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2024-03-10 21:34:5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习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宁强县罗村坝小学 朱玉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期间,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中高段的学生对语文课外知识了解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考试一遇到课外知识丢分就很严重,最明显的就是阅读和写作。经过观察和在学生中广泛调查,我发现学校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不够,加上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又是留守儿童,学生接触课外书的机会、途径少,自己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这种现象在中高段小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学初,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就有关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习惯、书目、效果及家长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份调查表显示我校学生不喜欢阅读或阅读书籍没来源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调 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这个课题,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以方法,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语文老师和家长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急功近利,给学生提供的书籍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语文功底,这种功底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做基础。这些都不是作文书可以教会学生的东西。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健康的课外书籍,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潜意识中模仿应用,自然就提高了表达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课题研究依据

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4、开放性教学理论

时代呼唤开放,责任要求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开放的。开放乃阅读教学改革的出路。建立在开放理念之下的课外阅读,试图从浩瀚无边的书籍海洋中多渠道获取、多形式表达、多维度评价,解除对学生的枷锁限制,释放他们的心灵,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搞好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我校中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索解决的策略。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推进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4、家校联合,共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研究内容 :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着力于探究怎样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较好的方法暨阅读兴趣形成的探索。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平时读不读课外书,喜欢什么样的课外书,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故事会,美文诵读、评选阅读之星、读书笔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喜欢读书的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经验总结)、经验 4 总结法(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理论支撑和储备)。

本课题即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主读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针对实践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首先遵循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即诊断、学习、计划、实施和反思,根据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研究方案,注重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研究目标、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研究对象:

罗村坝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全体学生,这两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布比较均衡。班级优秀生少,后进生不多,学习成绩还行,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好。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好,能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如:白佳蓉、赵文慧、余梦宁、何馨屿、张晶晶、穆虹瑾等;而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如梁艳林同学就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2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臵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王佳伟、王佳龙、王超、张肖等,他们能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总体来看,这两班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处于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臵的 学生成绩也不稳定,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通过实验,期望大部分学生能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研究思路和步骤

研究思路:先在本校全校学生中开展广泛调查(调查课外阅读现状及他们喜欢的书目),根据调查结果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实验对象。然后在实验班级再一次开展问卷调查,确定活动项目和推荐的读物名称和来源。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将之运用于写作和口语交际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至11月)广泛调查本校中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选题、制定计划,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年11至2014年10月)全面实施研究计划,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通过举行故事会、美文诵读、读书笔记竞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1月),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培训和理论学习

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三次理论学习,先在网上查阅有关本课题研究的资料,而后开会讨论。派课题组成员朱玉红、罗爱琴去县南街小学学习课题研究经验。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教师们进一步了解课题的要求,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二)开展了二次问卷调查,摸清了本校及实验班课外阅读现状

在2013年9月,我们在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掌握了他们的阅读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选定了课题研究内容,并提出了申报。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决定在以前全校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基础上,对实验班级再进行一次调查(时间确定为11月25日),侧重于学生阅读爱好,想要阅读的书籍等,为给学生推荐读物和建设图书角做准备。经过二次调查问卷调查,我们真实地掌握了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开辟多种途径获取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从图书室挑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经常更换图书,至少每月更换一次。

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动员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书读。针对有些家长文化水平的限制,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推荐不同的书,如三年级,可以挑选杨红樱、郑渊洁的系列作品。四年级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五年级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兰河传》、《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外各种历险小说等。六年级读《简爱》、《爱的教育》、《名人传》、《中外名人故事》等等,还有青少年版的古代四大名著及中外名著。当然,年级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更多的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书,书籍再好,学生不 喜欢读,一切都是白费力气。这样就会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少而精,而且同一班级推荐给每位学生不同的图书。

发动学生把自己拥有的好书带到学校,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资源共享,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增长同学之间的友谊。另外,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捐助图书(我校争取到了“扬帆计划”捐赠的部分图书)。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优秀儿童读物,让学生想读书就有书读。

(四)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让孩子读好书。

小学生鉴别能力还比较差,对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很难做出恰当的合适的选择。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在选择孩子读书方面的认识也很有限。因此,我们课题组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兴趣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分三批推荐给学生阅读。

