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详情页

国防安全教育教案「」

2022-01-06 00:06:4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防安全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防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和谐、幸福地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少数民族就是我们汉族兄弟姐妹,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以下几个民族:出示民族名称。

二、合作学习

1、分组自学,填写学习单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区

传统节日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藏族

维吾尔族

回族

……

2、展示交流:教师相机补充介绍各个民族的特色。

三、总结全课

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第二篇:装甲车辆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装甲车辆,以及他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2、了解装甲车辆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准备:

装甲车的有关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国庆阅兵式,学生谈感受,引出装甲车辆。

二、学习探索

1、教师讲解装甲车辆的特点、作用。

2、阅读自学,完成学习单。

名称

特点

作用

坦克

步兵战车

装甲输送车

装甲雷达车

装甲工程车

装甲救护车

3、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并相机展示图片。

4、讲解装甲车辆的发展史,请学生谈谈感受。

5、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的装甲车辆会有什么?

三、总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三篇:国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世界上一切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在当今的和平时代,国防教育依然是世界的一大战略问题,随着主权国家观念的强化,现代国民意识的确立,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一定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观念。

国防与你、与我、与他、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关系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国强民安,国破则家亡。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通过血与泪换来的对国防与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等价值关系的深刻认识。我们不能等到敌人把枪逼近胸口上,再来认识它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我们享受国防带来的安宁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它、轻视它。要通过经常而有效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居安思危,从而积极关心和参加国防。

一般地说,当外敌入侵,公民的生存、生命、家庭幸福受到直接威胁的时候,对国防重要性的认识要深一些,会觉得没有国防不得了;而在和平时期,当自己国家由于已有相当强大的国防力量,外敌不敢贸然进犯,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生活的时候,则容易出现轻视国防,甚至出现国防可有可无的认识和心态。这好比人们对待健康一样,健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有的人当自己处于健康状态时,却并不觉得它的重要和珍贵,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将要失去它时,才觉得健康对于个人的生存、生命、生活是多么重要。实施《国防教育法》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激发全民爱国热情,建设和巩固国防。

第四篇: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提问:你了解到什么?

2、教师小结,交代本课所学。

二、学习探索

1、教师讲解“民族花园’,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

2、教师简介少数民族的数量、分布(结合地图)。

3、观察思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上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人物或哪个民族的风景名胜?这填写下表:

面值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我的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4、交流,明白这些都表现了民族大团结,我们和少数民族是一家。

5、“大家谈”:你比较熟悉哪个民族,给大家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

6、“我来讲”: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文成公主、孔繁森)

三、课堂总结

1、你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谈话,进一步强调民族团结。

第五篇: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复习民族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游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认识了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生活,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看哪些同学结交的.朋友多。

二、综合活动

1、分组交流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2、集体活动——我是族小使者:

每组推选一名讲得好的同学,扮演少数民族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

3、评选最佳小使者。

三、课堂总结

教师谈话,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教育学生树立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增砖加瓦的雄心壮志。

推荐专题: 国防安全教育教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