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课程建设方案(推荐6篇)

2024-08-05 17:31:3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建设方案(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建设方案(推荐6篇)》。

第一篇: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价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获得个性化发展,而只有达到意志自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成长。经典的、传世的名著阅读,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精神自由的种子,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每年的暑假是教育的一个盲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将推进学生课外阅读与学生的暑假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较长的假期生活,适合学生阅读整本的书,读厚重的书,我们将学生的阅读视角引向经典名著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自然地状态下,与书籍相伴相随,与大师相识相知,让学生拥有一种持续的阅读热情和阅读习惯,在深入阅读中开启学生精神成长之旅,培育学生生命的优雅高贵气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参加对象和时间安排:

全体学生参加。阅读时间是每年的暑假,由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实施。

三.课程内容:

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各学段阅读篇目中的经典名著(古诗词和各类故事除外)为基础,遴选出古今中外的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参考,精心挑选出6本名著,便于学生分别在各年级的暑假中精心阅读。编排时应注意所选内容与学生年段特点相符合,低年级段可以选择绘本式名著,中高年级可以选择儿童版的四大名著读本。

四.课程实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现状,精心挑选适合的名著对一至六年级的暑假进行阅读的安排,实现同年级学生假期同读一本书,便于学生间的读后交流。

2、在每学年的下学期末的“七彩故事”课为“暑假名著精读”的推介课,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该名著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要求,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经典文学名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独立阅读中增强文学的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淀自身的文学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4、积极推行亲子阅读。在假期中开展“大手牵小手,阅读同步走” 活动,根据学校阅读篇目制定假期亲子阅读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组建亲子阅读共同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建立家校阅读联系卡,让家长定时在联系卡上相应栏里记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假期结束时反馈给班主任,保证假期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5.充分利用好“假日雏鹰小队”,根据学生居住的情况,成立假日读书小组,可以是跨班级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推选出一名组长具体负责,同伴间的阅读合作与阅读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积极性。假期结束后班主任负责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并进行评比,促进假期阅读的有效性。

五、课程评价:

1、假期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家校阅读联系卡”和“假日阅读小组”的反馈情况,综合考察学生在假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兴趣以及阅读习惯,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2、分年级组举行假期读书体会交流会,交流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谈阅读体会,可以朗诵文章中精彩片段,可以以表演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共同阅读的基础共同分享阅读的体验和快乐,学会阅读,喜欢阅读。

3、笔试和口试相结合方式评价。结合阅读篇目出一些简单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4、和《学校阅读素养等级测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力争得到较好的等级。

六、领导小组:

具体由费惠珍副校长负责。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全面落实各年级各学期详细的假期经典名著阅读篇目及相关要求。

第二篇: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通知精神,对照《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依法科学地设置课程,安排课时。

课程设置:我校有学生132人,教学班6个,教师13人。我校坚持按《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的要求开设课程:即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三至六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能严格按照中心校要求开设校本课程、设置劳技课;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电教课。

2、学时安排:我校坚持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标准开足学时。没有增减学时的现象。

3、开发隐形课程

我校将隐形课程的开发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逐步在隐形课程中强化育人环境,如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每学期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读书教育活动、班队活动“六一”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把教室布置及板报等都纳入班主任管理细则中,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和美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生动活泼、和谐共处、开拓进取的教育氛围。

4、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早在2011年我校和裴介派出所共同创建了交通安全学校,把交通安全教育列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在中心校马万太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组织学生学习。多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交通安全方面的事故,没有发生刑事案件、火灭事故、游泳安全事故、没有发生食物中毒和其他以外伤亡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辐射南卫、北卫、移民等村,学校规模较小,在管理体系和学校资源上都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如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没有专职教师。有的学科由于人员不足,课时量受到影响。特别是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影响了某些学科课程的开设等。其次,我们是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早的话,学生在家中无人管理,家长素质低、农活忙、外出打工等客观因素,因此我们不得不适当增加学生在校时间,来适应家长们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整改之处。争取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与标准严格相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努力。

第三篇:课程建设方案

根据《XX“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办z2019{16号);《中共XX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XX委发z2019{116号)文件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的统一部署,为有效整治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树立全县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决定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方案>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密切关信关注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营造有利于宣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整治内容

1.在职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

2.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

3.在职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或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

