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合集)

2024-06-19 00:35:1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合集)》。

第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选择课题原因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的制作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此课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制作的乐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以酸奶的制作为例初步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大致了解酸奶制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和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其次,通过研究此课题,不仅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对此次研究充满无限期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了解的`酸奶的制作原理

(2)知道酸奶的作用

(3)分析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4)清楚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

(2)进行制作酸奶的实验

(3)讨论并交流

(4)总结并归纳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11月底)

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围绕课题在网上查找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

2.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进行课题研究实践;

4,展开小组内经验交流与共享活动。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与其他组交流实践经验并展示课题成果;

2.撰写小组及个人结题报告。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题目

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简要背景说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农村中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同样要为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农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会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所以,农村中学同样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开设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对城市中学来讲农村中学,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要模糊一些,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农村中学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在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学科分类作为课程基本形态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生活化及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知识更有价值。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农村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农村中学同城市中学相比毕业后留在当地的学生要多,这批学生回到农村第一线后,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素养,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将直接影响中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意义尤为重大,形势也更为迫切。

二、劣势及优势

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首先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软件建设”问题,即老师的教育观念及指导水平问题,一般农村中学较重视学科教学,老师擅长书本知识的传授,自身对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识都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这将会削弱课题研究中老师的指导;农村中学信息又相对闭塞,对新事物了解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设”问题,即学习资源建设,主要指农村中学在信息技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较薄弱,学生很难通过网络进行外源学习,凭借实验室进行物理性、化学性实验也受到制约,纯理论性研究也相对困难。

当然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

第一,地域优势,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

第二,农村学生较纯朴、能吃苦耐劳,对学习执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精神。

三、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省外,乃至全国同类课题的研究很多,大致从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论研究。而结合农村高中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们认为本课题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实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探索农村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基本内容:

一、当课程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中心时,新型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切合我们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宗旨,即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本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如下;

(1)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取向--生命体验

目前的研究性课程,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布卢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体系。同时,开发另外两个功能,一是发展教师和学生对现象过程或信息的个性化的解读能力;二是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两方面正是学习生命回归体验的本义,即在于挖掘人的这两方面潜质。终身学习的旗帜永远引导他们去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解读和体验生命的存在,从中汲取智慧,以应付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师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取向--学习化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是参与、指导和帮助者;实施方式:灵活选题、开放时空,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选择内容:强调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实施程序:准备--实施--结论--报告,具体实施方案由学生各自需要设定。因此,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取向应该是一个学习化、实践化及不断反复提升的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上述内容时,还要重点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一般方法与学科课程具体方法的协调问题,以求得方法论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

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内涵:

①研究性课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为基础,强调以学生切身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领域为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达到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并力争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形成为目的。

②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开发者、探索和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就是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给学生的特长的个性的良性发展开辟空间和时间。

⑤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最大的开放性。

二、课程实施方案

1.成立,辽中一高中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

由学校行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部分教师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负责对课程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实施、调控督促。

2.学习动员,树立课程意识

(1)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计划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切实感受到新课程计划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2)学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分批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

(3)收集、印发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专着、理论文章、经验交流资料等,并组织学习或分组讨论,使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开展方法和操作步骤。

(4)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作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学校指导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开始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暑假进行调查研究,为下一期的继续实施打下基础。

3.确定课程教育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4.课程实施管理:

(1)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对课程的管理体系。

(2)重视对学生的课题活动的指导,教师及时了解课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课题研究期间,举行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各种学习以及实践考察,以达到开阔视野,理顺思路的目的。

(4)领导小组、管理小组成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举行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增进了解,促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5)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现、培养课程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使之能承担起课题研究导师的重担。

三、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 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

(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

(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

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再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课程,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布鲁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形成符合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体系。

理论意义:

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中小学人数多,比例大,农村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相对滞后(也必然会有些优势),科教兴国,发展教育,首先要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所以结合农村实际来研究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开展,构建符合农村高中教育的理论与模式,合理开发教育资源,以此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从理论方面填补了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空白,释放农村的智力资源,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价值。

实践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符合农村高中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模式,从而进行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以此推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富于团队精神的有竞争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高中教育,服务农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课题的目标

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研究课程

各学科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分阶段实施

(3)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电脑上网社会调查与访问、实地参观考察与测量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出租车等

(5)其它:各科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或方式,但不违背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学生接受能力为限。

(6)预期的成果

第三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分析结题条件

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条件主要包括:

(1)活动课题的目的要求是不是全部达到;

(2)活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部落实;

(3)活动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活动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二、结题组成员的组成和作用

结题组由以下成员组成:结题组组长,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学生等。结题组成员的作用是听取结题汇报,审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性成果材料,审阅学生的结题报告,并针对该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如对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实施方案、可能的结论等提出问题),最后点评,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意见。

三、结题的程序及实施过程

(1)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含有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结论(或作品),并有引文注释;

