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大全)

2024-08-05 17:34:0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大全)》。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2、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能参与游戏,并模仿大班幼儿学做各种小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动物头饰(小狗、小猫、小鸭、小鸡)若干个,小动物的家。

2、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若干、积木若干块。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妈妈的依恋,喜欢“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故选择了这一教材,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

鸡妈妈:“咯咯哒:小朋友好,我的小鸡不见了,可把我急坏了,你们看见我的宝宝吗?我得赶快去找找。”

2、幼儿欣赏、感受

鸡妈妈与大班幼儿合作表演“小鸡在哪里”,其中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小狗、小猫、小鸭、小鸡。

3、鸡妈妈问:“我的小鸡找到了吗?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幼儿第二遍感受。

4、鸡妈妈问:“鸡妈妈找到宝宝了吗?找到谁的宝宝了?”(幼儿自由发言)。

5、鸡妈妈:“我的心里真着急,我一定要把小鸡找到!”

幼儿第三遍感受。最后“小鸡”找到了。

6、问:“鸡妈妈先找到谁?它是怎么回答鸡妈妈的?”幼儿熟悉歌词。

7、问:“想不想一起做游戏?想做鸭宝宝到小鸭家里去,想做狗宝宝到小狗家里去……”幼儿跟着大班幼儿一起游戏,反复两遍。

8、鸡妈妈:“小鸡,你们以后要跟着妈妈。”

9、介绍游戏名字__小鸡在哪里。

“鸡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方案

本学期是这批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最关键的一学期。再过几个月,他们将离开幼儿园这片让他们开心、难忘的地方,在小学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如何使他们永远记住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何使他们顺利过渡并尽快适应、如何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进小学的课堂等话题,将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本班将针对班况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拟订学期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他们的身体状况与3—4岁幼儿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精力旺盛,爆发力强,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游戏活动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好学多问。初步形成个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大都为独生子女,拥有充分的爱抚与关怀,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兄弟之间的交往和亲情,使有的幼儿缺乏社会互动意识、不合群,自顾自,有独占习惯,同情心、责任感比较缺乏。

二、语言领域

1、能听懂多重指令,并能按顺序行动。

2、对生活中的语言、声调节奏敏感,能辨别不同的语言、声调、节奏所表达的含义(情绪、态度等)。

3、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

4、能专注地阅读图书,知道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发展其对语言的敏感性,适当培养阅读兴趣和简单的文字认读规律。

三、数学领域

1、引导幼儿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4、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社会领域

1、愿意接受有难度的任务,尝试新活动

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敢于不断尝试

3、主动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4、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发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时,敢于劝阻。

5、了解传统民间节日的由来和庆贺方式,喜欢民俗习惯。

6、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

五、美术领域

1、能主动参与多种美术活动并能创造性的表现。继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艺术形式有兴趣,能寻找并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美。

2、进一步欣赏作品的造型、彩色、构图,知道对称、均衡美,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活动,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4、能根据一定的主题,用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构思、组织形象,表现一定的内容和情节。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并学习色彩的调配,表现画面的深浅、冷暖关系。

六、保育工作

1、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的重要功能和保护方法。

2、遵守规则,行为正确,有较强的自护能力。

3、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4、进餐时举止文明,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七、常规教育工作:

1、在一日活动的各个五一节中注意各类学科知识的渗透教育,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社会情感。

2、加强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

3、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使用礼貌用语。

4、教育孩子遵守课堂纪律,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问题。

八、家长工作

1、通过校训通每天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并教育家长一些育儿知识。

2、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3、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4、每周定期填写好幼儿在园情况报告册。

5、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园内、园外的各种表现,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方案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

2.了解人们生活中广泛利用有弹性的物体,知道它们的用途。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室外大型玩具----蹦蹦床、像皮球、羊角球、皮球、长皮筋等。

2.家长准备:尼龙袜、弹簧、皮筋、松紧带、海绵等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

1.教师: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拿去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引导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可以多选用几种材料进行探索,并感知物体的弹性。)

2.教师:你们刚才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请你再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会不会改变形状?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改变的?是怎样改变的?(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探索让物体变形,可以让幼儿合作进行改变形状)。

4.教师: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变形的物体能复原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复原的?请你来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介绍。

5.教师小结:有些东西用力拉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了,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

(二)在活动室内寻找有弹性的物体。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材料,活动室里还有没有东西有弹性呢?请你去找一找。

2.教师:你发现哪些东西有弹性?你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到物品的弹性)

3.教师:现在小朋友用力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的哪些地方和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请幼儿触摸的时候发现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

4.教师: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压下去然后弹起来等)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生活环境中物体的弹性。

1.教师:请你到室外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

2.引导幼儿在室外寻找、区分并讲述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说说是怎样发现的。

3.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

(四)讨论弹性和生活的关系。

1.教师:有弹性的东西有什么用?如床垫为什么要做成有弹性的?跳高架下为什么要放置海绵垫?衣服袖上为什么要装松紧带?(引导幼儿发现弹性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物体弹性的有用之处)

2.教师: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有弹性?回家后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记得把弹性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哦!

