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发言稿 > 详情页

元旦升国旗发言稿

2022-04-05 18:40:4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旦升国旗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元旦升国旗发言稿》。

第一篇:元旦升国旗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寒风料峭,冬意正浓,转眼间,我们已挥别了难忘的20xx年,迈进了更加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20xx年。迎着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汇聚在国旗下,整理刚刚走过的20xx,展望新的一年。在此,我向全体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表示新年的祝福!愿你们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在快乐中启航。

回首20xx年,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们辛勤的工作着,同学们刻苦的学习着。我们都曾高兴过,为我们收获了成绩、品尝到成功而喜悦;我们也曾失落过,为我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而难过;为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不尽人意而大伤脑筋。其实,这就是生活吧,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成败荣辱,酸甜苦辣,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有滋有味。

春节将至,不知不觉中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同学们共度的时光在一天天的减少。也许,在平日里我们忙于应付自己的众多问题而忽视了与周围人的交流,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与朋友的相聚,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更是一个大舞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交流、沟通的机会,也为我们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将会收获很多的惊喜,会有被释放的欢乐笑声,会有感动人心的闪光盈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亲爱的同学们,20xx,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新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让我们每个人今天都比昨天过得更有意义;让我们每天进步快乐不只是一点点!

让我们迎着新年的朝霞,迈着自信而矫健的步伐,去实现属于我们的光荣和梦想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高一教师国旗下讲话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一个相对不那么起眼的人,她叫高淑珍,56岁,河北某乡村的普通农妇。因为儿子4岁时得病落下残疾,不能上学。高淑珍就在家里办了个小课堂,学生就是儿子及附近村庄几个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全中国最小的学校——“炕头课堂”开学了—— 以卧室为课堂,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女儿王国光担任教师,高淑珍承担了所有杂务。

“炕头课堂”到现在已开办了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从未收过一分钱,一份物。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吃大锅饭。后来人多了,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高淑珍差不多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到集市去卖,经常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每天多挣一点,孩子们的生活就会多改善一点。”

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善,也有人说她想出名,对此,她回应说:“俺是一个乡下人,不懂那么多道理,俺做这些事都是为了自己,俺就是求个心里踏实。”

“14年”、“100人”、“踏实”是高淑珍56年人生历程的三个关键词。

这几年在我校发生了一些有争议的事情。我们有的同学一方面因家境贫寒接受学校师生的资助,一方面又无心上学,个别受助同学还买了手机,利用休息时间上网玩游戏,更有个别受助同学违反校规校纪滋生事端……

对于上述同学,我想说,大家帮助你从来不预设前提,所以你无须感恩,无须为受助而感受压力,但希望走好你的路,做好你自己,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应该做到的事情,也是你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对另外一群人的真心真情有尊严的回应。对我的同事,还有我的学生们,我要说,我以你们为骄傲,正是由于大家多年来绵延不断的爱心接力,关爱活动在平冈已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温暖的传承,让每一个平冈人都不失尊严。一位哲人说过,爱别人,也是爱自己。我们这些年的爱心支出也让我们自己的内心获益良多。一样的梦想,一致的行动,将我们所有人串联在一起,让我们多了一份念想,多了一份踏实,更多了一份作为普通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弥足珍贵的安全感。

在这一点上,我们与高淑珍的内心是相连的。

我校bpt基金会已走过第12个年头。12年来,该基金先后资助了近500名寒门学子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100万元。

12年,100万,500人,这是平冈校史上一组很普通的数字,但带着温度,散发着寒冬炉火般的温暖,这温暖属于每一个普通的平冈人,不管是助人者,还是受助者。

今天,在新一年关爱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我向我所有的同事和学生发出倡议:行动起来,让关爱延续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专题: 升国旗的发言稿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