②概述课题研究价值、课题创新点及先进性、课题研究不足及改进思路;

③概述课题研究收获、感悟、反思;

④列示课题(参考文献)。

(2)申请结题。结题现场要求参与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参加。

(3)在结题会上,活动课题负责人向结题组汇报结题报告(还可以进行成果展示)。

(4)结题组成员听取汇报,审阅过程性成果材料和结题报告,并进行提问,由活动负责人或成员答辩,形成结题组成员与参与活动成员问答互动,相互交流沟通。

(5)结题组成员点评,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意见。

四、结题成果的表达方式

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答辩。旨在反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并最终通过结题报告形式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水平。

五、在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指导策略

1、科研方法的指导

结题阶段和课题实施阶段所用的科研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课题实施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全面收集信息,而结题中更多地要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结题中的分析论证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如果论证所得到的结论与课题研究的假设不一致,或社会调查所得的分析结果与课题研究预设的观点相冲突,那么不能为了印证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而随意修改原始材料。

2、思维方法的指导

(1)由表及里,寻根探底。即从具体生动的内容中找出其中本质性的东西,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2)由此及彼,类比推理。即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事物间的共性和差异。

(3)联系实际,巧设情境。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去拨动学生的思维弦脉。

3、学习形式的指导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先对材料进行独立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强化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精神。

这既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又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不仅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跨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求从他人那里借鉴较好的科研方法。

第四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摘要:

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

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健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

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馈。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

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馈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 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小组成员认为,只要正确上网,不滥用网络,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小组成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学得了许多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将来定会注意。

第五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部分摘要

关键词:环境污染与保护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公共卫生保护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市民环保意识

摘要: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市场制度的有效性无疑已被近代的经济奇迹所证明了。然而,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在暑假,我们小组以生物研究性课题为契机,深入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石河子的环境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也调查了不同年龄阶段市民对环保的理解及看法。目的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建设更美丽的石河子。

第二部分正文

(一)城市环境污染及保护

我们生活在城市,每天呼吸在看似洁净的大气,走在看似很洁净的大街上,匆忙生活。但是,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周边的城市环境污染。

1.光污染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高楼大厦穿着高大明亮、富丽豪华的玻璃“外套”,即“玻璃幕墙”。然而,在这美观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夏天,玻璃幕墙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入附近的居民楼房里,增加了室内的温度,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有时聚集在一起,温度很高,易引起火灾。同时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地、森林、以及毛面砖石装修建筑物大10倍以上,大大超过了人眼范围。因此,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会伤害人眼球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从噪声源强剖析,交通噪声级别最高,其次是施工噪声和家产噪声。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对为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就寝和歇息。因为歇息不适,正常心理受到影响;70分贝以上会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做事效率,乃至产生事故;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主要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

3.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4.大气污染

近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颗粒物仍是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除燃煤外,工业粉尘、地面扬尘、建筑工地尘、土壤风蚀尘等都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目前大多数城市人口长期生活在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环境空气中。近年来,城市机动车持有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占总量的50%,一氧化碳占85%。

5.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伴随着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生活用品愈加普及起来,电磁波污染也就变得无处不在,由此而引发出的种种病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对其危害加强防范。

6.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就是一般所说的垃圾,是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品。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成分日益复杂。世界各国的垃圾以高于其经济增长速度2~3倍的平均速度增长。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导致蚊蝇滋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7.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烂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并且对水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构成明显的威胁。但是目前对土壤污染问题并没有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那样重视。近年来,我国在“三废”处理、污灌控制、低毒新农药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预期在近期内土壤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城郊和乡镇企业密集区和化肥、农药用量较大的地区仍将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石河子的主要污染有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城市垃圾污染及公共卫生处理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石河子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

1.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历史久远,是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为该方法简单、省投资,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采用填埋处理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m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但可作绿地、农田、牧场等使用。

填埋处理用地,尽量选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洼地,开发资源后的废粘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将垃圾填埋于坑中,有利于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回填,则需考虑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填埋处理埋掉了可利用物,填埋场地的选择越来越困难,运输、填埋、管理等费用也不断提高。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另外,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温室效应。而且填埋场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

2.堆肥处理

堆肥是我国、印度等国家处理垃圾、粪便、制取农肥的最古老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均有研究利用的一种方法。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堆肥技术的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堆肥处理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垃圾中的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这些废弃物必须分捡出来,另行处理,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与化肥比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差。引进国外技术投资巨大,不适合我国国情。堆肥技术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属的渗入,从而保证有机肥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真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3.焚烧处理

焚烧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过程。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