4.社会培训机构在招生、教育培训等方面与在职教师存在的利益输送。

三、整治时间

20xx年有偿补课集中专项整治从即日起至20xx年12月,以后长期坚持。

四、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6月)

牵头领导:

责任部门:党建办

工作时限:20xx年6月30日前

具体措施:

1.召开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动员大会,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并把宣传整治有偿补课作为常态,始终保持有利于整治的c论态势和氛围,做到教师、学生及家长全员知晓、全员参与。

2.扎实开展专}学习教育活动。以全县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活动,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施教。建立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政治学习。要严肃学习纪律,科学安排时间,扎扎实实抓好暑假政治学习。要宣传解读好《新时代中小学数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坚持全覆盖、无死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

3.在职教师人人签订“承诺书”。学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广大教师向师生和社会作出“师德承诺”,与每位教师签订《在职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和《在职教师杜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将承诺内容公布在学校宣传橱窗等醒目位置。

(二)自查自纠阶段(20xx年7月)

牵头领导:

责任部门:党建办、教导处、安办、政教处

工作时限:20xx年7月10日前具体措施:

1.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开展一次大排查、大清理,采取学校和教师个人自查、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周密排查有偿补课情况。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按照“自舜涌恚舜友稀钡脑颍斡胗谐ゲ箍蔚脑谥敖淌Γ⒓醋孕型V褂谐ゲ箍涡形⒓笆鼻逋讼喙胤延谩M倍栽谥敖淌τ谐ゲ箍畏矫娲嬖诘奈侍饨腥险媸崂碛敕治觯拔侍馇宓ァ⒃鹑吻宓ァ⒄那宓ァ比ァC魅氛氖毕蓿细衤涫嫡模⒑屯晟乒芾沓ばЩ啤=行⊙Ы淌τ谐ゲ箍巫魑Φ率Ψ缃ㄉ璧闹匾谌莶⒛扇虢淌δ曛湛计婪冻搿6哉畏桨浮⒐嬲轮贫炔煌晟疲芾泶胧┎坏轿唬右魑侍獾脑鹑稳耍柩纤啻恚⒆肪肯喙亓斓荚鹑巍

2.强化“廉洁基因”植入,要紧紧围绕“廉洁学校”建设,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分层分类梳理学校党政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岗位风险点。以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传播廉洁价值理念为核心,以主题教育为截体,以弘扬廉洁文化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监督,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廉洁治校、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崇廉尚洁的目标。

(三)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牵头领导:xx

责任单位:党建办

整改时限:20xx年11月30日

整治措施:

1.惩处违规行为。一是乱收费,在职教师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二是乱补课,在职教师个人违规有偿补课;三是乱订教辅,学校和教师违规向学生推荐征订教辅资料。畅通信息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公布举报邮箱。重点紧盯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走进班级翻看学生书包、课桌,检查违规教辅。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监督,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廉洁治校、教师S洁从数、学生崇康尚洁的目标

2.弘扬先进典型。积极数育引导教师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着力宣传报道表扬先进典型,充分展现新时代优秀教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已的精神风貌,传播教育正能量,教育引导教师自觉遵循《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自觉拒绝有偿补课。

(四)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12月)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措施,常抓不懈,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有效杜绝有偿补课现象发生。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提炼整治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广泛宣传,弘扬正能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建办,负责日常工作。定期向教科局报送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ニ)强化责任落实。校长是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和监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旗帜鲜明地反对有偿补课行为,依法依规、果断有力、及时有效地处置有偿补课行为。

(三)严格依规处理。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一经查实,除处罚违规所得金额的2至3倍,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评职资格,报送教科局进行处理。

监督举报电话:

教科局党建办:

县纪委监委派驻教科局纪检监察组:

第四篇: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xx科技大学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武科大教〔2015〕57号)的要求,为推动我校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特制订本细则。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包括纯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三种模式:

(一)纯线上教学是在开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网络视频资源的学习、完成相关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教学过程的学习模式。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开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除完成线上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教学过程外,还需参加由开课教师或辅导教师开设的线下讨论课、跨校直播见面课、辅导答疑课等教学环节的学习模式。