活动延伸:

第四篇: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

《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间。而民间游戏,在漫长的岁月里,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曾今的无数代人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

【关键词】

民间游戏;幼儿;教育价值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爱给孩子买一些很高档的、很新奇的现代化玩具。那种电动的、会发光、会讲话的,甚至一些家庭中很多孩子都能熟练的玩IPAD,平板电脑上的游戏。长时间的玩这些玩具,孩子越来越少的能接触大自然,失去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然而民间游戏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实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很多民间游戏还有很强的名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因此,幼儿园充分挖掘开发民间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1.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民间幼儿的内容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使儿童在自发的状态下也十分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学中有创。而且很多的民间游戏还配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游戏口令。如小时候很爱玩的丢手绢的游戏,一块简单的手绢,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玩的人始终处于快乐的情绪状态中。

2.民间游戏开展的随机性民间游戏在玩的时候常常是想玩就玩,不受场地、地点,人数、年龄等的限制。只要你想玩,教室的角落、走廊、空地都可以。如,跳房子的游戏,地方有粉笔或是小石头,画上几个格子就可以开展。还有丢沙包,小小的一个沙包,可以你丢给我,我丢给你,还可以利用沙包开展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游戏。

3.民间游戏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游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有着各自的特色。很多的民间游戏,可以配上当地的方言或是当地的歌谣,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旋律优美。

二、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1.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幼儿儿童喜爱。其内容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而且还需要充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参与,如手、眼、脚、头等。

2.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游戏则是幼儿园开展日常教学的重要手段。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可以帮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而许多的民间游戏在玩的时候,就取决于幼儿是否会和他人合作。比如我们开展的抬花轿的游戏,玩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互相用手搭一座轿子,参与的另一个人则是坐在轿子上,这个游戏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与他人的合作,配合。只有玩的人同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的终点。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配合,团结合作。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很多的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让幼儿在幼儿的过程中会品尝到成功与失败。如玩跳绳、跳皮筋等游戏时,当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则是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反之,如果在玩的过程中没有顺利完成。比如跳绳,当幼儿跳不过去时就会产生挫折感。但跳绳本身的乐趣会让幼儿忽视这个小小的挫折。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通过不断练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不害怕困难,继续参加游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耐挫能力,还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的个性品质。

4.开展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的家庭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的圈子里,缺少和他人沟通交流。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往往一放学就将孩子接回家中,很少有机会能和其他家庭一起接触。如:我园开展的“爸爸,宝贝向前冲”的活动,我们就特意为工作繁忙的爸爸们加入民间游戏“拔河”,爸爸在这项活动中发挥自身力量的特长,团结协作,而且很多的爸爸感觉找回了从前儿时伙伴们一起快乐游戏的感觉。在这个活动中,取胜也许不是关键,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一起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游戏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由于民间游戏,幼儿园、家庭、社区,有了共同的话题,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幼儿园、家庭、社区在民间幼儿的开展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参与其间,体验这其中的乐趣。让现在的孩子不局限于只在自己的家中跟父母,独自玩。而是更多的走出家庭,拉动孩子与孩子、家庭与家庭之间良好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交流。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对那些质朴,诙谐,活泼及深爱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改进,将这些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让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民间游戏初探[J].幼儿教育,2006.7.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纲要园教育指导纲(试行),2001.

第五篇: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

桑族是非洲大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纳米比亚,桑族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母语教学和本土教材的开发,以传承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纳米比亚桑族的幼儿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母语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纳米比亚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编写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资料等。

【关键词】

幼儿教育;纳米比亚;桑族;中国少数民族;启示

桑族(The San)是非洲大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纳米比亚,桑族人口有3~4万,〔1〕 约占纳米比亚全国总人口的1.8%。桑族人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收入微薄,大多要靠政府补贴维持生计。可以说,桑族是纳米比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民族,但其民族文化传统非常深厚。〔2〕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在《纳米比亚共和国宪法》《儿童早期发展教育》《面向全民教育》《教育法》《2030远景》《教育与培训部门改进计划》《国家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都十分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为此,他们提出要优先发展最贫困地区(例如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拓宽儿童入学途径,提升教育质量。〔3〕