(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1、师生共读、适时指导,形成氛围

在我们实验班开展“每日一读”活动,每天保证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设在中午上课前,也可根据班级情况随时调整,如有耽搁,要找时间补上。同时鼓励学生每人每天书包里都装一本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规定每周至少读两本课外书。每周评出阅读之星,奖励那些读的书多且读书质量高的学生。在保证时间的同时,要求老师和学生一块读书交流。一方面,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当老师拿着一本书,坐下来和学生静静地一起读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无声的提示:该读书了。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不适应,坐不住,但读到书中有趣的地方就会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习惯,一到时间,不要老师提示就会拿出书来读。另一方面,老 师还可随时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精读和略读的区别,教会学生浏览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常用的是略读,但对于好的句段要学会赏析。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阅读的指导应随时随地随人进行,也要贯穿于整个的语文教学中。另外,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在我的班级,我提倡统一的格式,把这几种类型揉和在一起。每月在班级评选读书笔记先进个人,及时奖励。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

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感受读书乐趣的同时,还能体验读书带来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在我们学校的实验班,我们实践了以下展示活动

(1)开展“每日一读”活动,每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2)每月评选出“读书笔记先进个人”。

(3)开展“故事会”、“‘我与书的故事’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等活动,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搭建平台。

(4)定期开展“读书讨论会”,学生间交流读书心得、读书的收获或者是失败之处,也可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老师也可和学生交流自己近期的读书心得。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以上的各种活动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成功,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就会刺激他们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而且学生阅读速度大大提高。

2、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组织能力较强。

3、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学能做到活学活用,把阅读中的好词佳句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创作思路也较为新颖。

(二)转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通过课题实施,教师增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识 大部分语文教师改变了以前重课本知识轻课外阅读的观念,意识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语文的关系。

2、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以后微型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探索总结了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农村的孩子有书读。

2、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师生共读,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读书展示的平台。

5、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

八、课题研究反思

虽然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但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这需要长期的观念渗透和实践努力,也需要各方 面包括社会、家庭的支持配合。

1、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亟待改变。

2、农村孩子家庭监护的特殊性造成家长不支持学生读课外书。

3、可供农村学生读的书很少。

4、课题方面:课题研究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我们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不知道怎样去进行研究,不知道怎样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还需要教研部门和学校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协助。

九、参考资料和附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解读》

第三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很少。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校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的课题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

1、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与语文教材相配套的《自读课本》或父母选定的作文指导之类的书,且读得囫囵吞枣。没有人作读书笔记。而书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出错率较高。这些必然导致小学生知识面狭窄,书的质量不高,使学生收获较少,学生自身素质不利提高,学习或阅读的兴趣下降,最终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严重点会误人子弟。

2、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在农村的家庭里,家长对看课外书不重视,他们的观念是读好老师发的书,而且自己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就根本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2)学校原因

虽说现在已经使用《新课程标准》,可大部分的老师还是拿着教本,鼓励学生去读课外书的不多。并且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这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和有效地开展。

(3)学生的原因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时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仅是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二)解决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研究

1、调查、整理

调查摸底。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对哪些课外书比较有兴趣,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向,为具体实施做好铺垫工作。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调查摸底的情况,共同选择,共同确定阶段性课外阅读书目。

2、设计实施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本校各种教育资源,确定必读和选读的内容,建立相关的资源目录库,并不断增加、更新。除了学生参与阅读课外书之外,还可以安排教师和学生同读,家长和孩子同读等内容。

3、保证课外阅读的落实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自制力培养。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前提,对读物的利害鉴别为关键,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学生在其课外阅读活动中,理解内容、鉴别利害、调控行为这三个层次的自制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的调控行为是终端因素,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包括:对阅读活动过程的调控,即当看到不良阅读内容时或遇到阅读活动与其他事情发生时间分配上的抵触时,能合理选择、及时中止和科学安排;对由阅读所激发起来的行为欲望乃至已经实施的行为能根据其利害关系及时克制、调整或持续进行,使之始终能沿着有益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轨道推进。

(2)自主性培养。在自制力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从事课外阅读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阅读教学意义上的学生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学情境中,或由于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或教师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率,加快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阅读文章。而所谓的“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所以独立性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应包含:能独立地提出恰当的读书目标;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等因素。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等,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和阅读能力尤其低下的这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先进班级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搜集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研究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搞清楚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定提高阅读效率的计划,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个体差异、阅读的共同规律、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等进行经验总结,促进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五、预期成果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第四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怎样看待校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县农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茅坪镇属于白河县较为发达的乡镇,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仍很贫困,经济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够发达,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思考,我发现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制约。为此,我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

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此次调查问卷为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收回120份学生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等。

(2)文献研究法,查阅阅读心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纸坊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纸坊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一学期大概能阅读 6―10本的学生只有52人,不到百分之50%,而一学期大概能读1―2本的仍有26人,占20%。

