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发言稿 > 详情页

小学青蓝工程徒弟发言稿

2023-09-20 20:24: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青蓝工程徒弟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青蓝工程徒弟发言稿》。

第一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与徒弟共同学习的机会,十分荣幸,今天在“师徒结对”活动中,我以一个师傅的身份站在这里发言,相信每一位师傅都能认识到今天我们签下了一份协议,拥有了一次机会,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师徒结对”活动,它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它构建的是一个团队,一种文化。它将开启学校教师培养之旅。

作为老教师,我们会认真履职,把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我们都会言传身教,秉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做好引领和导向工作,在教学中不断传播正能量,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同时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中年教师一道不断思考和钻研,学习他们蓬勃的朝气、飞扬的激情,奋发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饱满的工作热情,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相信我们与徒弟这一程携手相伴,定会让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创佳绩。

最后,衷心祝愿所有的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理念先进的优秀教师。让我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共同感受心手相连的快乐!

第二篇:青蓝工程结对徒弟发言稿范文精选11

各位领导、各位师傅:

大家好!

能代表这次拜师学习的青年教师发言,我深感荣幸。

在此,衷心感谢两校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次拜师学艺的平台,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向对我们进行教学指导、帮助的师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深知自己存在的不足: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教学视野有待拓宽。而正处于教学十字路口的我们,可以和红中这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结为师徒,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加倍珍惜。

通过这次平台,我们一定会虚心学习,真诚求教,认真学习师傅们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师傅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认真领悟师傅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令人羡慕的教学机智,以此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练就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并将所学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师傅,诚心、细心、虚心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勤练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方法;成长、成熟、成才是我们拜师学习的目的。我们定会勤学多问,及时总结,不断提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本领过硬的教学能手。

我们相信,通过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我们会迅速成长,在两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师徒携手定能共创辉煌。

谢谢大家!

第三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徒弟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把我在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的收获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忆起2017年历城二中首次青蓝工程启动仪式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就从那时候我给我的师傅张志山老师献上鲜花为起点,开始了我的拜师之旅,时至今日已经有7年的时间,期间张志山老师、杜万芳老师和马鲁斐老师做为我不同时期的师傅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帮助,我师从马鲁斐老师。马老师作为我校的骨干教师,不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能力上,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下面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1、用心听课,反复琢磨,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我而言 ,常去听师傅的课是一种享受,马老师常年工作在实验班的教学岗位上,她的课思路条理清晰、知识体系高度概括,而且思维敏捷、活跃;在听课的过程中做比较,反思自己的教法,及时记录指导老师的优点或某个知识点教法的感想,包括知识的重难点突破、例题的精选精练、课堂容量等等,往往会感叹于她独到的生物教学见解和方法,虽然实验班的内容更深、更快、更庞大,但听课在我的备课与教学起到的导航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通过备课――听课――思考再备课――授课――反思,我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不断践行着,努力成为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和具有创造性和反思能力的实践者。

2、重视评课,虔诚虚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如果说听师傅的课是理论的积累过程,那么师傅听徒弟上课就是理论基础上的实践。马老师总是尽量抽时间听我的课,而且每次都及时给我评课,指出我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我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这种指导直到现在复习到相关内容时我都能重现师傅帮我完善的授课提纲。其实实验班的教学强度大压力也不小,我的师傅能在百忙之中做到如此用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又怎能不让我心存感激呢?

其实师徒结对活动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师徒联系在了一起,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各方面得到提高。马老师的教学工作严谨睿智,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使我成为青蓝工程活动的受益者 。

当然我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比如一节课的框架结构固然重要,但细节之处也需潜心琢磨,精雕细刻,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是永恒的教学艺术,也是我学习的重点。还应留心观察并思考教育教学现象,养成写教学体会和个人想法的习惯,注重积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教师。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来由衷的表达我对马老师的感谢,当然借此机会也谢谢同组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我成为师徒结对活动的受益者。最后祝我的师傅身体健健康康,牙齿天天晒太阳!

谢谢大家!

第四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学校领导及各位同仁对我的信任和肯定,让我代表师傅在这里发言。其实我的理解是:是师傅,也是徒弟,是徒弟,也是师傅。韩愈在《师说》里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但学校为我们创设了这个师徒结对的平台很好,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切磋、交流、沟通、提升、进步。

曾经我也是一名徒弟,跟着我的师傅,亦步亦趋地学习,终于成长为一名现在看来算是合格的教师。自己成长的每一步,离不了师傅的帮忙指导,智力支持、生活关心。现在当了师傅,当了师傅们的代表,我们会像我们过去我们的师傅们一样,毫无保留地与徒弟们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心得体会,在徒弟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走出一条师徒合作的共赢之路。当然我们也依然会努力鞭策自己,不断反思,集思广益,在业务上进一步提高自己。

为了我们的教育理想,我们走进了师徒结对的平台。教学相长,切蹉提升。师傅们有的是经验,有的是阅历,有的是整合,而徒弟们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朝气,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勇气。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徒弟既要向师傅求教,增进交流,更要潜心钻研,大担创新,请相信,你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将是艺术小学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其实,你的师傅并不只一个,我们学校、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师傅,他们中有的课上得好,有的教学经验丰富,有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好,有的班主任工作很有特色,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虚心求教,博采众长。

我们师徒结对,在一起潜心钻研教学,精心研究学生,细心做好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同想方设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人民教师这份待遇低,压力大,工作繁忙的卑微却也体面的工作。谁也没有三头六臂,谁也不是神仙皇帝,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协同工作,才能完成这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们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学校的希望,衷心祝愿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让师徒携手我们在艺术小学的怀抱中都来做一名快乐的、幸福的教师。谢谢大家。

第五篇:教师青蓝工程徒弟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荣幸作为代表在这里发言。我很难代表所有的指导教师,只愿意和在座的各位分享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幸运。转眼间,我已经参加工作15年了,其中10年是在五中度过的。我虽然没有正式的拜过师傅,但是我非常幸运,无论在哪里都能与智慧、勤奋、上进、友爱的同事一起工作生活。刚工作时,觉得是向老教师学习的时代,现在人到中年又成了继续向老教师学习,同时又与新教师一起成长的时代。所以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及各位同仁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惶恐。坐在这里,忐忑不安。虽然我在工作中得到过一些肯定,但回想起来似乎只是一些零星的片段。我在思考:我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可以将整个教研组整个学校的良好的传统和优秀的做法传递下去。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个态:结对子后,我们依然会努力鞭策自己,在业务上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无愧于“师傅”这一称呼。乐于分享,共同成长。

行动。带着这份幸运与惶恐,我们所有的愿望都需要靠行动来实现。具体打算如下:

备课。新教师先行备课,我负责把关。备课前特别要吃透文本,读透教参,备课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被各种现成的备课资源困扰,要非常清楚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什么内容。

上课。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不拒绝新教师的听课要求,多听新教师的课,从讲台的另一面汲取营养,共同反思,共同成长。

读书。只读教参、教材、试题的生活是多么遗憾。我希望与王淼分享我的读书体会,推荐书目。我与王淼之间不知道要差了多少个代沟,但我愿意去了解,也非常愿意去尝试阅读90后喜欢读的内容。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风格各异,百花齐放,谁都不会变成谁,但是循着别人的闪光点,靠着一种见贤思齐的内驱力我们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无论年龄大小,我们无时不在成长。

谢谢大家!

推荐专题: 小学青蓝工程徒弟发言稿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