在纳米比亚,桑族的幼儿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其中,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①尤其着力于为桑族人民争取基本权利,以保护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教育方面,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主张为桑族儿童提供幼儿教育,以培养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借此提高桑族儿童在随后的基础教育中的学业成功率和升学率。纳米比亚性别平等及儿童福利部、教育部以及教育发展机构和其他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桑族幼儿园母语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工作等。相比其他非洲国家,纳米比亚桑族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4〕

一、桑族幼儿教育特点

1.选聘桑族教师,采用母语教学

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族群。仅在纳米比亚,就有10余个族群。不同族群说不同的桑族语言,因此,有些族群之间也存在语言沟通问题。〔5〕为促进文化认同,桑族幼儿教育采用母语教学,为此,他们在桑族社区选聘教师。之前,有些桑族儿童在公立小学学习时,存在听不懂官方语言、不适应学校生活等问题,加之桑族在纳米比亚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时常受到部分教师和同学的歧视。现在,桑族的幼儿教育采用的是母语教学,此举有效降低了桑族儿童学习的难度,促使桑族儿童更热爱学习。加上选聘的是桑族教师,他们不存在歧视桑族儿童和桑族文化的问题。所以,桑族的幼儿教育为儿童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桑族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桑族教师加强培训是提升桑族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6〕为此,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纳米比亚教育发展机构等组织都为桑族幼儿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以不断提升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

2.开发本土教材,传承桑族文化

桑族的音乐、舞蹈、民间故事和游戏大多体现了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它们开发为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料,既有利于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当然,民族文化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也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吸收主流文化营养。为此,桑族教师在用母语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会在活动中逐步渗透英语或阿非利加语等在幼儿以后接受基础教育时会使用到的语言,还在编写的本土教材中充分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曾安排12名成员,分赴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口述资料搜集工作。他们经过200多人次的访谈,搜集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地理、历史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加以整合,融入桑族本土教材之中。工作组还积极与纳米比亚教育发展机构以及其他慈善机构合作,努力开发适合桑族幼儿教育的各种资源。

3.体现桑族艺术特色

桑族艺术很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其手工艺术品及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人们发现,桑族儿童似乎都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赋,这些艺术天赋有助于提高桑族儿童的自信心。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手工制作及舞蹈活动,借以促进桑族文化的发展,也借以促进桑族儿童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教师经常邀请幼儿家长来为幼儿讲授如何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并讲述与之相关的桑族民间故事。这一做法既增强了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机构的联系,也促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教育,从而发挥他们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当然,这一做法也极大地丰富了桑族幼儿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桑族幼儿教育面临的挑战

由于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好,大多数桑族家长处于失业状态,很难负担幼儿教育费用,因此,对于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纳米比亚政府及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等非政府机构承担了较多的责任,提供了较多的支持和帮助。2010年,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通过对桑族儿童的调查发现,接受过幼儿教育的桑族儿童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表现良好,进步较快,〔7〕但他们同时也发现,桑族幼儿教育在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种种挑战。

1.缺乏配套的桑族母语教材

自独立以来,纳米比亚一直重视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此,他们推行多语言政策,开展全民教育,以消除种族歧视。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促进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发展桑族的多种语言。然而,虽然纳米比亚政府一再强调在桑族幼儿教育中要使用母语教学,但目前只有三种主要的桑族语言(Ju|hoansi、!Xung、Khwedam)有正字法和字典,而实际用于桑族幼儿教育的语言只有Ju|hoansi一种,另两种语言的教材尚在开发之中。〔8〕也就是说,只有说Ju|hoansi语的桑族儿童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接受母语教学,说其他桑族语言的儿童还没有机会接受母语教学。由于桑族尚没有文字,桑族文化只靠口耳相传,因此桑族本土语言教材的编写面临较大的困难。搜集桑族文化、历史、地理知识,将这些知识加以进一步整理,编写出适合桑族儿童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料,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这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纳米比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对主流文化重视不够

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是保护桑族文化。因此,在由该工作组举办的桑族幼儿教育活动中,桑族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对主流文化的重视不够。实际上,传承桑族传统文化和学习主流文化同等重要,不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儿童固然可能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疏远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儿童也会失去融入主流社会的发展机会。因此,在桑族幼儿教育中将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相融合,才能真正既有助于桑族儿童树立自信,热爱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桑族儿童形成尊重、理解、欣赏其他民族文化,融入主流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3.对桑族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幼儿教师的选聘对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既要了解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手工艺等,也要掌握主流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开展保教工作。在桑族幼儿教育机构中,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桑族幼儿教师,反而比那些具有教师资格证却不懂桑族语言的教师表现更出色。〔9〕由于经济贫困,许多桑族幼儿家长交不起学费,导致许多幼儿教师无法按时领取工资,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依然很高。这些教师也认为,在职培训非常重要,希望能够有机会经常参加相关培训。〔10〕但目前对桑族幼儿教师的培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对拥有教师资格证的非桑族幼儿教师进行桑族本土语言的培训,二是如何提升从桑族社区选聘来的本民族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帮助他们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纳米比亚主流的幼儿教育教师培训课程难以满足桑族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需开设专门针对桑族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