(三)翻转课堂是以课堂互动教学为主,以网络视频教学、微课等在线课程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于线上教学,开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管理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在网上进行在线答疑和离线答疑,线上答疑原则上每学分累计不少于4学时;对于混合式教学,开课教师或团队应组织线下讨论课,每门课不低于1次1学分,每次课2学时,讨论课班级规模不易过大;对于混合式教学,根据需要可安排跨校直播见面课,开课教师可通过直播平台与来自不同学校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答疑,展现教师风采。

二、经费支持与使用

(一)立项建设的在线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半年,采用建设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殊情况要延期的需提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但延期时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二)对立项建设的课程,学校给予经费支持。结合年度预算,每门MOOC或SPOC课程给予不少于6万元的建设经费,每门微课给予不少于5千元的建设经费。经费使用要按照学校财务规定实行财务年度预算,建设经费必须在课程建设周期内使用。

(三)学校鼓励各单位投入资金支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培育、建设和应用;学院和教师也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在线课程建设。

(四)经费开支范围为:

1、电子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题库建设费等;

2、教材建设费、资料费、印刷费、耗材费、调研差旅费等;

3、小型教具、模型、挂图、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等;

4、课程建设劳务酬金(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5%);

5、师资培训费;

6、符合学校财务报销规定的、与项目相关的其它费用。

三、课程管理

(一)学分和成绩认定

1、认定学分的课程一般为学校自建的在线课程和学校引进的可认定学分的校外课程平台的优质课程。学校每学期发布在线课程选课通知,凡选课通知中备注了学分认定的课程均认定学分和成绩。

2、鼓励学生学习国际知名在线课程平台开设的相关课程,对于获得课程结业证书的,学校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认定相应课程的学分。

(二)选课管理

1、对可认定学分的在线课程的选课,包括正式选课和退改选课两个环节。

2、在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发布选课通知和拟开设的在线课程清单。学生在选课前需提前在网上试看相关课程,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或退改选课环节,逾期不能修改。

3、认定学分的在线课程,一经选定,就必须认真修读,并按照规定缴纳学分学费;该课程的成绩、学分和学分绩点与学校开设的非在线课程一样,均如实计入教务系统学生成绩库中。

(三)考试管理

1、在线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线上考试,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课程的考试方式由课程团队确定,报教务处备案。

2、线上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线上考试成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线上考试成绩和线下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应根据学生完成课程作业、在线测验、互动讨论的情况评定(视频观看成绩比例不超过平时成绩的20%)。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课程团队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确定,所占比例可达到70%。课程成绩构成比例由课程团队在网上设定。

3、在线课程是否安排补考由课程团队确定。如安排补考,补考的方式和时间应在课程网站发布通告,并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在学生选课时告知学生。

4、学生必须参加本人所选课程的全程学习和考试,不得由他人代学习、“刷课”或网购答案考试。对于“刷课”、网购答案等非本人学习、考试等行为,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四)成绩及试卷归档

1、校内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成绩登录至教务系统、试卷和成绩单归档工作由课程团队负责;对于校外引进的在线课程,成绩登录至教务系统、成绩单归档工作由校内线下辅导老师负责。

2、校内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若课程考试采用的是集中纸质统考考试,试卷档案按照学校正常课程的要求归档;若课程考试采用或含有网上在线考试,需将课程成绩和成绩分析打印并存档。

3、引进的在线课程,若课程考试采用网上在线考试,需将课程成绩和成绩分析打印并存档。

4、在线课程的课程教学运行质量报告由在线课程负责老师打印并存档。

(五)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1、校内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纳入学生评教管理。

2、依托课程平台,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数据和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执行的数据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相关分析报告,形成对该课程的结果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

3、根据课程的评教数据、课程平台的分析数据等,对在线课程的教学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取消课程上线资格。

(六)职责分工

在线课程的管理工作由课程团队、学院和教务处共同承担,具体职责如下:

1、开课教师及课程团队工作职责

(1)课程上线前,及时完成课程简介、课程学习要求、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线上线下答疑时间安排等发布工作。

(2)课程上线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上传、更新在线课程各项内容,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

(3)课程上线后,及时完成线上线下教学任务,积极完成问题发布、在线讨论、答疑、辅导、测验、监控学生学习状态、考试、登录成绩、成绩归档、课程教学运行质量报告归档等工作。