(2)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的有34人,占2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书可看,学生看“与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如《课课通》《一课三练》一类的”的有54人,占48%。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3)社会、家庭环境的文化氛围淡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受经济大潮的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生活,操心挣钱,懒于学习,无暇读书,图书馆里借书的、看书的寥寥无几,书店里买书的大多是中学生,而且买的都是课业辅导书.全社会没有形成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多数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农村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生活大多艰辛,闲余时间较少,没有时间也不习惯读书看报,一有空闲,多数人看电视,休息,少数人甚至打牌下棋影响孩子的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闲余时间家长读书看报的不到5%,60%的家长看电视,30%的家长下棋打牌,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学习读书,而是无所事事,自然而然地上行下效,有其家长必有其子女,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什字镇是灵台县较发达的乡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尚且如此,其他偏远乡镇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四、讨论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还有些同学阅读常常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所以,同学们在选择阅读内容应该要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在阅读时,要仔细认真,深刻体会,并且安排好阅读时间,阅读后,适时的写下阅读心得体会。阅读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结合书本知识,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关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则小学生阅读能力强,反之,阅读能力就差。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家庭环境和家长文化素养有关

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无书报可看,学生想读也是枉然,其课外阅读势必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对孩子反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4)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

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谈天说地或好书推荐,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周一好书、一周两习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

(5)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

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6)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第五篇: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而由于农村落后的实际,使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摆在每位有志于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师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课外阅读”指除去教材提供的阅读内容以外的一切文本、超文本的阅读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途径获得的阅读资源。范畴中的“有效”指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实施引起、维持和促进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行为和策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是侧重于强调农村学校、农村家长相对于城市学校、城市家长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进而导致在图书的购置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上的差异。课题组试图通过研究,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农村学生获得持久的阅读来源,浓郁的阅读氛围,正确的方法指导。

三、理论依据:

1、“滋养说”是课题开展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具备人文与科学的人生底色。

2、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智力背景”说。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了“智力背景”。

3、学习迁移说。

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课题开展的又一理论依据。

4、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关于教学资源与教学产出关系的理论,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质和量两方面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

5、教育部2011年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6、“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是课题开展的纲领性思想。

四、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在课外阅读中,通过有效地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效地构建互动紧密的书香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领学生奔向书海,促进自我建构,攀登个性化阅读的新平台,让课外阅读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二)具体目标:

1.构建课外阅读体系,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

2.构建多层次的阅读支持体系,形成学校图书室建设与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的同步与互补。

3进行课外阅外阅读指导,形成本校特色,将指导阅读和自能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4构建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效、人性化的评价。

5加强家校联系、社区联系,大力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课外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和终身需求。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时改进。

4、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阅读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5、个案分析法:通过对随机采样学生的个案研究,以点看面,掌握课题开展的实际效果。

(二)研究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个案关注的对象:单叶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月)

在提交课题申报书后,课题组在等待课题立项的过程中,认真开始了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与阅读有关的文件很多,我们首先学习了2011版《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标》非常重视课外阅读,要求小学6年,要背优秀诗文160篇,古诗词75首。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我们课题组认为,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我们还学习了《2011—2016盐城市中小学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盐城市加强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全市中小学生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推进工作的通知》。从这些文件中,我们敏锐地看到了盐城市教育部门对课外阅读问题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最终必然会传递到大丰的相关教育部门。因此,本课题的开展正逢其时。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我们所料,2013年初,大丰市教研室正式下发了《大丰市中小学课外阅读考评细则(试行稿)》,对课外阅读工作作了更为细致的安排,并明确将课外阅读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终量化考核,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决心。

2、为了让研究更加有针对性,我们对课题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书面调查”和“网络调查”。

首先,我们针对全校学生与家长分别制定了《小海二小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学生分表)》和《小海二小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家长分表)》。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学生和家长展开了调查,并回收了大量的有效问卷调查表。

其次,我们利用部分课题组教师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培训”的机会。在全省参加培训的教师中进行涉及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网络调查”,我们设计了如:“后进生”要不要鼓励他们开展课外阅读?你们学校的图书室有没有正常向学生开放?你认为小学有必要推行英语课外阅读吗?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如何培养?是否需要引导、鼓励“后进生”课外阅读?你有关注孩子的阅读吗?怎么关注的?这些问题的设置,在网上引起了同行的热烈讨论;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最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所做的调查基础上,做了反复、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大量的共识。我们委托课题组成员吴晓妮老师执笔,撰写了《关于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3、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很幸运,我们的课题最终被盐城市教育学会确定为:盐城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获得了课题立项批复,得以正式开展课题研究。得知课题立项后,我们结合网络调查和吴晓妮老师的《关于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再次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向。课题组委托单亚兵老师执笔撰写了课题的开题报告。本课题正式踏上了课题研究之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要想在原本缺少课外阅读氛围的学生中推广课外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以各种活动为抓手,才能真正让课外阅读动起来。结合我们的调研和个别老师已有的经验,以及他山之石,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在班级层面,我们组建“班级读书互助会”,解决书籍的永续来源问题。