4.桑族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桑族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有些桑族家长认为儿童当下的快乐比接受正规教育更重要,意识不到儿童缺乏正规教育的后果,而且他们认为孩子在幼教机构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大用处。第二,有些桑族家长虽然非常支持儿童接受正规教育,认识到正规教育可以引导桑族人民从古老的生活走向现代文明,但当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冲突时,他们难以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往往会认为是正规教育导致儿童疏远桑族文化,于是不愿意再送儿童上学了。这种过度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带来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它使得人们的观念相对保守而排外,既不利于民族文化的更新、创造与发展,更容易使民族文化越发远离时代发展,越发成为边缘化的文化形态。〔11〕因此,桑族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亟待改变。

三、对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启示

纳米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发展中国家,挖掘各民族文化,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教育,传承各民族文化传统,不仅有利于树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其文化认同感,而且有利于多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纳米比亚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少数民族幼儿教育

桑族是纳米比亚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弱势族群之一。虽然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纳米比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重视及支持,桑族幼儿教育逐步得到了发展,其发展经验已经被撒哈拉以南的许多非洲国家效仿。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也较低,加之幼儿教育尚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事实上,我们的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方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幼儿教育发展还比较落后。例如,一项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调查表明,2010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个乡镇共有3~6岁儿童21784人,实际在园儿童只有6035人,儿童入园率仅为27.7%。〔12〕当前,很多国家在幼儿教育资源分配上都会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例如,桑族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就与纳米比亚政府的重视分不开。我国政府也有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幼儿教育。例如,加大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有关键作用的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公办幼儿园建设,以推进教育公平。

2.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与纳米比亚桑族幼儿家长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不同,我们有很多少数民族幼儿家长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不够重视。比如,马亚玲(2011)针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调查表明,土族年轻一代的家长对本民族文化渐渐陌生,更不用说有意识地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了。不仅如此,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幼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取向偏差。例如,在我国内蒙古边境牧区苏尼特右旗的许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增设了“识字”“英语”等内容的课程,〔13〕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却几无涉及。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是当务之急。

3.编写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资料

纳米比亚的南部非洲土著少数民族工作组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编写传承桑族民族文化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资料。虽然这项工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的少数民族也大多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它们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然而,有调查表明,在我国甘肃甘南藏族和临夏回族幼儿教育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14〕在我国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的幼儿园中,教学资源大多由汉语资料翻译而来,教师缺乏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15〕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指导,以引导他们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借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促使我国少数民族幼儿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GCOBO S,HERGUM H P.An internal NCA-assessment of IPS/SAN-organizations in Southern Africa 〔R〕.Windhoek:Norway Church Aids,2010.

〔2〕VICKY DAN,KINGO MCHOMBU.Indigenous medicinal knowledge of the San people:The case of farm six,Northern Namibia〔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0,(26):129-140.

〔3〕Republic of Namibia,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tor improvement programme〔M〕.Windhoek: Government Press,2007:18.

〔4〕〔5〕〔10〕CATHERINE A REMMELZWAAL. Evalu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Namibia〔R〕.Windhoek:UNICEF,2001.

〔6〕HAYS J.San education project in tsumkwe otjozondjupa region,Namibia〔R〕.Windhoek:The Namibia Association of Norway,2010.

〔7〕HARASEB V.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the San in Namibia:The working group of indigenous minorites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program〔J〕.Diaspora,Indigenous,and Minority Education,2011,(5):135-141.

〔8〕DAVIDS L.San language development for education in Namibia:Progress and challenges〔J〕.Diaspora,Indigenous, and Minority Education,2011,(5):126-134.

〔9〕HAYS J,HOPSON R,LE ROUX W.San education project in tsumkwe otjozondjupa region,Namibia〔R〕.Windhoek:The Namibia Association of Norway,2010.

〔11〕张国栋,巴登尼玛.从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看民族文化的发展观〔J〕.贵州民族研究,2010,(3):50.

〔12〕李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民族教育,2011,(2):172.

〔13〕杜秀荣.内蒙古边境牧区:苏尼特右旗民族幼儿教育的困境及出路〔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4〕刘俊霞.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5〕杜秀荣,蔡淑兰.苏尼特右旗民族幼儿教育如何走出困境〔J〕.集宁师专学报,2011,(1):74.

推荐专题: 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