(4)根据教学需要布置课程作业,按时批改作业;按时开展课程测验。

(5)不断充实考试题库,更新题库内容,及时批改学生考试试卷,提交考试成绩。

(6)开课教师对在线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及质量负责。

2、开课学院工作职责

学院是作为开课教师直接主管单位,对开课教师的在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等有指导和监督责任;积极做好课程立项建设、内容审查、质量监控、评奖评优、不合格课程淘汰等工作;积极宣传并推广本校在线课程。

3、教务处工作职责

制订课程建设标准,建立、督促、执行和修订在线课程教学服务质量标准,负责维护在线课程的教学秩序,组织课程立项建设工作,完善课程内容审查、质量保障和奖惩机制,积极向社会各优质课程平台宣传并推广本校在线课程。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一)自建的在线课程

经学校审核上线的我校课程团队制作的MOOC或SPOC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选课人数不限。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为:教学工作量=人数×0.015×计划学时+4。工作量计算到课程团队。

承担网络直播见面课教学的,教学工作量按实际学时乘以3.0的系数计算。工作量计算到课程团队。

(二)引进的校外在线课程

1、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的,由相关学院安排老师进行成绩登录、教学档案(成绩单、课程分析数据)归档等,工作量计算方式为:40人及以下按4个学时计算,每增加40人增加1学时。

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由相关学院选派专业老师进行辅助教学,内容包括组织线下集中教学、见面课组织、辅导与讨论、成绩登录、教学档案归档等。线下集中教学、辅导与讨论的学时数不超过该课程线上课时的1/5,不低于2个学时/班,集中教学辅导按60人左右分班进行;工作量按实际分班情况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

(三)被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选用的课程

被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租用学习的课程,课程酬金按《xx科技大学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武科大教〔2015〕57号)文件执行,不计算工作量。

(四)完成并上线的在线课程绩效

学校对建设完成并上线的MOOC或SPOC课程,给予课程团队计算相应的绩效工作量,具体见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五、其他

所有网络在线课程制作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学校在线课程平台要求的技术标准。

六、附则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教学大纲和河北省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或开发的资源,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提高文化素质和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为核心,以教务处策划、年级组组织、教师申报、学生自愿相结合为形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个性有发展,学校特色有体现,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学科主任、校本课程老师

2、实施过程

(1)由教务处摸底、调研,确定大体思路,明确工作要求。

(2)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学生家长特点,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家长教学生的模式来确定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计划方案。

(3)年级部根据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体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学校拟定开发的校本课程填写志愿。

(4)本着教务处会同年级组在校长室领导下进行调整,最后形成固定的校本课程。

3、开设校本课程的科目:见附表一。

4、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严格按照课表上的课时计划执行。

5、课程的开设要求

(1)每门课在开设前要拟订并上交课程开设计划和每次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类型、内容、指导教师、所需设备与物品等)。

(2)过程中要有教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

(3)做好考勤和记录。对无故不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上课教师要及时向值勤检查领导或班主任反应。

6、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7、本学期重点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数学训练、写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改进过程管理。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学习材料、器材、设施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评估评价制度,把校本课程列入工作量,按课时计课时费。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第六篇: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的总和。我校依据学校教育哲学、学校办学理念,基于对学生需求、社会要求、教师实际、学校特色发展以及各类课程资源的分析,按照《郑州市第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XX-20XX)中对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特制定《郑州市第七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五个一”的管理思想和《郑州市第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XX-20XX)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基于师生需求与发展为本、彰显学校品位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明显的和谐教育。

二、基本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要根据学生需求、社会要求及学校特色发展选择课程内容,并结合学校教师等人力资源、硬件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学校在研究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要素后,初步形成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上,坚持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师生需求、学校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在课程的选择实施上,以需求分析为依据,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必开必选,对体现个性特色的课程要必开选学。还要考虑河南学生升学压力大的实际情况,要创新课程开发方式,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效性,走不以牺牲升学为代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路子;在课程形式上,要体现课程即机会,学习即体验的理念,坚持实行活动课程化和课程活动化的策略,让活动成为课程从而使活动更有目的性,让课程结合活动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有效;在课程类别上,坚持全面性,即要考虑学校培养目标要求,还要考虑学生全面个性成长需要;在课程开发队伍上,以课程开发中心、教务处、团委、政教处、国际部、新疆部等为开发团队,以一线教师为主力,依托学校、社区、地区现有资源,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特色与办学价值、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中原文化传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成效的判断标准;在课程的评价上,必须坚持多渠道、重过程的绿色发展性评价。