通过广泛的调研,我们发现:不是农村儿童天生不爱读书,而是他们无书可读。学校不是有图书室吗?通过“网络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校图书室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对学生直接开放的,有的也往往是间接开放。我们学校也是处于这一绝大部分之中。那就向学生开放不就得了。事情没那么简单,问问管理图书的老张,没有时间对学生开放;对照各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看看学校图书室所藏图书,结果发现图书很多、很陈旧,《阅读书目》中的图书却没有几本。看来,即使立即开放图书室,学生所能开到的,学生乐于看的图书也很少。

上学期末,有幸聆听南通的夏冬平老师所做的《完美教室》的专题讲座,其中,他说,他让全班每位学生各自带50本图书,组成班级图书馆。这一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毫无疑问,他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农村儿童,他们显然是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的。因此,让学生大规模的带书显然是行不通的。那每人带一本行吗?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一文中曾提到“书籍合作社”一词。我们发现“书籍合作社”与我们陈芹老师搞的“班级读书互助会”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学生无书可读的问题,都是为了解决书籍的来源问题。

本课题组的主持人陈芹老师,长期致力于课外阅读的研究,很早就注意到:“学生乐读,苦于无书”这一矛盾。在建设“班级图书角”这一问题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早在2009年,陈芹老师就在《学习时代报

教研参考》上发表了论文《我是怎样办班级图书角的》,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我们课题组成员请陈芹老师做了一个专题讲座,陈芹老师详细介绍了她运作班级图书角的种种尝试,到最终找到一条使班级图书持续增长的成功之路。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提炼,我们决定在全体语文老师中倡导:“家长捐书,教师管理,学生阅读,书归集体”的“班级读书互助会”管理模式。“家长捐书”,只要家长捐一本,要家长捐50本,恐怕会有很多家长反对,但只要家长捐一本,至今还没有一位家长反对。(为了解决重复捐同一本书的问题,现在我们改为“认捐”,即由老师指定书目,家长捐书目上的书。);“教师管理”是为了解决可持续问题,只要这名教师在我校一天,这些书就一直归其所管,其所管书籍也会随着他任教时间的延长而相应的增长。“教师管理”还是解决捐书重复问题的必要手段。“学生阅读”,即学生只管读书,不但读自己家长,同学家长所捐的书,还读由学长家长所捐的书。“书归集体”是为了解决产权问题,即家长所捐之书,学生不能带回家,据为己有,要留给老师所教的下一届学生读;也是为了解决“班级读书会”重复建设问题。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劲草文学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课题组认为:阅读必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课题组决定:在全校范围内,鼓励各班习作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积极参加“文学社”活动,我们给我们的文学社取名为“劲草”。希望它在“疾风”中也能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所谓:“疾风知劲草”也。

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各种读书活动。如以“兴趣领航、策略护航、能力远航”为主题的大丰市小海二小2011-2012学年度“书香校园”活动、“书香溢满校园 经典伴成长”为主题的“经典颂读”活动、以“读经典童话

讲精彩故事”为主题的低年级学生“讲故事比赛”活动、与部分家长合作的“亲子共读”活动、以留守儿童为收益对象的“师生共读”活动等。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学校向学生推荐了大量的优秀书目。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组织了许多征文比赛,并把这种征文比赛与上级布置的各类征文比赛活动结合起来,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我们还组织了部分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习作向各类刊物投稿,先后有10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

3、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校外辅导站。

许多教师都感叹:5加2等于0。以此来说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效果的杀伤力。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也有这样的担心:学生在学校形成的习惯会不会在双休日被破坏殆尽?双休日能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

为了不让噩梦成真,为了让双休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间。我们课题着重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积极倡导“亲子阅读”活动。这是针对父母常年在家,自身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家长。我们设计了“家庭阅读卡”,要求他们每周,甚至每天晚上都陪孩子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学生或家长要作详细的记录。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中这部分的家长很少,管理起来难度不是太大。

其次,我们还组织实施“师生共读”活动。这部分针对的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孩子。长者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属不易,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知识,还是精力,他们都已经无能为力。因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师生共读”计划。由老师布置他们回家看的书和量,老师来检查。为了使检查更有针对性,我们要求老师必须和学生看同一本书。这一点对老师来说也不难。毕竟,小学生看的书都比较简单且比较简短。何况,学校本身也要求每个老师阅读一定量的书。

