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 > 详情页

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

2022-01-12 00:12: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为了严肃校风校纪,上一周,政教处在这里宣布了对一些同学的处分决定。说实话,我们对同学的处分非常谨慎,因为这毕竟关系到学生的声誉、前途。但是,不明确表明学校的态度,那将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前途。我们现在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社会对我们的期待、要求非常高。对同学实行处分,也是为了学生的前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学校的责任。我们学校3000多学生,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对生存的环境的适应不同,对未来的期待不一样,愿景不一样,出现一些暂时不符合学校道德标准的行为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学校处分同学不是目的,教育同学向上向善才是根本。希望这些受处分的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到学校的良苦用心,反躬自省,停止向下、向恶的脚步,做一个受学校欢迎、教师欢迎、同学欢迎的学生。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撤销处分。

这是第一个话题。

第二个话题,我想讲的是:在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和教学水平评估的那几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学校感谢同学们高度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是你们的配合带给了评估专家良好的印象,学校的成功有你们一份功劳。你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你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容山中学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范和素养。特别是在那段时间里,你们的仪表,你们的礼貌,不但印在了专家朋友心里,也刻在了容山中学老师的心里。那几天,容山中学的教师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仪,是容山中学教师幸福指数最高的日子。

当然,我在容山中学的学生面前所受到的礼仪,一直以来都是很满意的。基本上,我无论走在学校什么地方,学生都会向我问好,不知道是不是我是一个公众人物,在这里和同学们讲过几句话,有一些面缘的缘故。其他老师的境遇如何,我不是太清楚。我很清楚地记得,在评估的几天,这种礼遇更加突出,同学们仪表端庄,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声音洪亮,大声问好,甚至停下来问好,在操场上,在过道里,我们如同遇到了久违的朋友。专家交口称赞,老师们如同沐浴在春风里,充满了做老师的幸福感,疲劳都减了很多,师生关系特别融洽,老师也特别的喜爱我们的同学。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那真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可惜的是,这样的日子不长,几天之后,礼仪少了,笑容少了,关系冷了,仪表穿着随便了,师生关系淡了,莫非我们是做给他人看的?莫非我们的学生不是真的尊敬老师,我们的老师不是真的爱学生了?礼仪只是一阵风吗?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我们长期追求的境界了吗?

我想说的是,要将礼仪和礼仪教育进行到底!

礼之作用于人,知伦常,识尊卑,衡进退,度举止,明荣辱,察美丑,分善恶。言语之间,有礼则和,无礼则恶;交往之处,有礼则序,无礼则乱。人以礼待人,则人我相敬;人以礼待物,则物我合一。守礼,则国和家和天地和,用礼,则国兴家兴事业兴。礼而为制,则为礼制;制之为度,则成制度。广义之礼,遍涉自然社会人伦,有形与无形,内在或外在,大至自然秩序、社会公德、国家法律、宗教纲常,小至族法家法、校规班规,莫不以“礼”作为其精神内核而发生效用。孔子曰:不学礼,何以立?盖不啻言立人,亦言立物。察宇宙万物之序,“礼”是构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核心元素。站在学校德育的角度,我认为“礼”可以为德育的根本,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用。

在学校,教师学礼、知礼、守礼,必导出教育之优良秩序;学生学礼、知礼、守礼,必导出学习之优良秩序。教师彬彬有礼,恭敬上课,虔诚育人,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待生如出,则学生必如沐春风,如被朝霞,爱校如归,陶然乐学;学生有礼彬彬,奉纪守规,一丝不苟,知恩感德,视师如亲,潜心学习,则教师必甘之如饴,成功常驻,幸福有加。如此让校园百端,置诸“礼”下,便可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改诸弊为优良,校风学风,不当谐和纯然乎?

礼仪和礼仪教育,在我们学校,在吴校长的亲身倡导下,历来是学校的特色和德育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今天,在这里,不但要求学生要像评估时期一样一如既往的讲究文明礼仪,尊敬爱戴我们的老师,也要求老师像评估时期一样一如既往的关爱尊重我们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希望在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里,我们都能看到同学们良好的仪表,享受到“老师您好”再加微笑的待遇,我们的同学都能享受到老师待生如子的关怀!到那时,我们的学生违纪的少了,受处分的少了,自卑的少了,逆反的少了,厌学的少了,那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典范!

推荐专题: 文明礼仪国旗下讲话稿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