制,对责任范围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学院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重大失责者,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奋力推进生态文明鄂州建设的重大部署,和教育局、中心校安排,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环境优美、生态优化、质量提升、关系融洽、服务高效、文明和谐”为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内涵与质量提升,为推进生态文明鄂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我校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我校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力争三年内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彰显,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常识纳入我校地方性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倡导环保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组织成立爱护花草、文明礼仪、卫生督查等活动小组,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
(三)加快学校改造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学校建设,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通过绿地、树林、雕塑等有机连接,彰显“校在林中,林在校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色。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到36%。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实现文化育人。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成长。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内涵、教育质量和育人效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立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办学行为指导监控体系,用完善的机制引领素质教育实施。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民主和谐的现代学校人际关系。深入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依法施教,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完善教代会制度,密切干群、师生关系,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荣辱与共、共处共融的人际氛围。
(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育人水平。用文化的思维谋划学校的发展,着力构建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大力加强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班校报等文化阵地和艺术节等文化载体建设,继续抓好校园绿化、美化、知识化,推动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战略实施。
(七)推进平安学校建设,增强学校安全发展能力。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广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八)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树立学校良好的.品牌与形象。大力倡导“敢为人先、知难而进、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倡树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好学乐学、真抓实干、务实高效、廉洁从教的风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格学校收费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学校发展氛围
三、组织领导
建设生态文明学校,是全新的理念,是宏伟的目标,是长期的工作任务,我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将其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量化,落实到相关人员,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我校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创建思路,制定创建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学校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2、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我校召集老师、学生开好动员会,组织学习相关文件,了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方案、方法,开阔眼界,提高品位。同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自觉参与、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3、营造氛围,强力推进。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坚强宣传,隆重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曝光批评,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推动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并把创建工作情况将纳入学校的综合考核。
为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的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推荐专题: 平安建设述职报告 平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