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达到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获得副产品的目的。几乎所有的有机性废物都可以用焚烧法处理。对于无机-有机混合性固体废物,如果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也最好采用焚烧法处理。焚烧法适用于处理可燃物较多的垃圾。采用焚烧法,必须注意不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焚烧是销毁垃圾利用热能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但是,只有对那些不能回收有价物,只能回收热能的垃圾,垃圾焚烧处理才是科学、合理的。焚烧处理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烧的。垃圾中可利用资源被销毁,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处理方法,即使回收热能也只能做到废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无法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焚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带走的热能又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产生的烟气必须净化,净化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焚烧产生的残渣还必须消化。还有,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石河子采取焚烧的方法对空气造成了大量污染。

(三)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

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如果随意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一来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二来可以对其中有用的成分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电池的类别及回收方式如下:

1.碱锰电池:将多个电池装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用胶带封住各个电池的两端。回收这些电池可以获得钢和锌,这是两种很有价值的金属。这些钢又可以被再加工成为钢筋。

2.镍镉电池:在数以千计的零售店和公共场所提供镍镉和镍氢电池的回收点。在回收时需进行加热,以将高温金属镍和铁从低温金属锌和镉中分离出来。这些金属都有一定的价值。

3.锂电子电池:在数以千计的零售店和公共场所提供锂电池的回收点。这些电池的回收能生成有用金属。在石河子,您可以在路边发现电池回收点。请您不要将废旧电池人进垃圾箱,谢谢!

(四)石河子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看法

大多数被采访者为20至40岁的市民。他们均表示坚决支持各项环保政策,会坚决配合各项行动。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有利于城市与市民发展的实事好事。

第六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现实意义

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有三点。

其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容量较大。每周一节音乐课(40分钟),很难达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能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加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发展他们的音乐生活。

其二,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并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而且有较强的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因此,只有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三,音乐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而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恰好可以完成这一目标。

总之,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接触、感受各种音乐因素,广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音乐知识,自主探讨音乐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

二、主要特点

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具有六个主要特点。

其一,实践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聆听音乐作品,关注音乐生活,并思考音乐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

其二,探究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音乐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寻找优秀民歌的方式认识“宫、商、角、徵、羽”,于是,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最终抽象的“宫、商、角、徵、羽”便成为鲜活的旋律留存在学生的心里。

其三,开放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主要有四个关键。

一是开放的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音乐内容,便可成为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例如,“我所知道的音乐大师”“花都区琴童调查”“奥斯卡电影与音乐”“花都区普通居民的音乐生活调查”和“音乐考级面面观”等,均可成为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二是开放的空间。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强调音乐教学活动的体验作用。例如,为了完成音乐学习,学生需要走进影剧院,走访文化馆和少年宫等。

三是方法与思维的开放。针对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应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例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和社会调查等。

四是开放的渠道。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能从课本中获得,更能从讲座、媒体以及人际交流中获取。

其四,综合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涉及多方面知识。例如,在教学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时,教师须结合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内容。

其五,自主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的内容、采用的方式,均由学生自己做主。

其六,互动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提倡多重互动。例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过程,常常产生思想的火花。

三、实施要点

1.选择课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具体有两点。其一,通过开设讲座、参观与访问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其二,引领学生选择课题。起初,大多数学生可能选择了这样的课题,如“我崇拜的周杰伦”和“我喜爱的歌星DD韩红”等,据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并鼓励他们从关注歌手到关注音乐,最终他们会把课题改成“从周杰伦的`音乐到流行音乐”和“青藏高原的音乐”等。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三个意义:

一是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二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最终使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我班上有几个志同道合的男生组成了一个音响发烧组,共同研究“音响与音乐”这一课题。他们熟悉“音场宏大”“音色清丽”“焊机、摩机”“线性功放”和“金嗓子-A100、DP-70V”等语言,并努力动手实践,以追求至纯至美的音乐。又如,我班上的另一个音乐小组,组员的名字分别叫“组曲”“序曲”“室内乐”“奏鸣曲”“协奏曲”和“交响曲”,这个小组不仅按照这些名字收集相关资料,而且根据这些名字选择曲目,组员在仔细聆听后,既讨论交流,又记录感想,最终主动地开展音乐学习。

3.教师指导

在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有五点:一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多听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并要求学生每隔两周交一份欣赏曲目清单和音乐心得。二是协助学生整合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政治、哲学、美学、戏剧和影视等学科的知识,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品德、能力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并适时给予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最终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提倡学生成果展示的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外,还可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布置展板、出墙报和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

四、学习效果

通过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有五点。

其一,以研究性学习代替填鸭方式教学,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使他们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获取信息,并懂得整理与归纳信息,最终恰当地利用信息。

其二,以主动思考代替被动记忆,不仅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刻体验,更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的学习精神。

其三,通过专题研究,既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又让学生真正享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其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并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丰富个人的人生哲学,从而树立终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其五,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这不仅增强教师的主动适应能力,更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音乐研究性学习恰好切合这种需要。希望我们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不断完善,以收获更多硕果。

推荐专题: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