最后,我们还与各村的“校外辅导站(点)”建立了联系。通过校外辅导站的“五老”志愿者组织“留守儿童”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同时,各村校外辅导站里本身也配备了大量的图书,这些图书对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也是个有益的补充。

在这些校外辅导站中,最最出名的是本课题主持人陈芹老师主持的“江北村校外辅导站”。在她的主持下,江北村校外辅导站的活动,搞得是有声有色,引起了小海镇关工委、大丰市关工委的注意,陈老师本人被小海镇政府表彰为“小海镇优秀校外辅导员”,并在全市关工委的大会上作了题为《母爱无边,师爱永恒》的经验介绍。陈芹老师本人也因此被大丰市人民政府表彰为2012年大丰市“师德标兵”。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3年4月)

1、多次开会,凝聚课题研究的共识。

2、收集、整理关于本课题的各类过程性资料。

3、收集、整理关于本课题的各类成果性资料。

4、完成本课题的相关资料在盐城市教育学会网站的上传工作。

5、讨论、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的相关申请工作,等待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课题开题以来,锐意进取,只争朝夕。我们的课题获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

(一)我们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保障体制。

什么是“三位”?即我们在班级层面,由每个班的语文老师负责,筹建并持续管理、运作“班级读书互助会”,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永续来源问题;我们在学校层面建立“劲草文学社”,让各项读书活动在这个平台下有机地整合到一体,让课外阅读与习作写作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我们在校外建立“校外辅导站”,解决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问题。何谓“一体”。即上述三个层面的工作都是立足于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

这种体制的确立,促进了我们学校课外阅读的深入、持久的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课间德育剧场——学校对外展示的最新名片。

我校长期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我校认为:德育工作是个长期的工作,一味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必须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某中“寓教于乐”的、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这与我们课题组“读而优则演”的想法不谋而合。为此,我校决定采用“课间德育剧场”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让学生演真事,抒真情,学美德,做真人。起初,只是演一演课本剧,如《祁黄羊》、《公仪休据收礼物》等。没想到学生们兴趣越来越浓,演得越来越像样。为了成就学生的梦想,学校一次性投入近两万元,为学校大礼堂购置了专业的音像、灯光等舞台设备,效果之好,质量之高在全市小学中数一数二。有了好的设备学生更是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真正舞台。通过“课间德育剧场”为学校储备了一批高质量的节目。如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红歌比赛中,我校“师生合唱队”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2012年2月,我校四(1)班单叶同学获得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光荣称号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各班级创作了一系列宣传单叶先进事迹的的各类文艺作品,其中,尤以我校刘峰等老师和学生表演的校园情景剧《家》最为成功。2012年6月5日下午,大丰电视台、大丰市文明办联合摄制组到我校拍摄了这部校园情景剧。文明办并将该剧制成光盘向全市各中小学免费发放了一套,8月该剧作为大丰市唯一作品参加了江苏省文明办组织的展评、展演活动。

在课题组成员不懈努力下,“课间德育剧场”最终成为我们学校对外展示的最新名片。

(三)、培植了典型,收获了荣誉,赢得了声誉。

2011年10月,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联合组织、实施了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评选表彰活动。我校积极参与,推出了“与人分享好少年——单叶”参与了这场活动。最终,单叶同学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当选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

单叶同学成功当选的核心事件正是:积极协助母亲创办“江北村校外辅导站”和协助老师创建、管理“班级读书互助会”。

单叶参与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为其本人,为学校,更为本课题组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成果:

1、单叶荣获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2、单叶荣获“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

3、单叶荣获“盐城市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4、单叶荣获“大丰市十佳美德少年”荣誉称号。我们学校——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获得如下荣誉:

1、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奖。

2、我校的校园心理剧“家”荣获2012年江苏省校园心理剧“一等奖”。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陈芹同志、刘峰同志荣获:

1、陈芹同志荣获2012年“大丰市小海镇优秀校外辅导员”的荣誉称号。

2、陈芹同志荣获2012年“大丰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3、刘峰同志在校园心理剧“家”获得2012年江苏省校园心理剧“指导老师”奖。

这些荣誉的取得全都是立足于我们课题组的“校外辅导站”项目、“班级读书会”项目和“课间德育剧场”项目。

(四)、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和写作,培养了一大批小作家。

我们通过“劲草文学社”这个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获得了不知其数的奖项。(见附件)

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向各种刊物投稿,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单叶的《畅游

推荐专题: 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