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发言稿 > 详情页

一年级上家长会发言稿

2023-09-20 20:27:1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上家长会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上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首先欢迎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一(1)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你们能把孩子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我真心地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能密切配合,共同来教育好你的孩子,让他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希望在工作中能得到您们的全力支持。对我们老师的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戒勉”的原则,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目前从我们了解的这个时期家长的一般情况是:

1.对孩子满怀期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但由此也出现一些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

2.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但对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态度习惯重视不够。

3.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指导不足。

在坐家长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上一些现状,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呢?这也是我们今天参加家长会的目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物质准备

除了给孩子准备一些物质上的一些东西,如(学习用品之类),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大人的一些娱乐活动,注意不要影响做作业的孩子。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来说,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很不利的,身边的一些例子,家长们也一定有所耳闻。古人说“宁静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宁静无以成学”,应该很有道理。

二、心理准备

1、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积极、乐观的情绪

特别是在孩子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年幼的他们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要多用表扬激励的方式。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取得进步并得到表扬,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努力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鼓励孩子。对学习上出现一些困难的孩子,切记不要用伤孩子自尊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可能会毁了他的一生。在孩子平时犯错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记住千万不要采用棍棒教育方式,这样对孩子来说,虽然孩子当时是认错了,还会造成惧怕心理和逆反心理,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产生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2、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学习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努力培养孩子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小学在学习时间、内容上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可能很不适应,可能会碰到不少困难,感受到压力,遇到挫折。

一个认识问题要解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失败,早积累人生的财富,可以早升值,这是人生投资。相反,一帆风顺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危险的。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了解其学习情况,多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去克服困难,遇到挫折要加以鼓励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配合教师学校做好“幻小过渡”工作。

三、态度、习惯准备

目前有许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分数。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家长们不要只关注分数,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是否可以关注一下你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何,适时地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其实分数和只是衡量学习情况的一个方面,要关注智力因素,也要关注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态度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成为所谓的“差生”,其根本原因是态度、习惯问题。

1、培养深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提供好书、鼓励阅读,教给基本的学习方法,采用具体、生动、形象或游戏的方式,提供展示学习效果的机会等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里希望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经常可以带孩子到书店逛逛,买一些孩子看得懂的注音读物,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扩大识字量,也是培养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的一种途径。

2、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努力上进的性格

让孩子养成时间意识,做作业不拖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吃零食、看电视、玩玩具,这种习惯非常有害。家长要经常关注学习作业情况,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学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作业是应该做的事。

3、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

如让孩子做作业自己检查,看清题目,认真书写、计算等,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有益。

4、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的学习内容多、教授次数少,不会一遍遍地重复,因此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关注老师的要求。小学的每个班的人数有五十多个,教师在上课时精力有限,即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会在某些时候有疏忽,因此孩子的是否专心听讲、思想集中的程度尤其重要。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在学校我们任教老师希望家长平时在家的时候,也要有意培养孩子认真听家人讲话的习惯,这些好习惯都是在平时一点一滴所养成的。

5、培养自主自立的习惯

我发现有的孩子自立的习惯很差,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不见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接自己,就会哭鼻子,不会在下课的时候上厕所,而在上课的时候又不敢告诉老师,而大小便拉在了裤裆里。还又做值日时,不会扫地,有时轮到扫地时会不知所措,又的家长看孩子这么拖拉,就不声不响地把孩子接走了。有的家长就做的很好,告诉他怎么扫,甚至拿起扫把一起扫,这就是以身作则的例子。还有在每次付费时,让孩子自己来交,这种做法我们要提倡,但是,有时大额现金就另当别论了。在平时我们家长要多培养孩子自主自力的好习惯。

6、培养交往合作的习惯

要鼓励孩子和同学交往,一起游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我们班又的同学非常孤僻,不爱和同学们玩,不合群,这样我们家长就要都创造机会,多让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接触。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自私、不任性。

7、遵守规范的习惯

家长要配合学校讲解上学的道理及基本礼仪,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常规方面有:不迟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响亮等。

在家里,让孩子晚上8:00上床睡觉,早上6:30起床。这里希望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不要让孩子很早就到学校来,因为很早到校,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四、品德教育准备

1、严格要求

全面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严格要求;千万不要不分是非,为孩子护短。

要利用生活实例、影视作品中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帮助孩子理解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等基本道德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子女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别人,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规则等习惯。

2、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你们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处于特别善于模仿的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希望各位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予积极影响。

这里我说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写家长意见,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牵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牵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新课改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3、协调关系

同时也欢迎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或如实反映一些情况。

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多给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一点关爱,多为他们的成长作些准备。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一切为了孩子。

家长们,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过程。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家长齐心协力,教育的效果一定会更加理想。

最后,提几个建议,希望家长能配合好我们的工作1、每天放学我们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作业,希望你能亲眼看看他的作业,并且签好自己的名字,这学期我们刚学汉语拼音,读拼音过关的作业比较多,希望能听孩子读完,就算你听不太懂,也要听他读完,并签好你的名字。这样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支持。为了孩子学习成绩,希望你多抽出点时间。

最后希望家长朋友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各个方面一定会得到提高!谢谢大家能认真听我讲完这么多的话,说的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谅解,过会个别家长可以交流一下你的教育心得,谢谢大家!

推荐专题: 家长会发言稿家长发言简短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一年级上家长会发言稿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