三、需求评估

1、社会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实现“德育为先”的办学要求。开设品德教育等身心修养课程,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2、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需求

《郑州市第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具有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中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学生培养目标,具体体现为:“四种素养”(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和“五项技能”(自主高效的学习技能、专业的英语表达与交流技能、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娴熟的游泳技能、熟练的驾驶技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完全依靠国家课程难以完成。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升相应素养与技能搭建平台,还要结合游泳馆、驾校、植物园、通用技术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国际部等现有硬件软件条件,开设相应校本课程,努力实现既定培养目标。

3、学生发展需求

(1)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目前我校已形成本土教育、国际教育、民族教育(内地新疆高中班)等多元办学元素,学生年龄跨度大,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个性差异明显,成长需求、爱好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对增强体质的运动类项目、提升欣赏能力的电影鉴赏文艺类科目、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军事体验课等科目、具有学校特色的游泳驾驶技术等科目比较喜欢;国际部和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对太极拳少林拳等具有中原文化生活特色的课程比较喜欢;在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家长关注学习方法介绍的课程居多。因此,学校要为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满足不同元素学生的成长需求。

(2)时代对未来学生的要求:随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社会声誉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生源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升学已不是主要问题,他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能力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世界需要的人才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通过国家课程和课堂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

4、传承中原文化需要

郑州市第七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品牌、新内涵、新形象”的中原名校,有健康路和三全路两个校区,高中部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经过七中人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基本实现了教师和生源两个结构性调整,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本土教育、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三大教育模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对具有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七中来说,弘扬中原文化,传播国学精髓,更是重要责任。

5、学校课程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学校现有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星空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信息中心、植物园、驾校、语音室、机器人实验室、校园电视台”等硬件条件,为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可能;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素材;学校与社会、高校专家的联系,使校本课程更具有时代性;教师、学生、家长等的积极参与为校本教材开发提供了人力保障。

四、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具有郑州七中特色的发展性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课程结构多样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凸显学校特色,辐射引领七中联盟及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学校课程建设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校本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2、培养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传承中原文化。

3、培养学生社会生活技能:教会学生现代生活中游泳、驾驶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生活基本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演讲、沟通、表达、领导力等能力。

5、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优秀品质;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生学科科学素养。

五、校本课程结构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生升学及终身发展需求、教师及学校特色发展和多元办学元素等因素,我校以国家课程为蓝本,形成了“基础(国家课程)+自主(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依据我校校本课程制定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目标,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校深入挖掘校训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文化内涵,要教给学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要办“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分为:身心修养、人文艺术、生活技能、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究等五大类校本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预设“有梯度、成体系、可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规划和已开发的校本课程如下: (略)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开发

1、学校成立课程开发中心,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校本课程评价小组,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制度。

2、组建开发团队,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形成课程开发中心组织,根据课程性质,由相应处室组织开发,开发人员以一线教师为主,必要时聘请专家参与指导。

3、定时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

4、开发程序:学校和各处室每学期都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调研,根据学校发展、学生(家长)需求和各部门发展需求,决定开发目标。

(二)校本课程实施安排

1、课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初中部:每周一课时,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高中部校本课程学习实施学分制,修完一门课程且通过考核评价的获得2个学分。

非毕业年级每周不少于2课时,学生经过修习每学年至少获得4个学分。

毕业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经过修习每学年至少获得2个学分。

2、实施流程

(1)公布课程:(2)选课。(2)排课。(3)上课。(4)考核。

3、反思总结

(1)教师重新整理完善讲义,上交全部实施材料。

(2)教师进行反思性总结。

(3)教师应收集学生的作品、资料以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并提交学校存档

(三)评价

1、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学校要通过召开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面代表座谈会、填写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对校本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征求各方面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根据反馈意见,逐步完善方案,改进措施,规范实施。

2、对教师评价: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务处、课程中心等管理部门,通过听课、调查访问、查阅教案和课程纲要、课时完成情况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学评教重要依据。

(2)教务处要通过学生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采用发展性评价,评价形式要多样。

(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提倡学生自我评价。

(3)学生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4)终结性评价以学分形式体现,但要侧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推荐专题: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班组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